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用品批发:医学新发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31:57

      电脑可测出病人疼不疼
    
    
病人是否感到疼痛,医生只能通过询问才能知道。但对那些"疼也说不出口"的特殊病人,询问并不能解决问题。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方法,利用电脑便能检测出病人是否有疼痛感。这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上。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利用电脑整理出人在感觉到疼痛时的大脑扫描图,让电脑"记住"这些图像的特征,从而通过这种神经成像技术检测人的疼痛感。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让8名志愿者先后接触较热和滚烫的物体,并在他们接触这两类物体时分别进行大脑扫描,随后让电脑通过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模式识别方法来给大脑活动模式进行分类,从而确定志愿者是否正被疼痛折磨。结果显示,电脑测定志愿者疼痛感的准确率达80%以上。
    
    
参与这项研究的肖恩·麦基博士说,目前医生只能通过询问病人才知道他们是否感到疼痛,但过于年幼或年老的病人,以及患痴呆症、失去意识的病人,往往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为此,医学界一直在努力开发疼痛检测仪器,新技术有望最终解决疼痛检测问题,为治疗慢性疼痛疾病提供帮助。
    
                
                    音乐可能"延缓"听力衰退
    
    日常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存在听力衰退问题。近日,加拿大研究人员初步证实,长期接受音乐"熏陶"的音乐家,较少出现因年龄导致的听力问题。这说明音乐可能有助于"延缓"听力衰退。

    
    
加拿大贝克雷中心罗特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别选取音乐家和普通人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辨别发音相似的单词、在噪音中识别单词等听力测试。比较结果显示,音乐家的听力识别能力明显优于普通人。70岁左右的音乐家,其噪音环境中的语音识别能力相当于年龄约50岁的普通人。换句话说,年龄导致的听力衰退在音乐家那里"延缓"了约20年。
    
    
参与研究的本杰博士说,音乐家的中央处理听觉受年龄因素影响较小,并且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这一优势会更显著。
    
                                              戒烟可恢复记忆力
    
    许多人吸烟后都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有所下降,而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戒烟,记忆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英国诺森布里亚大学发布公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对一些志愿者进行了记忆测试,这些志愿者包括吸烟者、戒烟者和从不吸烟者。他们被要求在校园中的一些指定地点完成预先交代的一系列任务。
    
    
结果显示,吸烟者群体的记忆力表现最差,平均只能记起59%的任务;而从不吸烟的群体表现最好,平均能记起81%的任务。那些已经戒烟者也有较好的表现,平均能记起74%的任务。
    
    
参与研究的汤姆·赫弗南指出,本次研究显示了戒烟能够帮助改善认知能力。吸烟者如果戒烟,记忆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美国《药物和酒精依赖》杂志上。
    
                                               
 眼睑有黄斑  提防心脏病
    
    有些人在眼睑部位会出现黄斑,由于没有其他明显影响,通常也不太在意。但一项最新研究证实,眼睑如果有黄斑,说明心脏病风险较高,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发表报告说,丹麦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长达30多年的跟踪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招募了1万多名年龄在20岁到93岁的志愿者,并随后一直跟踪他们的健康状况到2009年。
    
    
分析显示,这些志愿者中,眼睑有黄斑的人与其他人相比,心脏病风险要高出48%,而在跟踪期间死亡的风险也高出14%。
    
    
据介绍,眼睑上的黄斑通常是胆固醇沉积所致,有黄斑就说明身体内胆固醇含量较高,而胆固醇含量高正是常见的心脏病病因,因此,眼睑上的黄斑也就和心脏病高风险联系在一起,本次调查结果为此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研究人员提示说,如果眼睑上出现黄斑,最好注意饮食,加强锻炼,通过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来降低心脏病风险。
    
