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医文言文翻译:小书房——(Michael Ende,1929~199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02:55

◇◇◇◇◇《你不能不知道的恩德》◇◇◇◇◇

 

  慕尼黑森林公园的南端,有一座名叫布鲁腾堡的古堡。这里古木参天,清溪环绕,初来乍到的人,仿佛置身于童话王国的宫殿。这种感觉并非虚幻,历史上它曾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的猎宫。现今,它是全欧洲独一无二的国际青少年图书馆的所在地。这里收藏着全世界青少年的梦———用120种语言写成的60万册青少年图书。它之所以声名赫赫,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这里有幻想文学大师米切尔·恩德的纪念馆。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笑靥如花的孩子一年四季络绎不绝来到这里,为的是寻找自己的梦境。

  我最初读到大师的作品还是在1989年。那年春末,应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之邀,德国青少年出版社联合会主席、蒂奈曼出版社社长威特布莱希特先生偕夫人首次来华访问。我担任全陪和翻译。一路上,威先生在谈到蒂奈曼作家群的时候,总是把米切尔·恩德,奥德费雷得·普鲁士勒,西格丽特·霍克等人挂在嘴边,提得最多的当数米切尔·恩德。威先生还特地致电德国,让人把他们的代表作用国际特快寄到南昌。在江西宾馆,我第一次见到了米切尔·恩德的《讲不完的故事》、《毛毛》以及普鲁士勒的《鬼磨坊》等名著。我首先打开的是《讲不完的故事》,这部432页著作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巴斯蒂安的矮矮胖胖的男孩,他的使命是前往幻想国去帮助童女皇,因为在她的国度里,土地在荒芜,河流在干涸,森林在消失,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由于人们得了幻想缺失症。顽症越来越重,蔓延越来越广,甚至连女皇本人都受到了感染。拯救童女皇,拯救幻想国,巴斯蒂安义无反顾地上了战场,他在好朋友阿特雷耀的帮助下,经过一个又一个回合的较量,最终打败了黑色盔甲巨人,让幻想国重获新生。捧着这部大书,我浮想连翩。我是亲身经历过文革浩劫的人。那场所谓的革命,就是革文化的命,革幻想的命,它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亿万人民世世代代按照一个模式去思想。在极左妖雾的笼罩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一度成了什么模样!现在,举国上下解放思想,像《讲不完的故事》这样的好书,正是从娃娃抓起的最鲜明生动的教科书和最富营养的精神食粮。这部书思想的深邃令我惊叹,艺术的感染力更是动人心魄。读它,会有一种想飞的感觉,你感到你是骑在一只大鹏金翅鸟的背上,理性的思考是大鹏的脑袋,紧张的情节是它的筋络,幽默风趣是它的骨骼,奇思妙想是它的翅膀。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妙哉,幻想!

  如果说《讲不完的故事》是在广阔的空间展开幻想,那么《毛毛》则是沿着时间这条主线。毛毛是一个小女孩,她住在一处倾圮的角斗场废墟里,破衣烂衫,艰难度日。然而这个女孩有着火热的心肠,她善于捕捉信息,乐于帮别人排忧解难,她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注意到城市里无处不在的灰色先生正在偷窃人们的时间。为了揭露灰色先生的真面目,毛毛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时间王国,见到了时间管理者候拉博士。毛毛弄懂了时间的真谛,和候拉博士一道,经过惊心动魄的斗争,打垮了灰色先生,把美好的生活还给了人民。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女孩子帮助人们从时间窃贼的手里夺回被偷走的时间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是用小说的形式对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的深刻批判。对于那些用“机械化”“流水化”“合理化”来掠夺别人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聚敛财富的人,是一种无情的揭露,对那些中毒非浅,终日疲于奔命,面临着过劳死的人来说,是一声当头棒喝。无怪乎这本书被译成近四十种文字,无论是在工业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相对贫困的第三世界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米切尔·恩德1929年11月12日生于巴伐利亚风景如画的山城加米什·帕腾基尔辛。他出生于一个文化气息分外浓厚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埃德加·恩德是声名卓著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然而,在纳粹横行的黑暗年代里,这位大画家受到当局的迫害,他的作品被打成另类,遭到查禁,几乎无人敢问津。埃德加·恩德不向黑暗势力低头,反而创作出更多充满幻想色彩的佳作。这些都给年幼的米切尔·恩德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小米切尔惊喜地看着爸爸画的飞船、仙人,以及用羽毛做成的船桨,小脑袋瓜里立刻充满了联想。有时候,他看着图画上的骑着巨龟的人物,追问爸爸这幅画到底是什么意思。爸爸耐心地给小米切尔讲述到深夜,这些都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中,成为这位日后的幻想文学大师的创作灵感的来源。米切尔·恩德的少年时代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物质生活十分匮乏。那时候养家糊口的重担,都落到了他的慈母路易丝的身上。贫困的生活让米切尔·恩德与下层的劳动人民有了更亲密的接触。他和住在附近的一个马戏之家交往甚密,他喜欢跟那些会变魔术会玩杂耍的孩子们一起玩,听他们讲述小小年纪闯荡江湖的见闻,这使他像一只小鹰,翅膀尚未丰满,就想去蓝天飞翔。

