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note3 wifi:生物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14:48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济南版)

合作人:刘莉、周生春

1.教材分析:

1.1课标描述: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2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课标本节内容位于济南出版社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是在学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后又一重要的生理现象,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呼吸作用的物质前提,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又是其他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能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现象和本质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对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本质产身产生更多的顿悟,有助于他们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呼吸作用也是高中生物课的重要内容,研究呼吸作用有利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过度与衔接

1.3教学目标的确定:

(1)通过实验探究植物在呼吸作用过程产生了哪些物质,又有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

(2)根据探究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3)通过集体讨论,分析植物为什么要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有分解掉了呢,得出呼吸作用的实质。

(4)学会探究呼吸作用的方法

(5)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实例分析呼吸作用的意义  

(6)通过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设计的实验,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

1.4教学重点:

总结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1.5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2.教学准备:

幻灯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比较图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史。  

课前让兴趣小组的同学作好实验准备工作,让学生全程参与。  

材料用具:萌发的黄豆种子,澄清的石灰水,清水,蜡烛,透明的保温瓶,温度计,燃烧匙,试管,玻璃导管,漏斗,其他相关的实验用具。

3.教学过程

当学生入坐后,根据位置确定分组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发放实验器材,(准备10组,20个水槽,分别盛装验证植物呼吸吸收氧气及二氧化碳的实验)放在各小组的桌边。一侧放实验一,另一侧放实验二。(4—6人一小组),提醒学生不要乱动。 5、10组用豆苗。其余的组:用(小麦)种子

如果有时间:(课前1分钟)

老师从小对牡丹情有独衷,这次来到菏泽,老师特别兴奋,特意带来了一份纪念品,要送给表现特别积极和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

老师从小对牡丹情有独衷,这次来到我们牡丹之乡——菏泽,老师很高兴;今天我来到我们班,老师非常高兴,我听说我们是优秀班级,同学们敢于发现,善于探究,而且特别喜欢生物课。为此,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些纪念品,要奖给表现积极、敢于质疑的小组和个人。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

很高兴这节课能同大家一块学习。我来自中国“生姜之乡”---莱芜,近几年生姜为莱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姜农来说真是喜忧参半。

教师有感情的讲述个故事:

15年前,我的一位邻居到姜井下取姜时,晕倒了,虽经积极抢救,仍没有挽回他珍贵的生命。一条鲜活的生命永久地离开了。真是让人痛心啊!当初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投影出示)他为什么会晕倒?凶手是谁?(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

(投影出示)

他为什么会晕倒呢?凶手又会是谁呢?(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学生如果都会,就没有悬念了,后面的首尾相应就没意思了,再说在分析完探究一,已经出了结果了,我觉得最后又回到这个故事没有必要了。如果保留,就把为什么晕倒,凶手是谁不要再回答了)

(缺氧)

那么氧气哪里去了呢?姜会吸收氧气吗?

我们无法实地去侦察,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环节二:分组探究,推理获知:

(一)探究活动一:(植物会吸收氧气吗?)(8分钟)

首先给大家提供一个线索:氧气具有助燃性,无氧物质是不能燃烧的(氧气具有助燃性,无氧时,燃烧的蜡烛会熄灭)。(出示)

现在请各组拿出探究一器材箱,拿出甲瓶和乙瓶,认真阅读瓶上的标签和实验指导上的实验步骤:

(甲瓶标签:材料:萌发的黄豆种子质量:200克放入时间:2011年10月31日18时

乙瓶标签:材料:煮熟的黄豆种子质量:200克放入时间:2011年10月31日18时)

(请一位同学读实验步骤)【( 1、请取出两支蜡烛并用打火机点燃。

2、打开瓶盖,迅速将两支燃烧的蜡烛同时分别放入甲、乙两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并及时将蜡烛拿出,将燃烧的蜡烛吹灭,将瓶盖盖好,将器材放回原处。

3、小组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上包括:

你们组实验材料:甲瓶内放的是,乙瓶内放的是。

实验现象:甲瓶,乙瓶。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

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

小组回报:(小组汇报时,一定要求汇报完整,材料,甲乙瓶现象,得出的结论。选择2个组汇报即可,其余的结果相同的举举手做一下统计)

(我们用的是豆苗,甲瓶内是,乙瓶内是。我们发现甲瓶内的蜡烛立即熄灭了,而乙瓶内的蜡烛一直燃烧着。这说明甲瓶内缺氧,而乙瓶内不缺氧。我们的结论是鲜豆苗能吸收氧气。)

他分析的非常清晰。材料不同的组谁来说说?