                        
   定向关闭调节性T细胞将成为抗癌新路径
    
    癌细胞这只“饿狼”通常会披上一层“羊皮”,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德国研究人员近日宣布,他们已经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扒掉这只饿狼的羊皮。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有一种调节性T细胞,会调节免疫系统,防止其出现过激反应。通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会自动识别和攻击细菌、病毒等外来入侵者,但也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当免疫系统判断失误,开始攻击人体自身时,调节性T细胞就会充当安全卫士的角色,防止“乌龙事件”发生。
    
    
然而,调节性T细胞的这一功能却被癌细胞所利用。为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通常会将调节性T细胞吸引到周围,这样,免疫系统就很难辨认并攻击这只“披上羊皮的狼”。
    
    
在癌症治疗中,人们早就知道调节性T细胞的重要作用,但关闭调节性T细胞或把它们从癌细胞身边弄走却是个难题,由于调节性T细胞与免疫细胞十分相像,在使用药物关闭调节性T细胞时很容易出现误伤,反而影响了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抵抗。
    
    
不过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目前已经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快速识别血液或肿瘤组织内的调节性T细胞并将其关闭。实验表明,在将一种基因植入实验鼠体内后,实验鼠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便停止工作,令癌细胞原形毕露。随后免疫系统开始攻击癌细胞,已经形成的肿瘤明显缩小。
    
    
尽管实验取得成功,该中心教授亨·许恩表示,将这一方法用于人类癌症的临床治疗目前还不可能,不过这种定向关闭调节性T细胞的方法可以为今后抗癌提供一种思路。  (肖融摘编)

 

           你会用颜色表达情绪吗?
    
    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常会用“心情灰暗”描述。人的情绪与颜色之间有关联吗?英国曼彻斯特研究人员近期完成的一项调查给出了肯定答案。调查发现,焦虑抑郁人群会选择灰色代表当时心情,而健康人群多选明亮的黄色。

    
    
这项调查名为“大曼彻斯特健康试验”。研究人员在当地征集了数千名志愿者,让他们两次登录开展试验的网站,从一个彩色环的38种颜色中选择一种代表自己当时的情绪。
    
    
第一次登录时间为某日上午9时。志愿者选完颜色后,研究人员鼓励他们从事一些能够提升情绪的事情,譬如联系自己周围的人、观察身边事物、学习某些知识或技能。研究人员还给志愿者安排了一些平常很少从事的活动,包括与曼联足球队一起训练、与唱诗班一起吟唱、在一块大型黑色帆布上涂鸦等。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在同一天下午3时再次登录网站,选择一个颜色。从某些特定颜色被选中的次数可以看出,志愿者第二次选择时心情较愉快。
    
    
随后,研究人员从志愿者中选出两组,分别是焦虑抑郁和心理健康人群。他们选择颜色的结果显示,颜色和情绪间存在一定联系。当被问及哪种颜色代表当时的心情时,大部分焦虑抑郁人群选择灰色,而心理健康者多选黄色。
    
    
这一试验由曼彻斯特健康科学中心设计。该中心首席运营负责人琳达·马吉说,研究者计划下一步将试验主题拓宽至快乐,从非常快乐到相当不快乐。
    
                                  
  中年女性常小酌或助晚年健康
    
    关于饮酒与健康的研究不在少数。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年女性经常小酌或有助健康,可降低晚年患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病症的风险。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引用始于1976年的美国“护士健康研究”数据,收集其中大约1.4万名女护士的饮酒习惯和健康信息,从她们中年随访至70多岁,多数调查对象随访时间达16年。结果发现,比起酗酒或滴酒不沾的调查对象,经常小酌的人到70岁时健康状况更佳。
    
    
为研究饮酒与晚年健康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分析调查对象58岁时的饮酒状况,把酒精摄入量精确到克而不是饮酒单位(8克)。通常一杯葡萄酒含酒精10克,一瓶啤酒含酒精13克。
    
    
数据显示,与滴酒不沾的人相比,中年女性经常摄入15克至30克酒精,健康活到70岁的几率高出28%;经常摄入5克至15克酒精,健康几率高出20%。所谓“活得健康”,指没有患上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精神疾病、记忆问题或其他机体不适等慢性病。
    
