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滤芯12寸多少钱:高中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5:45:07
高中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刘衍玲 吴明霞#TRS_AUTOADD_1218368811881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18368811881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18368811881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18368811881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18368811881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高中生的人格发展特点为:变幻躁动,具有不稳定性;身心失衡,具有不平衡性;渴望独立,具有自主性;充满朝气,具有进取性;文饰内隐,具有闭锁性;逐渐成熟,具有社会性。(周慧娟:《高中生人格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的探讨》,载《教育科学研究》,2002(12)。)高中生的焦虑、抑郁、孤独、敌对、恐惧这五种不良情绪的状态均处于中等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不良情绪的这五个方面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不良情绪的状态呈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高二学生的抑郁、孤独、敌对、恐惧等不良情绪状态显著高于高一学生;高三学生的五种不良情绪状态均略高于高二学生,但是未达显著性水平,高中阶段的五种不良情绪未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刘慧娟、张璟:《高中生不良情绪状态的特点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

 

总体上,相对于初中阶段,高中生能更充分地认识自己,更为正确地认识社会,因而能按照现实社会的要求,开始设计、规划自己的人生。这使他们学习起来更为自觉、自主。高中阶段个体的自我形象趋于稳定,许多人把在高中阶段对自己的看法持续了一生。高中生自我意识水平较高,自我认识的客观性和正确性逐步完善,不仅能从外部评价自己,而且能分析自己的内心活动,做到较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高中生的独立意识增强,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这种独立性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与初中时为求独立而反抗一切有区别。高中生对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特点,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端极为敏锐和反感。一方面他们自诩比冒冒失失的初中生成熟许多,另一方面他们又有很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看不惯成人的一些做法和观点,认为他们太现实甚至太迂腐,缺乏激情,缺乏拼劲等。

 

高中二年级(16~17岁)则是思维和智力活动的初步成熟期。根据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领导的全国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作组的研究表明,高二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几乎趋于基本成熟,在解答一套试题时,得分的正确率已接近四分之三。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高二学生辩证思维的正确完成率达到53.38%。研究认为,中学阶段只是辩证思维出现、形成和迅速发展并逐渐趋于占优势的阶段,而不是其成熟阶段。(常顺英:《大学生思维发展等级研究》,载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1(9)。)高中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想象的有意性、创造性和现实性都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他们仍然是从教师的讲授中接受知识,学习带有很大的被动性,知识面窄,举一反三较难。(刘广珠:《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二)根据高中生接受学习的特征进行教学

 

1.高中生学习适应性较差,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指导

 

从思维特点来看,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相应的概念和规律;高中生则主要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并且要能利用概念进行复杂的判断、推理,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学习方法来看,初中阶段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型、记忆型,而高中的学习则主要是独立型、理解型。在学习内容上高中也比初中难得多,抽象性、概括性更强,学习量更大,学习任务繁重。另外,有些高中生为显示自己的成熟、独特,在认识上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例如,他们不知道哪些初中的习惯应该保持,哪些应该随学习的深入进一步发展。认识的误区导致学习行为的紊乱。他们蔑视勤奋努力,嘲笑严谨认真,误把书写潦草当做成熟潇洒,误把作业拖沓、马虎草率当做聪颖脱俗等等。有调查表明,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具有随年龄增长、年级升高而明显下降的趋势,初中生整体上比高中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得分高,差异显著。(戴育红:《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1998(2)。)

 

高中生正由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初步形成辩证思维。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时,对初级阶段的教学,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类课程,要将思维层次降低,使其适应高一学生的思维水平;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再有步骤地增强思维的抽象性和辩证性。另外,在高一起始阶段,教师应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当做教学常规,不仅有针对性地澄清学生思想上的混乱,更要在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环节,如预习、上课、笔记、复习、作业、考试上落实教学常规,并反复强化,形成定势。(曹勇军:《试论高一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载《中学语文教学》,1995(7)。)

 

在教学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注重学生整体学科知识结构的形成。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基础,但若这些知识在头脑中杂乱无序,那么当学生随意面对一道题时,“知识的提取”这一环节会产生障碍,使解题无法进行。因此,教学中要用联系的观点建立各知识点间、各部分知识间等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发现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各大板块间知识进行整合,将有助于解题活动中知识的提取和题眼的突破,形成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解题网络。每学完或复习完一部分知识内容后,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出这一部分的知识结构体系图。然后由教师挑选几幅能说明问题的图片与学生共同研究,以达到指导、点拨的目的,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学科结构能使学生从孤立地记忆、理解知识到形成可灵活运用的认知结构的转变,从而能在具体问题面前检索、调用已有知识,获得建模能力和新知识组块的能力,进而形成解题策略。其次要注意学科知识的开放。教师要研究不同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交叉与整合,使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是综合而系统的,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会有坚实的基础。

 

2.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的训练

 

学习策略具有可教性,它是鉴别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的学生能事半功倍,把学习、工作等各方面安排得井井有条,做到游刃有余。这与他们良好的学习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学习策略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则反映人类自身认识活动的规律,抽象性、概括性强,运用灵活,因而难以通过直观演示的方式教给学生,短时期的训练与教学难以收到广泛的迁移效果。学生的原有知识是灵活运用学习策略的起点。如果缺乏必要的原有知识作为出发点,学生只会盲目使用所传授的学习策略,而不考虑它的使用条件,其学习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为只有依据原有知识,才能为各类学习任务的完成提供支撑点。也就是说,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替代实质性的知识,它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和解决问题时,都离不开过程和内容这两个基本条件。(司继伟:《心理因素对高中生学业成就的影响》,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0(9)。)

 

结合具体教材内容,总结归纳学习策略系列外显的操作技术,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与应用等可以较为有效地传递学习策略。康敏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在学习策略教学方面提出了“五个认识”“五个能够”“五个掌握”的培养方法,颇有启发意义。(康敏:《扬起学习的风帆——学生能力发展与学习策略的实践和研究》,载《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72)。)“五个认识”是指:认识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认识自己的学习类型;认识学习任务与目标;认识制约学习任务完成的因素。“五个能够”是指:能够制订学习计划;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能够激活与保持适度的学习心理状态;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五个掌握”是指:掌握各科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掌握反馈与调节的方法;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掌握思维的方法;掌握分析、综合的方法。

 

元认知训练是学习策略训练的关键。儿童的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制于其认知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高中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发展,日趋成熟,能较客观地认识问题,正是教育的好时机,因此,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系统地讲授有关元认知的知识及其运用,将非常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不仅如此,元认知能力的增长也会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具体而言,元认知的训练可以分三步走:在元认知学习准备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其认知准备状态和认知特点,提供适应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外在学习指导,采取与学生认知方式相匹配的教学方式,以增强教和学的针对性;在元认知学习过程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监控技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性地位;在元认知反馈评价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督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进行积极的反馈、评价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深层理解。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我做好了学习准备吗?学习前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点可以利用?已有的观点与当前新学习材料可辨别性如何?过去已有的知识在新学习中起什么作用?我对学习的难度作出估计了吗?对学习困难作出预测了吗?在学习遇到新困难、新问题时,我是否灵活地转换思维方式,及时调整思维策略,甚至修正学习目标吗?对这个学习结果,我满意吗?(与目标对照,新知识是否真正掌握,应用情况如何,若是成功的,回顾有效的方法;若有差异,应采取什么相应补救措施;如有错误,及时纠正)。”(魏长娟:《注重元认知训练,提高学习策略水平》,载《教育导刊》,200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