  二战结束以后,米切尔·恩德进入慕尼黑的一所演艺学校。毕业后他加入一个小剧团在德国北部巡回演出。他搬道具、画布景、作演员,第一线的演员生活,让他历经风霜,饱尝到人世的坎坷炎凉。一段时间以后,他离开剧团回到慕尼黑。他开始为歌舞剧团写剧本,为电台写影评。这段时间他生活困顿,因收入微薄,只能依靠牛奶和面包圈度日。有一天一个朋友请米切尔·恩德为一本连环画写脚本,他用打字机打下了开头的第一句:“火车司机卢卡斯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国度”,写着写着他思如泉涌,几个月以后,一部长篇儿童小说诞生了。这是一部描写火车司机卢卡斯和他的朋友吉姆·克罗甫以及十三个强盗的故事。情节紧张曲折,故事引人入胜。他决定把书转寄给出版社,可是很不走运,他竟然连遭十三次退稿,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他出师不利。

  山重水复之际迎来了柳暗花明,第十四次投稿终于成功!时任蒂奈曼出版社社长的是威特布莱希特先生的母亲。她从这部书稿中发现了米切尔·恩德的才华,毅然把这部书出版。这是1960年,米切尔·恩德人生的转折点。

  数年以后,米切尔·恩德和他的妻子英厄伯格·霍夫曼离开巴伐利亚,移居意大利。他们在罗马南效买了一栋小别墅,取名为“松鼠别墅”。这里佳木葱茏,空气清鲜,正是潜心写作的好去处。夫妻俩养了猫、狗、乌龟、松鼠等小动物,生活恬淡而节奏。米切尔·恩德的大量主要著作,就诞生在这里。在这栋松鼠别墅,他俩一直住到1985年。

  米切尔·恩德为什么要长期移居意大利?这是文学评论界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问题。不少评论家认为,70年代的德国缺少幻想文学的空间是他定居罗马的原因之一。70年代前后,文学界过于崇尚批判现实主义,直面黑暗,揭露现实生活中的弊端,以达到教化和警策的目的,这是当时德国文坛的主流,而幻想文学作品在不少人的眼中,是不切实际的,是误导人们脱离现实的。米切尔·恩德对这种观点不能苟同,他在一次演讲中表明了自己的观念:“我不想用自己的书去教导谁,也不去追随某一种时髦的观点。我创作的原动力,来自于儿童对游戏的那种与生俱来的爱好,来自自由的无拘无束地幻想的兴趣。对于我来说,每写一本书,就是一次新的旅行的开始。这是没有预定目标的旅行。当然这样的旅行对我来说是冒险,它将我置身于无法预料的重重困难面前。可是,由于创作之旅中新的经历,新的感觉和新的观念的不断涌现,等到旅行结束时,与迈出第一步时相比,我已经成了新我。”

  今天的恩德如日中天,他的著作被拍成电影,改编成舞台剧,被制成卡通片和广播剧,他获得了德国和欧洲的青少年文学方面的几乎一切大奖。更为重要的是,许多过去认为他的幻想文学作品脱离现实的人,如今从他的作品中发现了艺术的真实。他的作品不是水中月,而是镜中镜。作品和现实在他的笔下,成了相互折射的两面镜子,是虚幻中见真实,真实中隐虚幻。许多和平主义者、环保主义者、儿童和妇女的权益保护者,把《毛毛》、《说不完的故事》、《欲望潘趣酒》作为教科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4年11月17日 陈俊)

作品欣赏


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愿望潘趣酒
米切尔·恩德短篇童话选

相关链接

心灵的守望和诗性的飞翔
当代文学的资源在哪里——米切尔·恩德的启示
米切尔·恩德生平简介

本站独家制作,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小书房——儿童文学网(www.dreamkidland.cn)。

Copyright (C)2007 www.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信箱:ripple276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