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江南人间二月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2:46:23

                              江南人间二月天
萧军

                                  一 
    才从珠江水岸的一夜情怀走了出来,便又来到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 
    当我的身子影轻轻落到江苏吴江同里水乡小镇青石板路面时,我心里即刻感受到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的芬芳。在短短18个小时的箜篌里,除去6个小时的睡眠,余下12个小时便让我无数次地品味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无限意味。在这些意味里,有柔情似水,有似水流年,有温馨刚毅,有凄美眷念……总之,可以让任何一位久居城市而一别繁华到乡镇小住的游人,在这座小镇上的任何一处质朴洁净的平常客栈中,都会领受到人间的孤落与静谧,从静谧中,又领略到江南水乡的与世无争和得天独具。这对于有过体验的游人来说,我想,他们的这段光阴一定是十分愉悦的日子。


                                   二 
    吴江,以前系县,现撤县为市,介于江苏与浙江两省之间。如果你把它搁在地图上放大来看,它东临上海,北面南京,南下杭州,西延湖州。在南京、杭州与上海三点之间,吴江连接着南京、杭州与上海东望。从平面图上看,其状如一柄古代的战戟,而在这个战戟的纵向连接线上,同里恰好是吴江连接线的东部延伸。所以这段延伸给了历史上的同里镇,以极少的战争侵搅和破坏,以至它能完整地保存着古镇留下来的千年底蕴和对比风貌。 
    此外,不要小看这个离吴江市只有七公里之遥的“延伸”。它在江浙两省衔接的版图上端详看去,犹如一只长鹤嘴角软颚里噙着的一颗珍珠。同里镇周边的五湖,又如同把同里拱得像一枝出水莲蓬。在小镇不足一平方公里的陆地上被大小河叉分割着,冲击成许多个“川”字。过去人们把它称作“小桥、流水、人家”,又称作“水乡泽国”,这一点事实不假。但如今,又给它添了个新洋名叫——“东方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我是去过的。但那种水城的感觉与我们江南水城的氛围完全不一样。尽管也有水包围着,但威尼斯的水是咸的;江南水乡的水是淡的;前者是“四海包围”,后者则“五湖拱心”。所以彼水城不同此水城。两座水城一相比,还有另外一种意境,即威尼斯陆地文化的金碧辉煌,灿烂炫耀着欧洲中世纪拜占庭统治后的古罗马内容;而同里,则牵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古老传承,有着村落的质朴感觉。所以大多数去过繁华铅洗的都市旅人来到这个隅辟一角的乡村小镇时,那种宁静致远的心灵体验给人的心性感悟是截然不相同的。 
                                            
     
                                     三 
    同里,曾用名“铜里”,又名:“富土”。据史书传述,隋炀帝时有一年天下南涝北旱,朝延命富土人比其他地方要多交三斗米,因为“富土”这个地方一直被人传闻十分富裕,所以富土人急了。怎么办?有位秀才想出良策,给大家出主意说如何,如何,即可。众人听了半信半疑。等到朝廷钦差大臣下乡催办这天,县令陪钦差巡视了小镇一遍才发现,镇上原来所有的名称一律用了“同里”二字。县令心里明白,可又不敢得罪乡里。钦差呢?不知底细,只觉得是地名所误,于是赶紧呈报朝廷。结果朝廷命交的三斗米数量最后收同里人一升米完事。“富土”从此改名“同里”。
    那么“同里”二字又是如何从“富土”二字中演变而来的呢?细心的读者拆字之后一定会悍然醒悟秀才的妙笔、智慧。如果成功,不妨试试。 
   “同里”缘由如此,那么距同里10公里之遥的周庄又系如何? 
    我原本计划到周庄而非同里,可同行建议,如今的周庄已被商业人开发得面目全非了,成了一座新兴的商业小镇。与其去周庄,不如到同里。同行中的另位上海朋友则说,在同里,你会有真正身临水乡的感觉,而且那种吃住于小镇的感觉是完全不同于周庄的。经过两位同行一语鼓励,仨人驱车来到同里小镇寄宿! 
    灯亮时分,车子缓缓开进了同里镇牌坊。当车轮子触及到青石板路面引起一阵阵轻微颠簸时,那种稀有的感觉立刻把我带到了千年古镇时空。车子还未停稳,从车窗里我透视出去,看见一位穿着风韵的中年女性摆着她那轻盈曼妙的身姿款步向我们方向走来。
    我注视着她的曲线,欣赏着她的步履意味,当我意犹未尽时,耳垂下响起了上海朋友的声音:“你看,她准是过来叫我们去吃饭的。”果不其然,当我双脚迈出小车开出的右边门时,这位中年女性未开口,就先笑眯眯地朝我点了点头,扬了扬眉,飘了飘眼,然后轻声吴语地询问:“侬吃饭了么?那边有请!” 随着她的动作、眼神,不知怎的,我的眼前一下子闪出一位“薄姬”的影子来。为什么?因为我一路行程途中读着著名历史小说家南宫博先生写的小说《韩信》,他在书中有段描述韩信与被俘掠的魏王后薄姬的相识文字,情形是这样写的: 
   “(韩信)他走向席位——,于是薄姬自左首的屏风后面出来,恭肃地向新主人行礼,在行礼中,她柔和地低声唤叫:‘大将——’ ”…… 
   “薄姬微微抬眼,看着他,似乎期待,又似乎微带畏惧。韩信的酒杯才举到一半,停了下来,一瞥之间,他想到薄姬的身份,以及薄姬自目光中流露出的希望。 
   ‘ 请坐,’他说。韩信温和地再为自己解释,…… 
   ‘谢谢大将’,她低声回答,于席子左边坐下。……薄姬坐下之后,侍女才为之置杯和斟酒。 
   这虽然是小动作,但表示的意义却不小。薄姬由韩信的一声请坐,从而脱离了奴婢的身份。”——引自《韩信》第173~174页
    一位统帅二十万汉军的人是何等八面威风的儒雅大将,为什么在一个贱为胜者的奴婢薄姬面前,却表现出如此温文礼让呢?是薄姬的美貌吸引?还是韩信的多情所致?我想两者或许都有。但是,不要忘了,薄姬的出现还是让韩信想到了他的另外一个情人恋人—— 相姬。可是无论是相姬还是薄姬,她们都是吴国人。吴国人又是怎样的一些人呢?
    吴国都城会稽,其治所是今天的苏州市;吴江属苏州市所辖,是当年的吴国地。当我置身于吴江同里时,我眼前所见到的吴语妇人她摇曳的身姿和款款侬语,如何叫我不有韩信之遥想?如何不让我从韩信儒雅的形象中,遥想到天下更多的吴国丽人?…… 
                                                 
