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日子终将过去:“基因突变”中碱基对替换的产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5:05:25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30.Ⅰ 
(3)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区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 (答案:1/4)

解读:

以5-溴尿嘧啶(Bu)诱发的基因突变为例。  
(1)有关Bu的知识:一种碱基类似物,它与胸腺嘧啶有类似的结构,Bu像所有天然碱基一样,能从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通常Bu在DNA分子中以酮式状态存在,这时它和胸腺嘧啶一样也能与腺嘌呤配对,但由于5位上的溴影响,Bu有时以烯醇式状态存在于DNA中。  
(2)诱发A-T转换为C-G过程的说明:复制时,酮式的Bu代替胸腺嘧啶掺入DNA中。掺入后第一次复制时,Bu变为烯醇式,改为与鸟嘌呤配对,从而在下一次复制时,导致碱基对的替换(见示意图)。  
事实上,自然界中基因自发突变的机理与上述情况类似。由此可见,碱基对的替换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卵原细胞一条DNA单链上的“一个A替换成T”,并不意味着与之互补的DNA单链上的“一个T替换成A”,两条链同时发生碱基替换的概率是极低的。而这道高考题就是要求从“碱基对替换产生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只有深刻地把握了DNA复制与染色体分配的特点,才能作出正确的解答。

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