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效应启示:中医养生:中医——春天养肝要舒肝气_中医_中健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6:35:29
                         中医——春天养肝要舒肝气     春天来临,大地复苏,万物萌发,百花盛开,然而春天的天气变化最为反复无常,容易使人患上种种疾病。因此,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应注意保健养生。在一年四季中,春气应于肝,所以春天重在养肝,也就是指在春天应借助大自然的生发之机,重点调养肝脏的气血阴阳,以达到“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的作用。

    中健网讯 春天来临,大地复苏,万物萌发,百花盛开,然而春天的天气变化最为反复无常,容易使人患上种种疾病。因此,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应注意保健养生。在一年四季中,春气应于肝,所以春天重在养肝,也就是指在春天应借助大自然的生发之机,重点调养肝脏的气血阴阳,以达到“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的作用。

    首先,春天养肝要舒肝气、温肝阳。舒肝气就是要调理情志。春天,应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之机,舒畅心情;心情舒畅了,气血方能调达;气血调达,五脏才能安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戒抑郁,戒恼怒。如果产生了这些不良情绪,我们可以做肝胆拍打功以调理之。肝胆均位于右胁下,而肝气行于左,所以要多拍打左、右胁部。方法是早晚用手掌同时拍打两胁下30次。温肝阳就是要避寒就温,以养阳气。春夏是阳长阴消阶段,秋冬是阴长阳消时期,顺应自然界阴阳气化规律,春夏就应养阳,以补我们自身阳气的不足。养阳气,一是要护阳,要遵循“春捂”之说,不宜马上脱下棉衣,换装时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先把上衣减掉一些,裤子可晚一些减,下身宁热勿冷,以助养阳气。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年轻女性,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二是要“动”, 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锻炼前应喝些热水、牛奶、蛋汤等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牛奶很多人认为喝牛奶会加重“上火”,引起烦躁,其实,牛奶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去肝火。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达70%%左右的水分,还能补充人体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牛奶冻成冰块食用,否则很多营养成分都将被破坏。

    其次,春天养肝要养肝阴、滋肝血。春天主风,风气通于肝。风在伤害人的时候,称为风邪,风邪属于阳邪,最容易损耗人的肝阴,使我们发生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而出现头痛、头晕、眼干、目涩、胁肋灼痛、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弱细数等症,甚则外风引动内风而出现中风,所以春天养生最应重视养肝息风。俗话说:“春天易得头上病,冬天易得足下病”。所以春天要多做头颈运动及按摩头部。方法:第一,两手抱头,两中指按摩头顶正中的百会穴。 第二,大拇指及四指按摩后脑风府穴(项上,入发际1寸)、脑户穴(发际上2寸)、风池穴(风府旁开1寸)及太阳穴。同时,春季进补还应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

    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甘味”除了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这类食物中,首推山药和大枣。山药味甘性平、健脾益气,经常食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俗话说“日食五枣,长生不老”,大枣不仅对脾脏有益处,还能补气养血,尤其适合女性在春天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