青岛参观消防局:德国:迈森瓷器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20:31:07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德国东部名城德累斯顿附近有一小城名曰迈森。迈森以精美的瓷器名闻世界。无论是在美国的纽约,还是塞浦路斯的尼科西亚,它那著名的两剑相交的商标永远只出现在当地最高档的商业街上。它的专销店的橱窗永远吸引着艳羡的目光。而在迈森这个人口不过3万的易北河畔的小城,每年接待的游客多达30多万。以12种外语服务的导游,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展品多达3000件的陈列馆,以及瓷器生产流程展示馆。

     迈森在欧洲瓷器生产的历史上占了几个第一,它是这种“白色黄金”的诞生地,也是彩釉的发祥地。将近300年来,世事沧桑,而迈森瓷器始终以高贵的身价著称于世。然而许多人可能想不到,迈森瓷器的发明竟是出自一个20多岁的炼金术士之手。

     【欧洲人艳羡东方瓷器】

     欧洲人认识瓷器是从中国开始的。据说,从中世纪起就有零星的中国瓷器传入欧洲,现在某些博物馆还陈列有中国宋代的瓷器。13世纪末发表的马可·波罗的游记,第一次报道了中国瓷器,从而引起欧洲人对这种神奇用品的向往。但直到200年后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了通向印度的海路之后,欧洲人才开始从东亚进口瓷器。17世纪时中国瓷器大批进入欧洲。

     当时瓷器贸易获利甚丰,仅1602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次瓷器拍卖中,进口商的一船瓷器净盈利500万盾。这种高利润刺激着欧洲人试图破解瓷器生产的秘密。意大利人在15世纪就试图仿制,17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也做过类似尝试,当时的萨克森大公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也不甘人后,极欲通过开采矿藏开设作坊来发财致富。

     【炼金术士研制出“白色黄金”】

     迈森瓷器的发明者约翰·弗里德利希·博特格本是药剂师,后来沉迷于炼金术,声称他从希腊某教士处得到一个秘方,能合成黄金。这个传说不胫而走,博特格怕骗局露馅,逃往萨克森,但不久就被奥古斯特二世逮捕。后者强迫他炼制黄金。他当然炼不出。蒙混了两年无法交差,就在这时,他结识了当时正在破译瓷器秘密的学者埃伦弗里德·瓦尔特·契恩豪斯,接受后者的建议,他放弃炼金术,转而研究瓷器的配方。当时欧洲并不知道中国瓷器的基本原料是高岭土,只是到处找些不同的土来混着烧。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和法国先后烧出所谓的“梅迪西瓷”和“玻璃瓷”,但跟中国陶瓷相差甚远。博特格最初的成果是一种红褐色的质地坚硬的非陶、非瓷、非石的“四不像”,被后人称为“博特格缸瓷”,原料是粘土和红色玄武土。

     那时,欧洲人狂热地寻找中国瓷器原料配方的秘密,种种实验配方都是国家的最高机密。奥古斯特二世为了保守秘密,把博特格安置在德累斯顿易北河畔的一座要塞中,严令其不准离开半步。博特格形同囚犯似地被扣了多年。

     博特格在这种条件下进行了无数次试验,终于在1708年1月15日用7种矿物混合烧出了白色、透明的容器,这天就是欧洲瓷器诞生之日。这一年博特格26岁。1710年1月23日,奥古斯特二世用拉丁文、法文、德文和荷兰文发表宫廷最高敕令,宣布在萨克森大公国研制成功“在透明度和其他特点方面与东方—印度瓷器完全相同的容器”,并颁布专利证明,在德累斯顿建立作坊,批量制作瓷器。同年6月6日,为了防止瓷器机密外泄,作坊从德累斯顿迁到迈森濒临易北河的一座山头上的阿尔布莱希特堡中,一直在这里存在了150年,直到19世纪后半期才迁到山下山谷中的现址。当时为了垄断这种“白色黄金”的生产秘密,原料配方由博特格、奥古斯特二世的私人医生和其第一任经理、宫廷内阁成员3人分别掌握;生产流程中各环节的雇员不得过问其他部门的情况。尽管如此谨慎,有关秘密仍被一个窑工兼备料工出卖,首先传到维也纳,继而到威尼斯。到19世纪初,瓷器工厂已经在欧洲各地纷纷出现。当然其中有些并非是迈森的功劳,而是独立研究的结果。

     欧洲瓷器在迈森的诞生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正值咖啡被引入欧洲不久,迈森瓷器的出现使咖啡的消费添上了文化的翅膀,咖啡具的生产也为迈森瓷器打开了广阔的销路。当时的欧洲王公贵族争相以瓷器装饰宫殿,使用瓷器餐具成为地位的象征。迈森瓷器诞生之后,奥古斯特二世曾雄心勃勃地要建立一处以中国、日本和迈森瓷器装饰的“日本宫”,迈森瓷器厂为此制作了3万多件专用瓷器。可惜他死后工程半途而废,否则这应该是欧洲一朵夺目的文化奇葩。

     【历久不衰的奥秘】

     在文明发展史上不乏先行者却被渐渐挤到边缘、乃至湮没的例子,而迈森瓷器却历经300年而不衰,并始终以其精美的制作、不断创新的艺术风格和独一无二的釉彩傲视群雄。它的蓝色洋葱头和绿色葡萄叶釉饰产品历来是经典收藏品。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

     在迈森瓷器厂,新闻发言人科尔佐女士介绍说,该厂的颜料实验室对外严格保密,而且产品独家使用,笔者曾笑问这是否就是迈森成功的秘密。她说,不,是精心维护传统。

     科尔佐女士举出几个令人很难相信的数字:从诞生以来每一种产品的石膏模具都保存着,共17.5万个。现在随时都可以再生产出同二三百年前一模一样的产品。3000种图案也一个不少地保存着。她还告诉笔者一个令人惊异的事实:迈森瓷器厂诞生以来,从来没有停过一天工,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也没有割断过它的传统。她说,迈森的瓷器不仅是商品,而且也是德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迈森瓷器厂不仅是企业,而且也是文化机构。2000年,迈森瓷器厂又实现了当年奥古斯特二世的一个梦想,研制成功瓷器管风琴发声管。这架管风琴现在陈列在展览馆中,经常举行音乐会。迈森在瓷器和音乐之间又搭起了一座桥梁。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30日 第十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