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登史密斯刺激比伯:连城县(含冠豸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15:31
一、连城县(含冠豸山)概貌
         连城县地处闽西崇山峻岭之中,是个典型的山区县、苏区县、客家县、旅游县。面积2596平方公里,辖7镇10乡,总人口33万,【其中农业人口28.6万。】2007年县内生产总值43亿元,【工业产值38.7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亿元,】财政收入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46元,中高考各项指标排在全市前列。连城是【福建省“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县”、“全国双拥模范县”、】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县”。
连城是著名的林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18.8万亩,森林覆盖率82.8%,居全省前列。竹林56万亩,立竹量6200多万根,居全市首位。
        城是一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连城的农副产品丰富,主要有连城红心地瓜干、连城白鸭、红衣花生、芦柑、脐橙、慈菇等一系列名优特农产品。连城已经被命名为“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中国连城白鸭(白鹜鸭)之乡”。红心地瓜干和连城白鸭已经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认证。
连城还是宣纸、兰花、根雕、锡器等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商品的生产基地。
连城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典客家区、古迹珍藏区和革命老苏区。
连城是区位优势日益明显的交通要地,闽粤赣三省边界商品集散地,闽南“金三角”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腹地。闽西唯一的机场龙岩冠豸山机场已经开通上海航线。连城是全国少有的两条国道穿过同一县境的县份之一。205和319两条国道已经改造成二级标准公路;赣龙铁路、龙长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永武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建龙铁路穿境而过,县域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已经初具雏形。
连城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厚重,土特产品出色,交通网络发达,服务设施完善,客家美食响亮,的的确确是一处休闲度假、观光览胜、科学考察、文史追踪、投资兴业的好所在。
        有一首歌叫《价值连城》,词作者是王持久,曲作者是谷建芬,尽管是大家之作,尽管旋律非常动人,仍然只能现出美的一角。
       【附录:“价值连城”歌词主要内容:白云下面冠豸山青青  抬头望见你的身影  登上奇峰走进石门!////眼前到处是美景 好山好水价值连城  客家的故里停泊着祖先的梦境     乡风民俗陶醉了家园 耳边响起你的笑声 一夜花灯十里游龙  带来万家的欢腾  乡土老歌儿唱我连城  客家的故里飘荡着明天的憧憬】。
大家知道,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观赏风光,品味文化,体验美感,愉悦身心,扩大视野。今天,大家能选择到这样一个重量级的旅游胜地来旅游,真是选对了地方!小×特别为你们高兴!
为了让大家对连城的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现在,请允许我就连城的情况和大家“侃侃大山”。(一)连城的风景名胜很神奇。
连城的风景名胜很多,除了赖源溶洞、佛教丛林中华山外,高级别的景区还有两处,都是精华。一处是冠豸山。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二是梅花山。它被誉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翡翠”、“动植物基因库”、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坐落于连城、上杭、新罗两县一区的交界处,其核心景区主要在连城境内,属连城管辖的地方占一半以上(按:占53.2%)。【梅花山,当地叫梅花十八峒,美丽而神奇。过去民间流传这样的民谣:“梅花十八峒,峒峒十八里,里里一把金交椅。”一个地方有这么多的“金交椅”,可见它的富裕,可见它的神奇。但今天大家要游的是冠豸山,因此今天只介绍连城特别是冠豸山的情况,而梅花山的情况且留待以后到那里游览的时候再说。】(二)连城的文化底蕴特深厚。
连城属客家县。它的文化主要由客家人的先祖从中原带来,因此极具古中原文化的特色。据专家考证,连城的民俗风情文化、古民居和古宗祠建筑文化,它的书院、雕版等文化都源远流长,独具韵味。除了冠豸山的人文景观外,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堡古书坊建筑群、培田古民居建筑群【按:又被称为“民间故宫”“客家庄园”】、庙前芷溪古宗祠建筑群【被称为“江南大宅门”】以及明清建筑永隆桥、文昌阁、云龙桥、文天祥屯兵抗元遗址等一大批人文景观。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十番音乐、四堡雕版印刷工艺、连城汉剧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芷溪花灯、新泉烧炮已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使连城的文化又上了一个档次。
连城是客家文物、客家民俗、客家风情等客家文化比较完美的承载地。
连城全县33万人操34种方音,而这些方音大量保存了中原古语,有中原古语“活化石”之称。
培田古民居【由30幢华屋、21座宗祠、6家书院、2座牌坊、1条千米古街组成。该村现存的,以中轴线为对称,厅与庭院相结合】的九厅十八井建筑,设计精巧、样式独特、工艺精湛、文化底蕴深厚,是明清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庙前芷溪的古宗祠建筑群,和培田的古建筑群相比,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培田和芷溪的九厅十八井建筑跟永定南靖土楼、广东梅州围垄屋曾被并称为客家建筑艺术的奇葩。
四堡是明清四大雕版印刷基地【按:另三处是北京、汉口、许湾】的唯一幸存者,一颗不可再生的“中华明珠”。它现存大量的古书坊、雕版、印刷工具和古籍,静静地展示着华夏古国的文明进程。
作为老区,连城具有以新泉整训旧址群为中心的一大批具有历史意义的红色革命纪念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以连城新泉为中心的许多地方从事过革命活动,指挥过伟大的战斗。这些地方的历史象征性和革命教育性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与伦比的。
【连城具有一流的提线木偶书法表演艺术。连城的提线木偶书法表演艺术大师姓李名明卿。是我国木偶表演艺术大师徐传华的嫡传弟子。早在五十年代,徐传华就曾代表国家远赴东欧国家演出,还在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表演。名师出高徒。李明卿的表演艺术曾经上过基尼斯世界记录,在中央台亮过相,在赴外演出期间,还屡获日本、韩国和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好评。】
连城文化底蕴的深厚还表现在连城春节元宵期间遍及全县的群众系列民俗活动非常抢眼——
连城的民俗活动,古朴、多样、热闹、原汁原味,体现了中原风情的精粹。连城有保存最完好、形式最多样、内容最丰富的客家民俗活动。连城作为客家县,它的民俗风情美丽而神秘,是发掘不完的一处储量很大的富矿。
一是花样多姿多彩。舞龙、舞狮、烧炮、游花灯、犁春牛、游公太、出初六、游龙灯、游大粽、走古事、红龙缠柱、武术表演,十番音乐和各式各样的赶庙会等群众性活动,琳琅满目,观不胜观。
二是活动如火如荼。主要表现为家家参与,人人介入,热闹非凡,观者如堵。“山村狂欢节”的美誉就是这样来的。
三是个性十分突出。连城的不少民俗活动,连城以外的地方很难看见。比如姑田大龙。【它的龙身曾经达到240多节,每节高2米,长4米,全长近千米;龙头则更为壮观,仅龙舌就有1米长,需要十几个人轮班抬,所以】有“天下第一龙”的美称。【比如北团游大粽。它的大粽,高达1.6米,要用几百张粽叶将120斤糯米包裹成笋状蒸煮四天四夜才成。】比如罗坊走古事。这是展示古时候的事的一种群众民俗活动。【每棚古事由两名十岁左右的男童装扮成天官、武将,刘邦、樊哙,刘备、孔明,周瑜、甘霖,李世民、薛仁贵,杨六郎、杨宗保等,由那些又健康又勇敢具有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的青壮年抬着,争先恐后地朝前冲刺。陆上冲刺不够,还要在水中冲刺,看那棚古事能超越别人冲到“天官”后面,全程激烈又惊险,充满刺激性。】由于这项活动符合人们争强好胜、追求刺激的心理,因此不仅参与者愿意干,围观者也特别愿意看。又比如武术。尽管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但连城的普及面更广,获奖次数更频繁,尤其是所使用的器械不限于刀枪剑戟棍等,还包括随手可及的东西,如锄头、板凳等,都可以作为护身攻敌的武器,所以更具特色。一句话,连城县的民俗活动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别的地方很难跟它“同日而语”。
四是内涵特别质朴。连城的民俗活动原汁原味地再现了中原古风,很少被雕琢过,无论对当地人还是外来的游客都有较大的吸引力。
罗坊的走古事,姑田的游大龙,上江坊的游大粽,莒溪的出初六等民俗活动充满了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充满激情和浪漫,具有磅礴的气势,彰显大家的风范。它们体现了浓浓的客家民俗、客家风情和客家精神。对于比较有文化品位的游客而言,它们天生具有不可抗拒的磁力。谁能不因对它的文化“心向往之”而到此一游呢?【按:1、关于罗坊的走古事:
(1)来历:罗坊走古事,系由罗坊罗姓十四世祖才徵公从外面引进。才徵公当过陕西宁州知府、湖南五陵知县。过去罗坊常闹旱涝,他把在湖南的这项活动移植到家乡来,目的是通过在家乡搞这项娱乐活动,使家乡人气更旺些,同时,借此祈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内容、寓意:顾名思义,古事,就是古时候的事。“走古事”是展示古时候的事的一种群众民俗活动。每棚古事所展现的形象,除了第一棚是传说中能给人赐福的“天官”和保护“天官”的“武将”外,其余各棚的刘邦、樊哙,刘备、孔明,周瑜、甘霖,李世民、薛仁贵,杨六郎、杨宗保等,都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对国泰民安有功的人物。让“天官”领头,当然是为了求他赐福;而其他人物形象的展现则反映了客家人见贤思齐的心理和对国泰民安治世的一种向往。这种展示,客观上对群众特别对青少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启蒙教育。
(3)关于“走”的含义:类似于“走古事”的“游古事”“游金瓜棚”等民俗活动,连城县不少地方都有,惟独罗坊的“古事”不用“游”而用“走”。“走”字有多重含义,“走古事”中的“走”,包含有快跑、驰逐、驰骋的意思。正是有了这个“走”,才使得参与者的力量和风采在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展示。罗坊的“走古事”,抬古事棚的人既在陆上跑,还要在水中跑,激烈又惊险,充满刺激性。它符合人们争强好胜、追求刺激的心理。因此不仅参与者愿意干,围观者也特别愿意看。小时侯看“走古事”,心里特别兴奋,恨不得自己也抬着古事棚到河里跑一跑,也弄他个满头满脸的水花。
2、关于游大龙的来历:肇始者是姑田上堡村桑姓农民。他们就地取材,用竹篾、宣纸制成龙的样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后因为每家每户都想祈求平安,都想展示力量,都想从参与活动中得到乐趣,所以各村各姓便争相效仿开了,久而久之,也就相沿成习了。
3、关于莒溪的“出初六”:传说莒溪镇詹坑村一个叫“水尾”的地方,只要有人路过,就会听到有人在路旁荆棘丛中哭泣。有个人好奇,停下来一看,发现有三个小菩萨,便带回村里供奉。从此,这个村便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为此,附近的几个村庄百姓便商议,每村祀一年,每年农历初六、初七两天为送迎菩萨日,称“出初六”。届时,迎奉菩萨的村庄要请来戏班子演出助兴,各村庄还有放神铳,布彩旗,摆香案,游菩萨等活动。参加迎送菩萨者须吃素。初六日早饭后,要将菩萨从出的村庄抬到莒市、莒莲村,之后停在招福寺内。初七早饭后再将菩萨由招福寺抬到莒市、莒莲村,然后再送去迎祀的村庄。在祀奉菩萨的庙里,村里要安排一人守庙点火,每天早上5时击鼓焚香,意思是将菩萨的兵将放出以保人畜平安;晚上6时再击鼓焚香,将放出的兵将收回。日日如此。每月有村民(主要是妇女)到庙聚会作福,供奉果品,进香二三次。出初六期间,各村庄的人都会邀请亲朋好友前去观赏串门凑热闹。
4、关于民俗活动能在连城盛行的原因:可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去分析。从必要性看:一是民间有需求。老百姓辛辛苦苦忙了一年,不管他们有没有意识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感情需要宣泄,有愿望需要表达,有亲朋需要联络,有关系需要调节,有矛盾需要化解,有力量需要展示,有神恩需要酬谢(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人在自然的面前往往有许多无奈,普遍认为自己的幸福来自神的恩赐),还有就是人心需要凝聚。二是官方有需求。官方需要构建一种“太平盛世”氛围,这样才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此类事情,如果没有官方的提倡或默许,是很难立足的,或许早就被扼杀在摇篮中了,更不用说能传承几百年。从可能性看,春节元宵期间,正是农闲时候,出外的亲人也都回家团聚了,这时候,大家既有充裕的时间,又有一定的财力,举办此类活动可谓正当其时。
5、关于“连城文学现象”:“连城文学现象”,这些年在福建省的文学界传为美谈,福建日报专文作过报道。其主要表现有六个方面:一是连城县的作者出书多(约五十本)。二是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省作家协会的人数多(有近30位)。如果连同已经离开本土的作家一起算,光是中国作协会员就有8位!三是爱好文学的人多。连普普通通的农民也爱好“舞文弄墨”。姑田还成立了农民诗社。有一位叫华钦进的农民,因断了一条臂膀,自称“独臂渔人”,他和他的一班农友,一有空闲就聚在一起吟诗作对,歌颂祖国,针砭时弊。他以一副“交以道通以礼;警其言察其行”的嵌字联获全国一等奖,被中国楹联协会直接破格吸收为会员。他故去后,他的朋友,同样也是姑田农民的江冠英接任社长,诗社的工作仍然搞得很出色。四是培养新人的园地多。县委宣传部办有“冠豸山下”(小报),县文联办有“客家文学”(刊物),冠豸山管委会办有“冠豸风”(文学类小报)。几所中学也办有供学生发表习作的小报。五是当地作者与外地知名作家的联系多。连城县有中国作协和福建省作协的生活创作基地,有冠豸山文学院,有作家协会,每年都要邀请一批外地知名作家来连采风,举行笔会、讲座。这为连城县的作者、文学爱好者以文会友,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六是文友相亲,谦谦君子多。
从历史的角度看,“连城文学现象”的形成,得益于它源远流长的文气。早在宋朝,冠豸山上就有几家书院。宣和培田,很早就书院林立。过去,连城的文人如果学而优不仕则著述。如四堡的邹圣脉,尽管终生不第,没有得过任何官位,但他潜心增补的《幼学琼林》启蒙读物,一时风行全国。从人文的角度看,得益于客家人自身热爱家园的情结。连城县的文友出书,大多不是为了“利”,而是为了“义”,为了这片热土。】(三)连城的土特产品更珍稀。珍是珍贵的珍,珍珠宝贝的珍。由于连城特殊的土壤、水质、气候条件,连城很早就形成了饮誉八方的三类农家系列产品:绿色环保健身食品——红心地瓜系列产品;滋阴降火贡品——白鹜鸭;花中君子——兰花系列品种。由于连城深厚的文化底蕴,连城早就形成了驰誉海内的三类文化系列产品:化腐朽为神奇的根雕艺术品,书画家喜爱的姑田宣纸,四堡锡器系列产品。附带说一下,这些产品的扬名,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品位,而不是靠冠豸山的名气。举我们考试的例子,我们的语文考100分不是由于数学考100分的结果。它们是并列的关系,是相得益彰的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连城的土地属红色的土壤,这种土壤长出来的地瓜特甜。红心地瓜系列产品中的连城红心地瓜干是闽西八大干之首,早在二三百年前就已经驰名中外。曾被列入清朝宫廷“满汉全席”之围碟【注:正席前的冷盘】。日本专家断言,地瓜居20种防癌抗癌食品之首。在这个越来越讲究健康的年代,它是正餐粗粮中的首选,佐餐甜点中的精品。
白鹜鸭除了一张嘴巴和两条腿两只脚掌属青黑色外,浑身毛羽雪白,不含一根杂毛,是全国唯一的药用鸭。市场上的鸭子是论个子不论斤两,不按肥瘦只按饲养年限论价的。原则上,年限越久价钱越高。早在清道光年间,白鹜鸭就因它具有清热利湿、滋阴降火的药用价值而成为宫廷贡品。而在民间,很早以前它就是老百姓的一种特别有效用因而也是特别奢侈的滋补品。在民间,只要是小儿出麻,无论老百姓日子怎么苦也要弄只白鸭蒸口汤给孩子清清火。【由于宴席的需要,还可一鸭多用。不管怎么加工,都是席上之珍。】
兰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很早就被读书人赋予很高的品位,受到许多名士的垂青。连城人种兰花具有很悠久的历史。连城的兰花系列曾连年“披金戴银”。连城县出产的兰花以建兰为主,已经形成品牌,备受海内外行家青睐。连城朋口是福建最大的兰花基地、全国闻名的素心兰基地,拥有400多个品种500多万株,产品远销美、日、韩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年销售千万元以上。连城出产的兰花在国际国内各种园艺、花卉展示活动中多次获奖,如1999年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银、铜奖,2007年福建“花王”桂冠也落在连城。
连城根雕:连城根雕源起于宋未元初,历史悠久,艺人辈出。近年来,由于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连城的根艺,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创作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连城根艺已成为福建闽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深受国内外游客、来莲投资客商及广大爱好者的亲睐。【目前全县有近50家根雕艺术厂或作坊,从业人员400多人,全国根艺协会会员9人,被评定为中国高级根艺美术师1人,中国根艺美术大师5人。二十年来,参加全国根石艺术博览会的根艺作品曾屡获金、银、铜奖。】全县有300余件根艺作品入选全国大展,其中6件获得金奖,28件获银奖,49件获铜奖,150件获优秀作品奖。
姑田宣纸具有纸质薄韧、颜色洁白、吸水力强、不易变色、防虫蛀等优点,是精装描绘、书画装裱的好材料。沈阳清宫奏折用纸就是连城宣纸。
四堡锡器系列产品,含茶壶、酒壶、暖壶、烛台、灯盏等,是姑娘出嫁时必备的嫁妆。早在明万历年间,四堡锡师傅吴一龙就曾进宫与其他锡师父“比试”。吴一龙打造的“锡龙”放进御花园的莲花池,能在水面上下翻腾而不沉,受到皇帝的称赞。打造“锡龙”的四堡锡师傅吴一龙因此被“金口御言”封为“锡状元”。
(四)连城的客家美食很馋人。连城曾荣获中国客家美食名城称号。连城新泉曾荣获中国客家美食名镇称号。连城人对饮食既很讲究又很有研究。连城的风味小吃作为福建名小吃进入中国名菜谱的有30多种。不是吹,凡到过连城的人,即使忘记了连城的靓妞靓仔,也不会忘记连城的佳肴美食。连城的仙草、赶烧、鱼饺、捆粄、米冻、高汤、灯盏羔、涮九品、金包银、烊豆腐、珍珠丸、荸荠羹、鲠心丸、金银酥、慈菇猪蹄、珍珠土龙、雪花鱼羔、鳝鱼苦笋、溪鱼豆腐、红菇焖兔、牛肉炒粉干、清蒸白鸭(即白鹜鸭)汤等,每一道风味小吃都称得上是天下美味。只要一提起它们的名字,连小X也难免要流口水。
【拿“涮九品”说说吧!涮九品,俗称“涮九门头”。有健胃补肾祛寒去湿的功效。是药膳兼济的佳肴。原料由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脊、牛峰肚、牛心管、牛腰、牛肚壁等牛身上的九个部位组成,辅以佐料、客家米酒和数位中草药制成。这道菜的制作法已经列入全国名菜谱。由于所选部位均属牛身上的精华,刀工火工和配料很讲究,味道鲜嫩脆爽,非常可口,不吃则已,一吃就肠胃大开,因此有“一餐吃了一头牛”之说。但加工这道菜的时间很讲究,一般是在早上,牛刚刚宰杀不久的时候。这个时候加工出来的九门头味道最美。想要品尝这道美食,一定要住下来才行。
再说说鲠心丸。它的原料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只是些地瓜粉、白糖、白芝麻、花生米、冬瓜条、猪油等,可吃起来满口香甜。是宴席上的最后一道配甜汤的甜食。客家人“化平凡为神奇”的聪明处从这里也可以略见一斑。吃这道菜时千万注意不要狼吞虎咽,而要细嚼慢咽。不然就可能被鲠一下,弄得上不上下不下,狼狈得很。吃它的时候,你不文雅也要文雅。客家的饮食文化,可以说渗透到各个方面。】
总之,这些享誉八方的美食佳肴,都是连城独有,他处难寻的东西。不管那里来的游客,只要到了连城,都会对连城的美食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使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美食,还有它神奇的风景,深厚的文化,珍稀的土产。【“冠豸山、梅花山、中华山上山,山山无俗韵;客家味、红土味、美食味中味,味味有奇香”“遍游名山,风景这边独好;历揽胜地,人情斯处真浓”。这两副对联是一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对连城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概括。我相信,你们游览了连城以后,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张艺谋说,成都是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小×说,连城真是个值得来的地方!来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地方!来了就一定会对“价值连城”的含义有全新理解的地方!
