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鱼相似的歌曲:经史书画医武皆通的一代大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8:55:07


明末清初之际,三晋大地上出了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人物。他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还精通武术,其留下的拳法,已经成为一个流派。

 

他就是史上罕见的通才傅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   

 

傅山是太原府阳曲县人,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傅山少时博闻强记,15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指导和教诲,是袁氏颇为青睐的弟子之一。   

     

清初,为了笼络人心,泯除亡明遗老们的反清意识,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在清政府日益巩固的康熙十七年(1678)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朕将亲试录用”。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推荐傅山应博学宏词试。傅山称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强行将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清廷宰相冯溥并一干满汉大员隆重礼遇,多次拜望诱劝,傅山靠坐床头淡然处之。他既以病而拒绝参加考试,又在皇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仍不叩头谢恩。康熙皇帝面对傅山如此之举并不恼怒,反而表示要“优礼处士”,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傅山由京返并后,地方诸官闻讯都去拜望,并以内阁中书称呼。对此,傅山低头闭目不语不应,泰然处之。阳曲知县戴氏奉命在他家门首悬挂“凤阁蒲轮”的额匾,傅山凛然拒绝,毫不客气。他仍自称为民,避居乡间,同官府若水火,表现了自己“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和气节。

 

在治学方面,傅山一反清初一般学者以经学为中心的研究范围,而是独辟研究子学的途径,冲破宋明以来重理的羁绊,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成为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鼻祖。至于傅山的诗赋,则是继承了屈原、杜甫以来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主张诗文应该“生于气节”,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为衡量标准。傅山一生著述颇丰,留世有《霜红龛集》和《两汉人名韵》等。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画征录》就说:“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他的字画均渗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   

 

傅山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他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术,而尤以妇科为最。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

 

据《石膏山志》载,清顺治四年春,傅山携子傅眉到山西灵石县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戏,传与寺内主持道成法师,接着又传授给寺内和尚。当地名士吴成光也师承之。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父子乡间隐居期间,被何世基请至义塾讲学传武,遗留“傅拳”。其拳式动作名称与太极拳相似,又别于太极拳。傅青主留下的拳法,已经成为一个流派。1985年在武术挖掘整理中,由蔡承烈献出《傅拳谱》手抄本。1988年出版了《傅青主拳法》一书,丰富了我国武术宝库。

 

傅山有着强烈的民族气节。清军入关之初,全国抗清之潮此伏彼起,傅山渴望南明王朝日益强大,早日北上驱逐清王朝匡复明室,并积极同桂王派来山西的总兵官宋谦联系,密谋策划,积蓄力量,因被人出卖而入狱一年。傅山先后与顾炎武、申涵光、孙奇逢、李因笃、屈大筠以及王显祚、阎若璩等坚持反清立场的名人和学者,多有交往。尤其是曾在山东领导起义的阎尔梅也来太原与傅山会晤,并与傅山结为“岁寒之盟”。王显祚见傅山常住土窑,特为他买了一所房院(即今太原傅家巷四号院),可见两人交情之深。

 

顾炎武与傅山的交往更是非比寻常。康熙二年(1663年),参加南明政权的昆山顾炎武寻访英雄豪杰,来太原找到傅山,两人抗清志趣相投,结为同志,自此过从甚密。顾炎武曾先后三次到太原拜访傅山。

 

顾炎武因上马时失足坠地不治而亡于1682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对傅山很崇敬,他在临终前写的一篇文章中说:“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他把傅山比作秦末的高人隐者“商山四皓”,说愿意永远和他“相随拾芝草”。两年后,即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傅山的生命也走到尽头了。这年初,傅山的爱子傅眉忽逝,年愈古稀进入风烛残年的傅山悲痛异常,再也经受不得如此打击撒手人寰,与世长辞,时年77岁。(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