 
 
 
 
【楼】萧军1609 [萧*1609] [文集] [短信]  2008-03-03 21:14 举报回复  
                                         
                                          四 
    吴江——我20年前来过了,那时候忙于业务而没有旅游心情,再说同里与周庄不过是万千江南水乡的一个缩影,走遍吴国与楚地哪里没有江南水乡的早春二月呢?于是,我翻出自己早年漫游西湖时写下的《春情》: 
   “西湖二月春来早,湖柳吐丝正含苞。藕花池塘鸭戏水,红瓦掩绿堪妖娆。 虽有人分千里外,寄语春去逐寒峭。几度春光几度月,碧水泛舟共逍遥。” 
    如今读起来我再细细品味诗中的“湖柳”、“藕花”、“鸭戏水”和“红瓦掩绿”,依然还是江南二月的主色调,可诗中的“人分千里外”、“寄语春去”,以及“几度春光几度月”的感觉和“碧水泛舟共逍遥”的欲望,早已是物斗星移随着时光的过去而成为旧唱。于是我心底下不免升腾起无限的惆怅与晦暗…… 
    时光过去了,可一年四季的春依然还年年存在。“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归处,唤取归来同往”。 这“路”、“处”、“住”几个押韵的尾字,古人把早春的风韵写得多美、多巧、多好呀! 
    循着小桥流水的路径,在上海朋友的引领下我们来到靠河边一所客栈。这是一对年龄五十有余下岗多年的李姓夫妻开设的“忆庭客栈”,一问他们的年青后人哪里去了,老人答,都成家住到镇子上的新区里去了。
   “老镇上的家家情况都这样吗?”
   “几乎都这样!”老人回答。
    难怪我们一路走来,除了河堤上的几处灯笼,几所客栈,几段炒锅声,几乎听不到喧哗与热闹的声音。此时此地此刻的安静,静得让人觉到落寂恢恢,森森恐怖。如果是一个人或两个人夜间行走路的话,那么夜行者会不会汗毛倒竖呢! 
    同里老人讲,他们这里从来夜行安全,极少发生盗贼与劫匪的事例。为什么?因为富裕呀。过去我们只听闻“穷山恶水出刁民”,不曾流传“富甲土地生强盗”。 所以解放前同里有三千人口,500户便是地主。地主的资产划分过去是以拥有土地30亩以上才够得着资格的;30亩以下不是富农就是中农,余下才是贫农,要么是佃户。即使如此,同里的贫农佃户却是少数。所以“文革”批斗风中,同里是小地主斗大地主,穷地主斗富地主,超富的大地主则早已逃离大陆到海外自由世界生活去了。这种有趣现象正因为穷人是极少数缘故,所以同里解放以前出状元、进士、文武举人约有150余人。可见富有富的好处,穷有穷的变通。 
    在李姓老人客栈里,我发现客栈门廊处挂有一块专门供游人的留言板,细心阅读起来感到非常有趣。
来自西安的赵容女性是这么写的:“小桥、流水、人家,对一个北方姑娘而言,既陌生又熟悉,原是梦乡!”
有位来自大连自称是“小女子”的写了一首《月下忆庭》:“舟影婆娑人家静,独卧风清饮月明。忆尽小桥流水事,幸得此间有‘忆庭’ ”。
    有个从几万人名中才能找到与我同名同姓的小伙子,他写下的一句恋语是:“风花雪月又比得上我此刻的心情?”我揣想,这个小伙子一定是在刚分开的风花雪月情调中,却一头沉醉了这里的江南水乡韵味里是吧。
还有一位来自我们广州同城的周先生,写下了一段《语法的梦呓》:“从广州出发,第一次独自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的旅行让我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外面的世界,有时独处也不是坏事,半夜里会在闹市、静港、水乡、老街漫步,也曾在从周庄到同里的水路上独坐船头。忆庭小小的客栈,让我经历了一段令他人羡慕的时光,反映出了一个大大的世界。……听,风在唱!”这恐怕是任何一个行程旅人过程中最常有的一种心境独白是吗?! 
    老妇人见我看得十分投入,便拿来更多的本子让我随手翻阅。不翻不知道,一翻,才翻出个东西南北中,国际国内才子佳人一大堆。他们在纸页上要么行文作画翻飞弄舞:要么绳头小字字字有声;他们的字体要么斗大如牛,要么似行云流水,要么方方正正;他们有的用漫画连篇来表达感想,有的作诗赋文来抒情;有的以写生速描做记录,有的干脆留下真人彩照;还有的是用中(文)洋(文)共处,图文并举;有的则是修辞卿卿,小资格调;有几个则是用他们粗旷的语句表现出他们大大咧咧的草根风范。总之,一大堆难以记录大全的“要么和有的”使我翻阅起来栩栩如生。
    如此看来,这里的一切都是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给了外乡游子带来的一种心灵感悟和宣泄。这一切笔墨留落在白纸上,比从前走到哪里就在哪里随意用刀,用木,用石头凿刻下——“某君到此一游”的动作,其方式文明多了,儒雅多了。久而久之,累积成章,积淀成一道旅游文化。我想,正是这种自然环境给了一切外乡游人本土文明的潜移默化结果。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五 
      同里的富裕,没有让今天的人们忘记它过去的苦难。尽管它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在华夏文明的古老土地上,它仍然躲避不开历朝历代江山更替的影响与鞭及。
    我从吴江有关部门1983年编辑的历史教材中了解到,吴江地区历史上发生过几件大事,而这几件大事非要在此简述一下不可的: 
    那是1554年(明嘉靖33年),吴江知县杨芷为了抵御倭夷的侵扰,组织当地富坤捐资修建“敌楼”。这种“敌楼”“陶壁覆其面,雨水不浸,而益固”;楼内有兵勇驻防,发现敌情可以施放狼烟为号。 
    凡学过明史的人知道,“倭夷”就是“倭寇”;“倭寇”就是日本明治维新前由日本本土封建诸蕃,为了到海外扩张组织了一些封建主,没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经常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劫掠。“倭”,是明代对日本的旧称;“寇”,指的就是这样一帮海匪。
    从1369年开始,倭寇便不断进犯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杀戮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倭寇在抢夺中“掳押青壮年下海”,“将襁袍中之婴孩吊绑于竹竿上”,“视其啼号,拍手笑乐”。有的地方被倭夷肆掠之后,“积骸如陵,流血成川”。所以当1554年春天的二月,吴江知县得知倭寇又临来进犯时,便诱倭贼入境,然后设伏歼之。这是吴江人首次抗倭斗争的一次告捷。 