小×真心诚意地欢迎大家到连城来。我预祝朋友们兴高采烈地来,称心如意地归。二、介绍怀英园和邮电度假村
(一)介绍怀英园:这是我们游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它叫怀英园。园内主要有连城革命烈士纪念碑、连城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客家方志馆。之所以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是因为我们连城是革命老区;之所以有客家方志馆,那是因为我们连城是典型的客家地区。
连城是中央苏区组成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央苏区含22个县份,连城是其一。当时只有13.7万人口的连城县,有1.8万人参加了红军、游击队、赤卫队、儿童团等组织。有8千多人为革命英勇牺牲。在册革命烈士1675人。在红军撤离苏区后的艰苦岁月中,连城人民坚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坚持了20年红旗不倒】;是红四军4纵队诞生地;是中央苏区第一批工农妇女夜校所在地【1929年夏,毛泽东同志在新泉指导创办了中央苏区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新泉工农妇女夜校】;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开展正规政治军事整训地【1929年冬,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在新泉进行了“新泉整训”。这是我军历史上继“三湾改编”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新式整军运动】;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规定内容的充实地【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发展而成,比如“洗澡避女人”这一条,是到新泉以后才添加进去的。因为新泉有温泉,大家都爱去那里洗澡,红军一去就产生了要“避女人”的问题。之后,“洗澡避女人”发展为“不要调戏妇女”】;是古田会议决议草案起草地【关于古田会议决议起草的问题,历史早有定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生前亲笔所写的材料中,曾特别郑重地指出古田会议的决议是在新泉起草的】;是“福建事变”的引发地【中央红军东方军在朋口打败国民党19路军,促其“联共反蒋”】;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的唯一得胜地【朋口、宣和】;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与长汀钟屋村毗邻的朋口、宣和】;是一大批革命家领导革命指挥战争的伟大实践地【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四军曾经多次进入连城,发动人民群众闹革命、建立红色政权。除了徐向前、贺龙,十大元帅中有八大元帅在连城留下过光辉的足迹。彭德怀在这里指挥过朋口之战,朱德、林彪、聂荣臻在这儿指挥过温坊之战、松毛岭之战;叶剑英在这儿指挥过连城保卫战等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红四军在连城的革命活动,不仅大大推动了连城革命的发展,对我党我军最终在中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都至关重要。】连城的这段光荣历史,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途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站。由于有这段“前因”,改革开放以后,连城县人民在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和许多老革命的亲切关怀下在冠豸山脚下兴建了怀英园,建起了烈士纪念碑和革命博物馆。
纪念碑正面碑文由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怀英园”的园名出自张震将军的手笔。张震将军当年曾参加过朋口战斗,改革开放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题词是1994年9月间他到连城视察时留下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上将杨成武,全国政协副主席、上将叶飞,张南生中将,原福建省委书记、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也都为怀英园题了词。小小一个县城的烈士陵园,为它题词的重量级人物有这么多,据小X所知,至少在福建是个特例。
怀英园内,还建有一座“客家方志馆”。该馆除了珍藏有大量的客家方志、客家文物外,还有一大批客家先贤、客家精英的图片和事迹介绍。他们也是人中俊杰,也是我们怀念学习的榜样。(二)介绍邮电度假村:这是邮电度假村。1997年兴建的三星级宾馆。它周边环境优美,内部设施齐全,各项服务到位。由于它就坐落在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碧波如镜的石门湖边,不仅水是甜的,风是柔的,连空气也是香的。因此,这儿是名副其实的度假村。1999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贾庆林、习近平、吴仪、布赫等来连城视察时都曾下榻于此。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的概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早在明代,就被列为“上游第一观”;1986年曾获“福建省十佳风景区”称号;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又被评为“福建最值得外国人去的10个地方”之一;目前,它是世界自然遗产的提名地。它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九龙湖、蟜蛸岩(又名云霄岩)旗石寨等6个景区组成。这个地方,海内海外游人从年头到年尾,长年不断【2007年接待游客146万人次,全县旅游总收入5.18亿元】。为什么能这样?
最根本的原因是景观上乘(读“盛”)。
——首先,冠豸山的自然景观极具观赏性。
冠豸山是石墙—峡谷地貌组合类型的壮年早期单斜式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由于地貌特征极其突出,其石堡、石墙、石柱、石桥等,造型奇特,气象万千,与盆地西部的低缓地貌形成强烈对比,极具观赏性。其红层盆地中多有河溪流过,造成丹山碧水辉映的景象,加上紫红岩层色调同中国传统表现权威、富贵、吉祥的色调一致,与中国宗教崇尚的主色调一致,从环境角度加强了庄重感、神圣感和神秘感。而观赏性一旦与这三感融合,它所产生的美感便必然被强化。
冠豸山是大陆边缘活动带拉张裂陷的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它保存了独特的生物群落的动态演替过程,具有绝妙的自然现象和罕见的自然美。冠豸山丹霞石墙的长度、高度、密度世所罕见。它的布局更是奇特,或纵横交错,或并行排列,既具万马奔腾之势,又侧看成墙,横看成峰,呈移步换景之妙;它的典型代表南天墙,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是中国丹霞石墙中独一无二的珍品,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冠豸山因为分布着类型不同的丹霞地貌单体形态、复杂多变的次级地貌形态和群体地貌形态而独具多样的形态美和结构美。其红色的丹崖与河湖组合形成丹山碧水景观,与植被组合形成绿树丹崖景观,皆具有独特的色彩美。其规模宏大壮观的石墙群,其平地拔起,群峰峥嵘的单面山峰丛,其壁立千仞、粗犷阳刚的丹崖赤壁,均具有独特的阳刚美。其大旱不涸、久雨不溢的山顶“小天池”则具有神秘美。而它众多历史悠久的书院遗迹、摩崖石刻与丹霞赤壁浑然天成,则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和谐美。因此,冠豸山丹霞地貌区在美学上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观赏自然和愉悦身心等多种需要。总之,它是地球惠赠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美学遗产。
冠豸山的自然景观确实非常优美。冠豸山,十里丹崖十里画,千姿百态万行诗。有一位作家曾套用白居易的《忆江南》【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来描述它:
“冠豸美,
冠豸风景天下传。
十里丹崖红胜火,
两湖清水绿如蓝。
千古仰豸冠。”
什么是天生丽质?只有见过冠豸山的人才会真正明白。如果你没有去过武夷和桂林而要领略它们的秀色,那么,你就到冠豸山来吧。因为冠豸山汇聚了它们的美。请听福建社科院研究员、诗人蔡厚示所写的一首《游冠豸山》诗:
“疑是仙家聚宝盆,
添山设水置乾坤。
武夷秀色漓江美,
都向连城壁内存。”
好一个“武夷秀色漓江美,都向连城壁内存”!多么美丽的风光啊!
冠豸山主景区方圆68.78平方公里,景区内100多个景点,如珍珠落于玉盘,令人目不暇接。它集丹山、碧水、险峰、怪岩、幽洞、清泉、深涧、峻岭及珍奇物种于一身,有的令人惊心动魄;有的令人赏心悦目;有的令人浮想联翩;有的令人顿开茅塞;有的令人返朴归真。组成冠豸山景区的各片各有各的神奇处,最可观的地方有滴珠岩、五老峰、灵芝峰、一线天、寿星峦、莲花洞、鲤鱼背、老虎崖、莲花峰、蟜蛸洞、马头山、摩天岭、南天墙、回音壁、百仙岩、玉蚌宫、金鼠岩、将军头、鳄鱼石、桄榔幽谷、生命之根、生命之门、渴马饮泉、大象吸水、疯僧戴帽(酒坛峰)、猢狲撞钟、神龟祝寿、雄鹰展翅、南极仙翁、九龙献瑞、镇国玉玺、护法神豸、金猴戏犬、水上金字塔等。这些景点,无一不形神毕肖,栩栩如生,极尽鬼斧神工之妙。总之:丹崖怪石,千百其姿;青山绿水,赏心悦目;阳刚阴柔,相得益彰是她的神奇所在。来到这样的仙境,谁都会永生难忘。
——其次,冠豸山的自然景观极具考察价值。
根据专家考察,冠豸山是以独特的壮年早期丹霞地貌展现新构造运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典型地质遗迹,在丹霞地貌学上有特殊的科学意义,因此它是开展壮年早期丹霞地貌科研、科考的最佳场所。
由于未受第四纪冰川的直接影响,由于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冠豸山的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类型多样,有很好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态、遗传、经济等多方面具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由于冠豸山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反映了白垭纪以来,特别是古近纪以来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而引起中国东南气候的变化,因此针对冠豸山的考察对于研究白垭纪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对于人们研究当今的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冠豸山保留了断裂多次活动的遗迹,研究它的演化历史,对于研究中国东南的大地构造和新构造运动,也具有很重要的科研价值。
——其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增添了冠豸山景区的魅力。
第一、冠豸山有丰富的植物群系。景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84科,734属,162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和南方红豆杉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金毛狗、伞花木等8种;列入IUCN红皮书的植物有银杏、银钟花、沉水樟等5种;列入CITES附录禁止国际贸易的植物有金毛狗、金线莲等19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植物有银杏、长苞铁杉等32种。悬崖峭壁上耐旱植物极为发育;沟谷中,耐水植物发育良好。
第二、冠豸山有丰富的动物群系。冠豸山有脊椎动物资源34目97科4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蟒蛇、黄腹角雉、金钱豹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鳖、鸳鸯、雀鹰等35种;列入IUCN红皮书的动物有金钱豹、云豹、黑麂、鬣羚等4种;列入CITES附录禁止国际贸易的动物有黄腹角雉、游隼、水獭、鬣羚等50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动物有游隼等62种。由于峡谷多,库区成为鸳鸯等珍稀越冬鸟类的栖息之地。
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冠豸山形成了特有的具有较大差异的土壤和水文环境,植物为适应该环境而不断进化和繁衍,就形成具有典型块状或小块状分布的特色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的多样化又为野生动物种群分布和多样化创造了条件。这就是冠豸山景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具有特色的奥秘所在,魅力所在。
——其四,冠豸山的人文景观极具文化内涵。
冠豸山历史悠久。人类活动遗迹如书院、寺庙、碑刻、古建筑和摩崖石刻等广为分布,各类馆藏文物达千余件,还有大量的文学遗产、诗词歌赋、神话传说、风土民情记录等,均有很高的考古、文化价值。自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连城置县以来即有文人雅士在其间修筑学舍隐读著书,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冠豸山因其主峰形似獬豸冠(古代法官的帽子)而得名。冠豸山,不仅以她追求公正的名字所包含的人文关怀令人追思仰慕,还有动人的神话令人心驰神往,更有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令人驻足流连:这儿曾经有众多的书院和寺庵,有以“谈笑净胡沙”名垂青史的谢安叔侄之后裔构筑的“东山草堂”,有民族英雄林则徐、《四库全书》总撰纪晓岚的题匾,有当代已故名人赵朴初、启功、冰心、陈立夫、罗丹(我国著名书法家)、江举谦(台湾前东海文学院院长)的墨宝和古代众多的摩崖石刻。
其五,冠豸山的观光项目丰富多彩。冠豸山的丹霞陡崖不仅发育程度之好在全国同类景区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其发育部位也优于国内其他景区,最有利于开展体育探险等观光项目。所以,除在采云峰(揽月峰)架设索道开展高空自行车杂技表演外,它还是福建的登山、攀岩、滑翔、跳伞、跳水和游泳六大基地【按:“五老峰”被选为全国悬崖滑翔跳伞场地,竹安寨马头石山被选为全国攀岩比赛场地;得益于石门湖的衬托,马鞍寨则被选为全国悬崖跳水赛的场地。】所有这些表演或赛事,都由于它们自身所固有的危险性挑战性和高层次性而独具吸引游客的魅力。
必不可少的原因还有来往方便,气候舒适,硬件一流,软件一流和饮食一流。这些都是它“人气”特旺的不可或缺。
来往方便:连接景区有两条高速、两条国道,有一个火车站、一个飞机场。交通网络发达,交通工具齐备,即便是北京那么远的地方也可朝发夕至,游人不觉有行旅之苦。
气候舒适:冠豸山属南亚热带(位于北纬25度15分到50分,东经116度20分到117度10分间)湿润季风气候。这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9度,无论大环境小环境,都是最佳的人居环境,一年四季都适合于旅游。
硬件和软件都已经通过AAAA级验收。
饮食一流:首先是一流的饮用水。景区的水质非常美。一些曾经闯荡过世界许多地方,经历过许多事情的大报记者曾经风趣地说:你们连城人真幸福!你们的洗脚水都比这个世界上许多地方老百姓喝的水干净!其次是一流的风味小吃。连城美食天下扬名。这些,以后还会专题作介绍。
真的,冠豸山是上天赐给连城的无价之宝!
总之,冠豸山是海峡西岸的伊甸园。她环境无纤尘之染,气候有四季之宜,饮食擅天下之美,古风存华夏之精,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科学考察的好去处,是充电的好去处,也是散心的好去处。谁来到冠豸山,谁就会得到美的享受。谁来到冠豸山,谁就会轻松、惬意。谁来到冠豸山,谁都会饱尝到精神的美餐满载而归。四、石门湖景区解说
一进入石门湖景区的大门即开始介绍情况:石门湖位于冠豸山东南,与獬豸冠景区相连,旧称“石门宿云”,是连城八景【昔日连城八景:冠豸晴岚、石门宿云、莲塘烟雨、金鸡朝旭、天马秋声、珠岩夜月、龙井灵泉、鹫峰瀑布】之第二景。过去这里叫“石门宿云”。之所以有这个名称,主要因为这里悬崖壁立,常年云雾蒸腾的缘故。由于环境幽静,景色悦目,早在北宋元祐间,就有沈永钦等人在其间创“总宜亭”、“悠然阁”、“宿云堂”,在四周植松种竹以为吟诗诵读和弹琴下棋娱乐的地方。南宋绍兴年间,又有云峰僧在这里倚岩结庵。宋代名儒邓旦,曾在其间筑“尚友斋”,隐居43年,读书著述。自宋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诸如“画卷诗瓢遗世外,教人错认武陵源”一类的许多名句。形成人工湖泊后,其清纯柔媚之风,与獬豸冠粗犷阳刚之气相得益彰,天成双璧,更是倾倒了无数游人。
    石门湖景区3.2平方公里,是福建省十佳湖泊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门湖景区的景点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湖滨,二是湖心 。
属于湖滨的主要景点有映山亭、思源亭、石门宿云旧址、三姐妹石、太上老君岩、香兰亭、三叠潭、桄榔幽谷、老虎崖、采云峰(又名揽月峰、老鹰巢等),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流连其间,令人难舍难弃。
属于湖心的主要景点有马鞍寨(又称渴马饮泉)、国际悬崖跳水赛场、神龟祝寿、翠岛观澜(又名水面浮舟)、疯僧戴帽(又名酒坛峰)、莲花峰、猢狲撞钟、大象戏水、生命之门等。这些美景倒映水底,抖开了一副天然的画卷,教人欲描难描,情难自禁。若是荡舟其间,更免不了产生一种凡尘尽涤,天趣平添的快感。
石门湖碧水泱泱、群山环抱,灵秀如姑娘,美丽如仙境,许多游客曾为她留下过动人的诗篇。1989年,著名老诗人蔡其矫先生在这里留下了诗句:
 “年轻的小伙看傻了眼,
站在这里发呆。
美丽的村姑走过来,
落落大方,不施粉黛。
她要走出福建,
走向世界,
走向未来。”
【游完了冠豸山后他又写了一首诗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冠豸雄奇盖武夷,
石门美景胜九曲。
容光焕发因盛世,
天成佳景落闽西”】映山亭:这是一座三面环水的六圆柱凉亭。站在这个位置,可凭栏眺望湖光山色,可小憩候舟揽胜,可借湖波光留影。月夜时分景色尤佳,天上月与水中月交相辉映,故又有“双月伴湖亭”之称。亭名由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的项南所题。【记得那是1986年的事。这一天,项南同志来到这里。他站在亭中,眺望碧水丹山,只见水上山峦,水底山峦,重重叠叠;山间杜鹃,水间杜鹃,簇簇争妍,不觉陶醉于家乡的美景之中。项南的才思是出了名的。当他听县里的人说这座亭子刚建好,希望他起个名字时,他略一沉思便说:那就叫“映山亭”吧。从此,这座亭就正式取名映山亭了。】马鞍寨和国际悬崖跳水基地:马鞍寨又称“渴马饮泉”。仰看山顶,它形似马鞍;侧看全景,又似有一马首探入湖中饮水,“马鞍寨”和“渴马饮泉”的名字由此而来。它三面临湖处皆属绝壁,仅西面一条石蹬可通山顶,利守难攻。山顶稍平缓,灌木草丛繁茂,可以筑庐安居避险。太平天国失败后,残部曾多次进入连城。其时,它的残部早已经失去刚起事时的严明纪律了,碰到进展不顺利的地方,甚而便滥杀滥烧一番,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而被称作“长毛贼”。百姓为避兵燹,便往往三五家、十数家、几十家迁到深山密林或地势险峻的地方筑寨躲避。连城的许多“寨”,就是这样形成的。就冠豸山范围来说,就有马鞍寨、旗石寨、杨屋寨、竹安寨等等。这里是马鞍寨,也曾有人在此筑屋数间,为避乱之所。相传太平军抵连,当地财主携家眷、金银、粮草到马鞍寨躲避。因地势险峻,太平军屡攻不果。后来在一个傍晚将猫浇油点火往山顶赶。结果烧着茅草,引起寨顶大火,太平军终于乘乱攻克了山头。不过,这是一则难以考证的传说。姑且说说,信不信由你。
但我现在要讲的一件事却是千真万确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对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三个长条形的铁架。它分上中下三层,是悬崖跳水的跳台。自冠豸山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后,它就与体育结上了缘。1999年,它被国家体委定为悬崖跳水、滑翔定点等基地。我们现在正面对着的上、中两个跳台,分别距离水面28米,20米,风险比较大,只能专供悬崖跳水的运动员用。最下层的跳台因离水面近,风险小,一般的人如果想寻找刺激,也可以在这里显显身手。迄今为止,这里已经举办过二届国际悬崖跳水赛。国际悬崖跳水赛这项体育竞技项目的世界冠军就是在这儿产生的。马鞍寨之所以能披红挂彩,享誉世界,主要得益于上、中两个跳台。神龟祝寿:站在映山亭是看不到神龟祝寿这个景点的。要看这个景点,需要绕到马鞍寨的背面才行。那儿有好几处露出湖面的岩石长得太象乌龟了。那龟头、龟背、龟尾,无一处不栩栩如生!活脱脱是一群千年龟在互相祝寿呀!因此,这处景点理所当然地被称作“神龟祝寿”。【曹操写过“龟虽寿”,其中两句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龟虽寿》全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我们马鞍寨背后的神龟却是不会有竟时的。因为它们已经永远地定格在那里了。】过去,去马鞍寨有桥可通,当地许多人都曾到过那里。而凡是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叹造化之神工!思源亭:思源,顾名思义,就是饮水思源。新中国成立前,连城城郊严重缺水,群众饱受干旱之苦。1970年,地方政要体察民意,倡修水库。经过5年努力,终于开出了长渠,引涓涓于深山;筑成了大坝,蓄浩浩于高峡。本来,修水库的动机,是为了解决连城城郊几万群众的饮用水问题。没想到,水库修成后,石门岩变成了一个山水相连、景色迷人的人工湖泊,昔日的连城第二景(指石门宿云)与第一景(指冠豸晴岚)紧紧地联在了一起,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冠豸山从此名声雀起,成了旅游胜地。可以说:冠豸山有今日,石门湖景不可缺;石门湖有今日,当年开发它的先辈功不可没。于是,一些地方热心人士,从2000年开始,倡建思源亭以旌表先贤,启迪来者。这篇“思源亭记”记述的就是这件事。而它所赞扬的,是“为国为民,人间大美”这样一种思想境界。它所推崇的君子是这样一种人:做官的时候,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不做官的时候,要“魂为国萦,身为国生,才为国荣”。除标题外,全文刚好365个字,许多人读了都觉得一年顺,大家不妨也读读看。石门宿云:这里是昔日“石门宿云”的旧址。两侧左右高耸的岩石好象石门。石门下,有小溪流过。由于这里山峰错落,水路回环,常有云雾缭绕其间,故称。“小洞中通一线天,石门壁立雨云连”(罗廷节《次韵方进等<石门岩联韵>》);“钟声带雨入云去,秋色因风渡水来”(谢邦均《望石门寺》),无不在“云”字上作文章。如今的石门湖,景色更美了。原因主要是添了一湖清水。由于有了这湖清水,眼前的一切都活起来了。“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北宋仁宗进士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1057年作)等一会儿上船,我们就能进入这种佳境。太上老君岩:是一处天然洞穴,所以又名“宿云仙洞”,建有“玉正观”,属当地的道教活动场所。冠豸山的洞穴比较多,规模较大的有老虎崖、林赤章读书处,蟜蛸岩、太上老君岩等。太上老君岩深25米,洞口宽14米,高近6米。据记载,南宋初期,我县隔川陈道协先生修道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道教正一派三十六代天师张道陵门生。学成归来后在这里倚岩筑观(读惯),塑造了太上老君、五谷真仙神像供人们祭祀膜拜,掀开了连城道教历史的第一页。这儿的道教至今已传24代,800多年,真可谓源远流长!【相传有一段时间,每到晚间,道士就要将太上老君的神像移到后房“休息”。可是第二天一早,太上老君的神像却稳稳当当地坐回原处接受供奉。这个现象,连道士本人都感到大惑不解。道教主张清静无为,或许,作为道教“开山鼻祖”的太上老君,他不喜欢自己的信徒们为了世俗的利益无事生非,把他搬来搬去,所以不愿劳烦别人,干脆自己一大早从内室走出来。经过几次这样的“较量”,道士们终于明白过来了,从此,再也不做让师傅讨嫌的蠢事了。】
玉正观门口有一副对联,写得象“天书”,大家猜猜它说什么?说的原来是炼丹这事:“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原来,这是对“玉正观”含义的解说。其实,它也是对道教内容、目标的一种阐释。还有一种说法:传说欧阳仙曾到此地教授炼丹之术。他所炼的丹,就是延年药,就是益寿丹。船上介绍《冠豸山的传说》:俗话说:“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人活在世上,不要说能够跟人家在一个单位共事,就是跟别人在同一条船上愉快地度过一个小时也是很难得的。现在,我们既然已经在一起了,就让我们共同珍惜这样的机会吧!共同珍惜这样的机会,我们就会让这段时间过得更充实些!为此,我想先给大家朗诵(或唱,能唱更好)一首《冠豸山的传说》:
“谁把一座青山赶到此地?
