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岛凳子:八十二、前念后念  随缘打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2:27:23

八十二、前念后念  随缘打发
----《菜根谭》读后之三〇七zjkzxd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注释]

      滞:停滞,停留。屈原《九章·怀沙》:“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盛:多。不济:指不能前进。)

[译文]

  现在的人一心想心无杂念,但终究也没有办法达到完美的地步。只要先前的杂念不存心中,对于未来的杂念不去生起,只将现在的杂念随着机缘打发掉,也会渐渐达到无杂念的境界。
【读后】
  
    杂念,按照解释,就是不纯正的念头,多指为个人打算的念头。人的杂念,是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是受不同的环境、条件、人的经历等而影响的。尽管人会有杂念,但是,人也能控制杂念的产生、减少杂念、去掉杂念。
   “今人”专求无念。在作者的时代,也有人在想如何去掉杂念。这说明,在封建社会的人,也同样有高尚的人。在这里,作者指出,人们求无因方法不正确而未达到无。因此,提出了达到无杂念的办法是,以前的不留、未来的不生、现在的不要即打发掉。这样,就会一步步提升到没有杂念的境界。
   现人无念不求。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的欲望越来越多,杂念就会越来越多。现在的多数人,不是在想无杂念,而是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更不要说去想办法去掉杂念了。因此,也就杂念泛滥。
   不过,想去掉杂念的人虽然少,但毕竟还是有的。
   怎么去掉杂念呢?
   有的网友谈感想说,如果一下子不可能全部去掉杂念,可以在平时逐渐培养“专一”的心念。专一,就是只想一件事,干什么事情就想什么事情,不要另外再想其他事情。比如正在做静功的时候,思想就集中在“听息”和“观光”的体验上面;出外散步的时候,思想就寄托在周围的景物和空气感受上面;每当吃饭的时候,思想就注意在饭菜的味道上面;炼习太极拳之类的动功之时,思想就贯注在肢体的运动上面。这样做一事想一事,就能逐渐做到控制自己的心念,同时也能获得生活和生命的真实体验。这是谈修炼时如何去掉杂念。
   佛的道理是,太阳不会带来黑暗,诵经是让我们心中的杂念不断地减少。我们平时就跟杂念是一家,诵经的时候,由于经,也就是佛的力量,叫你能脱离了一部分。诵经就像照镜子,没镜子以为自己长得很好,有镜子一下子发现问题了。是镜子问题,还是脸有问题?我们应该知道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并不是镜子带来的。那怎么办?我们就多诵经,越多诵妄想就越减少的。凡夫心中杂念纷纷,好像池中的水,混浊不清,虽然明月当空,怎能映现?我们称念佛菩萨的名号时,必须摒息杂念,放下万缘,虔诚恳切,专注一心,这样才能得到佛菩萨的感应:这好像池水澄清,月亮必然就会映现一般。
   其实,杂念这种不正确的东西与正确的思想是并存的。人要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战胜错误的思想,抛弃杂念。正确的占了上风,错误的自然就败下阵来。头脑里不可能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空虚、空白。佛家讲的,也是用佛家思想战胜杂念,用佛家思想占领头脑。
   在任何时候,都会有错误的东西存在,影响人们。即使在大同世界,也还有不正确的东西存在。而在现时,错误的东西多一些,有时会占了上风。如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默然经过而不施救。后抢救无效,在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这颗小小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要不断地完善自我。从小悦悦事件看,如果一个、两个、三个人见死不救纯属个人问题,那么十八个人是不是已经反映出社会的问题?五年前发生的“彭宇案”,即南京市民彭宇搀扶摔倒老太,反被老太以撞倒自己为由控上法庭,“想救不敢救”的心理是不是有所影响?这就像有人危言耸听地说,“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再有,小悦悦父母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未能尽到,除了尽力不够,也没有别的原因?小悦悦事件,应该从各个方面找原因,这样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那么,其中就是要每个人都要找自己的原因。那十八个人冷漠固然有一定共性,不论出于什么理由,都是一种杂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毕竟第十九个人施救的人还是出现了。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就是说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做好事全凭自己作出决定。
   去掉杂念,不是脱离世间。而是要在人世间活得更有价值,不是要逃到世外桃源,不是到虚无缥缈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