    第二件事,是1862年又一个江南二月天气。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发起第二次攻打上海战斗。被太平军占据的同里、黎里、芦墟、江震,已经成了太平军后方根据地。同里镇中素有“桥中宝”之称的“太平桥”,便是当年同里乡民支援太平军战斗而修建的明证,桥上至今保留着“马上喜鹊”的石凿刻印。从这年二月开始,太平军政权保卫战历时4个月,歼灭中外反动武装3000多人,而万余名太平军将士却血洒吴江大地上。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跟随后来反帝反封建反殖民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百年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秋天宣告胜利了。 
    第三件事是,1942年2月21日,大年初七,一千多名日军从苏州、吴江、嘉兴等据点出发,分击国民党阮清源部队。由于阮部撤离日军找不到对手,便对吴江莘塔、芦墟、南庄几个地区的百姓集中起来进行屠杀。他们把关押起来的群众集体杀死;对12名镇长、保长全部串绑起来,用机帆船载到坑荡中集体沉水溺死;把不交待阮部去向的乡民不是用刺刀活活挑死,就是用开水烫死;要么把村民丢进煮沸的开水锅里活生生的煮死;有的被架在三节架上用火烧死;有的被拉出去活埋;有位乡民被用烧得通红的铁链条塞入其棉衣里顿时火焰熊熊,皮裂肉吱,其状惨不忍睹;最后对一些乡民问不出什么东西之后,日军恼羞成怒,队长一挥手,手下鬼子一个个端起刺刀朝人群中立刻冲进去,顿时惨叫声一片乡音四起,此起彼落,恐惧万分。在吴国乡民的土地上,血流殷红。这年春天,日本侵略军在吴江地区大扫荡,共有2373名中国乡民惨遭戮杀。这些要活人有活人见证,要文字有文字记录,要战犯有战犯供认不讳的历史罪行,实实在在令中国人民于百年于千年永远不能忘记的一段惨痛历史。即使三百年五百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还是要记住这段愤怒的历史。为什么?因为它是历史,历史是不可以随意改写、篡写和歪曲的,是一切文明社会进程中必须联系而绝对不可以任意割断的历史。 
可是,不久前我从网上读到这么一段文字,我把它引述了下来: 
   “在东方信仰佛教的国度里,讲究的是慈悲和宽容,即使你杀过人,只要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所以东方的社会文化号召大家抛弃前嫌向前看,以前的事嘛,都是历史,就算了吧!……日本人如此,中国人也如此。回忆一下我们‘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千百万人死于非命,请问有谁公开出来道歉过么,有人公开出来承担责任吗?……我们自己都不曾对自己的错误和罪行进行公开忏悔和反思。在同样的宗教和文化熏陶下的别的民族(作者意指日本),怎么会对你(中国人——引语者注)进行真诚的道歉? 
    ……我们把‘文革’称为工作上的错误和失误,和日本人把侵略战争称为历史上的‘问题’何其相似!两国的主流文化都惊人地一致,没有人认为那是一场罪行,即使‘个别人’有罪,都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中国的‘四人帮们’,日本的东条英机们等等。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替‘四人帮们’道歉了,日本人也没有必要替‘东条英机们’道歉了! 所以,我们忘记过去吧!我们忘掉历史吧!我们向前看吧!” 
    我这里引述的文字其文章标题是《我们先给日本人做个榜样如何?》—— 引自《忆石中文?杂文大观》2006年2月9日,作者:无心人 。
    看到这样的文字,有人批驳“无心人”说:“原以为你无心人是一介书生,初出茅庐,直到看了你一些文章,发现你不是没有头脑,而是有意识的混淆概念……没心没肺的人可以用‘败类’两个字来概括,在民族里是民族的败类,在知识分子里是知识分子的败类,在男人中是男人的败类等等。……看到你无心人在另一个贴子里为日本军国主义辩护,才发现自己是妇人之仁,……你的世界观已经不是一般的需要改造的那种世界观了。”
    看了“呆霸王”的批驳我认为其语气还过于礼谦了,对这种如同上世纪30-40年代出现过的“汉奸文学”现象,21世纪里居然还有人为“汉奸文学”拍掌叫好,称“汉奸文学”多少有许多的“柔骨精神”,有“风花雪月的精神”,而这些精神可以同样用来“曲线救国”的等等。其谬论与“无心人”何其一样?!我想,这些谬论出来的目的究竟为什么? 
    我随后写了一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
    当然,我今天不想把这种争论放在我的游记里累赘,我只想针对“无心人”的《 榜样如何?》去敲它一记丧钟: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历史,“无心人”岂可将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等同于我们自身革命路线斗争中的是非性质相提并论。无心人借“四人帮”反人民而动的路线帮派罪行,对比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惨杀中国人民的严重事实等议,明显是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残暴行径减轻罪恶,以至偷换“不必要道歉”的对比理论来减轻日本侵略者残杀中国人民的根本事实。这是一个国家人民内部矛盾和国家与民族之间两者对立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本质区别。“无心人”的观点究竟意图何在呢?
    当我了解了吴江历史上的这第三件事之后,我忽然想到,如果让“无心人”站在同里人面前说出他这样的“榜样论”出来,那么吴江人民会怎样回答他呢?“无心人”究竟是中国人民历史的忠诚卫士?还是日本军国主义后裔豢养出来的一条走狗?吴江人民当然会明白!