谁把一池绿水留在这里?
是你啊,美丽的姑娘,
你用丝一缕系住了赶山汉子的心,
从此形影不离,寸步不移。
他是山,你是水,
有山有水就有世界;
山有根,水有源,
生命从此繁衍不息。
生命繁衍不息,
岁月斗转星移。
冠豸山的儿女世世代代唱着赞美的歌,
赞美山一般的他,
水一般的你,
赞美你们开辟的天和地!”
这首歌的歌词作者是前国家歌剧舞剧院院长、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演唱者是著名歌唱家彭丽媛。乔老爷和彭丽媛都来过连城,游览过冠豸山,都对这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情有独钟,因此,词写得好,歌也唱得好。顺便提一下:乔老爷的歌词,来源于冠豸山的一则动人传说。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神仙挥着赶山神鞭将武夷山的一半赶去东南面堵水口,到了连城地界,他感到口渴了,便停下来向一位美丽的村姑讨水喝。这位村姑,不仅长相美,心灵也美。见过路人来讨水,就随手舀了一大勺客家米酒给他喝。这儿的客家米酒又香又甜,这位神仙喝一勺不过瘾,又伸手讨。美丽的村姑自然不吝啬,马上又舀了一勺过来。。。。。。就这样,神仙一连喝了好几大勺,不知不觉就喝醉了。等他酒醒的时候,赶山的时辰已经过去,赶山鞭也失效了。从此,这座武夷的姐妹山,便永远留在了连城。因为这个缘故,便有了“北夷南豸,丹霞双绝”的说法。因为本来它就是武夷山的一部分么!还是因为这个缘故,人们都说,冠豸山是这儿美丽的村姑用酒换来的。如果不是村姑心地善良又慷慨大方的话,连城就不会有冠豸山了。所以说到底,善良的人,乐于助人的人,生性慷慨的人,总是会有好报的。不报在他身上,也会报在他后代的身上。人们都说冠豸山是上天赐给连城人的,其实,它是连城的先人用一颗滚烫的心换来的。今天的连城人有福,是因为他们的先祖先宗有德。翠岛观澜(又名水面浮舟):这是一个四面环水、八面来风的孤岛。岛上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建有“观湖亭”一座。伫立其间,不仅耳可收动人之天籁,眼亦可见洗心之碧波,故有“翠岛观澜”之称。而朝大坝的这边的悬崖,有“水面浮舟”石刻,是当年领导连城人民兴建石门湖水库的县委书记李振经的手笔。由于小岛坐落湖中,远看宛如飘在湖面的一叶轻舟。把它比作“水面浮舟”,也可以说名副其实。冠豸山人能包容各种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尤其敬重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于此也可略见一斑。疯僧戴帽(又称酒坛峰):这座山峰的峰顶碧草如茵,灌木丛生,宛如一顶僧帽;帽下一圈峭壁,光秃如僧头,“疯僧戴帽”之名即由此而来。古语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喜欢客家米酒的客家汉子眼中,它更象一个装满客家米酒的酒坛。“疯僧”头上的那顶帽,并不是僧帽,而是酒坛的盖。坛盖顶部突出的那一小部分则是坛盖的提柄。可不是么,如果遇到顺风,我们还真能闻到那浓浓的酒香呢!现在,让我们开始一路鉴赏野生动植物的风采吧!石门湖景区雨量充沛,水源充足,土质肥沃,气候温暖,万类生机。每到温暖的春天,漫山的杜鹃花、百合花、木花、萱草花以及各种其它花朵盛开,湖边的松啊、柳啊、杉啊等树木也格外翠绿。它是一幅巨大的令人陶醉的美丽的“插花作品”。它是一疋平滑柔软令人心动的锦缎。它是一座生机万类令人目不暇接的快乐的水上乐园。湖面上时而可见的野生候鸟——水鸭、野鸭,岸边的白鹭、白鹇,水中各种活泼的鱼类,松林中的各种鸟类,都在这儿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居住的“天堂”,找到了自己表演的舞台。它们得到了石门湖的无私滋养,它们也成就了石门湖的勃勃生机。莲花峰:中间一座山峰挺立如荷花之蕊,四周山峦轻舒曼展,似瓣瓣环护,边有湖光映衬,活脱一朵出水芙蓉,难怪人称莲花峰。
之所以把这座山称作莲花峰,形似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寄意。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写过一篇《爱莲说》。他讲“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写《爱莲说》,实际上是借物抒怀,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连城人把这座山命名为莲花峰,他的用意,与周敦颐的用意是一致的。
【莲花品种繁多,据说有并蒂莲、四喜莲、五品莲、八仙莲,大家看看这朵硕大无朋的莲花像啥?】
石门湖小巧玲珑,别具风格,像个婷婷玉立的少女。1984年江苏太湖来的一位游客说:太湖浩渺,气势恢宏,而石门湖小巧玲珑、丽质天姿,水中藏娇,别具风格。各位嘉宾都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你们说这位游客的评议恰不恰切?
噢,你们有没有看到山在动?瞧,往水中看碧水晶莹,山水相映,水中的倒映分外清晰,真是: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如果机缘凑巧,还能看见数不尽的水鸭子在尽情地嬉戏呢!由于这儿的环境好、气候好,这里呀是一年四季花木葱笼,生机万类:春季杜鹃怒放,桃李争艳;夏天百合迎风,芙蓉出水;秋季金菊飘香、红叶漫舞;冬季腊梅报春,松竹辞岁。石门湖、莲花峰真是美丽的人间仙境。船行水巷解说词:现在,船在水巷中穿行。要领略石门湖湖水的幽静和灵秀,应该说这里是首选。
    现在我们的游船到“枫树湾”了。若再往里走,还有双乳峰、猢狲撞钟等景点可以欣赏。由于我们所乘的船比较大,我们无法继续前行了,不得不忍痛割爱,在这里调头。话又说回来,虽然我们因条件限制,无法身临其境,用双眼直观地欣赏这两处景点,但我们还是可以用心去感受一番的。双乳峰,顾名思义,便可见其形。猢狲撞钟涉及到一个神话故事。我借这个机会讲述一番,大家不妨听听,看生动不生动?看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猢狲撞钟:舟行回环曲折的水面,约1.5公里之遥,离船儿调头处没有多远的地方,靠湖的南侧有一大山崖,形似铜钟,下方有一岩石酷似猴子。这个景点叫猢狲撞钟。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冠豸山住着兄弟两人。哥哥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弟弟勤劳好学,诚实做人。久而久之,哥哥浑身长毛,变成了猴子;弟弟却盖了房子,穿上新衣。哥哥只能到山上采野果充饥,吃“现成饭”。弟弟的生活则越过越好。凡是好吃懒做的东西,往往都天生有一种“仇富”心理。这猴儿哥哥嫉妒成仇,天天在心里琢磨着如何置弟弟于死地,霸占弟弟的家产。但是,他一直找不到机会。有一年,恰好一个妖怪送了一口钟给他,教他用头去撞钟,说只要这口钟被撞一下,弟弟的心就会突地跳一下,身上就会多一种疾病。于是,他照着做了。弟弟果然得了多种疾病。玉帝听到这个消息,便派太白金星下凡调查。可这猴儿哥哥有一套花言巧语,说得太白金星也难辨谁对谁错。玉帝只好请出“豸神”来断案。豸神一看就明白了,马上用独角去触这猴儿哥哥。猴儿哥哥落荒而逃,又去投奔那个妖怪。那个妖怪说:“钟者,终也。只要你坚持用力撞,多撞几下,你弟弟不久就会让你送终啦!他的财产也都是你的啦!”于是,这猴儿又用头接二连三地撞起钟来……玉帝听到报告后非常恼怒,立即派天将将猴子的脑袋砍了。为了防止他死后阴魂不散继续作祟,还请太上老君作法,将猴儿的尸体和那口铜钟点化成石。从此,石门湖上便留下了猢狲撞钟的奇景。
  猴子受到惩罚以后,弟弟又过上了平安和富裕的日子。不过,当年因猴儿哥哥作怪而落下的病根却无法消除。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弟弟的后代)会“吃五谷,生百病”,为什么有的人会以耍猴(猴是哥哥的后代)为职业,为什么有的人甚至会以凿猴子的脑壳,吃猴子的脑髓为快事的缘故。因为前面有这一段“过节”啊。至今,猴子无法进化为人,只能隐居深山老林,饥一餐饱一餐,自然也是这个原因。大肚弥勒佛:大家看看,右边这一座矗立水边的山崖象不象一尊大肚弥勒佛?弥勒佛,许多风景名胜区都有,唯有冠豸山石门湖的这一尊肚脐眼特别深。连城话讲,“肚脐眼深深,装银装金;肚脐眼浅浅,装石头瓦片”。它的本义是肚脐眼深的人定会发财,肚脐眼浅的人只能受穷。这句话,从表层看,好像涉嫌迷信,实际它饱含科学道理。它的意思是,肚量大的人,胸怀广的人,才能把事业做大;小肚鸡肠是成不了气候的。今天游了石门湖,大家看了这尊弥勒佛,回去以后可以量一量自己的肚脐眼,是不是深一些了?生命之门:请大家特别注意,静心观看一个最为特别的景点。这是翠岛崖壁间的一条石缝。石缝临水处,有一眼黑洞。洞旁有小草点缀。水光与阳光相辉映,反射出的光彩仍呈黑色。这是一处特别动人的风景线,叫“生命之门”。有人认为这个景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有什么神秘的呢?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伟大英雄,谁不需要经过这道门就可以来到大千世界?谁不需要经过这道门就可以 “闪亮登场”?它与冠豸山的另一奇观“生命之根”遥相呼应,“根”的阳刚之气与“门”的阴柔之韵在山与水间产生撩人魂魄之美,这是一个多么人性化的天然景观呀!这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最自然的体现!在这里,小X劝大家切莫要辜负这“千秋秀色关雎句;一洞春光好逑诗”,请你一定利用有限的时间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认真地看了,想了,你就会由衷地赞叹冠豸山阳刚与阴柔的琴瑟和谐之美、相得益彰之美,你就会认同冠豸山“阳刚天下雄,阴柔举世媚”的提法。大象吸水:前面有一头大象,长鼻直插湖中。这处景点叫大象吸水,又名大象戏水。提起大象吸水,还真有一则美丽的传说呢。
 原来,石门湖的翠岛过去还有一个名字,叫凌波山。凌波山上住着三姐妹。老大叫凌波,老二叫凌雪,老三叫凌冰。因为长得漂亮,择偶条件很高。由于高不成低不就,姐仨都一直没能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
这个消息不知道什么时候传到梅花山的老象精耳里了。于是,他登门求婚来了。这老象精长得五大三粗,一身皱皮,鼻子长长的,牙齿突突的,尤其令人恶心!因此,老象精在姐妹仨眼里是个丑八怪,姐妹仨哪里会愿意嫁给他呢?可她们却没有明确拒绝老象精。因为她们一想起老象精早已经妻妾成群,还不满足,还想“老牛吃嫩草”,便想捉弄他一番解气。于是,她们提出要求,要老象精等待自己的长相变美以后再来求婚。没想到老象精还真地就练起“健美功”来了。可是,过了些时候,眼看着健美功就要见效了,姑娘们又临时增加了一个条件:她们要老象精将石门湖的水吸干才肯出嫁。理由是她们早已经坐腻了船,想尝尝坐轿子的滋味。若是老象精能将湖水吸干,她们就可以坐轿子走旱路跟老象精去成亲。于是,老象精又放弃练健美功转而去吸水。谁知石门湖的水是连着天河的,老象精吸去多少,立即就会从天河中补回多少,因此,石门湖的水是永远也吸不干的。可笑老象精这个“二百五”因色迷心窍,难明其中的道理,还是没日没夜地吸呀吸。。。。。。
结果大家都能预料到:老象精中途放弃练健美功,所以一直都是那么丑;石门湖的水永远无法吸干,所以老象精始终无法娶到三位美女。久而久之,老象精吸水的画面便定格在那里了,最终,它化成了石头,给世人留下了笑柄。而它脸颊上的那滴泪,有人说是“相思泪”,我说它是悔恨之泪。因为如果到了这步田地,它还在闹“相思”,未免太“冥顽不灵”了。而三位姑娘虽然长得漂亮,却因喜欢搞恶作剧,不信守诺言而坏了名声,再也没有人敢登门求婚了。由于长期找不到如意郎君,三位姑娘郁郁寡欢,最终也变成了石头。石门湖大坝边不是有一处景点叫三姐妹石么?那就是她们变的。看来,做人一定要守本分。老象精不守本分,明明是“癞蛤蟆”,却一心想吃“天鹅肉”,到头来,天鹅肉没有吃到,连自己的命也丢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三姐妹不守本分,搞恶作剧太出格,到头来,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总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论什么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什么人,他所尝的果子,其实都是他自己种的。香兰亭:这是一处带纪念性质的湖滨凉亭。冠豸山奇水秀,四海游人如织。然而,从獬豸冠景区下山到这里准备登船游湖的游客,在候船期间却苦无歇脚之处,更谈不上遮风挡雨的所在。我县旅港同胞、香港连城同乡联谊会首任会长罗松柏先生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想到他们已故的母亲周香兰女士生前“做好事应该走在别人前面”的教诲,同时考虑到这个地方是冠豸山“幽兰谷”的必经之地,而谷之名又恰好与母亲之名契合,所以提出申请,并经有关方面批准,在这儿修建了这座纪念亭。纪念亭建成后,既为景区增添了一个景点,又为游人新开了一处休息的地方;既弘扬了母德,又宣扬了名山要义;既表达了儿女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又表达了赤子对桑梓的一片乡情,可谓一举多得。客家人的情怀,客家人的智慧,不难于此略见一斑。老虎崖路口:这是老虎崖路口。路边的这一片茂密的水竹林,每年4—5月便开始长笋。鲜嫩的竹笋争相出土,小笋在碧绿的竹叶丛中喝着甘甜的露珠,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它也激励人们象笋一样上进,象竹一样虚心。这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可不要糟蹋它哟!老虎崖景点:老虎崖是一处天然洞穴,它是顺层岩槽,是重力崩塌,泉水侵蚀造成的。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而这里演绎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蛇吞虎”。这蛇敢跟老虎叫板,可真够胆大的,究竟是什么蛇?哦,原来是五步蛇!凶狠是凶狠一点,可惜它无论如何也是吞不下虎的。嘴巴张得再大也没有用!