    
研究人员还发现,比起每周饮酒一两次,每周饮酒5至7次效果更佳,比滴酒不沾的人健康活到70岁的几率高出50%。
    
    
由最新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卷》月刊发表的研究报告说:“即便是适度的酒精摄入量,我们也高度建议大家匀着喝,而不要攒到周末痛饮。
    
    但研究人员强调,研究并非说明酒精对人体有益,而是表明健康生活方式对健康所起的作用。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助教杰恩·卢克说:“经常小酌的女性通常具备几个特点,比如积极社交、健康饮食、自身身体状况良好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达到所谓老年活得健康。
    
                                     精力充沛是由基因决定
?
    
    加拿大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是否活力充沛、热爱运动非关勤奋与懒惰,而由基因决定。研究报告由5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副教授格雷戈里·斯坦伯格带领研究小组锁定两种活力基因。这两种基因控制骨骼肌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两种成分的合成。
    
    
这种酶存在于人体细胞中,调控线粒体数量,而线粒体能够调控人体能量代谢,帮助肌肉将糖转化为能量;如果这一过程受阻,肌肉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因此,体内生成AMPK多的人,精力更充沛;而这种酶少的人容易疲惫。
    
    
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两组,关闭第一组小鼠身上的相关基因,另一组小鼠正常。
    
    
研究人员让两组小鼠上滚轮,第二组在20分钟内跑动1000米,第一组快速跑动大约40米后就赖着不动。
    
    
这是研究人员首次证实AMPK受两种基因控制,关闭这两种基因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运动能力。
    
    
尽管小鼠实验有助了解人体生物学,但这项研究结果需要人体验证。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或有助解释为何一些人连续工作数小时依然活力四射,一些人却只愿当个“沙发土豆”,而且坐的时间越长越不愿意动,可能有助治疗运动困难人群,譬如肥胖症、哮喘病患者。
    
    
斯坦伯格说:“当你成为肥胖人群中的一员,或者久坐不动,就会难以迈出健身第一步。不要到达那个阶段,但如果你已然这样,那不是基因缺陷,你可以做些事情去改变。
    
    他说,运动本身能够促进AMPK的生成,如果你强迫自己坚持慢跑一段,会发现跑得越来越轻松。

 

            小丑也可治病
    
    ■八爪高采烈编译自《柳叶刀》

    
    
治愈系,是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开始流行的一种音乐门类,其特点是节奏舒缓,可使人放松心情。小丑也有治愈系?没错!现在有研究表明,“小丑”这个与滑稽、搞笑、热闹联系在一起的职业也有了治愈功能。在近期的《柳叶刀》杂志上就有这样一篇观察文章,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医疗小丑慈善协会的两位创始人,介绍了老年医疗小丑的“治愈”功能。
    
    2002
年的一个雨夜,笔者在巴黎同搭档彼得不期而遇,开启了两人在医疗小丑领域的合作。讲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医疗小丑”这个特殊职业。
    
    
医疗小丑,也被称为“小丑医生”、“治愈小丑”,顾名思义,是一群以患者为观众的喜剧演员。最初观众的范畴局限于患病的儿童,医疗小丑在儿童病房的表演被称作“小丑疗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医疗小丑如今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观众的范畴也在扩大,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疗小丑不仅出现在儿童病房、急诊室、烧伤病房和透析室,他们也出现在慢性疼痛病人和癌症患者身边。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行为艺术,也是艺术家和医疗工作者的完美结合,他们与医务工作者一起,帮助患者舒缓疾病带来的压力,给患者及家属精神上的支持,陪伴他们渡过难关。
    
    
如今,又出现了专为老年病房和临终关怀医院打造的小丑——老年小丑。养老院老人的生活有着严格的规律,他们在得到全面照料的同时,也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不能决定房间的摆设、不能选择墙纸的颜色,有的老人甚至没有自己房门的钥匙。原本,身体能力的下降、思维的迟钝、老朋友不断离去,已经给老人带来很多失落感,而生活掌控感的缺失将加剧负面情绪。有研究表明,老人用幽默的方式看待衰老有益健康,但生活在照看机构里的老人却很难拥有这样的幽默感。因此,全球不少地区出现了形式多样的“老年小丑”。
    