 
 
 
   
【楼】萧军1609 [萧*1609] [文集] [短信]  2008-03-03 21:17 举报回复  
                                          六 
    在同里的这个夜晚,我们寄宿在一家周姓客栈。周姓客栈紧挨着一座民国时期的建筑园——“嘉荫堂”。
    当我和周姓客栈的老板娘谈起她的客栈和“嘉荫堂”周围环境的话题时,我认为她的客栈坐北朝南,出门口(巷口)不远是小河流水,巷口左右两边人行路道挤压着巷口的形状恰似一个古铜板的半个凹型,风水由此迫人而来。因此用“风起水起,水到财到”形容老板娘的客栈位置,他们的客栈财气应当是相当得好呀——财源滚滚!
    我没想到这么一解释,啊哈——,女房东笑得眉口放彩,花枝隐颤,乐不闭嘴,跟着要我看看她先生的面相,我只好顺势说了出来。谁知,说完几句话,女房东便哇哇的惊异问我,怎么说得那么准呢?问我是不是看相的,然后一个劲留我们再住一晚,说是这一晚免费的。如此一来,我们三个异乡客开开心心的放声大笑了起来。 
    是的,同里这个地方地盘不大,方圆不足平方公里,走到哪理哪里都碧水环绕,树荫遮蔽,是个天然的聚财宝地。这个地方一出门,见到的不是堂阁便是小楼,不是小楼便是小桥,不是小桥便是小舟。于堂藏秀,于楼藏才,于桥出青,于舟载财。所以见到明代三堂古物:明德堂,承恩堂,三谢堂。其中崇本堂和嘉荫堂保存着完整的清代外观风格;“退思园”集苏州园林雅致秀美于一身;还有散落在同里街道、角隅各处的名人故居,牌楼和学社。而架设于水面上的石桥、拱桥、木桥,约四十余座。
    不过,有一道最为遗憾的是前面提到过的镇门“敌楼”。解放后曾经一个时期还可以见到,以后年久失修又未加以保护,以至荡然无存。这道“敌楼”的毁弃是对一段历史见证的最大遗憾,也成了后来人们旅游历史景观的一大欠缺! 
    说来有趣,我在周姓客栈寄宿的这个夜晚,和房东谈股论金热烈至深,不知不觉窗外下起了沥沥小雨。雨声敲打在屋瓦上滴落下来碰在地面上,回应发出“滴答滴答”的间接响声,如同手中拨动了六弦琴一样悦耳清脆,使我在整洁、干净、精致的客房里生出一种陌生感,被孤独和远离浮尘又置身于辟远与空寂的环境包围着。这种感觉虽然耳边伴有雨声不觉寂静,但是,这种不寂静的雨声更让我感到空寂无边。
    我躺在房东的床铺上,这是一张宽大的软软的席梦思,洁白的床单与被面,温馨的橘红色床头灯。当我热水沐浴过后,包裹在暖暖的散发出新絮气息的被窝里缓解了白日里的一天劳顿的时候,我觉到这样的环境是十分新鲜的。正是这种新鲜,才令我在十分自由、放松和愉悦的心境中进入睡眠。
    睡眠前,我不由想起小时候母亲与邻居大妈给我讲过的一个招郎入赘的故事。 
    说是一个未来的岳母,为了考察未来的女婿聪不聪明,机不机敏,于是在床上铺了十二层被絮,在第十二层被絮中间,悄悄放了一颗黄豆般大小的粒子。第二天年青人起床后直叫不舒服,说是背垫下有个东西,伸手一摸,果真发现一粒豆子。于是,这位年青人的敏觉性被岳母的考核顺利通过了,成了岳母满意的女婿。 
    回想起这个故事,置身在这个陌生的乡镇夜晚,我觉得很有意思,慢慢的我在孤寂的客栈里不免依依生情……
    我很快进入了睡乡。可当我一觉醒来时,才察觉我曾经的好梦中途被声音打断了,好可惜呀!那么打破我的好梦的声音是什么声音呢?
    原来我在梦里被两位貌美的吴国嫂子和妯娌一前一后陪我来到了韩信兵营,当我们正要往里走进去的时候,突然被一阵天明的号角声给吹破了。 这号角声事后我才知道,原来是同行人清晨下楼梯时发出的“哒哒”脚步声。
   “哎呀是吗?——”同行人听了我的香梦之后说出一句话来:“太可惜了!——”                                                


