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顿vs逆转 知乎:固安的试验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55:13

固安的试验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出处:《陶瓷信息》 [ 2011-07-23 09:37:48 ] 责任编辑:张芙蓉 浏览人数:209

    (一)

     我在去河北廊坊一个叫固安的县城之前,负责固安工业园正在进行的“未来城市试验”项目的开发商为我开列出一张书单,内容涉及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意大利城市学家马切提的“马切提恒值”、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城市规划与居住政策改革顾问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和欧洲新城市主义……

     我们不妨把这份书单视为解读固安工业园建设思想的密钥。

     如果我把固安工业园建设思想简称为“固安模式”,将固安模式形容为一种中国城市建设的纠错模式,我想可能更便于人们对固安工业园正在进行的这场试验的理解,因为几乎每一位生活在中国大都会里的人,都是“城市病”的受害者。

     此间的关键词是:生产、生活与生态该如何有机结合?

     固安工业园的规划蓝图勾勒着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以孔雀城(为工业园配套的住宅项目)为坐标的O点,X轴上自西向东分布着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城市核心区、生活配套区,Y轴上由南向北分布着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生活配套区。据说,这种设计在避免让生产基地沦为“白天车水马龙、晚上形只影单”的“鬼城”同时,也避免生活区呈现“晚上万家灯火、白天户户空巢”的“睡城”景观。

     一个中午的时间,三三两两的工装青年从固安工业园的工厂出来,结伴而行。我问他们中的几位:你们这是去哪儿?回答是回集体宿舍。

     这一幕我们曾经非常熟悉,从计划经济年代走出来的我们习惯了在某个企业大院里的生活,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篇报道中,我曾经描写过杭州拱宸桥的昔日盛况:“每天下午三点,是拱宸桥两侧三家大型纺织厂交接班的时候,桥西的杭一棉,桥东北的浙麻,桥东南的杭丝联,桥东的要去桥西上班,桥西的要回桥东的家,上万人上桥下桥,全是女的……”

     被我们扬弃的这种往日记忆,却鬼使神差地成为当下城市规划领域最主流的话语。

     (二)

     在受够了现代城市病的折磨之后,人们重拾110年前一位英国人提出的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奉为圭臬,这就是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在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之前的100年间,伟大的工业革命已经席卷欧洲,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大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张。城市的畸形发展,导致了更大的环境问题的出现,无论是对城市、还是对乡村来说这种影响都存在。大城市里,人们生活环境恶劣和肮脏,同时乡村由于缺少劳动力,发展面临停滞的境地。而在环境问题的背后,是巨大的社会问题。

     ——发生在今天中国的社会街景,看起来仅仅是情景再现。

     生活在工业革命发轫地伦敦的霍华德,注意到了工业化带动整个社会快速城市化的结果,那是一种城市与乡村“双输”的局面。在仔细考察了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的拥挤和污染状况之后,霍华德开出了治理的处方,提议将未来的增长人口分散到新的城市中心去。

     “他认为,人们从郊区迁往拥挤城市的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原因,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乡村的停滞、落后,和城市过度的两极分化、过度的资源浪费和愈发脱离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种代价不仅抑制了乡村的发展,也抑制了城市的发展”。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建设和城市理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被城市规划学家和史学家视为城市规划史上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