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世外学校怎么样:道貌岸然,衣冠禽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58:02


道貌岸然,衣冠禽兽

   人们都说一个人的外表,反映一个人的地位、修养、素质。这个“外表”,有两个含义:一是自然长相好的(道貌岸然):二是后天的装饰(衣冠禽兽)。

   一个人自然长相再好,穿着再讲究,背地里干一些违法违纪、见不得人的勾当,那只能用“衣冠禽兽”来形容他(她)了(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之人)。

     其实“衣冠禽兽”原是褒义。据史料记载,明朝文官官服,补服绘绣禽类图案、武官官服,补服绣绘兽类图案,品级不同所刺绣的禽和兽也不同。

 

 

文官:

一品绘绣仙鹤:二品绘绣锦鸡:三品绘绣孔雀:四品绘绣云雁:五品绘绣白鹇:六品绘绣鹭鸶:七品绘绣鸳鸯:八品绘绣黄鹂:九品绘绣鹌鹑
              

(这个图有点差错,三品官和四品官的图颠倒了。)

      

武官:

一品绘绣麒麟、二品绘绣狮子,三品绘绣虎,四品绘绣豹,五品绘绣熊羆,六品、七品绘绣彪,八品绘绣犀牛,九品绘绣海马。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

       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品行不端者。

     现在,“道貌岸然,衣冠禽兽”,一般常用来形容那些做出伤天害理之事的贪官污吏、不法之徒们。体现人们对他们劣行的憎恨和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