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有线电视营业厅:伟人毛泽东从小读到老的一部奇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27:50

伟人毛泽东从小读到老的一部奇书  

节选自卢志丹的畅销书《毛泽东品国学》­

­

           毛泽东的一生,有几部书,伴他走过了光辉的一生。毛泽东从小到老读了一生的古典名著之一,就是《三国演义》。­

        他爱读的《二十四史》中,有一部就是《三国志》;毛泽东爱读的古典小说中,有一部就是《三国演义》。《三国志》是史书,也是文学;《三国演义》是小说,也有史事。毛泽东一生不离《三国演义》。­

         据有关书刊记录,毛泽东是1906年接触《三国演义》的。他少年时代就是韶山村公认的“三国迷”。他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手不释卷。1910年,在赴东山学堂读书时,就携带这两部书。他讲三国头头是道,对答如流,因此被同学公认为“三国故事大王”。后来在湖南师范读书时,还与蔡和森、萧子升并称是“三豪杰”。就和《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一样。­

         1912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此,他在论述和讲演里,也经常将《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掺合引用,挥洒自如。­

        井冈山时期,他想起《三国演义》,当从茶陵谭延闿家找到一部《三国演义》时,正是欣喜无加,他说:“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多次读《三国演义》。­

        毛泽东也不放过他人研究三国的成果。50年代末,在《北京日报》读了作家吴组缃的《关于<三国演义>》(三),就嘱咐秘书去找前载的两篇。­

        中国有句民谚:老不读三国。但在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患老年性白内障,仍然读《三国演义》,经常在书房翻阅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有平装的,也有线装的;也读有关三国的史传,如《晋书》的《羊祜传》、《杜预传》。­

        从有记载的文字中考证,毛泽东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是史书。毛泽东作了界定,他说:“两者不可等同视之。”­

         1958年11月,毛泽东在武昌,他蛮有兴趣地对李井泉、柯庆施等说:“今天找你们来谈谈陈寿的《三国志》。”他说:“《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虽然是两部不同类别和不同文体的著作,但从内容上来说,这两部著作具有密切的关系。”­

        毛泽东经常用《三国志》印证《三国演义》,使《三国演义》增强真实感;也习惯用《三国演义》解释《三国志》,使人形象生动,使史事栩栩如生,两者互补,相得益彰,以丰富自己的思维,穿插在报告、文章谈话中。­

        毛泽东给《三国演义》以最恰当、正确的评价。并且终生号召人们去续这部奇书。­

        毛泽东说,读《三国演义》这类书,能使人聪明,能“对社会了解多一些,也会对事物增强分析能力”。­

        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有很高的评价。巨人是站在历史巅峰上评说的。1938年,他曾经对贺龙、徐海东说:“《三国演义》、《水浒》和《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1942年,还向全党发出号召:“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看《三国演义》和《水浒》。”­

那时延安和晋、冀、鲁、豫解放区等都先后出版了《三国演义》。­

        20年后,毛泽东又反复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做一个中国人,这些书不看是不行的。”又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这三部书,不看它三遍太遗憾了。”“《三国演义》、《水浒》,这些好书,至少要读它三遍。”­

        毛泽东向高级将领和普通战士都提出读《三国演义》。指导他们:“不要去注意那些演义式的描写,而要研究故事里的辩证法。”­

       毛泽东多次借用刘备所说的与诸葛亮间鱼水关系,“水可以没有鱼,鱼不可以没有水”。还常引用有辩证内涵的《三国演义》文字,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1936年,毛泽东在给当时的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写信时,引用《三国演义》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实践论中》引用《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象地说明“人在脑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讲到“双方强弱不同,弱者也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举了中国古代6个有名的战例,其中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这3次战役,是《三国演义》中用浓墨重彩着力渲染过的。­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特别法庭判处腐化堕落分子刘青山(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天津专署专员)死刑。在此以前,华北局将“刘、张事件”上报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彭真、薄一波等书记处领导在颐年堂开会,专门研究杀不杀的问题。毛泽东说:“非杀不可。挥泪斩马谡,这是不得已的事情。”­

        成都武侯祠谭良啸馆长曾回忆说,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会议期间,来武侯祠参观。他问讲解员,你知道诸葛亮一生坐过几次车,骑了几次马?这说明他读三国很仔细,往往为人所忽视的细节,也引起他的注意,提出新颖的见解和观点。­

        19597月初,庐山会议前,毛泽东心情舒畅,在同周小舟和笔者几个人谈话,谈到“大跃进”高指标时,由于他的“发号施令”,要“三大元帅挂帅”,而引起经济形势的紊乱,他也不便于随意指责“元帅”搞乱了局面。于是引了《三国演义》中蒋干过江的故事,那么“元帅”会感慨得很:“曹营的事难办得很哪。”引得大家都大笑起来,他本人也大笑起来。­

         1970年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问题。期间,林彪提出请毛泽东当国家主席,并说:“否则,不合人民的心理状态。”­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关于林彪的意见的报告上批示:“我不能做此事,此议不妥。”­

          4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一次提出自己不当国家主席,并引用《三国演义》中的典故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

         毛泽东还曾用人们熟悉的三国人和事作比喻,教育党员干部。如以刘备彝陵之败谈统一战线重要;说“张飞在古城相会时,怀疑关云长,是有高度的原则”,以说明审干重要;用“少讲‘过五关斩六将’”,开导赴越的韦国清等;讲对孟获,诸葛亮能七擒七纵,说我们“为什么就不敢来个八擒八纵”?用张松献地图故事比喻汪精卫之流卖国求荣……­

        薄一波曾回忆毛泽东对他谈到《三国演义》,说:“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你们北方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外来的干部一定要同地方的干部很好地团结在一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像毛泽东那样善于运用三国故事,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赋予《三国演义》以时代意义;也很少有人像毛泽东那样,终生倡导人们阅读《三国演义》这部国学经典名著。­

­

           指点经史,激扬诗赋,看一代伟人品读国学;­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学开国领袖活用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