    
老年小丑的扮演者都是专业演员。比如荷兰的MiMakkus基金会利用小丑与痴呆患者进行情感和非语言沟通;芝加哥的大苹果马戏团主要接受私人护理机构的邀请;澳大利亚幽默基金会的老年小丑定期为患有痴呆或抑郁的老年人服务。
    
    
不同于医院小丑在病房里相对公开的表演,老年小丑的服务对象大多生活在自己的房间,所以,他们必须懂得尊重患者的私人空间。也正是因为这点,他们不能像马戏团的小丑那样浓妆艳抹、穿小丑服,进行夸张喧闹的表演,他们的表演温和、安静且机智。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老人,他们通过讲故事、唱老歌来刺激他们的记忆和认知功能。
    
    
老年小丑同医生也有密切合作,在会面之前,他们会从医疗人员那里获得患者的心理、社会背景和病情信息,据此来为老年患者量身定制精彩的表演。通常,表演以特定的提问开始,比如询问墙上照片背后的故事、咨询生活建议,小丑们通常会让老人来当谈话的主导,“卖萌”装无知、曲解语义让老人们去纠正等,这些都是他们常用的技巧。每次会面结束,小丑会记录,并与医疗人员分享观察到的新情况。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增加老人们的自信,增强对生活的控制感。文章作者的研究显示,老年小丑可以改善老人的沟通技巧、情绪和生活质量。他们还发现老年小丑不仅可以帮助痴呆患者认知周围的事物,回想起过去的事情,甚至还能改善护理人员的情绪。对老人小丑项目的后续研究价值就在于,它可能增加其他医疗慈善机构开展老人小丑项目的兴趣。
    
                        
笔记本电脑、触摸屏正伤害你的身体
    
    ■查里果编译自《纽约时报》

    
    
看看我们的周围,这样的人比比皆是:高耸的肩膀、前倾的脖子、折起的手肘,还有像爪子一样扭曲的双手。当人们用电子产品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他们不知道此举正将自己置于更大的伤害中。近日,《纽约时报》采访了一群人类工程学家,后者警言:“电子产品愈多,人体遭遇健康威胁也更多。
    
    20多年前,情况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当时公司职员主要在台式电脑上工作,这些电脑可以调整到人体最佳舒适度。而今,人们欢天喜地地添置了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并在工作、家庭、火车、飞机、宾馆、咖啡馆中孜孜不倦地使用它们,不过在人体工程学家看来,更多是“误用”。

    
    “
在任何一家机场的等候大厅,你都能看见人们用扭曲的姿势摆弄笔记本电脑。”美国康奈尔大学人体工程学教授阿兰·海奇指出,经年累月的扭曲姿势将引发身体的损耗,比如眼压过高、腱炎、腕管综合征等,个别动作还可能导致肌肉和肌腱使用过度,引发手部、肩膀、颈部和背部疼痛。
    
    
笔记本电脑被认为是这些问题的元凶,因为“对计算机系统而言,它不符合任何一点人体工程学要求。”海奇教授分析,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和显示器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当你把键盘放在理想的打字位置时,屏幕对眼睛而言就未必是最佳位置。接在移动式扩展坞上的“额外”键盘、屏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另一个潜在的威胁来自于触摸屏。在I-Pad大行其道的今天,海奇则指出,通过敲击电脑键盘,手指可以获得缓冲;而当手指如同打鼓般敲击触摸“平板”,手指获得的“反馈”是粗糙的,这会造成损伤。对此,人体工程学家指出,平板电脑不适合高强度的打字需求。
    
