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松动态图片:用 “命题双向细目表”指导测试与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09:23
用 “命题双向细目表”指导测试与教学
[日期:2010-05-20] 来源:  作者: [字体:大中小]
创高效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怎样的课堂是高校的?如何监控与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可以运用“双向细目表”进行有效命题和有效教学,以达到监控与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用“双向细目表”规范各科测试。
为了改变测试方面的随意性,应该使用“双向细目表”规范各科测试。各科各备课组在测试前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列出每次测试所要检测的知识点,然后根据“双向细目表”中所列的知识点命题。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质量。
(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1、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双向细目表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能力层次、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便于对命题进行有效指导。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2、考查目标(能力),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这是按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目标分类划分的,这六个类别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即由浅到深的六个层次,前一类是后一类的基础,后一种类别包括了前一种类别。也就是说每前一目标都是后面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1) 知识(识记)
它是对知识的回忆。其中包括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模式、结构等方面的回忆。
(2) 领会(理解)
领会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它与完全理解并不是同意词,与完全掌握信息也不是一回事。领会是指对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理解。
(3) 运用
运用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抽象概念的使用。这些抽象概念可能是一般的观念、程序的规则、概括化的方法,也可能是专门性的原理、观念和理论。
(4) 分析
分析是将交流的内容分解成几个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分清一个事物中各要素或各部分的层次关系。
(5) 综合
综合是将所分解的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是对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和进行排列组合以构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
(6) 评价
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说,对材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定性的判断。
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这六个层次是从学习过程的理解能力来划分的,它适应于任何一门学科,而且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在制表时考查能力一般采用以下四个等级:
(1)了解(识记):考查对知识的简单回忆与再现。
(2)理解:考查对知识的逻辑联系的把握,对知识进行说明、解释、推断、区分等。
(3)运用:考查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的能力。
(4)综合运用:考查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命题双向细目表(例)
学习水平
了解(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运用
备注
题型
题号
分值
知识点
题型
题号
分数
题型
题号
分数
题型
题号
分数
题型
题号
分数
出处
分析
合计
百分比
(二)操作方法
1. 确定检测内容。
进行测试前,备课组全体教师根据测试的范围和教学目标,共同商定检测内容。
2. 填写“双向细目表”。
根据教学要求将检测内容编排入具体的题型内。
3. 按照“双向细目表”命题。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的灵魂。命题人应严格按照“双向细目表”里所列的检测内容及其所处的题型和所占的分值进行命题。
以“语文双向细目表”为例:
2006年全国Ⅰ卷语文命题知识、能力双向细目表
能力要求
知识点
识记
理解
分析
综合
表达
应用
鉴赏
评价
分值
总计
第一题




字形

12

熟语

辨析病句

句子衔接

第二题
社科类说明文
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9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第三题
文言文
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9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第四题
古文
翻译
古诗
赏析
文学
常识
名句
默写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3

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第五题
文学作
品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第六题
语言
表达
语言表达连贯

15

压缩语段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第七题
作文

60

各能力题数及赋分总计
2题
8分
6题32分
5题18分
7题84分
1题
8分
共21题150分
2008年中考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南宁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字音
2A
字形
2A
句子
2C
古诗文识记
8A
语言交际运用
(图文题)
4C
课内文言实词
2B
课内文言一词多义
2C
课内文言文翻译
3D
课外文言文
整体把握
3D
形容词意动
用法(课外)
2C
课外文言文翻译
3E
课外文言文
内容理解
3B
修辞手法识别
及其表达
效果
4B
结合语境
理解词语
4C
记叙文阅读关键
信息提取与理解(例子)
5C
说明顺序
2A
说明方法
2A
说明文语言
4B
说明文理解
3C
议论文论点
2B
议论文内容把握
2C
论证方法及作用
3D
论据
3C
作文
50B
注:表中数据格式为:分值+难度.如,3D表示分值为3分,难度为D级.其中:A:容易题,难度在0.9以上;B:较容易题,难度在0.7--0.9;C:中档题,难度在0.6--0.7;D:中档偏难题,难度在0.4--0.6;E:难题,难度在0.4以下.
2009年中考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南宁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字音(客观)
3A
字形
3A
句子
3C
文学名著
8A
说明文理解(信息提取)
3C
说明方法
3B
说明语言
3C
课内文言实词
3B
课内文言一词多义
3C
课内文言文内容理解
3B
课内文言文翻译(主观)
3D
课外文言文实词
3C
课文外言文翻译
4E
课外文言文内容理解
4B
古诗文识记
10A
语言交际运用(图文)
4D
写作手法表达方式
3B
修辞手法识别及其表达效果
2B
记叙文阅读关键信息提取与理解
4C
结合语境理解句子
3C
记叙文阅读关键
信息提取与理解(例子)
3C
作文
50B
注:表中数据格式为:分值+难度.如,3D表示分值为3分,难度为D级.其中:A:容易题,难度在0.9以上;B:较容易题,难度在0.7--0.9;C:中档题,难度在0.6--0.7;D:中档偏难题,难度在0.4--0.6;E:难题,难度在0.4以下.
二、运用“双向细目表”指导备课、上课以及课后反思,创设高效课堂。
以说明文为例:
2006—2009年南宁市语文中考说明性文章阅读试题数量、内容及所占分值明细表
年份
选文题目
诗题分值
试题数量
试题内容及所占分值
说明
内容
说明
顺序
说明
方法
说明
语言
理解
探究
拓展
延伸
2006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10
3
1+2
3
4
2007
“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比较阅读
8
4
2
2
2
2
2008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1
4
2
2
4
3
2009
藏羚羊的悲歌
9
3
3
3
3
其中:
说明的对象、
说明内容             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的中心(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层与层的关系
说明顺序            全文的说明顺序
段与段的关系
指出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说出说明方法的作用
指出(或找出)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给文中某概念下定义
说明语言            准确性
生动性
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包含词句所代内容)
理解探究            概括要点或主要内容
判断表述是否符合文意
阐述相关科学知识
迁移能力
拓展延伸            评价能力
文化积累(06年)
实践能力
三、制定双向细目表的几点建议
1.编制总结性检测题应使用“双向细目表”。
2. 编排“双向细目表”时要注意做到低起点,有坡度。
3. 要注意完整性。
4. 要经常查阅“双向细目表”。
5. 不怕麻烦,贵在坚持。
四、设想——题库建立及锚题使用
1、分知识点、试题内容和题型建立学科题库,最终根据双向细目表进行拼题,使命题过程简便、快捷、准确。
2、把重要知识点和学生典型、集中错误的考察内容和题型作为锚题,通过锚题的反复检测,落实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运用真正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