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外皮破损:为何有时服中药后引发新的症状?--谈排病反应和虚不受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8:54:06
现在的病人阳虚的多,所得的病多是受寒,所以临床上我大量地使用温阳的、温通的药物,由此也偶尔出现一些问题:1)原来不痛的地方服药后开始痛;2)大便暂时变多变稀;3)虚不受补--明明是一个气虚阳虚的病人,用了补气温阳的补药后,出现一些上火的症状,如嗓子痛、口腔溃疡等。    1)原来不痛的地方服药后开始痛,是因为这些地方有宿疾隐藏,服了温通的药后,正气得助驱邪外出,正邪交争,所以会暂时的疼痛。继续服药一段时间后,就不痛了,同时宿疾一并治好,将来再也不会给你找麻烦了。    所谓宿疾是怎么回事?比如身体某处很多年前曾经受凉或外伤,时间久了已没有症状(甚至你自己都不记得了),你以为好了,其实没全好,只是暂时没出现症状而已,如不治好,将来一旦有风吹草动,还会出来作怪。    还有些宿疾病人自己是知道的,比如原本腿麻,服药后开始变痛(这完全是好现象),就是因为服药后,经络要通还未通,邪气欲去还未去,就象是腿坐麻了(血不通),等血通过来的瞬间,感到剧烈的疼痛一样。    2)服用苦寒的中药导致腹泻,是因为苦寒败胃,这种腹泻导致病人无力,这是不好的、有害的。而服了温热温通的药物导致腹泻,是因为腹中有寒气凝结,药后寒气欲散,并从大便排出,腹泻后病人并没有不适感,也不感到乏力,并且腹泻也是暂时的,继续服药,待寒气排尽,大便即好。    3)为什么明明是一个气虚阳虚的病人,用了补气温阳的补药后,反而出现一些上火的症状?还是因为病人体内某部位(如咽部)有寒气(是外寒)凝结,服用补气温阳的补药后,欲驱寒外出,正邪相争,正尚未胜邪,所以表现为“上火”,就好象满座皆君子,小人已无容身之地,所以要跑。治本之计,应该酌情在对证药方中加入麻附辛驱邪外出,时机选择在病人感冒时最好,因为此时病人的阳气已启动抗邪(免疫系统已调动起来了),我们用药可借力使力,效果较好。并且此时,病人不会错怪我们,即不会认为是吃了药导致“上火”。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