                                         七 
    江南水乡的夜晚和水乡二月的清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感觉是大不一样的。当我们上一个晚上仨人围坐在李姓客栈的圆桌旁,看着静静的同里河面时,我望着身旁和远处悬着的几盏红色灯笼在宽阔的夜幕下,光亮显得极为醒目却孤单力薄。于是,就着这环境我写了一首心境小诗:“春风入夜带许寒,仨人围坐小河旁。糖脍鲈鱼虾入味,黄酒壹壶煮双江。”
    第二天清晨起来,是薄雾晓开。一夜的小雨,把镇上所有的路面洒满了流动的生命。这种生命,好似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的纤细,柔和,温馨,凄美,最炽烈的流动情感的写照。 
    水乡的流动,体现在一个“水”字。当我踩在同里的每一块青石板面上,走进碎石铺面的每个小巷之中,漫步在河渠纵网的每一处地方时,我看到每个行人的脸上都布满了丰富、生动、美丽的面容。因为这里的土地是祥和的,宁静的,富裕的,与世无争的。这里的商业繁华是自由的,随意的,谦和的。这里的市井风气是和善的,睦邻的,健康的和长寿的。这里的世俗交往是淳朴的,善良的,友好的和美丽的。
    当我告辞同里水乡——千年古镇时,我虽然来去匆匆收获甚少,但还是让我在休闲当中体验到了什么是江南水乡的早春二月,什么是江南人间的二月芬芳。 
    江南水乡的人间二月给我在回忆中用了两个字作了最完好的总结,那就是 ——“美丽!” 

   萧军1609 

                                  一 
    才从珠江水岸的一夜情怀走了出来,便又来到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 
    当我的身子影轻轻落到江苏吴江同里水乡小镇青石板路面时,我心里即刻感受到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的芬芳。在短短18个小时的箜篌里,除去6个小时的睡眠,余下12个小时便让我无数次地品味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无限意味。在这些意味里,有柔情似水,有似水流年,有温馨刚毅,有凄美眷念……总之,可以让任何一位久居城市而一别繁华到乡镇小住的游人,在这座小镇上的任何一处质朴洁净的平常客栈中,都会领受到人间的孤落与静谧,从静谧中,又领略到江南水乡的与世无争和得天独具。这对于有过体验的游人来说,我想,他们的这段光阴一定是十分愉悦的日子。


                                   二 
    吴江,以前系县,现撤县为市,介于江苏与浙江两省之间。如果你把它搁在地图上放大来看,它东临上海,北面南京,南下杭州,西延湖州。在南京、杭州与上海三点之间,吴江连接着南京、杭州与上海东望。从平面图上看,其状如一柄古代的战戟,而在这个战戟的纵向连接线上,同里恰好是吴江连接线的东部延伸。所以这段延伸给了历史上的同里镇,以极少的战争侵搅和破坏,以至它能完整地保存着古镇留下来的千年底蕴和对比风貌。 
    此外,不要小看这个离吴江市只有七公里之遥的“延伸”。它在江浙两省衔接的版图上端详看去,犹如一只长鹤嘴角软颚里噙着的一颗珍珠。同里镇周边的五湖,又如同把同里拱得像一枝出水莲蓬。在小镇不足一平方公里的陆地上被大小河叉分割着,冲击成许多个“川”字。过去人们把它称作“小桥、流水、人家”,又称作“水乡泽国”,这一点事实不假。但如今,又给它添了个新洋名叫——“东方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我是去过的。但那种水城的感觉与我们江南水城的氛围完全不一样。尽管也有水包围着,但威尼斯的水是咸的;江南水乡的水是淡的;前者是“四海包围”,后者则“五湖拱心”。所以彼水城不同此水城。两座水城一相比,还有另外一种意境,即威尼斯陆地文化的金碧辉煌,灿烂炫耀着欧洲中世纪拜占庭统治后的古罗马内容;而同里,则牵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古老传承,有着村落的质朴感觉。所以大多数去过繁华铅洗的都市旅人来到这个隅辟一角的乡村小镇时,那种宁静致远的心灵体验给人的心性感悟是截然不相同的。 
                                            