虎的嘴巴倒是张大了。可惜的是嘴里没了牙齿,威风就大大缩水了。那么它的牙齿哪里去了呢?大家随我去找吧!待会儿肯定可以找得到的。
这是一只鳄鱼,还有几个海龟。奇怪,鳄鱼、海龟怎么也跑到虎口来呢?喔,原来是这么回事:7千万年以前,连城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忽然,这儿在某一天变成了陆地,原先以海洋为家的那些海龟、鳄鱼、海蚌等海洋生物惊恐万状,到处逃窜,却不小心撞入了虎口,把老虎的牙齿撞掉了。
哦,这不是老虎的牙齿吗?原来掉在这里了。可惜离开虎口太久,不可能断牙再植。不然,老虎一有了牙齿,我们可都无法到这儿探险了。迷宫:其实这是一处规模不大的小洞穴。之所以称“迷宫”,主要是外面的阳光照不到洞里,而洞里面的路回环曲折,高高低低,我们要在两眼一摸黑的情况下前进,心头难免会有些迷乱。然而,只要不放弃信念,只要坚持不断攀登,只要一步一步把步子踩实、踩稳,就一定能走出黑暗迎来光明。走一走迷宫,对我们今后的人生或许多少会有些启示。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难免有起有落,有光有暗。谁想顺利度过“时运不济”的日子,最关键的一点是,哪怕四周一片黑暗,自己的心地也不能有一丝黑暗;面前的道路再艰难,也要保持乐观的积极的心态。还有一种说法,说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受苦的。谁也不可能从始至终都那么完美,那么顺畅。多数人的人生之路,可能都会有一段黯淡的日子,走过了就好了。大家走一走这个迷宫,等于人生必须要经过的黯淡的日子你已经经过了,从此以后,迎接你的就是风和日丽的艳阳天,坦坦荡荡的“星光大道”!看见蝙蝠的时候:蝙蝠,蝙蝠,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蝠”“福”谐音,蝙蝠有“福”。看见了蝙蝠,一定会有福。恭喜大家了。高空飞车:为了丰富冠豸山旅游内容,增添游览乐趣,多年以前,旅游部门就特地从浙江请来师傅到这里表演风险很大的高空飞车项目。高空飞车是以蓝天为背景,以大地作舞台,用山峰作支柱,在高200米,距离300米左右的两座山峰间架设一条钢索,由演员骑着自行车在钢索上来回行驶,并表演各种特技,如哪叱出海、礼炮迎宾、空中彩虹、蜻蜓戏水、悬崖倒挂、猴子捞月、天女散花、索上翻跟斗等等,整个表演扣人心弦,惊心动魄,极富吸引力。
高空飞车目前在全国旅游景区中为数不多,在闽粤赣地区尚属首家。
我们已经观看了师傅们的精彩表演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衷心的感谢!【看了他们的表演,也许有的游客会这样说:真危险啊!这碗饭我可吃不了!其实,人世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不容易,但行行都出状元。相信只要有志气,只要有恒心,没有攀不上的高峰,没有制不服的困难。要相信事情都是人干的。】采云峰(又称揽月峰、鹰巢峰):这是采云峰,又称揽月峰、鹰巢峰。当地的老百姓也有称它“老鹰巢”的。原因是:过去冠豸山的老鹰大多在这里栖息。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描述:每当太阳微露时这里的鹰便三五成群从洞中飞出,及至傍晚则结群而归,然后二只老鹰在空盘旋,数圈后,也飞进洞中,于是夜暮降临。据说,有一山民曾在鹰巢峰抓获过被啄断两胫的肥母鸡。有人分析,被啄断两胫的肥母鸡是自幼被鹰抓获带到洞中养大的。实际上是鹰们的“储备粮”。为了防止它逃脱,因而把它的两胫啄断了。这一鹰、鸡共存的奇观,只要仔细想一想,其实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又把它称作揽月峰呢?原来,“老鹰巢”虽然并不是特别高,却十分险峻,要到达峰顶,需攀登200余级陡峭的几近垂直的石阶才行。由于这个缘故,从山脚仰望山顶,好像它已经耸入云霄了。由于发生了错觉,人们自然会想到毛泽东“可上九天揽月”的名句。揽月峰的叫法,也自有它的依据。
 
桄榔幽谷:这是一处很奇特的景点。它左右两边都是丹崖绝壁,中间是一片开阔的谷地。冠豸山地处亚热带,这片谷地却长满了大片热带才有的树木,过去叫它“桄榔林”。经专家考证,其实这些植物的真实名字不是“香桄榔”而是“高毛鳞省藤”。这些“高毛鳞省藤”,为棕榈科,叶子边缘和叶面中脉有小剌,叶梢基部密布长毛剌,伞形花序,果实成串排列。小果实至严冬时成金黄色,有甜味,可食。茎壮。树干坚硬而韧,可制作手杖、扫帚等。主要见于中国南方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域。有它出现的地方就标志着在丹霞景观区域的沟谷中水热充沛。它枝干带刺,叶片细长,花果含香,风姿绰约,像一群火辣辣的热带美女在小径两旁轻歌曼舞。她们的纤纤玉手在高过人头的空中轻轻相触,阳光便将一副副斑斑点点光怪陆离的美丽图案献给了大地。
这是一片常绿阔叶林。该处阔叶林保护完整,山势座北朝南,北边有高大的山体拦截寒冷的北风,南边地势低而开阔。特殊的地形,使所处气候温暖,水文条件好,空气湿度大,温暖湿润的环境使其生长大量的藤本植物,形成具有典型特征的“热带雨林”,春、夏、秋、冬都有其美丽的景色。雄峙天半:由福建著名书法家、前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游嘉瑞所书。文革期间曾下放连城。下放前,他的书艺并不突出。他的书法艺术是到连城后才得到长足的进步的。人们都说是得益于冠豸山的灵气,他本人也承认这一点。伟人峰:请大家抬起头来看看前方山峰,你能想到它象什么吗?有人说它象“百元大钞”图像,有人说它象若干个伟大人物的头象。其实都不要过分当真,还是那句话,快乐就好!我们出来旅游,就是出来找乐子的,凡事都要讲道理,但也不要去钻“牛角尖”,如果总钻牛角尖,那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从这个角度看,你说它象什么都对。三叠潭:这叫三叠潭。这是一种壶穴,是流水冲蚀造成的。它两边的岩石高耸林立,下方的岩石长满了各种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其中有一种植物称肾蕨,株高仅30-70厘米,地下长匍匐茎,并从匍匐茎的短枝上长出小巧玲珑的圆形小块茎。该草全草入药,味苦、辛,性平,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
这是一条平均宽1.4 米,高40米,长115米的石巷。由于植被保护完好,山间水流格外清纯。一泓山泉经桄榔幽谷流向谷口,淙淙铮铮,滴水穿石,造就两潭,蓄成两汪翡翠。水流一波三折,水声日夜不停,春夏哗哗,秋冬叮咚。或许是水太清的缘故,这儿的游鱼都难得长大。但身段非常灵巧,神态非常自在,游姿非常可爱!因此也从来没有人想要去抓它们。俗话说,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这话一点也不假!
【这里本来是没有路的。是冠豸山的建设者们经过艰难探索后,才将原先的一条石缝拓宽,使它成了一条由獬豸冠通达石门湖的便道,才使得山与水紧密相连。什么是探索者?他们的价值有多大?这条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容一人通过的小道是最好的诠释。】五、冠豸景区解说
在冠豸山前山停车场介绍:朋友们,现在,我们的一只脚已经在冠豸山核心景区的獬豸冠景区边上了。獬豸冠(注:冠,读平声),这真是一个怪名字。我想,大家来到这里,最急于知道的事,就是冠豸山名字的来历吧?
想知道冠豸山名字的来历,请先听我为大家朗诵一首诗:“天设巍峨獬豸冠,俨如柱史立朝端;月明山下豺狼过,远望威如胆自寒。”(作者张应珍,广东东莞人,明代连城训导)这首诗,翻译成白话就是:面前这座山,真是天造地设的一顶獬豸冠!看到它,就好像看到掌握纠察弹劾大权的御史站在朝班!御史大人啊真是威风八面大义凛然!明月夜,如果有“豺狼”般的奸佞小人从山下经过,远远望你一眼,也会感到心惊胆寒!
【再为大家背诵两句关汉卿的《玉台镜》词:“生前不惧獬豸冠,死后图画麒麟像。”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生前光明磊落,不做坏事,就不怕官法如炉;死后,他的图像就会进麒麟阁,他的名字就能流芳千古。
朋友们!我所背诵的诗和词都有“獬豸冠”的字眼。獬豸冠又是什么呢?】
根据古书记载: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的眼睛长得象熊的眼睛,它的长相象鹿又象羊。独角。它秉性公正,善别曲直。遇人争斗,会用角去顶理亏之人。相传它曾多次帮助古时候的法官皋陶断案,而无一不中。战国时期,楚王命人仿照它的模样制成一顶漂亮的王冠给自己戴。楚国灭亡后,秦始皇将它赐给御史大夫。后经汉、唐,至宋、明,獬豸冠一直是御史之类监察官及司法官的“工作帽”,之所以要戴这种帽子,意在表示为官要公正执法。清代御史虽然不再戴这种帽子了,但他们的官服(工作服)的前后仍绣有獬豸的图案。显然,獬豸已经成了中华民族公正执法的象征,各级官员心中最为敬畏的图腾。正因为如此,“廌”还是繁体字“法”(“灋”)的主要组成元素。没有别的原因,只由于“廌”执法无私无畏、无偏无蔽、天日可表,立身秉公秉正、秉清秉廉、众望所归,只由于“廌”的德行称得上“止于至善”,足以震聋发聩。
冠豸山的主峰俨然是一顶官帽。然而,这座山最早却被称作“东田石”;又因为它层峦叠嶂、万石纷披的模样,远远望去就象瓣瓣莲花摇曳于青标翠盖之间而被称为“莲花山”。元代马周卿率队辟13景,于滴珠岩刻“冠豸”,从此才有了今天的称谓。按常理,既然主峰俨然是一顶官帽,那么,在封建社会,宰相的官位最高【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指的就是宰相。】那么,为什么不将它说成是宰相帽而说成是御史帽呢?原来,连城属于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大家知道,客家先民曾经饱尝动乱、流离之苦,因此特别渴思公正,渴思有人给他们主持公道。很显然,这个命名的产生绝非偶然,它真真切切地寄托了人们的愿望!也正因为这个命名符合人们的愿望,所以,自从“冠豸”一出,什么“东田石”呀,“莲花山”呀等老名字慢慢地就没有人叫了。在连城,只要人们到这儿登山赏景,必说是“上冠豸”;只要人们到这儿烧香拜佛,必说是“朝冠豸”。冠豸的名字就这样叫响了。
冠豸山由于先天的丹崖地貌所独具的美,自古以来,进山朝圣的人、观光揽胜的人、兴办书院的人、结庐读书著述的人、避世隐居的人、寻幽探险的人、 开辟寺观(读“惯”)念佛修道的人不绝如缕。久而久之,藏在深闺的“天生丽质”终于“一朝选在君王侧”,跻身国家级风景名胜的行列。它的自然景观有迎客松、苍玉峡、丹梯云栈、滴珠岩,仙人谷、五老峰(又称双顶),灵芝峰(又称单顶),一线天,鳄鱼石,莲花洞,寿星峦,鲤鱼背,生命之根;人文景观有松风亭,半云亭,仰云亭,长寿亭,法云寺,灵芝寺,仰止亭,圣旨牌坊,东山草堂,修竹书院、二丘书院、凝碧山房(即五贤书院遗址)、林赤章读书处,林则徐、纪晓岚的题匾,黄公甫、朱阳、赵朴初、启功、陈立夫、冰心、罗丹、乔羽、江举谦的墨宝和许多古人留下的摩崖石刻。人文与自然,宛若天成,令人叹为观止。【提起冰心,她还是连城芷溪杨家的外甥女呢!芷溪杨簧,官作到二品,是两江巡抚,他的后裔住在福州。】
冠豸山是野生动物的摇篮。丰富的植物资源、昆虫资源和和谐的生态环境养育着大批的野生动物。【这里最常见的动物有松鼠、花松鼠、大山雀、水鸭、白鹇、白鹭、小云雀、大山雀、山麻雀、雉鸡、鹧鸪、华南兔、花白竹鼠、棕鼯鼠(鼯读“无”,是一种飞鼠,形似蝙蝠,能在森林间滑翔)以及居住在天然洞穴的各种蝙蝠,它们以活泼、可爱、美丽的神态吸引人们的目光,更使人们感到神奇、活力、魅力和无穷的回味。】各位游客,平心而论,游览冠豸山不但可以饱览山川锦绣,感受大自然之奇美,可以在“天然氧吧”接受一次森林浴,让身心充分放松,而且还可接受一次历史文化的熏陶,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升华。山脚停车坪中启功先生所题石刻:面前的这块石刻出自现代大书法家启功先生的手笔。启功先生是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故宫博物院顾问,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他题字的全文是“冠豸山名胜区”。这副题字题于1991年10月,是应他在连城的一个学生的请求特意题写的。现在,先生已经作古,他的作品却留在了冠豸山。应该说,他的字为冠豸山增了色,冠豸山也让他的艺术万古常青。乐于成人之美的人,自己也将在社会上永远保持美的形象。法云寺:位于冠豸山正门入口处。它的前身为华林寺,建于宋末。原址在今连城实验小学。寺内较有价值的人文景观有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法云寺”题匾;【有北京白光法师的“菩萨终年坦腹,笑对苍生,总是有缘方济度;天王镇日威严,冷持琴剑,还从调服现慈悲”题联;有福建省佛学院会静法师的“奉佛敕,观天身,摧邪辅正;立弘愿,为四王,护国安邦”题联;】有地方上热心人士、中国作协会员撰的“拜佛陀何如躬行佛事;游净土岂止体味净心”“非大彻大悟者,难做大慈大悲大菩萨;有救苦救难心,始成救国救民真救星”“这作那作,诸恶莫作,凡夫有爱皆佛子;你行我行,众善奉行,尘世无忧即仙山”“慧雨霏霏,仁风浩浩;慈云霭霭,智海深深”等。许多对联充满禅机,很值得一读。诗碑和清气亭:面前的诗碑和诗碑后面的清气亭,两个建筑,一个整体,都是为纪念项南而建的。项南生前不仅在福建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海外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两处建筑是由已故著名的新加坡爱国侨领、实业家、慈善家李陆大捐建的。
诗碑矗立于清气亭前,高3.1米,宽1.4米,大理石材质。形如方方正的一枚中国图章。风格厚重而古朴。诗碑上方是项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头像的浮雕。碑身正面刻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大学者、大诗人赵朴初1997年11月写的《项南同志哀辞》。这篇哀辞不仅书法上乘(读“盛”),值得欣赏,内容更写得明白如话,写得意境高远,写得情真意切,写得哀婉动人,不愧由如椽之笔所撰:
【四十三年前,与君初相识。
意态惊英发,言辞喜真挚。
及君主闽政,我偶访福州。
相见辄欢喜,劝我南山游。
游归道所见,为我解烦忧。
古刹脱虎口,令行众愿酬。
岁月去如飞,我已称耄耋。
病身托医院,不意君亦至。
朝夕相过从,谈讙如囊昔。
知我念家乡,太湖贫困邑。
为筹千万元,周济饥寒急。
忠爱与友情,众我咸感泣。
君年少于我,体魄亦魁梧。
方期百岁宴,同倾甘露壶。
孰知噩耗传,君竟挥手别。
岂惟亲友悲,闽民同泣血。
君生有自束,世代传勋烈。
尊翁为革命,铁骨甘百折。
山路任漫漫,登攀无断绝。
君今逢盛世,且为尽心力。
一瞑应无憾,千载为勋绩。】
【注:1、四十三年前,与君初相识:1954年9月召开全国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赵朴初和项南都是由安徽省选出的代表,编在一个小组。他们初次相识,一起学习讨论,互相有了了解。
2、古刹脱虎口,令行众愿酬:1981年底,赵朴初视察福建。项南陪他们游览了福州的西禅寺,并请他们再到漳州的南山寺看看。赵老一到漳州,看到南山寺后面是个动物园,动物园占用了寺庙的一部分房子,园里还养了老虎。赵老很难过,回到福州就把这些情况同项南说了。项南感到问题严重,立即打电话给漳州市委处理这个问题,把占用寺庙的房子立即退还。并要各地彻底落实宗教政策,把寺庙的管理权归还给佛教协会。今后要尽可能帮助寺庙进行修缮工作。赵老对这些做法很满意,解除了他的烦忧。他称赞项南办事认真。
3、病身託医院,不意君亦至:1996年6月,项南同志因心脏病住进北京医院3个月。赵老因年高有病,已先期住院。这一时期,他们朝夕相处,过往密切,谈得就更多了。
4、知我念家乡,太湖贫困邑。为筹千万元,周济饥寒急:安徽省太湖县是赵老的老家,当地农民非常贫困。赵老每年都要拿出点钱去救济乡亲。项南知道以后,请安徽省扶贫基金会帮助解决。经过实地调查,基金会拨给太湖县扶贫资金1036万元,并帮助县里认真选择了投资项目。赵老认为此举解决了太湖县贫困乡镇的“饥寒急”,他和群众都非常感动。
5、尊翁为革命,铁骨甘百折:项南的父亲项与年,1925年参加共产党,是福建省最早的党员之一。他一直从事地下工作,曾在上海“特科”工作,为革命作出过特殊贡献。后来到延安,1945年到东北,“文革”中被下放到龙岩。1978年在龙岩去世。赵老称他为革命“铁骨甘百折”。赵老还为反映项南父亲革命生涯的《山路漫漫》一书题写书名。】诗碑之后是清气亭。亭之格调古拙而凝重,是道地的汉唐风格。亭名由香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书法家饶宗颐先生亲撰。亭柱之楹联“天地有正气;江山不夕阳”楹联由著名书法家潘主兰先生墨宝。项南生前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实践者,他一腔正气、两袖清风,才华横溢、识见超凡,政绩卓著、胸怀坦荡,是共产党的好干部,是老百姓的好儿子。他的官品和人品,都与冠豸山相匹配。他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后人自然要纪念他。“天地有正气;江山不夕阳”。项南这样的干部多了,人间的正气就旺了,人民共和国的江山就能永不变色。“清气”缘于明代画家王冕的两句诗:“不用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项南生前很爱这两句诗,他曾用它写过条幅赠人,也时时以它自勉。之所以用“清气”为亭名,原因就在这里。
【按:王冕,1335——1407年。明浙江诸暨人,幼时家贫,为人牧牛,常入学舍听书。后来被一位饱学的先生收为弟子。朱元璋攻克婺州,将他招入幕府,授谘议参军的职务。不久病死。生平善画梅。】
一心为民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现在,这座诗碑、清气亭已经和怀英园等几个地方一样,都已经成为连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青少年的基地。迎客松:迎客松,顾名思义,是迎接客人的松。它肃立是向客人表示致敬,它挥手是向客人表示恭迎。只要来到冠豸,都是它的客人。这棵迎客松,高近30米,胸径一米有余,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它粗壮延展的树枝,茂密翠绿的叶子,充满活力的树势,气势磅礴的树形,显示出古而不老,迈而有劲的精神。又象冠豸的“形象大使”,对游客或迎来,或送往,随情随性,完全出于本真,体现高雅,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当地老百姓都把它看成是了不起的“神树”。之所以有“神树”之说,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众树遭劫,唯它独存。过去,冠豸山漫山遍野都是参天古松。所以,山腰有“松风亭”、“听松亭”,滴珠岩刻有“印松麓”。到处都可见“松盘黛色”,到处都可闻“风送涛声”(有“松盘黛色宜人爽;风送涛声入耳频”对联为证)。然而,这些参天古松在“大跃进”时代,大都被送进炼铁炉了。剩下的也未能逃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那段岁月,冠豸山几乎成为秃山。唯有这棵老松因所处位置独特而独自存活下来。二、对它有非分之举的人遭到了报应。文化大革命中,曾有人带斧头来砍它,树没有伤到皮毛,却伤了自己的脚。砍树的人以为这是树神发怒的缘故,于是慌慌张张地开溜了。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打这棵“神树”的主意了。神树就这样成了历史的见证。现在满山遍野的松,是七十年代飞机播种的产物。都是它的晚辈了。苍玉峡:冠豸山名胜辟于宋元间。县志载,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县尹马周卿率千人蹬山凿路,修四大寨门,取山中名胜标十三景。面前这“苍玉峡”,又名“石禾仓”,就是当时进山第一景。这里两侧巉岩壁立,中通一峡谷,谷口斜卧一墨玉般巨石,故有苍玉之名;巨石下有深洞,民间据此称之为“石禾仓”。前后两个称谓,明显烙有不同阶层人群的思想、学识、爱好的印记。“苍玉峡”的命名者,肯定是喜欢掉书袋的文人。他们不愁吃不愁穿,有满肚子的学问,有“点铁成金”的手段,还有浪漫情怀,所以普通人眼里再寻常不过的一块黑石头,在他们的口中就变成名贵无比的“苍玉”了。“石禾仓”的名字,不用说是平头百姓所想。“禾仓”在连城话中就是谷仓、粮仓的意思。在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的年代,仓满斗满是寻常人家最常做的美梦,最现实的追求。他们把这个地方想象成一个谷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这个缘故,产生了一则神话传说:相传这块石头是一位白胡子山神专用的谷仓,能天天出米出谷。谷仓本来严丝合缝地严实得很。不知道是谁识破了藏粮天机,便对着它打了七七四十九神铳。终于,石禾仓被打开了一个小洞,谷仓里的粮食便会时不时地漏出一些来。白胡子山神知道后,托梦给一位姓杨的木匠,说要请它补谷仓。于是,杨师傅上山,依梦中所示,来找谷仓。可他从上午一直找到黄昏都没找着。正要下山,忽见有一只母鸡带着十只小鸡在一块岩石下觅食。他想,补仓不成,带十只小鸡回去养也好。于是开始抓鸡。可他才抓住一只小鸡放进工具篮,其余的小鸡就被母鸡带着钻进洞中再也不出来了。眼看着天慢慢转黑,杨师傅无法可想,只好找来一块石头堵住了洞口,目的是待明天白天再来这里抓鸡。当杨师傅带着小鸡回到城郊一座桥边时,小鸡突然从篮子里跳了出来。才掉到地上,便“叽”地一声变成了一锭元宝。杨师傅十分惊奇。当晚,他梦见白胡子山神对他说:感谢你修好石禾仓,那锭元宝就是工钱。杨师傅梦醒后才想到,那块石头堵的洞就是石禾仓要修补的洞。松风亭:这个地方过去可以听到“万壑松涛”,松风亭的名字由此而来。在东南亚享有盛誉的书法家罗丹先生曾以“一天秋色”“万壑松涛”的句子形容松风亭的景致。伫立亭中,远望文川九曲,近看田螺山,会让人联想到田螺姑娘的故事,心中吟唱起一首大美和大爱的颂歌【冠豸山周围的村庄,很早以前就曾流传着田螺姑娘在暗地里悄悄地帮助一个穷书生做饭,后来终于和书生结成恩爱夫妻的美丽的神话故事】。前人在此间留下的“松盘黛色宜人爽,风送涛声入耳频”楹联,颇切游人心境。说起这幅联,还有一段来历呢。抗日战争开始不久的1939年,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而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则迁来连城。当年9月,时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后来曾升任过台湾国民党行政院院长、代总统的严家淦,偕主任秘书潘守正【此前任晋江县长,解放后任省文史馆馆员】、书法家罗丹先生一同前来游览冠豸山。他见松风亭和上面的半云亭景致很好却缺少联文来“点睛”,于是对潘守正说:“这亭还没联呢,你就给题上几副吧”。厅长一发话,秘书自然照办,何况这个提议恰恰搔到了文人的痒处!于是,没有过多久,四副由潘守正草拟、罗丹书写的楹联便出炉了。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其中的2副,“松盘黛色宜人爽,风送涛声入耳频”是现存两副中的一副。但它已经不是罗丹的手笔了,实在令人遗憾。半云亭:清朝连城学博范文璟写了《冠豸山二题》,其中一首诗名叫“半云亭”,他是这样写的:“半山树杪一亭孤,人历丹梯在画图。排槛层崖天栈险,石栏斜抱白云扶。”由这首诗可以看出,早在清代,就已经有半云亭了。到了民国时期,由罗学镳即罗水旺倡修。罗水旺对公益事业很慷慨,对个人花销却很“抠门”。一次他去上海办事,吃饭时点了一盘他认为最便宜的炒笋配饭。餐后一结帐,才知道在我们山区很平常的山货,在上海却被视为山珍,比鸡鸭鱼肉都贵。尽管有过这样的笑话,但人们谁也不会小瞧他,原因就在于他热心公益。你想,游人登山到了这样险峻的地方,谁不想有个遮风蔽雨挡烈日歇脚养神的所在?恰恰是罗水旺,想人们之所想,急人们之所需,在这里倡修了这个半云亭。面对着它,人们还能说些啥?须知,人心都是肉长的。
半云亭筑于一面峭壁陡立,三面下临深渊的悬崖之上。晨昏雨夕,雾气迷蒙时节,便好像隐于云层之中。半云亭之名由此得来。游客入亭观景,往往会凭空生出“石移云自定,风急鸟皆闲”之淡定情怀。
半云亭内有一副楹联:“半壁丹梯天咫尺,云层觉路岭千寻”。这副楹联不仅将亭名巧妙嵌入,而且将眼前之景与人生之境联系起来,颇得作联三昧。它是对眼前景致的生动描述,也是对未来人生前景的预示。丹梯是红色的梯子,咫尺是很近的距离,是触手可及的位置。意思是梯子已经架好,最高的位置(云、云霄)触手可及。觉路是觉悟之路,是佛家语,是对人生的感悟。千寻是长度,引申为漫长之路。两句的意思是这样的:官可以做得很大【即使最大的官也触手可及,严家淦后来果然当上了国民党的“代总统”】,对人生的透彻感悟却还要经过漫长的道路。如果把严家淦的一生联系起来看,这两句话不是很灵么?
