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的故事:做到明明白白消费!购车不合理现象盘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2:38:04
        虽然过去的一年里,全国车市并不算景气,不过汽车销量还是非常可观的,关于购车过程中的潜规则我们曾经没少提及,除此之外,一些购车过程中不合理的现象大家可能还不熟知,今天我们就当作一个补充说明,罗列几点购车不合理现象,希望对消费者购车有所帮助。

  ● 收取出库费

  这项收费并不算很普遍,主要出现在由很多4S店组成的封闭的汽车园中,并且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费用大概从150元至600元不等。我们分别对多个城市的类似经销商进行了调查,对于出库费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管理费,车辆占地费,未售车辆的保险费等等,听上去倒是合情合理,不过细细分析,这些钱似乎并不该由消费者买单,并且据调查,这笔费用往往没有正规的发票凭证。

  商家惯用方法:从我们调查中的情况来看,商家在消费者看车甚至订车时一般是不会主动提及出库费这项费用,只有在提车时才会将此项费用计入购车总价内。往往此时消费者车款已交,面对这笔不交就不能顺利提车的费用,消费者往往也就无奈“挨宰了”。

  也许是越来越多的商家深知此项费用疑义较多,或是消费者对于此项收费心存不满,目前很多商家抓住了消费者购车后图方便,都委托店内工作人员验车上牌这个契机,往往将出库费揉进验车上牌的服务费中并不告知消费者,并且除了保险等税费票据,购车时繁多的手续整理很难顾及这项费用,也就没有什么发票可言。

  解决办法:

   方法1:说实话,类似的“霸王收费”消费者很难逃脱,虽然不能减免,但是作为消费者,做到明白消费还是很有必要的。出库费应当在购车前由商家主动告知,双方确认后才能签署合同,并且再费用明细上有所体现。

  方法2:多了解几家同园区内的经销商,避免商家乱收出库费的情况,并且索要费用发票。

  方法3: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将出库费揉进上牌验车服务费一并报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询问若自己验车上牌费用能否减免来验证商家是否收取出库费。

  方法4:对于动辄数万元的车价,出库费的数目并不算大,建议购车前与商家协商,减免此项费用。

  ● 购车不给合格证

  没有合格证的车辆不能正常上牌,然而一些商家由于当初进车的抵押资金没有到位,合格证被暂扣在银行,并且此类现象并不少。合格证暂扣时间短则两三天,长则一两个月,在此期间消费者则不能正常上牌,保险等也不能正常生效。

   商家惯用方法:对于此类情况,商家会想尽一切办法建议消费者不用着急上牌,甚至提供假临牌让车主日常使用,少数商家会以暂无现车需要预订等理由,在合格证到手后才交车。

   解决办法:

   方法1:再购车合同中明确标注提车时间和上牌时间,如果商家违规,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车。

  方法2:签订合同之前确认现车情况,并且购车前先查验车辆合格证,有合格证再签约付款。

  ● 新车不含灭火器

  购买新车,车内不含灭火器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虽然这样的现象早已被消费者所接受,但是细细琢磨这似乎并不合理。一方面,没有灭火器不能通过验车,但是有合格证的新车应该可以被视为无须任何改动就可以通过检验的产品,(当然,检测场对于灯光的潜规则我们暂且不提),基于这一点,厂家对于车辆合格与国家对于车辆通过检验的标准有所出入,遵循国家规定配备灭火器的要求应该并不过分。

  第二,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灭火器是车辆必备的安全设备,它不同于贴膜封釉等美容产品,是一种对于乘客安全责任心的体现,现在一些豪华品牌车型已将灭火器配备于新车中,灭火器几十元的售价虽然不算贵,但是对于安全的负责还是值得称赞的。

   商家惯用方法:新车不含灭火器几乎成为了行规,一些初次购车的消费者由于并不熟悉验车所需物品而不会向商家索要,因此商家也不会主动提醒灭火器的问题。

   解决办法:

   灭火器的价格不贵,一般也就在四五十元左右,购车时可以要求商家赠送。

  ● 加价提车

  近年来,加价提车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稍加炒作就想加入加价队伍的车型也是不在少数。加价提车作为最不健康的市场行为在消费者的骂声中茁壮成长着,从最初的加价早提车到如今的不加价别想提车,加价行为已经成为汽车市场的一颗“毒瘤”。

   商家惯用方法:一般热门车都会表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商家往往理直气壮的采取加价行为,并且口气硬到没有商量的余地,不加价永远被加价者插队,永远没有提车时间等恐吓,此时消费者由于着急提车往往忍气吞声无奈加钱。

   解决办法:

   方法1:有些车型并非供不应求,而是商家采取饥饿销售的方法来迫使消费者接受加价抢车的现实,从而谋取利润。部分商家会将库存车停放在展厅附近,消费者可以通过观察库存来判断是否货源紧张。

   方法2:虽然对于加价行为早已是骂声连连,不过从最初加价的CR-V到如今加价火爆的途观,高尔夫6,加价现象并没有丝毫的收敛,消费者再怎么埋怨看来也只是徒劳,对此我们也建议,如果不是非加价车不买,大家考虑换车吧,销量下来了,自然也就不会加价了。

  如今一些购车潜规则我们防不胜防,一些霸王条款我们也无力改变,即便如此,明明白白消费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并且应当争取的。尽可能避免一些“小陷阱”可以多少省下一些兜里的银子,让自己的权益受到更多保障也是我们本文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