     
                                     三 
    同里,曾用名“铜里”,又名:“富土”。据史书传述,隋炀帝时有一年天下南涝北旱,朝延命富土人比其他地方要多交三斗米,因为“富土”这个地方一直被人传闻十分富裕,所以富土人急了。怎么办?有位秀才想出良策,给大家出主意说如何,如何,即可。众人听了半信半疑。等到朝廷钦差大臣下乡催办这天,县令陪钦差巡视了小镇一遍才发现,镇上原来所有的名称一律用了“同里”二字。县令心里明白,可又不敢得罪乡里。钦差呢?不知底细,只觉得是地名所误,于是赶紧呈报朝廷。结果朝廷命交的三斗米数量最后收同里人一升米完事。“富土”从此改名“同里”。
    那么“同里”二字又是如何从“富土”二字中演变而来的呢?细心的读者拆字之后一定会悍然醒悟秀才的妙笔、智慧。如果成功,不妨试试。 
   “同里”缘由如此,那么距同里10公里之遥的周庄又系如何? 
    我原本计划到周庄而非同里,可同行建议,如今的周庄已被商业人开发得面目全非了,成了一座新兴的商业小镇。与其去周庄,不如到同里。同行中的另位上海朋友则说,在同里,你会有真正身临水乡的感觉,而且那种吃住于小镇的感觉是完全不同于周庄的。经过两位同行一语鼓励,仨人驱车来到同里小镇寄宿! 
    灯亮时分,车子缓缓开进了同里镇牌坊。当车轮子触及到青石板路面引起一阵阵轻微颠簸时,那种稀有的感觉立刻把我带到了千年古镇时空。车子还未停稳,从车窗里我透视出去,看见一位穿着风韵的中年女性摆着她那轻盈曼妙的身姿款步向我们方向走来。
    我注视着她的曲线,欣赏着她的步履意味,当我意犹未尽时,耳垂下响起了上海朋友的声音:“你看,她准是过来叫我们去吃饭的。”果不其然,当我双脚迈出小车开出的右边门时,这位中年女性未开口,就先笑眯眯地朝我点了点头,扬了扬眉,飘了飘眼,然后轻声吴语地询问:“侬吃饭了么?那边有请!” 随着她的动作、眼神,不知怎的,我的眼前一下子闪出一位“薄姬”的影子来。为什么?因为我一路行程途中读着著名历史小说家南宫博先生写的小说《韩信》,他在书中有段描述韩信与被俘掠的魏王后薄姬的相识文字,情形是这样写的: 
   “(韩信)他走向席位——,于是薄姬自左首的屏风后面出来,恭肃地向新主人行礼,在行礼中,她柔和地低声唤叫:‘大将——’ ”…… 
   “薄姬微微抬眼,看着他,似乎期待,又似乎微带畏惧。韩信的酒杯才举到一半,停了下来,一瞥之间,他想到薄姬的身份,以及薄姬自目光中流露出的希望。 
   ‘ 请坐,’他说。韩信温和地再为自己解释,…… 
   ‘谢谢大将’,她低声回答,于席子左边坐下。……薄姬坐下之后,侍女才为之置杯和斟酒。 
   这虽然是小动作,但表示的意义却不小。薄姬由韩信的一声请坐,从而脱离了奴婢的身份。”——引自《韩信》第173~174页
    一位统帅二十万汉军的人是何等八面威风的儒雅大将,为什么在一个贱为胜者的奴婢薄姬面前,却表现出如此温文礼让呢?是薄姬的美貌吸引?还是韩信的多情所致?我想两者或许都有。但是,不要忘了,薄姬的出现还是让韩信想到了他的另外一个情人恋人—— 相姬。可是无论是相姬还是薄姬,她们都是吴国人。吴国人又是怎样的一些人呢?
    吴国都城会稽,其治所是今天的苏州市;吴江属苏州市所辖,是当年的吴国地。当我置身于吴江同里时,我眼前所见到的吴语妇人她摇曳的身姿和款款侬语,如何叫我不有韩信之遥想?如何不让我从韩信儒雅的形象中,遥想到天下更多的吴国丽人?…… 
                                                 
 
 
 
 