“半云亭”下,常可见到数株相伴的高大的落叶乔木,它就是南酸枣。到了深秋或冬初,虽然树上片叶不留,但树上还挂着比鸽蛋稍大的长椭圆形黄灿灿的果实。该果实外型美,色泽艳,且酸甜可口,很开胃。它就是可制作酸枣糕的酸枣果。酸枣树也称南酸枣。这种树高大,生长快,是速生优质用材树种,木材质地优良,是制作高档木碗、茶具、家具的上等用材。
半云亭下,还有几种树值得特别一提:
一是柏木。柏木是柏科的一种常绿树木,它生长在冠豸山下部的山凹里。该树种耐阴,抗瘠薄,在水湿条件较好的山谷生长特别快,干形特别通直圆满,远看形似一座绿色的宝塔,十分壮观美丽。木材坚韧且有清香味,是木雕、细木工的良材。
二是杉木(杉树)。它分布于冠豸山下部或土层较深厚肥沃的高处的小山凹。小叶披针形,叶尖带芒,会剌人。是我省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它材质优良,是重要的建筑、家具、造船用材,还是造纸、纺织的原料。树皮、枝叶入药,能祛风燥湿,收敛止血。杉木屑、刨花、鲜枝叶对防治冻疮还有特效。
三是山杜英。它是一种具有典型特征的常绿乔木树种。它树形优美、叶色奇异。老树叶成橙红或大红色,并长时间挂在树上,一批橙红色老树叶落下,另一批树叶又从深绿色变为橙红色的老树叶,并可相互重叠,接连不断,使整个树冠永远挂着靓丽的红叶。由于树冠浓密,幼叶深绿,橙红或大红色的老树叶在深绿色的幼叶衬托下显得更加红艳和迷人。丹梯云栈:这儿的岩石为红色砾砂岩。夕阳西照时这儿一片朱红。由于这个缘故,这段道路被称为“丹梯”。若遇云雾天气,这段道路则云蒸雾腾,山下的人看这儿的游客,好像到了仙宫梵宇。所以它又被称作“云栈”。“方疑路出半天外;忽见人行云栈中”半云亭的这副楹联对其景其情作了较为恰切的描述。“百折丹梯上紫霄,月宫深处彩云飘。笙歌一曲霓裳舞,体态翩翩分外娆”。要描述观看丹梯云栈的感受,这首诗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从山脚观看,上了丹梯云栈的人是上了月宫呀!
【这是通往獬豸冠各景点的必经之路。其所处的地势十分险峻,从下往上仰望,一条之字形的道路紧紧附着于陡峭的绝壁。游客经此,往往需手脚并用才能通得过这一关。假如有一个人在上面阻止,纵然有千军万马也难于攻上去。加上头上还建有寨门和“云峰楼”,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丹梯下方虽临绝壑,深黑不见底,但有护栏筑其间,游人安全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行走于这架丹梯之上,顶多担些惊受些怕,最后总归是有惊无险。自古至今,经过这儿上冠豸山的人,谁能数得清?可又有谁听说这儿出过事?所以,朋友们尽管放心好了。】林赤章先生读书处:林赤章,字霞起,本县人,康熙年间汀洲府贡生。耿介有节。善鼓琴,卓荦(读”落”,超绝)有奇气。耿精忠作乱,其部将刘应麟驻汀。有一天,他想找一个善于操琴的人。有人推荐林霞起。他马上派人骑马去请。林霞起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抱琴去见,只向刘行了拱手礼而不下跪。他只说了一句“这不是弹琴的地方”就拂袖而去。此后,隐居于冠豸山,潜心钻研心性之学二十余年,著有《易辨》、《书经约旨》、《爱莲堂集》等40余部著作传世。仅凭这些著作,我们就知道林赤章先生是当地很有影响的大儒。大儒的一言一动都是公众所关注的。所以关于他的传说不少。
先说说他 “斗妖”的故事。话说林赤章进山读书以后,有一个妖怪感到自己的“领地”被侵占,于是经常在夜半时分到他的窗口伸舌头,目的是想用恐吓的手段把林赤章赶走。大家可以想想,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在全神贯注地读书,忽然有一条血红的长舌从窗外伸进来,谁还能读下去?林赤章不得不动起了脑筋。第二天,他悄悄地准备了一张写有“山”字的符咒。半夜时分,妖怪又到窗口伸舌了。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啪”的一声,林赤章早把符咒贴到妖怪的舌头上了。顿时,妖怪的舌头被“山”镇住,无法缩回口中。妖怪只好哀求林先生“放他一马”。林先生看它可怜,又有改恶从善之心,便再次将一张写有“山“字的符咒贴到他的舌头上。说来也怪,这怪物的舌头立即就缩回口中并灵巧如初了。原来,两个带符咒的“山”合在一起便凑成一个“出”字。符咒一从口中出,怪物的舌头自然就康复如初了。
再说说“祭水”的故事。林赤章先生读书处环境幽静,利于读书,美中不足是缺水。妖怪知恩图报,便天天为他担水。可是,久而久之,心里便腻味了。一天,妖怪对他说:不是我怕苦怕累,挑来的水总是不如自来的水。韩愈曾写了一篇祭文驱赶了鳄鱼,以先生的博学多才,何不写一篇文字求苍天赐给一些水呢?林赤章心想有理,于是写了一篇文采飞扬、声情并茂、祈求上苍赐水的祭文祷告苍天。上苍果然被感动了,便降下几滴甘露相赠。从此,丹崖之顶,常有点点清泉如珍珠般泻落地上。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天上来”题字的缘故。不过,到了今日,因为林赤章身后再没有什么人肯自甘寂寞到这儿认真读书和著书立说,所以,这“天上来”的水也便变得时断时续、时有时无了。仙人谷:这是一条三百余米长的小峡谷。之所以有仙人谷之称,第一是因为它地势陡峭,只有神仙才能攀越。第二是因为它僻静,只有神仙才喜欢。大家知道,神仙往往都是喜欢清静而不喜欢热闹。这个地方因为路陡林密,自然人迹罕至。人迹罕至环境自然便异常清静,环境一清静,自然便会让神仙喜欢。冠豸山是客家神山,也是神仙们的至爱。他们虽然平日喜欢清静,但一有机会,也喜欢聚聚。比如观音的生日、太上老君的诞辰等等,每逢这些重大的节庆日,他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聚一堂,借此会会故交,侃侃大山,舒舒筋骨,找找乐子。毕竟,神仙也是人变的,他们不过因为经过了修炼而比人少了三灾八难,比人多了健康长寿而已。冠豸山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后,为方便游客,这处原先只有神仙才能来的地方,也修通了道路。今天我们所走的路,就是神仙走的路。我们是不是也过了把神仙瘾呢?
在这一峡长的山谷中,长着大量的萱草(别称野生黄花菜)和石蒜。每年5-7月、9-10月,山谷间便布满了黄色的萱草花和大红艳丽的石蒜花,美极了。因此,如果有人要称它为“萱草石蒜谷”也是站得住脚的。这是大自然的恩赐!这里还有一种叫“卷柏”,别名称“还魂草” 的植物,是冠豸山景区内裸露岩石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极耐干旱,生命力最强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它粗壮直立的主茎,可储存一定的水分。顶端丛生小枝排成莲座状。当太阳直射或干旱时,丛生小枝就会向内卷曲,以减少水分蒸发、蒸腾,保持生命活动所需水分;当大雾茫茫或下雨时,顶端丛生小枝会迅速展开,充分吸收水分,小枝也会变得特别翠绿。“还魂草”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大自然就是这样奇妙。全草有收敛、止血药用,又可用于园林石山、盆景栽培观赏,是有多种用途的宝贵资源。鲤鱼背:因整座山形似鲤鱼而得名。是寿星峦抵石门湖的必经之路。山脊上有200余级石阶,甚为陡峭。
行走这段游路有两个好:
一是能看到好景致。扶着栏杆回眸一望,可受用百米方圆内造化的一篇篇杰作:华山的壁来了,桂林的簪来了,黄山的松来了。。。。。。劲挺、伟岸、柔妩、深蔚。美的交融、美的映带,美的叠垒,美的相搏。西侧,不是有高插云霄的观音石吗?瞧那气势!远眺不是可见瓣瓣舒展的莲花峰吗?瞧那神韵!至于近在眼前的秀女峰、骆驮峰,则无一不是造化杰作、鬼斧神工!
顺便提一下,鲤鱼背两侧还长有黄杨、锦熟黄杨丛林、凿子树等十分珍贵的树木。这在其它地方是难得一见的。从增长见识的角度看,不能不说,这也是一处好景致。
二是能得个好兆头。这条鲤鱼,头上尾下,是正在“跳龙门”的鱼。难道这还不是好兆头吗?
生长在“鲤鱼背”石壁上的这些小灌木,看起来很不起眼,论“相貌”实在不敢恭维,只因为其貌不扬的缘故。但是,我想劝朋友们,千万不可小觑了它。因为它是在其它地方难得一见的“毛果黄杨”。它材质坚韧而硬,纹理细腻,是制作印章、木雕、精细家具的良材。由于数量很少,十分珍贵,是一种需要重点保护的树种。寿星峦:寿星峦的长势宛如一位头颅浑圆、弯腰行进的老人。山峦之颠,建有“长寿亭”。站在长寿亭,远观后山的层峦叠嶂,可感受大海波涛汹涌的气势。近处俯瞰面前的奇峰怪石,可一睹“孙悟空”、“东海龙王”、“龟丞相”、“大象”、“鳄鱼”的风采;亭之南面峭壁,镌有现代著名书法家罗丹先生的“人长寿”巨幅摩崖石刻(书于1981年)。这块小区,峦、亭、字三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到了这儿,寿者之怀,哲人之思,或许能够领略一二。这“人长寿”三字,是字?是诗?是画?它是字、是诗又是画,特别是“寿”字,真象一个躬着身子,戴着礼帽,穿着皮鞋,扶着手杖,扛着葫芦悠哉游哉地在攀登长寿峦的长者。
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常走。朋友们,美景难逢,良辰难再,既然到了这里,就让我们一起攀一攀长寿峦,品一品“人长寿”,看一看“龙宫还宝”图,尽情地享受一下生之愉悦吧!龙宫还宝:这是一幅孙悟空“龙宫还宝”图。读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定海神针”是东海龙王的镇宫之宝。后来被孙悟空“借”走了。“美猴王”从西天取经回来,修成了正果,修养和认识都已经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自然要让“定海神针”“完璧归赵”。大家看,孙悟空修成正果后,不仅将宝贝原物奉还,还带来了他们师徒经历千辛万苦才获得的“经书”做回礼。美猴王还宝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大好事。所以 “龟丞相”笑逐颜开,连大象、鳄鱼也前来观看热闹,图个吉利。为了能够及时赶上“盛会”,有的还特意开小轿车来呢!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海归”,看孙悟空在龙王面前,多么彬彬有礼呀!比较过去到龙宫时的蛮横样,简直是判若两人!显然,有经过修炼和没有经过修炼的确大不一样哩!生命之根(又称照天烛、马朘石、定海神针):这是一根硕大无朋的石柱。相对高度达54。1米。它巍然挺立于深谷之中。游客看了会因为“见仁见智”的关系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由于这个原因,它成为冠豸山最令人瞩目、最具魅力、最让游客遐思、最引游客流连的景点之一。它是名字最多的景点:
——映雪孙康、囊萤车胤是古代读书人的典型。他们没有钱买灯油照明,于是,冬夜借雪的反光读书,夏夜把许多萤火虫抓到囊中借萤的微光读书。在这类读书人眼中,它是一根巨大的用于读书照明的蜡烛。照天烛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映雪:唐李善注引孙氏世録:“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后遂用为勤学的典故。囊萤:《艺文类聚》载:“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后因以囊萤形容读书刻苦。)
——野性十足的樵夫,胸无芥蒂,心直口快,不懂得遮遮掩掩为何物,于是,马朘石的名字便从他们口中喊出。马朘即雄马的生殖器。这个名字虽说有些粗鲁,然而传神,因此在当地百姓中流传最广。
——温文尔雅的文人,读过西游记,爱编故事,把它想象成“定海神针”,不仅颇具浪漫色彩,而且就这一小区而言,就它和周围景物的搭配而言,它成了“龙宫还宝”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个名字似乎也挺合适的。
——风流倜傥的名士,本性天真浪漫,十分崇尚生命本原,他们为它的阳刚之气所感动,含蓄地称其为“生命之根”,自然也有充分的理由。而且,如果把它与石门湖景区的“生命之门”联系起来看,换言之,从整体的全局的角度考察,似乎这种称呼更科学,更艺术,更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以上这么多个名字,究竟哪个名字更好,决定权还是交给游客最妥当。我想,游客想称它什么就称它什么吧。朋友们,你们想给它一个什么名字呢? 莲花洞:它由几块形态各异、体积巨大的崩塌岩石堆垒架构而成。内有石桌石凳,可供游客小憩;有清泉自岩壁石隙涌出,潺潺流入沙池,可供游客解渴;炎夏有习习凉风驱暑,寒冬有煦煦地气保温。传说是神仙经常聚会的地方。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苍蝇蚊子蟑螂之类的害虫。难怪有人称它是“洞天福地”。雪洞:岩壁上有白斑点点,象飘洒的雪花;岩壁下有一东西通透的石洞,四季荫凉而清爽,故被称为“雪洞”。电影《山重水复》中,陈毅与游击队长韩山河谈判的一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小崆峒:“崆峒”本是一座山的名字,地点在甘肃。传说黄帝曾到过这个地方。一说它在河南临汝县西南,为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不管“崆峒”实际坐落在什么地界,总之,它跟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有关,这就足够了。元朝马周卿辟豸山十三景,小崆峒是其中一景。元朝人在这里刻小崆峒,以名扬海内外的崆峒作比,可见这个地方品位之高。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灵芝峰之丹崖,有“一峰耸秀”“壁立千仞”“名山拱秀”等古人题刻和当代著名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秦永龙的墨宝可供欣赏揣摩。游客到此间,我想不仅能观察到丹崖之美,而且能体验到书法文化这一国粹之美。即便真地身临崆峒,我想,我们所能体验到的快乐也不过如此吧?灵芝寺:古人有言:天下名山僧占多。象冠豸山这样漂亮这样有灵气的地方,筑有灵芝寺,一点也不奇怪。灵芝寺原来叫灵芝庵,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奉祀“求子观音”菩萨,据说凡有求子的,只要心诚,有求必应,灵验得很。之所以以灵芝命名,主要是庵后山峰形似灵芝的缘故。至今(2008)已有401年的历史。“文化大革命”前,这里就是连城的中小学生登山揽胜时休息、做自助餐的地方。“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于一旦,改作茶场。后虽经修茸,仍然破旧简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当地党政领导的关心,由于许多热心人士的支持,由于国家宗教政策逐步深入人心和得到落实,由于对《易经》风水学颇有研究的台胞带头捐资,这所寺庙得到了全面的改建,于是有了今天这个样子。庙内有三副楹联值得一读。第一副楹联在“天王殿”,联文是:“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第二副楹联在“斋堂”,联文是:“粗茶淡饭久久久;细雨和风长长长”,第三副楹联在鼓楼,联文是:“声闻十里响鼓何须重锤击;誉享千秋高楼还赖细石成”。第一副讲做人要有肚量,要有欢喜心,只要有肚量,有欢喜心,就没有化解不开的忧愁,人这辈子就能活得高兴。这一类的对联,其他地方好象也能看到。第二副、第三副对联,出自本地中国作协会员之手,颇有些新意。“斋堂”的联文,讲平常饮食、平和心态,平常饮食能健康长寿(最能持久),平和心态可跨越千秋(暴风骤雨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鼓楼的楹联,讲尽管聪明的人只须稍加点拨就行,然而,再伟大的人也少不了平常人的帮助,才能事业有成。大匠眼中无废材,只要用得恰当,再平常的人都可以发挥作用。灵芝峰:是冠豸山最高的一座山峰,与五老峰并列,比五老峰陡峭。站在“一线天”仰望丹崖,其形似一朵千年灵芝,灵芝峰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丹崖上有“白云深处”“天光咫尺”“灵芝山”“仙露洙香”“鸣玉”等摩崖石刻和玉女池一口。
关于玉女池,请听小×吟诵古人留下的一首诗:“取将瀣(读“谢”)露沁心凉,晞发岩阿对月妆。绾就云鬟跨凤去,空留玉乳至今香。”传说观音菩萨身旁的“玉女”曾在“玉女池”这里洗过澡,所以至今经过这里,有缘的人还能闻到从其间飘逸出来的芳香。
灵芝峰蹬道陡峭奇险,道路几乎呈垂直状态上升。游人要登上峰顶,须手足并用攀援才行。绝顶可俯瞰全城景致和周围数公里村庄,可将那田园屋宇,浓青浅碧尽收眼底,将那名缰利锁、尘思俗念一扫而空,从而赢得大平静,赢得大欢喜。五老峰:跟其它风光名胜地相比,冠豸山得天独厚的地方是离城近。由于离城近,就很容易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独特优势、独特魅力。五老峰是登高览胜的最佳地点。峰顶平坦开阔,可容数百人。伫立峰顶,可看到连城城区全貌,可看到整个景区的美貌。【香港中文大学地理学博士薛风旋攀上五老峰后说,这是桂林所看不到的。这个地方,即使与外界隔绝三年也还可生存下去。】伫立峰顶,会有百感交集:往东放眼,层峦叠嶂,如海浪涌来,游客一定会生出万丈豪情、千般喜悦;往西俯瞰,九曲文川,十里长街,千顷平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游客一定会心旷神怡,尘虑顿消。难怪有人这样说:“不上冠豸山,没到连城县;不登五老峰,没到冠豸山”。一线天:是最早被列为主要景点的地方,是人的诗情画意和满腹才思最容易被滋养、被激发的地方。地点在五老峰与灵芝峰的天然裂隙之间。因两峰矗立竟比高,行走其间的游客翘望其青天一线、两壁夹立、峭拔千仞和直指霄汉的情景,无不怦然心动。若盛夏酷暑进此巷道,更有消烦去燥之功,令人不觉心旷神怡。“莫作一线看,放眼九万里”是热血男儿,英雄巾帼,就应该有这样的胸怀,这样看问题的方法。
入口处有一眼“金字泉”,波平如镜,其水清冽无比,香甜异常。若用它烹茶,当是天下一大乐事。
泉边五老峰一侧丹崖,有陈立夫手书“客家神山”石刻。陈立夫先生是国民党元老,早在他的青壮年时期,中国就有所谓“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之说,由此可见当年他在国民党中的地位之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陈立夫离开台湾去美国定居,之后潜心孔孟学说和中国书法艺术,对华夏文化的把握上颇多心得,对炎黄同胞的情愫老而弥深,为此,我全国政协曾牵头为他出版了《四书贯道》。这副字写于1997年,由连城一位乡贤写信求得。当时他已经97岁高龄了。
为什么冠豸山被称为客家神山呢?主要有四条理由。
第一、冠豸山外观有“神”。迄今为止,从外观看,我们发现冠豸山至少有四尊“神”。一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在獬豸冠景区);二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在獬豸冠景区);三是长生不老的“老寿星”(又名南极仙翁,在竹安寨景区)。四是善别曲直且公正无私的獬豸神(在九龙湖景区)。这几尊“神”有三个共同点:一是天然性。它们不是什么人工雕凿而成,而是天然生成。二是逼真性。它不靠牵强附会,想什么象什么;而是形神毕肖,一望便知是什么。三是宏大性。它们都是由整座山构成,气势十分雄伟。以上三个特点,使得冠豸山的神更具有令人信服的亲和力。
第二、冠豸山内在有“神”。冠豸山内在的神,至少有三:一是生命之神;二是公正之神;三是幸福之神。生命之神:它有生命之根,又有生命之门,人类生命的延续靠的全是它。公正之神:獬豸神。它善别曲直,能申道义,人类要活得尊严,要得到公正,靠的是它。幸福之神:观音菩萨。她手持杨柳枝,频洒甘露水,她慈航普度,广赐人福,不是幸福之神是什么?