    
此外,我们的大拇指也正岌岌可危,它们正背负起一项不该它们背负的使命。用海奇的话说就是:“如果你想让大拇指受伤,就狂发短信吧。
    
    海奇解释,拇指的构造与其他手指有本质区别:它只有两块骨头构成,其他手指有三块骨头,这使拇指“天生脆弱”。而拇指不幸挑起发短信这一任务的大梁,经年累月,拇指肌腱红肿发炎,以至于它无法帮助拇指完成移动动作,进而影响人们的握力。

    
    “
添置一台新产品,或改变一个习惯,可能遇到一些新伤害。”任职于美国费城一家人体工程学咨询公司的凯罗说,她有个客户最近在家里用竖起的平板电脑打字,有一天她的腕部疼痛无比。这是因为在竖起的平板电脑上打字增加了她的腕部负担。
    
    
由于新式电子装备层出不穷,像凯罗任职的人体工程学咨询公司,在国外成为方兴未艾的产业。这些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针对新电子设备,最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操作姿势。
    
    
他们总结,一些常见的不当操作姿势比如:使用鼠标时,手臂没有支撑;工作时,肩膀不自觉高耸起来,身体前倾。对此,人体工程学咨询师的建议是:坐回你的椅子,靠回椅背上;确保你的手臂在打字时保持放松;检查屏幕位置是否合适,以便让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字同时眼部没有过度压力,有必要的话,可以放大字体号。
    
    
两条来自人体工程学家的终极建议是:首先,将电子设备与工作目标匹配起来。如果你有大量的打字任务,那么你需要一个键盘,永远不要用拇指发短信的方式敲完《战争与和平》。其次,也是人们最容易忘记的一条有效方法:定时休息!定期让自己远离机器一会儿,让身体和精神都休息片刻。

 

 

       疲劳时最好赶快找“组织
    
    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忙得疲惫不堪。这时,是再接再厉接着干活,还是躲到一边,蒙头睡个大觉好呢?

    
    
据美国“心理中心网”近日报道,疲劳时,最好赶快找到“组织”,借助团队的力量,不仅能帮你赶走疲劳,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国伦敦南岸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弗林斯博士等人招募了一些大学生志愿者,让他们在感到劳累时,独自完成一些思考题,或者和大家呆在一起,有商有量地做这些思考题。结果发现,比起“孤军奋战”,团队合作的人不仅任务完成得像精力充沛时一样出色,而且自身的疲劳感也大为减轻,心态更放松。
    
    
因此,研究者进一步建议,疲劳时不要自己盲目做决定,而是要多问问身边人的意见。
    
                                         
 性格30岁后方才稳定
    
    人的性格一生中并非一成不变。许多人时隔几十年再遇到小学同学往往会发现,世事沧桑似乎已使对方变了一个人。德国近日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分析结果从统计学角度证实了这一点。

    
    
德国明斯特大学、莱比锡大学和美因茨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2005年至2009年间进行的一项涉及1.5万余名德国人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和退休等重要人生历程对心理学“五大人格特质”的影响,进行了专项研究。
    
    
这五大人格特质是:经验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亲和性和情绪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性格一般要到30岁才会趋于稳定,70岁之后又可能发生明显变化,重大的人生经历往往会对人的性格产生重要影响。
    
                                
 血管断裂莫担心“生物胶水”可粘合
    
    外科手术中,把断裂、破裂的血管接起来一直是“针线活”,但缝合术不适合特别细小的血管。美国研究人员新发明一种方法,能用“生物胶水”把细小血管粘接起来,并且能避免缝合术的一些副作用。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近日英国《自然·医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利用了两种现成的物质:有机聚合物“泊洛沙姆407”,以及生物粘合剂“多抹棒”。前者用于把血管的两端撑开,后者用于粘合。
    
