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的路径怎么写:北京力争2015年建成新机场一期?半小时达中心城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2:40:12

北京力争2015年建成新机场一期 半小时达中心城区

2011年11月18日08:3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昨天公布,对于人们最为关注的北京新机场,规划明确提出,2015年前北京新机场力争建成一期主体工程,新增航空旅客吞吐能力4000万人次/年。

  国际航空枢纽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基础条件,也是首都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提出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一期工程建设,逐步确立国际航空枢纽及中心地位,构建多机场航空布局,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的航空服务,支撑世界城市建设的要素流动需求。

  规划提出,同步规划建设北京新机场外围交通及市政配套设施,建立北京新机场与中心城区、首都国际机场快速联接通道,实现新机场半小时通达中心城区,为打造北京第二个临空经济区创造条件。

  为满足北京新机场运行的需要,“十二五”时期将迁建南苑机场,与北京新机场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打开北京南大门,探索新南苑机场军民合用。

  同时,以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为契机,今后5年,北京将发展支线航空和通用航空,完善公务包机、旅游、观光、体育等商用航空功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公安、消防、卫生、农业、林业等城市公共服务航空功能,提升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基本实现国际航空枢纽和亚洲门户功能,民航客运吞吐能力达到1.2亿人次/年。

  轨道交通“织网” 里程达660公里

  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目前,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336公里,承担日常通勤量仅为10%,城市主干路仅实现规划的50%。

  规划提出,今后5年加大力度建设轨道交通,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适时启动市郊铁路建设,围绕轨道交通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提高换乘效率。到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自行车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小客车出行比例降低到25%以下。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完成城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线网建设,建成地铁6号线、7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S1线、昌平线二期、西郊线等,基本形成“三环、四横、五纵、八放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

  同时加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新规划、建设一批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成8号线三期、16号线、海淀山后线、燕房线等线路,结合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区优化地铁站布局设置,便利市民出行。

  通过车辆增购、技术升级和加装安全措施,对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八通线、13号线等既有线路及车辆进行改造,改善乘车条件,缩短发车时间间隔,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输能力,提高安全服务水平。

  到201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累计达到660公里,四环路内线网密度达到0.94公里/平方公里,四环以内平均步行1公里即可到达地铁站点。全市城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承担公交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

  北京站至西站地下直径线建成

  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铁路发送旅客能力需求达到1.8亿人次/年。因此,“十二五”规划提出,构建快速交通干网,满足区域交通需求。

  今后5年,北京将重点增强铁路枢纽能力,实施丰台站改扩建,建设星火站和新北京东站,与现有北京站、南站、西站、北站形成7个主要铁路客运枢纽格局。建成北京站至西站地下直径线,增强两个主要客运站的调度能力。同步推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以及铁路货运场站的建设,提高铁路物流集散能力。到2015年,北京铁路枢纽年旅客发送量超过1.8亿人次,年货物到发量达到9200万吨。

  同时,发挥高速公路的辐射效应,建设新城、重要乡镇和重点功能区与高速公路联络线24条,共计740公里,构建城乡一体的快速交通网络,实现城乡共享快速路资源。

  建成浅山区道路360公里,逐步构建“一环、十一放射、多联络”的山区路网体系,解放浅山区休闲旅游及农林资源,促进生态涵养区协调发展,引导山区旅游的均衡分布,缓解节假日交通压力。到2015年,市域公路总里程达到21500公里,进一步完善以国道、市道为骨干,县乡路为支脉的公路网体系,国道、市道等级全部达到二级公路以上。

  2015年率先全面迈入高铁时代

  “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5年打造以北京为中心的城际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完善与津冀晋蒙等省区市的交通联络体系。通过区域交通一体化,促进区域人口、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京沪高铁、京石客专、京沈客专、京张城际、京唐城际、京九客专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大幅提高北京对外交通能力。到2015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全面迈入高速铁路时代,进一步巩固全国铁路主枢纽地位。

  同时,建设京台高速北京段、京昆高速、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110国道二期、109国道、京密高速等高速公路。配合河北省、天津市加快首都外环线高速公路建设。市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约1100公里,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三环十二放射”高速公路网络。依托高速公路网络,完善北京出海快速交通走廊,强化直通功能,共享津冀港口资源。

  新闻延伸

  五年后的北京 基础设施再获大发展

  公交专用道增加150公里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打造快速公交通勤网络,建成阜石路、广渠路大容量快速公交。新增公交专用道150公里以上,总里程达到450公里以上,实现四环路以内公交专用道成网运行,整体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公交场站新建5座中心站