【楼】萧军1609 [萧*1609] [文集] [短信]  2008-03-03 21:14 举报回复  
                                         
                                          四 
    吴江——我20年前来过了,那时候忙于业务而没有旅游心情,再说同里与周庄不过是万千江南水乡的一个缩影,走遍吴国与楚地哪里没有江南水乡的早春二月呢?于是,我翻出自己早年漫游西湖时写下的《春情》: 
   “西湖二月春来早,湖柳吐丝正含苞。藕花池塘鸭戏水,红瓦掩绿堪妖娆。 虽有人分千里外,寄语春去逐寒峭。几度春光几度月,碧水泛舟共逍遥。” 
    如今读起来我再细细品味诗中的“湖柳”、“藕花”、“鸭戏水”和“红瓦掩绿”,依然还是江南二月的主色调,可诗中的“人分千里外”、“寄语春去”,以及“几度春光几度月”的感觉和“碧水泛舟共逍遥”的欲望,早已是物斗星移随着时光的过去而成为旧唱。于是我心底下不免升腾起无限的惆怅与晦暗…… 
    时光过去了,可一年四季的春依然还年年存在。“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归处,唤取归来同往”。 这“路”、“处”、“住”几个押韵的尾字,古人把早春的风韵写得多美、多巧、多好呀! 
    循着小桥流水的路径,在上海朋友的引领下我们来到靠河边一所客栈。这是一对年龄五十有余下岗多年的李姓夫妻开设的“忆庭客栈”,一问他们的年青后人哪里去了,老人答,都成家住到镇子上的新区里去了。
   “老镇上的家家情况都这样吗?”
   “几乎都这样!”老人回答。
    难怪我们一路走来,除了河堤上的几处灯笼,几所客栈,几段炒锅声,几乎听不到喧哗与热闹的声音。此时此地此刻的安静,静得让人觉到落寂恢恢,森森恐怖。如果是一个人或两个人夜间行走路的话,那么夜行者会不会汗毛倒竖呢! 
    同里老人讲,他们这里从来夜行安全,极少发生盗贼与劫匪的事例。为什么?因为富裕呀。过去我们只听闻“穷山恶水出刁民”,不曾流传“富甲土地生强盗”。 所以解放前同里有三千人口,500户便是地主。地主的资产划分过去是以拥有土地30亩以上才够得着资格的;30亩以下不是富农就是中农,余下才是贫农,要么是佃户。即使如此,同里的贫农佃户却是少数。所以“文革”批斗风中,同里是小地主斗大地主,穷地主斗富地主,超富的大地主则早已逃离大陆到海外自由世界生活去了。这种有趣现象正因为穷人是极少数缘故,所以同里解放以前出状元、进士、文武举人约有150余人。可见富有富的好处,穷有穷的变通。 
    在李姓老人客栈里,我发现客栈门廊处挂有一块专门供游人的留言板,细心阅读起来感到非常有趣。
来自西安的赵容女性是这么写的:“小桥、流水、人家,对一个北方姑娘而言,既陌生又熟悉,原是梦乡!”
有位来自大连自称是“小女子”的写了一首《月下忆庭》:“舟影婆娑人家静,独卧风清饮月明。忆尽小桥流水事,幸得此间有‘忆庭’ ”。
    有个从几万人名中才能找到与我同名同姓的小伙子,他写下的一句恋语是:“风花雪月又比得上我此刻的心情?”我揣想,这个小伙子一定是在刚分开的风花雪月情调中,却一头沉醉了这里的江南水乡韵味里是吧。
还有一位来自我们广州同城的周先生,写下了一段《语法的梦呓》:“从广州出发,第一次独自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的旅行让我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外面的世界,有时独处也不是坏事,半夜里会在闹市、静港、水乡、老街漫步,也曾在从周庄到同里的水路上独坐船头。忆庭小小的客栈,让我经历了一段令他人羡慕的时光,反映出了一个大大的世界。……听,风在唱!”这恐怕是任何一个行程旅人过程中最常有的一种心境独白是吗?! 
    老妇人见我看得十分投入,便拿来更多的本子让我随手翻阅。不翻不知道,一翻,才翻出个东西南北中,国际国内才子佳人一大堆。他们在纸页上要么行文作画翻飞弄舞:要么绳头小字字字有声;他们的字体要么斗大如牛,要么似行云流水,要么方方正正;他们有的用漫画连篇来表达感想,有的作诗赋文来抒情;有的以写生速描做记录,有的干脆留下真人彩照;还有的是用中(文)洋(文)共处,图文并举;有的则是修辞卿卿,小资格调;有几个则是用他们粗旷的语句表现出他们大大咧咧的草根风范。总之,一大堆难以记录大全的“要么和有的”使我翻阅起来栩栩如生。
    如此看来,这里的一切都是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给了外乡游子带来的一种心灵感悟和宣泄。这一切笔墨留落在白纸上,比从前走到哪里就在哪里随意用刀,用木,用石头凿刻下——“某君到此一游”的动作,其方式文明多了,儒雅多了。久而久之,累积成章,积淀成一道旅游文化。我想,正是这种自然环境给了一切外乡游人本土文明的潜移默化结果。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五 
      同里的富裕,没有让今天的人们忘记它过去的苦难。尽管它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在华夏文明的古老土地上,它仍然躲避不开历朝历代江山更替的影响与鞭及。
    我从吴江有关部门1983年编辑的历史教材中了解到,吴江地区历史上发生过几件大事,而这几件大事非要在此简述一下不可的: 
    那是1554年(明嘉靖33年),吴江知县杨芷为了抵御倭夷的侵扰,组织当地富坤捐资修建“敌楼”。这种“敌楼”“陶壁覆其面,雨水不浸,而益固”;楼内有兵勇驻防,发现敌情可以施放狼烟为号。 
    凡学过明史的人知道,“倭夷”就是“倭寇”;“倭寇”就是日本明治维新前由日本本土封建诸蕃,为了到海外扩张组织了一些封建主,没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经常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劫掠。“倭”,是明代对日本的旧称;“寇”,指的就是这样一帮海匪。
    从1369年开始,倭寇便不断进犯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杀戮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倭寇在抢夺中“掳押青壮年下海”,“将襁袍中之婴孩吊绑于竹竿上”,“视其啼号,拍手笑乐”。有的地方被倭夷肆掠之后,“积骸如陵,流血成川”。所以当1554年春天的二月,吴江知县得知倭寇又临来进犯时,便诱倭贼入境,然后设伏歼之。这是吴江人首次抗倭斗争的一次告捷。 