    
泊洛沙姆407对人体无毒,已被批准用作一些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的辅料。它有一种独特性质,在低温下是液体,受热后变成固体,过程是可逆的。新方法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研究人员将该物质加热到高于体温,使它变成固体,用于撑开血管。温度下降后它变成液体,不会阻塞血管。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动物身上进行的试验表明,新方法比传统的血管缝合术更高效,并且能接合仅0.2毫米粗的血管,而缝合术很难处理直径1毫米以下的血管。此外,针线造成的损伤会使血管出现内膜增生或炎症,增加血管栓塞的风险,新方法则没有这种风险。

 

        治疗龋齿有新招  英发明“牙齿再生”牙膏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说起牙病的痛苦和牙钻的恐怖,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报道,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牙膏,长期使用可有“补牙”的功效,有望使牙钻成为历史。

    
    
当细菌溶解了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后,蛀牙就很容易产生。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当龋洞大到一定程度,牙医用钻头去掉已经被腐蚀的部分,然后填上树脂、金属或者其它材料。英国利兹大学口腔学院的科研人员则发明了新的疗法,可以逆转牙齿被腐蚀的过程,使得牙齿自行再生。
    
    
这项新发明就是一种氨基酸牙膏,它内含一种复合纤维材料。当作用于龋齿时,这种牙膏会形成胶粘性支架,吸引钙质沉淀,使龋齿自行弥合。科学家已经进入人体试验阶段。据称这种牙膏针对牙齿蛀斑是有效的。
    
                        急救场合又添“新兵”  芬兰出现心率快速检测器
    
    
芬兰一家公司研发出专为急救人员使用的心率快速检测器,它有望在重大事故和灾难现场等场合大显身手。
    
    
据芬兰媒体日前报道,该产品由一个装有两个心电图电极的心率传感器和一个发光二极管指示器组成,心率传感器和发光二极管指示器由一根长35厘米的导线连接。
    
    
操作时,医护人员将心率传感器粘贴在患者胸部,将发光二极管指示器粘贴在患者的面颊上。粘贴好后,心率传感器立即向发光二极管指示器发送信号。如果心率在正常范围内,指示灯在心脏每次搏动时发出绿光,如果心率过高或过低,指示灯则发出红光。
    
    
这种新型心率检测器将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发光二极管指示灯一目了然,它还将提高检测的安全性,避免误诊。
    
                        
 香蕉皮有新用途  净化水中重金属污染
    
    香蕉好吃、营养丰富,还蕴藏了神奇功能,比如可用来保养皮具、擦亮银器等。研究人员最近则发现,香蕉皮也有大功用,可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巴西圣保罗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切碎的香蕉皮可有效去除饮用水中有害的铜、铅等重金属。用香蕉皮制成的水净化设备,即使连续使用11次,其吸附重金属污染的特性依然显著。
    
    
受工农业影响,不少地区饮用水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危害人体健康。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是在水中加入药剂与重金属反应,但这不仅成本高,药剂本身也可能有害。研究人员认为,香蕉皮能在水质净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同目前采用的净化方法相比,这一方法不但环保低廉,且耐用性更好。

 

 

        德发现巨噬细胞可作大脑“清洁工
    
    人们已知道,老年痴呆症与异常纤维蛋白沉积物在患者脑部堆积有关。如果能清除这些脑中的“垃圾”,就有望改善病状。德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一些特殊巨噬细胞能在这方面发挥“清洁工”的作用。

    
    
德国柏林沙里泰大学医院和弗赖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神经科学学报》上报告说,他们经过10年动物研究发现,骨髓中产生的一些特殊巨噬细胞可以降解和清除引起老年痴呆症的有害沉积物。
    
    
研究人员还首次发现一种特殊的趋化因子,可以发号施令让巨噬细胞进行专业分工,并运动到脑中执行“清洁”任务。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为治疗老年痴呆症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他们相信将来可以由此开发出一种定位准确且副作用小的老年痴呆症新疗法。
    
                                
 日看电视6小时预期寿命少5年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网络版日前刊登一份研究报告称,平均每天看电视6小时的人,预期寿命可能要缩短5年左右。

    
    