  今后5年,本市以轨道交通线网为主骨架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全面实施公交能力提升工程。改善换乘条件,建设四惠、宋家庄、苹果园等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实现便捷换乘。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建成后沙峪、温泉、北七家等5座中心站和25座首末站。

  开行市郊列车“区区通轨道”

  本市将充分利用既有铁路线和新建城际铁路资源,开行市郊铁路列车,建立怀柔、密云、延庆、平谷等远郊新城到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实现“区区通轨道”。

  大型社区试点社区摆渡车

  今后5年,北京将改善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条件,提倡绿色出行。在中心城区地铁站点周边试点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自行车服务网络,在西直门、天通苑等重点区域、大型社区试点社区摆渡车,解决城市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基本建成中心城区无障碍交通设施网络,老年人和残疾人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二环路将建设地下交通隧道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研究建设东、西二环、台基厂路、学院南路东延、西山隧道等一批地下交通隧道,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路网承载能力,缓解中心城区地面交通压力。

  微循环路网让路更通畅

  围绕中心城拥堵区域,“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城市微循环道路建设力度,建成正义路南延南段、西直门南小街、革新南路、马连道南街等道路,逐步减少断头路、瓶颈路,提高城市路网的畅通性。到2015年,中心城路网密度提高到5.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微循环路网比例较大提高,路网结构更趋合理。

  扩大差别化停车收费范围

  规划提出,今后5年将停车设施纳入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规划,加快建设,规范管理,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五环外地铁站点周边同步规划建设一批驻车换乘停车场,围绕重点医院和重点公共区域,进一步加大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力度。严格落实开发建设项目配建停车设施标准,严格管理路侧停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简易式、机械式停车库,缓解老旧社区停车难问题。

  今后5年将加强停车管理,扩大差别化停车收费区域范围,引导小汽车在中心城区的合理使用。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智能化停车设备和停车诱导指示系统。

  出租调度系统降低空驶率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成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完善公交图像信息系统,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出租车运行服务调度系统进一步完善,降低出租车空驶率。交通智能管理系统与新建道路随路同步实施,实现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全覆盖。完善交通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信息屏、网站、移动终端及服务热线等方式,及时发布路况、停车、公交运行等交通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更为实时、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务。

  研究建水资源安全储备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新增两大稳定水源。重点实现南水北调通水目标,推动污水变资源,建设再生水厂,新增20亿立方米稳定水源,到2014年形成南水北调、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以及地下水、再生水联合调度的多元化水资源保障体系,缓解水资源紧缺形势。

  公共建筑实施屋顶绿化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大力实施公共建筑屋顶绿化、建筑墙体垂直绿化和立交桥绿化等立体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绿色景观。实施拆违增绿和见缝插绿,完成2000公顷代征绿地绿化任务,建设城市休闲公园,满足市民就近生态休闲需求。继续推动露天停车场绿化建设。

  挖掘不同街区的历史人文内涵,采用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及特色树种,形成林路相辅的园林特色街区。2015年,中心城80%居住区出行500米即可到达公共绿地。(记者 孟为)

  回眸过去5年

  地铁

  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运行。相继建成地铁4号线等10条线路,通车运营总里程达到336公里,同比“十五”末期增长2倍。

  高速

  高速路网“织就”八成。京平高速、京津二高速、京承高速三期等先后建成通车,实现“区区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03公里,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83%。启动高速公路联络线和浅山区路网建设,市域公路总里程累计达到21114公里,提前两年实现“村村通油路”。

  调水

  实施域外应急调水。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建成通水,市内配套工程陆续投入使用,实现从河北应急调水6亿立方米。

  路网

  中心城路网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快速路累计达到263公里,城市主干路累计达到874公里,次干路累计达到625公里。新城至中心城联络通道达到21条587公里,新城与新城之间联络通道达到12条692公里。

  公交

  公交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大容量快速公交53公里。相继建成一亩园等4个客运交通枢纽,换乘条件得到改善。公交客运量提高33%,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高到40.1%。实施“村村通公交”工程,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全覆盖。

  交通

  交通智能程度显著提高。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建成投入使用。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一期工程建成投入运行。五环内智能交通覆盖率达到40%,道路通行能力提高15%。

  污水

  实现污水变资源。率先全国启动了中心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为再生水厂,每座新城均建设一座高品质再生水厂。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6.8亿立方米,比2005年的2.6亿立方米增加了1.6倍,超过地表水供水量,成为本市重要水源。

  供水

  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完成第九水厂、第三水厂、田村山水厂改造工程,城区自来水厂供水能力提高到313万立方米/日。启动新城供水工程,中心镇全部实现集中供水,郊区农民实现安全饮水。

  节水

  节约用水取得显著成效。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的49.5立方米下降到2010年的29.4立方米,下降40%,用水效率国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