第三、冠豸山所在属“客”。众所周知,连城是客家县之一。从连城人的姓氏的别称即所谓郡望来看,【不论是“颖川”还是“豫章”,不论是“谯国”还是“渤海”,不论是“陇西”还是“江夏”,都带有明显的北方祖地的印记。】从连城方言的特征看,它带有客家话的明显标志。从连城的各种岁时节令的规定,婚丧喜庆的仪式,走古事、游大粽、游大龙、犁春牛、喝擂茶等瓣瓣生活之花来看,它们无一不折射着当年中原灿烂的文化之光。冠豸山养育了这一方人,又为这一方人所开发、所保护、所推崇、所膜拜,它成为这一方客家子孙心目中的神山,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正因为如此,闽西自古就有“朝冠豸”的活动。由此可见,冠豸户籍属客是没有疑义的事。】
然而,仅仅户籍属客,仍然不能说明冠豸山就是客家神山。
那么,关键在哪里?
关键在于豸是客家人心中的保护神。这是冠豸山之所以被称为客家神山的第四条也是最根本的一条理由。
这当然跟豸的秉性和客家人的经历有关。客家人从北方故土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些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公道成了他们的共同愿望。而豸这个独角神兽,恰恰能帮助人们实现公道。至少,豸在客家人的心目中是可以帮助客家人讨公道讨说法的神。客家人把冠豸山看成是“客家神山”,是很自然的事。
由于有以上四点,冠豸山的神自然就有别处的神所无法比拟的神力:无论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都将以能到冠豸山一游为生平之大幸事、大快事、大乐事,哪怕跨洋过海,亦在所不辞。
总之,冠豸山是客家人自己的山,别处再美,也取代不了它在客家人心目中的地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趋同,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缘。“万峰朝斗”石刻:1986年由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所题。位于泉边五老峰一侧丹崖。其题意有二:一是写意,是对冠豸山层层峰峦的实写——指所有的山峰都朝着北斗,描述了冠豸山的气势;二是喻意,即引申义。引申义又有两层:其一,“万峰”,言其山峦之多,也可以是百姓的一种指称;“斗”指北斗星,也可以理解为共产党。“万峰朝斗”,指冠豸山的所有山峦都朝北斗星,老区人民心向共产党;其二,一个人能象北斗那样发出光芒,为人指明方向,就一定会有他的人格魅力,就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拥护。德高望重的人一定会受到大家景仰。灵芝寺门口有一联:“九曲迴澜开觉路;万峰朝斗指迷津”。项南是政治家,从指迷津的意义看,角度是选对了。造化钟神秀:“造化钟神秀”是唐代诗圣杜甫《望岳》中的名句。全诗如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汇聚、聚集。神秀:神奇秀丽。诗的原意是:大自然把山岳奇异的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这块石刻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代著名书法家和诗人赵朴初先生的墨宝。写于1987年。杜甫用“造化钟神秀”描写泰山,赵朴老借用“造化钟神秀”描写、歌颂冠豸山。可见冠豸山在赵朴老心目中的地位。
顺便提一下,赵朴老与连城的渊源很深。除了冠豸山下“清气亭”前的“项南哀词”和这块“造化钟神秀”石刻外,冠豸山脚下的“法云寺”和中华山上的“性海寺”寺名题匾也出自他的手笔。由于他和中华山性海寺(闽西佛教丛林)的住持慧英法师有很深的佛缘,他还亲自创作并书写了一副词牌为“采桑子”的词送给中华山。【赵朴老“采桑子”文如下:举起锄头开净土,无尽庄严。顿现人间,宝树琪花山后前。如来家业须弥重,都在双肩。高唱农禅,普与恒沙结胜缘。】【 “定光古佛”醮场:“定光”是北宋初的一名高僧,俗名郑自严,厦门同安人。时值一批批客家先民迁入闽西,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现实的各种矛盾,他带着先进的农耕、医药、文化知识等来到闽西。这对启发民智开张、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此,他被众多的客家人特别是闽西的客家人视作“活佛”。他去世后,许多地方的乡村,不论大小都有用他的名义建造的道场。建设这些道场主要用于祈平安、祈雨泽、祈丰收、祈幸福。由于冠豸山离人口较集中的连城城关较近,又是城关附近最高的山,在这里设醮场有诸多便利,所以这儿成为定光古佛的醮场是题中应有之义。】仰云亭:这个亭背倚灵芝、五老二峰,面临绝壑,与修竹书院、东山草堂鼎足而立。1982年,由周千和独资兴建。目的是纪念他的父亲,连城县爱国侨领周仰云。【周仰云先生一生不怕挫折,知难而进的创业精神,勇于走出家门闯荡世界的豪迈气概,精于白手起家、商海弄潮的超凡本领,善于审时度势、东山再起的大将风度,敢于捐资抗日、无私奉献的赤子情怀,乐于济世资人、惠泽桑梓的慷慨义举,笃于疏财办教、培育群英的感人德行,闪烁着炎炎华夏之光,萦系着泱泱古国之魂,裹挟着现代文明之风,凝结着豸峰文水之情。】他的事迹,不仅在连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就是在海外也是有口皆碑,广为传颂。他赢得时人及后辈的景仰是十分自然的事。连城一中的前身明耻中学就是以他为主兴办的。连城之所以能英才辈出,与周仰云先生当年的义举有直接的关系。“仰瞻翠豸思先哲;云护金鸡映晓霞”,亭中曾有的这副嵌字联,表达了连城人民对先贤的景仰之情。客家人重情、重义、重教,知思贤、知敬贤、知感恩,于此亦可略见一斑。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仰云亭不仅仅是某个人的纪念亭,而是客家后裔这个整体继承客家传统,弘扬客家精神的一个载体。它的文化内涵是很厚重的。仰云亭的北面有一块草坪,这里曾经举行过全省的滑翔比赛。冠豸山的书院和若干与书院有关的名人遗迹:
(一)冠豸山的书院:
 给嘉宾们透露一个消息,我们冠豸山的书院,不仅曾经得到过许多很有文化品位的游客的高度赞扬,而且得到了专程到冠豸山实地考察“申遗”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和国内专家的一致肯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蒂姆?柯斯盖等人听到关于书院的介绍后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连声叫“OK”。
 过去,连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读书入仕成了最受人尊敬的一条正大光明之路。耕读传家成为客家人的传统。冠豸山风景优美、环境清静,是读书的好地方。于是,这里众多的书院便应运而生了。
冠豸山之所以能扬名海内外,固然离不开造化神功,即其丹霞地貌自然景观美的因素,也离不开人文景观之耐人寻味引人追思的因素。两者之间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名胜的人文景观,涵盖很广,象摩崖石刻、寺庙庵堂、楼台亭榭、文物古迹、名人墨宝、书院历史等都可以归结进来。而对冠豸山来说,其间的众多书院,无疑是人文景观中最值得称道的部分。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得非常精辟:“书院的出现实在是一批高智商的文化构想者反复思考、精心设计的成果。它既保持了一种清风朗朗的文化理想,又大体符合中国国情,上可摩天,下可接地,与历史上大量不切实际的文化空想和终于流于世俗的短期行为都不一样,实在可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让人赞叹不已的创举。”完全可以这样说:游览冠豸山的人,如果只知道它的自然景观如何如何美,却不知道它的书院文化如何如何深,那么,他精神上的所得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冠豸山的书院有以下几个特点:时间早、数量多、品位高、影响大。
时间早:自宋开始就有书院,明、清兴建者居多。【如县志所载:“冠豸山辟自宋元,盛于有明中叶,残于清初山寇之难……乾隆初,改建五贤书院。弦诵风流,差复从前之旧……不及百年,又毁于咸丰戊午。一切建筑,尽为摧烧??????然五贤二邱等名贤遗迹,为全连民心风俗所关,故至同光,已稍有恢复。”】
数量多:别处才一个两个,冠豸山的书院是好多个,自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好象雨后春笋,蓬蓬勃勃。有地方建、宗族建和私人建几种。名称各不一样,有的叫书院,有的称山房,有的名叫轩,有的唤作室,有的则叫斋。
品位高:掌教者往往都是饱学宿儒,肄业者则多为国之翘楚,对理学均很有心得。
影响大:冠豸山的各家书院,尽管其规模不同,名称各异,但都曾为当地培养过一些人才,在连城的历史上起过积极的影响。冠豸山的文化品位、文化积淀,大多与历史上存在的书院文化有关。为此,如果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看的话,说冠豸山是连城文化的摇篮是很恰当的。现在向朋友们介绍几家书院:
其一、仰止亭
又名儒林亭。为文亨罗氏太郎于宋太宗淳化(990—994)年间兴建。明代由其后裔罗世川重修。清时毁于太平军,又由罗仁峰、罗增级修复。仰止亭左右,原有几间房屋,是供学生食宿用房。倒塌后没有再恢复回去。亭内有罗从彦的碑记。罗从彦被称为福建四大理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杨时、李侗、朱熹】,是朱熹的父亲朱嵩的老师,【著有《中庸说》、《豫章文集》等。朱熹对他的评价很高,他曾说:“杨时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语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罗从彦一人而已。”】据连城文亨罗氏族人考证,从罗从彦上溯13代之先祖与文亨罗氏宗亲共祖。1995年8月1日,“福建省沙县罗从彦纪念馆修建小组”依照《遵尧录》《罗氏族谱》《罗从彦生平著述年谱》等综合整理而成《宋理学家教育家罗从彦生平简介》。根据这本小册子的介绍,罗从彦大约从1128到1131年间,曾应邀赴连城冠豸山讲学。仰止亭则是他讲学的遗址。至今,在灵芝峰崖壁上,仍镌刻着他的五世孙罗良凯“名山拱秀”的墨宝。据考证,罗良凯也曾在此就读过。仰止亭前,有著名书法家罗丹题写的“仰之弥高”“止于至善”石刻。仰止亭的确不是等闲的教书育人场所。
其二、二邱书院:
连城自宋朝设县后,邑人邱鳞、邱方叔侄首先在此结庐读书。邱鳞、邱方叔侄的老师是朱熹的高足杨澹轩先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是孔孟儒家学说的阐释者、集大成者。他的学生杨澹轩得其真传,自然不可能是等闲之辈。【有文字资料载:“其时,同学诸子罕出其右。及学成归鄞江,考道问德,与朱子往复辨论,折衷至当,载在语录者,章章可考”。“同学诸子罕出其右”意思是说,当时,杨澹轩先生因为学业优秀,没有一个同学超过他。“及学成归鄞江,考道问德,与朱子往复辨论,折衷至当,载在语录者,章章可考”意思是说,他学成归来,认真地详细地对儒家的道和德进行考证辨析,跟老师朱熹反复探讨、权衡,最后得出比较贴切公允妥当的结论,然后载在语录中,这样的话,几乎每一章都可以查到。】邱鳞、邱方叔侄有杨澹轩这样的名师导航,其学问可想而知。叔叔邱鳞,【于嘉定十三年(1218)中进士,被任命为江西赣州赣县尉,政有廉声,后辟邵武军建宁县承直郎,】被称为“理学一灯”。侄子邱方,于宝庆二年(1226)中进士。【登第后,任宁都丞。他提倡理学,饱读诗书,】有“廉能之声,耿介之节”。在宁都任上,地方遇灾歉收,他带头捐赈饥民,使饥民免于流离之苦。为此,宁都人民将他祀为名宦。后来,邱氏族人在这叔侄俩结庐读书处建成书院,以便“景其芳轨,仰其高风”。【黎士宏写了《二邱先生书院记》,认为二邱先生文章才干都非常杰出,只是由于时运不济才没有大的建树(夫以二先生明体达用之学,使得大展其经纶,直可与韩范司马诸君子后先媲(按:读屁)美。无如南宋至理宗朝,奸邪用事,国事不可言矣。二先生值此奄奄欲暮之辰,即有殊才异能,格于条例,拂于众议,何能有所建白?】然而,虽然他们的“德业未显于当时”,却因为有了书院而使“教化尚留于后世。”自有了书院后,“士子争自濯磨,敦伦纪,励名节,称先则古,代有闻人。”是“二先生教泽之所遗”。 据记载,这家书院当年厅堂金碧,厢房丹彤,篁竹四植,气派不亚于仙宫梵刹。然而,因屡遭摧残,几于堙灭。现在仅存“恩荣”门楼,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重修。该门楼石质结构,底座两翼配石耳,古朴大方。门顶前后石匾镌刻有“进士联芳”“叔侄乡贤”字样。下方衬“丹凤朝阳”“如意”图案。上方以青砖垒砌为斗拱型。正中嵌“恩荣”石匾,门顶是工艺精巧的飞檐。游人可从这座始建于宋,修于明的建筑中,窥见当年的建筑工艺。
其三、修竹书院:
亦称修竹书屋、修竹书室。约建于1465—1468间。建者李庆。李庆,生于明永乐庚子年(1420),卒于明成化壬辰年(1472)。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甲子科举人。授封川教谕时才25岁。封川九年,绩效卓著。邑之士子,骎骎(按:读亲亲,马跑得快的样子)向学,登科者接踵不断。之后,升南海县令,然其疏辞就教,得改任江西抚州教授。成化戊子(1468),“典试陕西,简拔多士,咸称得人。”既而以内艰(指母丧)改温州教授。一年后,温州“士风丕振”。辛卯岁(按:明宪宗成化七年,即1471年)授四川监察御史,然而,来不及赴任就死了。李庆博学宏才,长于辞赋,所著《东皋清隐赋》《豫章八景文》俊绝奇伟,为时人所推许。【乾隆版连城县志载其“金字泉”诗一首:“翠微深处涧泉鸣,恍若宫商指下生。派自云根流自远,音从石隙溜来清。滴残今古无穷调,老却乾坤不断声。谁是高人知雅趣,结庐林下适幽情。”时隔数百年的今天,我们读这首诗后,仍然能窥见其独特的诗内和诗外的功夫。】书院建成以来,尽管屡经改朝换代的凄风苦雨,然而作为李姓族人的学习进修场所,却功不可没。正是有了这处书院,才有不少李姓族人“或以清隐著节,或以科甲显名”“而学术事功能绳祖武者,比比然如竹之修修矣。”【(见李森于顺治十年(1653)所写《癸巳秋登冠豸山怀修竹书室记》)。比如明代的李见斋、李思斋等,都曾在此修习过,而他们都是当时对社会有贡献、可以归为曾经有过“出人头地”辉煌的人。李见斋,即李元泰,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己酉府学岁贡,以明经授太平训导。李思斋即李旦,为嘉靖辛卯(1531)举人,知潮阳县事,后补任宿杜知县,以直忤被排。在任期间,厘弊兴利,明廉不屈,咸得人心。】李瑞梁所撰《七修族谱感言》称李氏后人“显宦蝉联,历明清两朝,登贤书,膺鹗荐(按:指举荐人才),采芹(按:入学)游泮(按:入学)者,计达五百二十人。”可以说,修竹书院对李姓的人才辈出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其四、东山草堂:
谢氏一脉培育人才的地方。明代由谢濬(读“浚”,疏通河道之意)所建。谢濬富于学,家不中赀,性情恬淡,尝遍游天下名山大川,搜罗古今书籍。绝意功名,归隐豸山,筑东山草堂以读书。时人号“东山先生”。东山草堂建后曾有部分倒塌,直到道光十八年才重修,使垣墙加固、堂室聿新。【东山草堂为三进平房庭院。大门横额石刻为摹朱熹帖书。门联亦为石刻,文曰:“东田石老山辉玉;宝树枝横凤振毛”(按:宝树,犹言玉树。古以芝兰玉树喻贵族子弟。玉树,比喻姿貌秀美才干优异的人。凤毛,谓先人遗下的风采。世说新语容止:“王敬伦(劭)风姿似父(王导)??????桓公(温)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正厅挂着清纪晓岚、林则徐和当代著名词作家乔羽的题匾。纪晓岚题的是“追步东山”;林则徐题的是“江左风流”;乔羽题的是“王谢余泽”。三块匾都弥足珍贵。
纪晓岚,【字昀,目录学家。生于雍正二年(1724)。卒于嘉庆十年(1805),享年81岁。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传世。乾隆进士。累迁侍读学士。做官做到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他精通儒家经典,旁通百家学说。】任《四库全书》总纂,【校订整理,每本书都写了提要放在前面。被称为“大手笔”。】“东山”,一座山的名字,在浙江上虞县西南,晋谢安早年曾隐居于此。又,临安、金陵也有东山,并且也是谢安游憩之地。所以“东山”在这里是谢安的指称。谢安是谢氏家族的骄傲,他曾“谈笑净胡沙”,领导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符坚。“追步东山”显然是一句勉励的话,赞扬或者劝勉谢氏家族后人以他们的先贤谢安为榜样。
 林则徐,禁烟民族英雄。【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福州人。嘉庆进士,入翰林院。嘉庆二十五年(1820)起,曾在浙、赣、鄂、豫、鲁等地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道台迁巡抚。道光十七年(1837)初,任湖广总督,严禁鸦片,卓有成效。次年上奏道光皇帝,力主禁烟,遂受命为钦差大臣,赴粤查鸦片,节制广东水师。之后,会同水师提督关天培筹划海防,倡办义勇,屡挫英军武装挑衅。为了了解西方情况,他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并翻译外国律例、军事技术等著述,开创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风气。1840年初任两广总督,在广州严密布防,受到投降派诬陷,被革职。次年受命往镇海军营帮办事务,又遭谗害。不久被流放新疆伊犁。曾在该地勘垦屯田,兴办水利,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被起用为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三十年(1850),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病死于广东普宁,终年65岁。】著有《林文忠公政书》《林则徐日记》等。林则徐的题匾“江左风流”,是应同科进士、好友谢邦基的请求而撰写的。【“江左”,原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晋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一族就生活在这里。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风流”指风流人物,是对谢氏先贤的赞扬,也是对谢氏子弟的勉励和期许。】这块题匾已列为“中华名匾”。可惜文革期间流落民间,“江”字的三点水被锯掉。原匾今存文体局。挂在这里的匾是当地书法家模仿林公笔意复制的。纪晓岚的“追步东山”题匾的命运则更惨,自从文革中失落,至今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挂在这里的匾也是复制的。项南有一次到这里,一看就风趣地调侃说:这是“晋江假药”。
乔羽的题匾写于1997年第一届冠豸山节期间。那天,日朗风清,乔羽和一批前来游山的名人到了这里。他为冠豸山的自然景观所感动,更为冠豸山的人文景观所感动。于是,就在这个草堂挥毫写下了这四个大字。【“王”指王导,谢指谢安。王导被时人称为晋的管仲,谢安则与王导齐名。东晋时以王导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谢安为代表的谢氏家族为当时的望族。乔羽所讲的王谢余泽,实际上不单指王、谢两个家族,而是指整个冠豸山的文化艺术氛围含有王谢文化底蕴。】
东山草堂作为谢氏书院,为谢家培养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如十七世谢善祥,庄修于斯,研求理学,体验躬行,涵养性真,著有《春秋易简》《周易撕觉》《素园偶镇》诸书行世。十八世谢国治,以道艺大光于时,所著《春草斋诗》久为士林传诵。十九世谢凝道,【嘉庆元年(1796)恩科进士,曾任吏部稽勋司员外郎,掌文司验封司印务,升考功司郎中,督理户部宝泉局总监,保荐监察御史、广西梧州知府、云南迤西兵备道。】在梧三载,修考棚,建书院,捐膏火(按:指供给学习的津贴),赈孤寡,创育婴堂,兴利除弊。回故里则倡修贡院,重修郡县学宫,振兴礼乐,倡捐培元乡会卷资,建“乐善好施坊”,士林咸沾其惠(注:整个知识界都得到他的好处,沾到他的恩惠)。手辑《训俗迩言》劝世。所著有《古文评选》《人生模范居官录》《芝山草堂文稿》等。谢邦基,【乾隆五十二年(1787)生。嘉庆十三年(1808)恩科举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曾任甘肃陇西知县,广东海康、海阳、安定知县。在海康三年,修湖堤,筑口岸,建书院,修考棚,人民安居乐业,戴德讴恩,立生祠“谢公亭”以崇祀。在海阳任内,除强暴,诛掳掠,清积案,设义学,恤孤寡,兴利除弊,潮俗为之一变。调署安定,行保甲,息械斗,缉强盗,诛奸尻,免赋税,群丑敛迹。处世务大体,不拘小节,好施与,见人义举极力资助。朋友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居家以孝为先;出仕以忠为要。官虽未甚显赫,仅以知县而终,其政绩却为人景仰,林则徐称他为“粤中第一县令”。谢邦基与林则徐是辛未同科进士。两人既有同科之谊,给对方留点墨宝是很自然的。根据考证,“江左风流”题词写于道光甲申(1824)春夏之交,谢邦基之父谢凝道60寿辰之际。谢邦基病逝时,林则徐还为他撰写了一篇文情并茂的《墓志铭》。这篇文章,不但保存在《连城谢氏族谱》内,而且已经刻在墓碑上。两者都保存在其同宗后人手中。谢邦基之胞弟谢邦钧(字小田),当年在东山草堂执教。后遴选拔贡。或许是友谊因兄及弟,林则徐也为他题赠贺联:“乔梓联辉推玉笋;埙(按:读勋,乐器)篪递奏贡金门” 【(按:乔、梓,均为木名。尚书?大传?梓材载:伯禽、康叔见周公,三见而三笞。乃见商子而问。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木名乔。二子往观,见乔实高高然而上。反以告商子。商子曰:乔者,父道也。南山之阴有木名梓。二子复往观,见梓实晋晋然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后因以乔梓喻父子。明黄佐广州人物志九:“赵必瑜者,咸淳元年进士,父崇由同科,时称乔梓联辉 ”金门:金马门之简称。汉武帝得大宛马,乃命以铜铸像,立马于鲁班门外,因称金马门。宦者署门也。)】此外,清代顺治四年正贡,康熙五年(1666)县令杜士晋修县志时任总撰的谢家宝,出仕前也曾在这个地方就读过,且留下读书的诗句。总之,连城谢家明清以来之所以能出那么多人才,冠豸山之所以有那么高品位的无价之宝,东山草堂的存在应是最主要的原因。
【“东山草堂”前,可见一棵高大的树木,这棵树每到4-5月,树上长满一串串飘带似的花序。温暖的春风、湿润的甘露,使成串的花朵盛开,象用白玉和翡翠制作而成的“彩带”。这条“彩带”在风的吹动下飘舞成波,好象欢迎游客的到来。这棵树称枫杨。8-9月果实成熟,每个果实有一对斜展的翅膀,形似“小飞机”,成串的果序就象一串串的“小飞机”挂在树上,使人赏心悦目。它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其茎皮、树叶还可制杀虫剂。】
其五、樵唱山房:
元末至正年间,由沈德卫所创。沈德卫,字辅之,曾任将乐训导。其性端恪醇儒。因爱冠豸山之美景,时与朋侣登临啸咏。洪武初,郡邑闻其贤,辟为本学训导。樵唱山房位于灵芝峰下西北角,今“东山草堂”与“灵芝寺”之间。沈德卫隐居其中,著有《东崖樵唱集》。这座山房,曾为沈姓后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不少沈姓后人在此攻读经史,绩效斐然。据《沈氏族谱》载,沈德卫的侄孙,明洪武甲子科举人、江西吉安知府沈仲继,其未仕时,就曾在此山房受教;明代贡生沈仲信、清代贡生沈长吉也曾隐居于此著述。此外,还有诸多沈氏子弟在此攻读,并有建树。可惜于清咸丰间被毁于兵燹,仅存蓬蒿满苑。然遗门楼石柱,所刻勒联语“正学源流宗四氏;名山风雨订千秋”仍存。
其六、五贤书院、豸山中学和连城县立中学:
五贤书院由安徽宿州人,拔贡秦士望在任连城知县时所倡建。秦士望于乾隆六年(1741)到任,看见连城这个地方虽小,却士风淳穆,士气雅驯,因思于学校之外,倡建书院为激劝地。于是,他带头捐出薪俸,在原六逸草庐故址倡修书院。此举得到当地许多有名望的人的支持。书院建成后,由官府选拔俊秀之士在这里读书。所选之人,不问贵贱,不论姓氏,一改冠豸山书院由各姓氏单挑独揽的局面
根据文字记载,五贤书院内曾有五贤堂、正谊堂、达观亭、泽物泉、睇石馆、梯月楼、凝碧山房、魁星阁、止窝、最深处等20景,是读书著述的好去处。书院大门有秦士望所撰楹联一副,内容是这样的:“渡大海而来,舟车所至,耳目所经,到此林泉,殊觉标新领异;登东山之上,风月为朋,烟霞为友,入斯佳境,俨然脱俗超凡”。来到这里,会使人觉得佳境清风拂面,满心欢喜。
五贤书院的遗址在今凝碧山房及其周边地点。据县志所录秦士望撰“豸山五贤书院碑记”文,可知该书院动工于乾隆丙寅(1746)夏,竣工于丁卯(1747)冬。秦士望作为知县,在这一工程建设中,综宏纲、察细目,起到总指挥的作用。而运木石,课稽工匠,始终其事者则是童能元。书院建成后,秦士望为该书院延名宿掌教【按:聘请有名的饱学之士来任教】,置田以供束修(按:指教师工资)膏火(按:指学习津贴)。他的继任者,高安人徐尚忠也跟他一样重视教育。他不仅继续执行过去的规定,而且还实行了一些新举措:他决定取士之俊秀肄业其中(按:录取优秀的学生到这个书院学习),请翰林李修卿掌教,以个人清俸作书院膏火,亲自给学生授课批改作业。如此精神,确然弥足珍贵!【(按:翰林李龙官《五贤书院义学记》有这样的描述:“徐尚忠以明经高第出宰连城,廉平恺弟,惠泽旁流,琴鹤风清,人和政暇。连之东田有五贤书院,虚嵬自然,神功挺起,纷红骇绿,仿佛灵岩。徐君取连士之俊秀者肄业其中,延名士以为之师。膏火馆谷,出自清俸,而又于簿书之暇,亲课其文而定甲乙,以为劝勉焉。”)】后来的县官,也大多为该书院出过力。【(县志有这样的记载:二十七年,王令立韩先后捐银135两,增置膏火田。三十六年,刘令亦山捐置书院膏火田。四十四年,郑令一崧于城北文昌阁下建培元书院,置膏火田。五贤官主之。培元绅理之。五十五年,杨令环采众议,五贤膏火田不足,则拨培元田租若干以益之。培元之田租,则公收公贮,永为津贴乡会试公车之费。杨令自捐百金以为之倡。订立章程,刊为图册,连人胥相率恐后焉。同治五年,朱令干隆清丈同关寺租田,原千余桶,增出为三千余桶,拨千桶为五贤书院膏火。则拨产赡学之例也。光绪二年、十六年相继募建,一仍旧制。)】
书院之所以以“五贤”名之,意在纪念宋时五位先贤朱熹、程颐、程灏、周敦颐、张载。他们作为“前圣之嫡派,后学之津梁”,在书院中受到祭祀。院左立正谊斋,受到祭祀的是本乡著名理学家童能灵和张鹏冀。
童能灵,字龙俦,号寒泉,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乾隆九年优贡。自幼颖悟,志圣贤之学。曾认为连城是小小山城,自己的见识会受到限制,所以去南京考察先朝遗迹,去武夷精舍搜求朱子遗书。回来以后筑室于冠豸山下,潜心探讨十余年,在汀州漳州一带都很有声望。传世著作有《理学疑问》《朱子为学考》《周易剩义》《乐律古义》《周礼分释》《冠豸山堂文集》等数十种,是名副其实的理学先贤。据有关资料说,当年福建报乡贤,总共才批下来3位,连城就占了两位。其中一位就是童能灵。
张鹏冀,连城著名理学家(按:具体情况见张鹏冀结庐处介绍)。
由于五贤书院是第一所由官府主持建成的书院,所以不象各姓氏私建的书院那样,只为本姓子弟开门,而是面向全县选拔俊秀到这里培养。不难看出,五贤书院在冠豸山的几个书院中,分量是最重的。
虽然重要,仍经不起沧海桑田的变迁。民国初年,五贤书院只剩下魁星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求上学的人却日渐增多。连城许多生员不得不前往长汀求学。鉴此,莲峰镇举人吴海澜与地方一些有识之士,于1913年商请县知事张卓奎,开始筹办中学。于是,当年五贤书院的旧址上,连城第一所官办中学(“豸山中学”)产生了。校长为吴海澜。先招一个班,约50人,于翌年春开学。一年后,省教育厅派视学来连视察,认为豸山山路险峻,不适宜设校,于是设校立案搁浅。吴海澜只好辞职,并力荐邓光瀛继任。邓任上,迁校址于城内孔庙旁旧儒学衙门和明伦堂,将豸山中学辍学半年的学生编为一个班,另招新生一个班。1915年秋将学校正式改名连城县立中学(即旧制中学)。由此可见,事在人为,只要肯努力,书院精神必然不朽,冠豸书香必然不断!