撰写报告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说,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常看电视可能已像抽烟和肥胖那样,成为一种“公共健康问题”。经常看电视属于一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与多种高死亡风险相关,尤其是心脏病发作或中风。但此前还从未有研究评估过看电视与预期寿命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为此在澳大利亚分析了1.1万名25岁以上成年人的生活方式,结果发现,每看电视一小时,要减寿22分钟。把各种死亡因素考虑在内,一个人平均每天看电视6小时,将减寿约5年。
    
    
目前,美国和澳大利亚都建议,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2个小时。但研究人员表示,新研究说明成年人也“需要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美开发出可使干细胞疗法更安全的技术
    
    干细胞疗法在修补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方面有巨大潜力,但也可能诱发肿瘤。美国研究人员日前设计出一种细胞筛选方法,可望消除这种隐患。

    
    
理论上,用患者自身的细胞培养干细胞,分化成所需要的细胞来修补组织和器官,不会引起自身免疫系统的排斥,是理想的治疗手段。但强大的分化潜力也会带来麻烦。在把分化好的细胞或组织移植给患者时,如果其中混有尚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它们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失控,发育成一种怪异的肿瘤——畸胎瘤。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新发现一种抗体能与胚胎干细胞紧密结合,称为SSEA-5。试验表明,将这种抗体与另两种已知能与干细胞结合的抗体联合使用,能有效清除不需要的干细胞。研究人员说,使用上述抗体组合,可以从一次干细胞治疗所需的1000万甚至1亿个已分化细胞中,清除掉残存的极少数未分化细胞。
    
    
研究人员将由干细胞分化而成、并且用新方法进行了筛选的血液细胞注射到实验鼠体内,发现没有畸胎瘤产生。研究人员说,如果不加筛选,畸胎瘤的发生率就很高。

 

          晨起抽烟增加罹患癌症风险
    
    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最近有研究进一步指出,早晨起床后就抽烟的烟民,比早起一小时后再抽烟的烟民患癌几率更高。《癌症》期刊杂志日前刊登这一研究结果。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一直期望了解为什么在众多吸烟者中,只有一部分会得癌症。他们分别研究了肺癌和头颈部癌症的患者,在研究了烟民每天抽第一根烟的时间和他们醒来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在醒来30分钟到1小时中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几率是1小时后再吸烟的人的1.31倍,而一醒来就吸烟的人(30分钟内)则是其1.79倍。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教授罗伯特·韦斯特表示:“晨起吸烟的人往往是烟瘾较大的人。他们会摄入更多尼古丁,也就会有更多的烟雾吸入肺中,得癌症的几率也就更高。
    
                                     增高练习帮你“长个儿

    
    许多想长个儿的人并不真正懂得如何增高。欧美健康博客Ezine近日刊出一个助人“长个儿”的训练,他们是:

    
    1
、基本腿部伸展法
    
    
坐于地面,两腿前后伸开,类似“一字步”。然后,双手尽力够一侧脚趾,保持几秒;再去够另一条腿的脚趾,保持几秒。这个简单的伸展练习可以活动大腿和脊柱。
    
    2
、俯卧撑
    
    
用手臂的力量撑起身体,保持几秒钟。做这项练习时要保证腰部以下放低,手臂垂直。
    
    3.
双手向前弯曲
    
    
坐于地面,双腿向前伸开,双手置于臀部两侧。大腿伸直,贴在一起。接着,弯曲身体,用双手去够脚趾,重复5次。然后,两腿分开,每次用一只手够另一侧脚趾,即用左手够右脚趾,右手够左脚趾,也重复5次。这个练习对人的脊柱施压,然后拉伸。4.桥梁练习
    
    
躺于地面,双脚贴在一起;接着,脚踝固定,抬起臀部,脊柱拱起。然后尽可能向上抬高腹部肌肉。如果你很难固定脚踝,就将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撑起身体。
    
    
健康专栏作家认为,持之以恒的话,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助人长个儿,还能训练体态与灵活性。
    
                                   
 基因差异对智力影响达50%
    
    英国《卫报》近日报道: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和基因关系很大。研究人员对超过3000人调查后发现,基因差异对智力的影响高达50%。