(举手点组)我们用的是小麦种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萌发的种子能吸收氧气。

同他们两组看到的现象相同的请举手。

得出结论:新鲜的植物或萌发的种子能吸收氧气。

板书:鲜幼苗(萌发的种子)

氧气

【必须要板书:板书的内容以反应式为主线,辅以其他应该掌握的基础即可。】

(过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开篇中他的晕倒是因为缺氧而致,因为姜井内氧被姜吸收了。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人们对姜井内的空气成分进行研究后发现,姜井内的氧气没了,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增加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继续来探究:

线索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出示)

(二)探究活动二:(植物会放出二氧化碳)(10分钟)

请小组长拿出第二个实验箱(试验箱中的装置编上号,给学生用标签注明材料,材料的质量,材料放入的时间,让学生注意阅读。老师不用用很多口舌给学生讲实验材料。现在瓶内装的材料分别与刚才的甲、乙相同),请先熟悉实验步骤(3分钟):先让学生熟悉步骤,再介绍操作方法

这是我的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请他们介绍一下该装置的使用方法。请注意倾听。(点击视频录像)

同学们明白这套装置的使用了吗,不过在动手之前,老师还要强调几点:

(也可以设计填写的实验报告)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两个同学负责一组,挤瓶壁,不要过于用力,一直挤不要松手,大约5秒后,先从试管中抽出导气管,再松手。

3、两个试管放在一块,比较有什么不同。

下面各小组开始操作,看哪个组配合好,速度快。(限时3分钟)

哪个组先来汇报:(点组)(生:我们发现丙瓶内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而丁瓶的没有)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萌发的黄豆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你分析的非常好)(板书:二氧化碳)

实验材料是黄豆的其他组有没有其他意见。

(点豆苗的组),我们的结论是新鲜的豆苗能产生二氧化碳。

好,综合各组的结果,我们又会发现什么呢?

(点击按钮汇报交流:) 植物活的部分能产生二氧化碳。

板书:鲜幼苗(萌发的种子)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材料可以吗?大家可以课下自己继续探究。

(缺乏过度。)出示一个现象:刚刚收获的小麦或玉米堆成堆会发热(如果能到超市内买一小袋子小麦或玉米,(大豆是不是也可以)弄湿后发热,让一两个学生亲自试一试。过度一下。

(三)教师演示实验:(3分钟)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组实验:

用了甲、乙两个保温瓶,在甲、乙两个瓶内分别放入了等量同温度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和煮熟的小麦种子,时间过了一昼夜。

请一位同学将两个瓶上的温度计的示数读给大家:(一生计数:提示,计数时眼睛要与红线平齐),萌发的小麦种子:25,煮熟的21。老师在放入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1。请大家思考为什么甲瓶的温度会升高?

学生举手回答:萌发的小麦种子放出了热量。(板书:热量)

板书:鲜幼苗(萌发的种子)

氧气 二氧化碳

热量

能量是相互转化的,植物释放出的能量又来自哪里呢?

科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投影)

植物释放的能量来自体内有机物的分解,同时还产生水。

板书:鲜幼苗(萌发的种子)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热量

环节三:总结归纳:-----呼吸作用的公式、概念和意义(5分钟)

(结合板书进行归纳)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知道:

板书:鲜幼苗(萌发的种子)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热量

让学生来回答:回答出以上图解所表达的意思即可。

教师点题:这就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下面请同学们仿照光合作用的表达式,用一个表达式表示出呼吸作用的过程,标出它的原料和产物?(请同学这上台补充板书)其他同学在下面写。

(出错:能量不属于产物)

大家评价,有错误修改,确定补充。

根据这个反应式,同学们能否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呼吸作用?

(打算找2人,有困难可提示学生看教材)

追问:植物为什么要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存折与现金的关系)

(或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呼吸作用的实质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其中一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了。

可以留给学生2分钟巩固。

环节四:回归生活学以致用:(8分钟)

植物的呼吸作用对于植物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请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农田长期积水,植物会死亡,为什么?

2、卧室内能不能放养较多的花卉?为什么?

3、萝卜贮存久了为何会空心?

你还知道哪些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现象?

生活中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很多,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

(出示课外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