其七、石门岩书院:
含总宜亭、悠然阁、宿云堂等。与尚友斋毗邻。为宋元祐间(1086—1093)沈永钦建。四周种苍松和翠竹作为读书和娱乐的地方。府志载:宋绍兴间,云峰僧倚岩结庵,名宿云。邑令黄荦(按:读落,分明,明确之意)创总宜亭。赵汝樵创悠然阁。可惜到后来亭和阁都荒废了。明洪武间,本县沈彦和重建作沈氏祠,今天也都不存在了。然而,透过沈元霁【(按:乾隆癸卯举人)一篇描写石门岩书院的文章,可知其当年盛况:【“架上积书万卷,不减孙氏之书楼;堂前植树四株,敢云王家之槐树?”(孙氏,指孙星衍,清江苏阳湖人,乾隆五十二年进士,曾任山东按察史、布政史。初以文学著称,后专力经史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兼及诸子百家。著有《尚书古今文注疏》《周易集解》《宴子春秋音义》。藏书很多。)说明书院藏书很多。“于斯可以读书,于斯可以饮酒,于斯可以陶情,于斯可以长啸,于斯可以作赋,于斯可以鸣弦,于斯可以投竿,于斯可以避俗。”】 石门岩书院之胜概,于斯可略见一斑。
(二)若干与书院有关的名人遗迹:
其一、尚友斋:
为邓旦所构建。位于石门岩。属名贤之遗迹。邓旦,字日升,是二邱同时代人,且常与二邱以诗酒相娱。二邱相继出仕,邓仍隐居其间。博极群书,吟风弄月于其中。撰《归田记》以自乐。【华鼎超《尚友斋记》:先生少与二邱君子友善,诗酒相娱。后二邱相继出仕,先生绝意进取。大夫欲迎致之,不屑。郡檄下,同侪趣行,蹙眉曰:“勿复败吾佳思。”(朋友们催他去上任,他皱起眉头说:不要败坏我的好心情。)屡请。先生曰:“吾明日俶(按:读“处”,开始之意)装。”(几次催他,他说:我明天就准备行装。)众酒饯,先生浮大白曰:“吾将望醉乡矣,复何之?”遂终隐斋中。(浮:罚人饮酒。大白:大酒杯。大家给他置酒饯行,他自罚一大杯酒说:我将要喝醉了,还能去哪里?于是最终还是隐居在书斋中。)】
其二、四愚亭:
明末,有“四愚”“构亭山颠”,在冠豸山攻读与著述,留下了“四愚亭”遗迹(按:在近仰云亭侧)。四愚是李森、童日鼎(我梅)、林霞起(赤章)、董若水。除董若水的情况尚待查考外,其余三人情况都有文字可查。
李森,号昆峰,晚号拙渔。工诗善画。兴之所致,偶一为之。苟非其人,虽千金不屑(按:兴头来的时候,偶然画一两张画。如果不是合适的人,即使送他千两黄金也不愿意为他画。)性嗜酒。与童我梅、董若水、林赤章结庐豸山之颠,名曰“四愚”。顺治间,朝廷以“风雨夜题诗”为题,召天下画工廷试,李森荣膺第二。
童日鼎(我梅):清太宗崇德五年(1640)生。生平有三件事特别为人所称道:一是变卖书籍、为人做工赚钱营救身陷囹圄的父亲;二是甲寅闽变中耿精忠部胁其就职,而其坚拒,不附逆;三是任寿宁训导五载,当地“士风翕(读“溪”,收缩)然丕变”。这三件事可以说明他是孝子、忠臣、良师。“鬻身以脱父难,为子之道也;逃匿以避逆召,为臣之道也;居官而训诲尽职,为师为友之道也,应谥曰道本,学者称道本先生。”张鹏翼对他的这段评价不愧为盖棺之论。
林霞起(赤章):(见林赤章读书处介绍,不赘)
【其三、石园:
由童日鼎(我梅)建于冠豸山。李森的儿子李汉龄有一首提及“石园”的诗:“峰似莲花不染泥,眷然物外幸招携。云过绝壁开苍峡,霜结危栏架玉梯。不觉探奇霄汉表,还欣问字石园西。孤高应识林和靖,每向梅岑(按:读参,第二声,小而高的山)共鹤栖。”通过这首诗可以知道,“石园”之西是可以“问字”的地方;童的道德文章是可以跟林和靖媲美的。正因为如此,康熙二十七年任连城知县的马汝基才会专程到童日鼎的书斋做客,并写了一首长诗“过莲峰童我梅斋”,抒发对他的崇敬之情。】
其四、张鹏翼结庐处:
张鹏翼:原名张翼。本县新泉人。自幼喜读书,博览经史,留心理学。手纂朱程周张的语录作为理学入门书籍教授学生。他经常对人说:读书应当考虑到如何实践,不能光是研究文艺。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达到目的,但他好学的心意一点也不感到疲倦。著作有《孝传第一书》、《理学入门》《日读小记》《中华世统图》《芝坛杂说》《圣道元亨颂》《立朝三谱》《警世格言》《桑梓录》《童子歌》等上百万字。
张鹏翼早在青少年时期就曾崭露头角。一次考试,老师挂一枚铜钱于门外,要学生以此为题作文。他抓住铜钱“外圆内方”的特点,从理学角度加以剖析,洒脱不落俗套。老师评语是:“墨有光,笔有神,有韩苏之气质,是奇才也。”省学政派翰林宋雄到连城,出题“三人行”考他。他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宋雄称赞他的文章“文如大将登坛,环而卫者皆七翠之师(按:七翠,七支精干的队伍。原指周王的禁卫军,后泛指精干的队伍),无懈可击,无暇可击”,于是在表彰他的榜上用朱笔在“翼”前添个“鹏”字,将其改名为鹏翼,希望他将来能象大鹏鸟一样展翅高飞。尽管是饱学宿儒,但一直到康熙三十五年才选为岁贡,并以明经终老于家。
张鹏翼是跟“四愚”同时隐读于冠豸山的人。时人称其为“程朱后一人”。据县志载,他曾在五贤书院“最深处”读书著作,【所以,尽管由于岁月变迁,早在民国时期即已不可复识其遗迹,然而他的“结庐处”在五贤书院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他曾写有冠豸山诗一首,内容如下:“石势嵯峨豸作威,朝瞰绝顶散新晖。文川曲曲涵金薤(按:读谢,植物),古寺阴阴插翠微(翠微,轻淡青葱的山色,也指青山)。羽带云来山鹤隐,岩悬阁静野僧稀。游人每踏丹霞级,树色岚光染客衣。”】
其五、雁门书院:
由童氏族人所建,院址在原五贤书院内童氏先贤童能元所建书斋“洗心亭”遗址。书院匾额由国务院办公厅主任、中共党史办主任童小鹏题写。
其六、凝碧山房:是过去五贤书院的一部分。当年主持兴建五贤书院的县令秦士望有诗颂之:“久约青山订素盟,云峰矗立眼前生。窗临绝壁摊书坐,路绕回塘叉手行。天外雨飞襟袖爽,谷中泉响梦浑清。韬踪一日能千古,愧向尘嚣齿姓名。”民国初年被焚毁,仅存遗址。上世纪80年代由旅游部门重建。重建的凝碧山房,依崖构筑成方型歇山顶框架式双层楼,,柱梁窗棂雕饰古朴,屋面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古雅壮观。现已作“客家博物馆”,珍藏许多客家文物。山房之后,有小房间可供住宿。上世纪九十年代,厦门龙岩两地许多知名作家如舒婷、【谢春池、陈志铭、陈仲义、张惟、马卡丹、黄征辉、吴尔芬】等曾在此举行“红土地蓝海洋笔会”,全国作协副主席陆文夫,知名作家周梅森、王旭峰等都曾到此一游。滴珠岩:是冠豸山的标志,也是摩崖石刻比较集中的地方。岩上有元代县尹马周卿率千人辟山十三景纪事的第一块石刻“修莲峰镇山记”,还有“冠豸”、“印松麓”等同期石刻。最有价值的是明代黄公甫所题写的“冠廌”石刻以及清代翰林朱阳的“上游第一观”石刻。“豸”字有二种写法,一作豸,一作廌。读音也有两种,一读“至(zhi)”,意为无足爬虫;一读“寨(zhai)”,为独角神兽“獬豸”。在这里是读“寨”而不读“至”。
【“上游第一观”不远处,可以看见一种叶形奇特的树种——鹅掌楸。它的别名是马褂木。该树树体高大,秋天开始落叶,叶片形似马褂,秋季树下遍地都是“黄马褂”。5月花朵盛开,洁白、硕大、美丽、芳香的花能使人的心情变得异常愉悦。它是古老的孑遗植物,是珍贵的观赏树木,木材细致、轻软,是建筑、家具、细木工及乐器制作的上等用材,枝叶还是栽培食用菌的上好原料。】圣旨牌坊:据县志载,清咸丰九年(1859)农历9月10日(正好是重阳节的第二天!)太平军石镇吉部攻克连城县城,29日围攻冠豸山。激战一昼夜,山被攻破,山上死难者达3千之众。太平军彻底失败后,朝廷下令建造该圣旨牌坊,表彰忠义节烈之士。“龙章宏卹典;豸巚勒贞名”(按:龙章,帝王之徵。卹典,皇帝对臣下规定的丧葬善后礼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指的也就是这件事。旁边还有“义冢”,收埋的是当时几百名无名死者。
又,据县志记载,在冠豸山被破的前一年,即清咸丰八年,连城人看到彗星连续数日在傍晚出现。彗星长数十米,似一道弧光划过,并发出“噼啪”的声响,好象在向人们发出警告。当时,人们也不晓得是什么意思。等到冠豸山上那么多人遇难,大家才明白过来,都说冠豸山“真神”!六、竹安寨景区解说
竹安寨寓竹报平安之意,位于冠豸山北侧。寨名寓平安,实体却险峻异常。这儿有危立的丹崖、幽深的涧谷宛如仙境可资品味;有移步换景、一景百态之无限风光可资饱揽;有烽火残垣,护寨古堡之悠悠历史可资考察。主要景点有马头石、摩天岭、南天墙、回音壁、小天池、龙舌泉、雄鹰展翅、南极仙翁、回望中原、两情依依、巨蟒吞螺、神龟出海和护山古堡。最教人游目骋怀者,当属雄鹰展翅、南极仙翁、小天池、南天墙四处景点。雄鹰展翅和南极仙翁两处景点由两座连体山峰构成,虽硕大无朋而形神兼备于至微,可谓尽得鬼斧神工之妙;小天池处丹崖之颠,却久旱不涸,大雨不溢,其间奥秘,至今无人能解。南天墙的气势雄伟异常,动人心魄,无物可及,据专家考察,这是丹霞地貌中的极品。马头石的传说:前面这座山叫马头石。可怎么看都不象马头。为什么?因为马头被雷劈掉了。那么,马头又为什么会遭雷劈呢?这里有一段因由,大家如果有兴趣,请听我细细道来:
大家知道,我们的冠豸山是神仙挥鞭赶来的武夷山的部分山峰。武夷山的部分山峰之所以会停留在连城,是因为赶山的神仙路过连城时多喝了几勺村姑送的米酒而沉沉睡去。待他醒来,已经误了赶山的时辰,神鞭失去了法力。这使得原本要用于出海地方堵水口的山峰通通留在连城。闯了大祸,神仙也害怕。他只好丢下坐骑驾云遁去。这一来,神仙的坐骑便没有人约束了,野兽的本性马上就显露出来。一到夜间,它就伸出头张开嘴糟蹋田野的稻谷,搞得山下的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惩治这匹害民之马,山下的村民中有一位青年石匠挺身而出。他带上榔头、铁锥,天天早出晚归去凿马头。但在这个庞然大物面前,他的努力好比蚊子叮牛角,始终奈何不得这马儿分毫。
刚才说这匹神马是个庞然大物。那么,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呢?说起来大家可能会不信:它的身躯十分壮硕高大,以至于马头虽然已经伸到竹安寨,可马屁股还在连城城关西门外的水西岭。传说水西岭有一块马尾石,这块马尾石其实就是这匹马的屁股。马尾石中有一个洞,其实就是马的屁股眼。在马的屁股眼边上,当地村民修了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个又懒又贪心的和尚。一天清早,这个又懒又贪心的和尚闲逛到马屁眼边,见屁眼中有米流出,高兴得不得了。他立刻张开长衫将米接住,回到庙里一量,刚好一合米,够他一天的饭量。又一天,这里来了一位游方僧。和尚再去接米时,马屁眼里竟然流出两合米来,不多不少,刚好够两人吃。原来,这是神马在作怪!是它在表演“东边吃谷西边屙米”的把戏!
这和尚想,如果我把洞口凿大一些,是不是会流出更多的米呢?如果大米能流个不停,自己岂不是可以去当米行老板了?那时,谁还稀罕过青灯黄卷的清苦日子?说干就干,贪和尚马上借来铁锤钢钎,对准马屁眼就叮当叮当地凿起来。
这一凿非同小可,它把马儿凿痛了,也凿怒了。因为马头和马屁股同时受到夹攻,这匹马被凿得顾得了头就顾不了尾。神马想不通:受我害者(马头山下的村民),报复我情有可原;一直得我好处的人(庙里的和尚)为什么也要害我呢?它越想越恼,一声长啸,震撼云霄,却没有想到它的这一声长啸会惊动天庭。玉帝详察下界,慨叹不已。他说:石匠凿马头,是为民,其诚心义举,可钦可敬,理应让他的人身安全得到保证;和尚凿马屁,是为己,其贪心不仁,可恶可诛,只配到处流浪靠乞讨为生;石马危害良民,助长贪和懒,合该遭到天遣,做个无头鬼。于是雷公电母风伯立即奉诏作法:风伯一阵狂风将正在凿马头的青年石匠安然卷回村里;雷公一声霹雳把马头炸飞;电母一道电闪将贪心和尚的眼睛刺瞎。从此,马头石下的村庄吕屋岗再无马患,村民又开始享太平年景了,现在见到的马头石当然也就有颈无头了。至于贪和尚,因失去生活来源,也只好四处托砵化缘去了。高矮寨(又称回望中原):伫立马头山下,眺望西南,可见高低两座圆形平顶石崖,称“高矮寨”。其西侧有一巨崖,颇象老妇头颅。她那肩负背篓偏头回望的神态,使人自然会想起客家人筚路蓝缕、艰难跋涉、饱经风霜,依恋故土的种种掌故。因此,这一组群雕又有“回望中原”的雅称。据传,当地罗姓客家人南迁到这里时,见山下是一马平川的沼泽地,很有开发价值,而寨上又有一泓清泉可供饮用,故在高矮寨上开基,后来才搬迁到平川,繁衍成如今的揭乐村罗氏家族一脉。恋人石和母子象:入山门,抬头可见两块矗立山坡,中间一条缝隙相隔的巨石,象一对正沉溺于爱河、两情依依的伴侣。人称为“恋人石”。然而再走几步侧看恋人石及其背后山峰,则又变成一头母象背负着一头小象蹒跚行走的景观了。像这样一景二拍的景致之雅,只有细心的游客才能领略到。巨蟒吞螺和神蛙照镜:云仙庵北面的山坡,有一块黑色的山石,花纹形状似田螺。不远处的坡顶,半悬一石,如蟒蛇。它口作吞螺状,眼睛眯成一线,身体蜿蜒下伸,腹部节节鼓涨,似已经吞食了许多田螺,但仍不满足,想要吞下这只大螺。因为这个缘故,这个景点被称做巨蟒吞螺。坡脚,有一块数米高天然石碑拔地而起,像一面镜子。如果从山坡脚仰望蟒蛇头,则这个蛇头就成了一只青蛙的头,因而也有人称之为“神蛙照镜”,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竹安寨许多地方都一石多景,是游人驰骋想象天地的好去处。劲节亭:这是一座六柱圆亭。1998年由厦门大学教授沈持衡出资兴建。建此亭的目的是纪念其父沈毅民。沈毅民出生于书香门第,曾赴日本留学,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3~1915年,回国宣传革命,参与家乡教育事业,倡办连城县立中学。1915年初,受孙中山之命,回国与莆田林一士会合,组织力量准备在榕先铲除袁世凯爪牙、福建督军李厚基,然后起事。不料事泄,敌警觉布防。沈毅民刚到福州即被捕。几经残酷刑讯,至死坚贞不屈。同年12月31日,殉难于福州督军狱中,年仅24岁。右坑门:这是竹安寨修建完成后一年,即清光绪三十年(1904)构筑的外寨门。它墙体厚实,设雉堞箭孔,便于防守。门内植有大片桃林。游客到此,有鲜花入眼,奇香扑鼻,而盛暑则无尘嚣烦心,俗思扰人,如临桃源之境。芭蕉巷:这是一条峡谷。谷内长满野芭蕉、香槟榔及杂木、荆棘,俗称芭蕉巷。清时曾有一通道可攀山腰岩层的横成寨。寨内曾有十多户人家,后迁移,现仅存遗址。左侧山坡有石阶通道,可登攀马头山顶。女儿涧(又称摩荡):在摩天岭脚下之峡谷部位,有一清澈小溪在这里汇成一潭,称女儿涧。相传,当年修建竹安寨时,许多客家汉子凿石垒寨,筑路建房,而从山外运送所需粮食、蔬菜的任务便由妇女们承担。妇女们一到这里,就朝山上高声打招呼。山上的汉子闻讯即将脏衣服带下来,将粮菜运上山。日子一长,这口潭边就成了姑娘少妇们会见亲人的欢乐之处。女儿涧、摩荡的叫法便从此传了下来。摩天岭、摩天峰、神龟出海、蟜蛸岩、将军头:摩天岭、摩天峰两者属同一座山。前者是山脊,后者是山顶。如站在女儿涧边向上仰望它,真有直插云霄与天比高的气势。摩天岭全程都是岩石,其上凿有通往山顶的阶梯。阶梯两侧临深涧,由于有铁护栏,攀登时虽有惊而无险。有一段石阶叫“百级回声阶”,游人只要在其上跺跺脚,脚下就会发出“空、空”的声音,所以又有人把它称作“响鼓石”。接近峰顶处,有一小块较为平缓的石坪,设有石桌石凳,有绿树遮阴,可供小憩。可别小看了这片刻的小憩。游人有了这一小段的休整,便能养足精神蓄足锐气,一举攀上峰顶。此时此刻,不论是谁,若再回眸刚刚经历过的天梯似的石路,一定会油然生出战胜艰难险阻后的满怀豪情。
摩天峰的寨门在摩天岭之尽头颠峰处,为厚实的石砌墙体和残缺的雉堞,其间有预留的了望孔、箭窗(又称射击孔)。驻寨人员干旱时需要大量取水,或遇情况危急需要撤退,这个寨门都是必经之路。而和平时期,它则成一处奇险景观。
伫立寨门,往东北向眺望,可于崇山峻岭中看到三处奇景:一是“神龟出海”。远处,有一椭圆形山体极像龟背,前一山崖突出,似龟头,周围层层叠叠的山峦像碧浪翻滚的大海,这只神龟似正踏着海浪前进的勇士。二是“蟜蛸岩”。远方有一横卧的巨石,石中有一洞,长6米,宽、高各四米。洞顶的纹路呈蜘蛛网状。这个地方就是蟜蛸岩。蟜蛸,是蜘蛛的方言表述。所以蟜蛸岩又有一个名称叫蜘蛛岩。也有把它称作云霄岩的,其实是半桶水秀才因为不知道“蟜蛸”的写法而找到的“瓜菜代”命名。三是“将军头”。远方一山岩矗立,侧面呈眼、鼻、嘴状,活像戴着战盔的将军,山顶几棵绿树则组成装饰盔顶的缨。小天池:摩天峰之南侧,有大猫、二猫、三猫三座山峦。二猫山顶岩石有一方形水池,由于水质清甜,且久旱不涸,大雨不溢,故尔有“小天池”之称。寿星岩(南极仙翁)与雄鹰展翅:在竹安寨的东北侧,有一座岩石构成的山,鬼斧神工,天然生就一处寿星岩(南极仙翁)奇景,堪称天下第一。它眼、眉、鼻、须栩栩如生,饱经风霜的额头上刻下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一付慈祥的面孔,福寿双全的相貌,使人容易想起平心静气的祥和者,清茶淡饭的知足者,青山绿水的信步者,益寿延年的慈善老者。
寿星岩(南极仙翁)的南侧,又一座大山,山形极像刚要展翅高飞的山鹰,人称“雄鹰展翅”。
老寿星和雄鹰可称此间双绝。目前,两处皆无路可通,只能隔山远眺。南天墙:据专家考证,这是丹霞地貌中的极品。这是一块庞大的丹崖山体,其形似一堵端整的墙壁,长约200余米,高约70余米,墙顶宽约8米。曾有樵夫在墙头走了一遭,让看的人感到动魄惊心。如此气势非凡的墙壁,恐怕只有天宫才能找到,因此它有“南天墙”之称。古屋场遗址:在竹安寨前寨门内。是一片山凹。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当地保安社友在此兴建围屋、厅堂、书斋、厨房、仓廪、蓄水塘、小菜园等,经历5年而成。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四植竹木,为隐居读书幽静之所。后因战事被焚,今仅存残垣断壁,还可见一处当年修寨时用来锻打铁器的炉灶及蓄水池等遗址。沧桑更替,观景撩思,常令游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回音壁:站在离寨门外不远的一处岩穴,面对前方大石壁,放开喉咙,大吼几声,立刻会传来铿锵的回音。若有兴致一展歌喉,唱一首拿手好曲,会产生天然的混响效果,令人心旷神怡。因这个缘故,对面石壁被称为回音壁。修竹屏:在前山峡谷间。当年曾遍布竹林。一扁石如屏风矗立其中,故有“修竹屏”之称。龙舌泉:这里有一叠石头天然组合成龙头张口形状,内有一颗龙牙、一条龙舌,一泓清泉从中涓涓流出,故有龙舌泉之称。七、旗石寨景区解说
旗石寨,最早名旗石峰,在县城东南侧,其山崖拔地而起,远望如旌旗迎风招展,折叠自然,故名。峰顶称百丈岩,岩壁峭立,深涧直落山底,高悬百丈,十分奇险。东望一水萦回,接百丈寨瀑布,晴空如练,见形而不闻其声。寨后为鹫峰岩。峰顶断崖踞立,形似大雕,旁有瀑布。此为连城昔日八景之一,称“鹫峰瀑布”。由峰顶折东南可达奇景仙人桥。翻过深涧,来到虎头崖。崖顶平缓。沿山坡下陡峭石阶为十里坑。坑两侧密布巨壁峭石。在“备战备荒”年代,此处曾挖洞14个,与武夷山云窝相似。岩洞宽敞者达上千平方米。洞中冬暖夏凉,洞外山林幽静,为度假胜地。八、告别语
各位嘉宾:不知不觉中,冠豸山的游程就要结束了。是的,我们的游程是在不知不觉中结束的,因为我们一路都在享受美,我们一路都沉浸在美之中。按照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通俗解释,六月天坐在炉火边,一分钟等于一个小时;和漂亮的姑娘在一起,一小时等于一分钟。我们这一程,映入眼帘的是美,传进耳朵的是美,踩在脚下的是美,连朴入鼻子的也是美,可以说人人都觉心里美!我们是在仙境中徜徉,我们是在森林氧吧中呼吸,我们是在科学的殿堂里沐浴,我们是在文化的大厦中接受洗礼。我所看到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容,一朵朵绽(读占)开的鲜花。你们愉快了我也就愉快了。我由衷地为你们高兴。在分手的时候,我衷心地把祝福送给你们。希望朋友们在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的岗位,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时偶而会记起曾经的点点滴滴,曾经的一道景,曾经的一段情。千万不要说:“轻轻的我来了,正如我轻轻地走,我挥了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连城的东西,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我都希望你带走越多越好。
借这个机会,我还要感谢大家的支持、理解和配合。我知道,由于水平有限,实际上我的工作还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到位,还有许多还要改进和提高。但是大家总是大人大量,大而化之,不较真,你们确实是我所遇到的最好的游客之一。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两座山不能相逢,两个人总能相遇。”我期盼着我们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在某个地方碰到。我期盼着。谢谢。再见!
2008年7月~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