    
    
众所周知,智力和家庭遗传有关,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未发现与大脑能力直接相关的单个基因。研究小组负责人、爱丁堡大学的伊恩·迪里教授表示:“基因对个体差异是许多基因的综合影响。
    
    为了证实这一想法,研究人员对3511名无亲缘关系的成年人进行基因调查。他们对这些人体内超过50万个发生单核苷酸多形性变异的基因位点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变异与个体在两种评估智力的心理测试中的表现有关:记忆能力、解决问题的技巧。

    
    
研究发现,基因差异对个体在知识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方面的影响分别高达40%和51%。该研究结果刊登在最近的《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
    
    
现在知道基因对智力差异的影响,但仍不清楚哪些基因对智力的影响是最大的。

 

        日本科学家发现中暑恶化的基因机制
    
    日本一研究小组近日宣布:发现一种基因变异,可以导致人中暑后病情更容易恶化。

    
    
中暑是指受高温和高湿等影响,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无法发挥作用,导致痉挛、眩晕、呕吐、昏迷等症状,症状恶化时,患者会因出现意识障碍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参与此次研究的东京医科大学教授行冈哲男说:“以前一直认为中暑主要是受环境影响,但是这次发现,由于基因的原因,有的人中暑后病情特别容易恶化。
    
    在研究中,日本科学家首先挑选一种专门负责合成酶“CPTII”的基因作为观察对象。随后对79名健康人和11名中暑重症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在中暑重症患者中,有约45%的人这一基因发生变异,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健康人。

    
    
科学家分析认为,这种特定基因出现变异,人体合成“CPTII”的数量就会减少。另外,在人体体温长时间超过40摄氏度的情况下,这种基因变异还会导致“CPTII”的功能减弱。以上两种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在中暑后,体内的脂肪难以转变为能量,血管细胞缺乏能量,人的中暑症状恶化。
    
                              
美发现两个与复发性癌症相关的变异基因
    
    一个美国研究团队在新一期医学刊物《自然医学》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了两种变异基因,通过它们可预测因放射治疗儿童霍奇金淋巴瘤引发的复发性癌症。

    
    
美国芝加哥大学、南加州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78名儿童霍奇金淋巴瘤治愈患者的基因组,这些患者儿童时期患该病,并曾长期接受放疗和化疗。在治疗后的30年内,治愈患者中又新增96例癌症病例。通过分组对比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复发性癌症患者基因组中有两种变异基因明显增多。
    
    
研究人员说,上述变异基因与癌症复发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这一发现意味着可以更容易检测出受放疗危害的儿童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调整他们的治疗方案,避免其他癌症的发生。
    
    
霍奇金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结合放射和化学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研究表明,受放疗影响,许多儿童霍奇金淋巴瘤治愈患者在30年内会癌症复发,并且儿童患者接受放疗的年龄越低,治疗剂量越大,癌症复发的风险也越大。
    
                                    
 科学家成功培养“人造精子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斋藤通纪等人在美国《细胞》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成功将实验鼠胚胎干细胞转化为健康精子,并最终培育出健康且具生殖能力的小老鼠。这项研究有望为男性不育者带来福音。

    
    
研究人员首先将实验鼠胚胎干细胞转化为原始生殖细胞,并将其植入不能正常产生精子的实验鼠体内,原始生殖细胞此后开始产生正常形态的精子,这些精子能够使卵子受精。研究人员发现,植入受精卵的受体实验鼠产下的后代很健康,发育正常,无论雌雄,都具有生殖能力。
    
    
利用干细胞培养“人造精子”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就有数个研究小组声称制造出“人造精子”,但让实验鼠怀孕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一些科学家对成功培养“人造精子”的消息感到无比激动,称之为“巨大突破”。但也有科学家说,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之前,还需要克服不少技术和伦理难题。参与研究的斋藤通纪也表示,要将这一技术应用在人类身上“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