    第二件事,是1862年又一个江南二月天气。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发起第二次攻打上海战斗。被太平军占据的同里、黎里、芦墟、江震,已经成了太平军后方根据地。同里镇中素有“桥中宝”之称的“太平桥”,便是当年同里乡民支援太平军战斗而修建的明证,桥上至今保留着“马上喜鹊”的石凿刻印。从这年二月开始,太平军政权保卫战历时4个月,歼灭中外反动武装3000多人,而万余名太平军将士却血洒吴江大地上。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跟随后来反帝反封建反殖民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百年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秋天宣告胜利了。 
    第三件事是,1942年2月21日,大年初七,一千多名日军从苏州、吴江、嘉兴等据点出发,分击国民党阮清源部队。由于阮部撤离日军找不到对手,便对吴江莘塔、芦墟、南庄几个地区的百姓集中起来进行屠杀。他们把关押起来的群众集体杀死;对12名镇长、保长全部串绑起来,用机帆船载到坑荡中集体沉水溺死;把不交待阮部去向的乡民不是用刺刀活活挑死,就是用开水烫死;要么把村民丢进煮沸的开水锅里活生生的煮死;有的被架在三节架上用火烧死;有的被拉出去活埋;有位乡民被用烧得通红的铁链条塞入其棉衣里顿时火焰熊熊,皮裂肉吱,其状惨不忍睹;最后对一些乡民问不出什么东西之后,日军恼羞成怒,队长一挥手,手下鬼子一个个端起刺刀朝人群中立刻冲进去,顿时惨叫声一片乡音四起,此起彼落,恐惧万分。在吴国乡民的土地上,血流殷红。这年春天,日本侵略军在吴江地区大扫荡,共有2373名中国乡民惨遭戮杀。这些要活人有活人见证,要文字有文字记录,要战犯有战犯供认不讳的历史罪行,实实在在令中国人民于百年于千年永远不能忘记的一段惨痛历史。即使三百年五百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还是要记住这段愤怒的历史。为什么?因为它是历史,历史是不可以随意改写、篡写和歪曲的,是一切文明社会进程中必须联系而绝对不可以任意割断的历史。 
可是,不久前我从网上读到这么一段文字,我把它引述了下来: 
   “在东方信仰佛教的国度里,讲究的是慈悲和宽容,即使你杀过人,只要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所以东方的社会文化号召大家抛弃前嫌向前看,以前的事嘛,都是历史,就算了吧!……日本人如此,中国人也如此。回忆一下我们‘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千百万人死于非命,请问有谁公开出来道歉过么,有人公开出来承担责任吗?……我们自己都不曾对自己的错误和罪行进行公开忏悔和反思。在同样的宗教和文化熏陶下的别的民族(作者意指日本),怎么会对你(中国人——引语者注)进行真诚的道歉? 
    ……我们把‘文革’称为工作上的错误和失误,和日本人把侵略战争称为历史上的‘问题’何其相似!两国的主流文化都惊人地一致,没有人认为那是一场罪行,即使‘个别人’有罪,都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中国的‘四人帮们’,日本的东条英机们等等。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替‘四人帮们’道歉了,日本人也没有必要替‘东条英机们’道歉了! 所以,我们忘记过去吧!我们忘掉历史吧!我们向前看吧!” 
    我这里引述的文字其文章标题是《我们先给日本人做个榜样如何?》—— 引自《忆石中文?杂文大观》2006年2月9日,作者:无心人 。
    看到这样的文字,有人批驳“无心人”说:“原以为你无心人是一介书生,初出茅庐,直到看了你一些文章,发现你不是没有头脑,而是有意识的混淆概念……没心没肺的人可以用‘败类’两个字来概括,在民族里是民族的败类,在知识分子里是知识分子的败类,在男人中是男人的败类等等。……看到你无心人在另一个贴子里为日本军国主义辩护,才发现自己是妇人之仁,……你的世界观已经不是一般的需要改造的那种世界观了。”
    看了“呆霸王”的批驳我认为其语气还过于礼谦了,对这种如同上世纪30-40年代出现过的“汉奸文学”现象,21世纪里居然还有人为“汉奸文学”拍掌叫好,称“汉奸文学”多少有许多的“柔骨精神”,有“风花雪月的精神”,而这些精神可以同样用来“曲线救国”的等等。其谬论与“无心人”何其一样?!我想,这些谬论出来的目的究竟为什么? 
    我随后写了一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
    当然,我今天不想把这种争论放在我的游记里累赘,我只想针对“无心人”的《 榜样如何?》去敲它一记丧钟: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历史,“无心人”岂可将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等同于我们自身革命路线斗争中的是非性质相提并论。无心人借“四人帮”反人民而动的路线帮派罪行,对比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惨杀中国人民的严重事实等议,明显是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残暴行径减轻罪恶,以至偷换“不必要道歉”的对比理论来减轻日本侵略者残杀中国人民的根本事实。这是一个国家人民内部矛盾和国家与民族之间两者对立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本质区别。“无心人”的观点究竟意图何在呢?
    当我了解了吴江历史上的这第三件事之后,我忽然想到,如果让“无心人”站在同里人面前说出他这样的“榜样论”出来,那么吴江人民会怎样回答他呢?“无心人”究竟是中国人民历史的忠诚卫士?还是日本军国主义后裔豢养出来的一条走狗?吴江人民当然会明白!

 
 
 
   
【楼】萧军1609 [萧*1609] [文集] [短信]  2008-03-03 21:17 举报回复  
                                          六 
    在同里的这个夜晚,我们寄宿在一家周姓客栈。周姓客栈紧挨着一座民国时期的建筑园——“嘉荫堂”。
    当我和周姓客栈的老板娘谈起她的客栈和“嘉荫堂”周围环境的话题时,我认为她的客栈坐北朝南,出门口(巷口)不远是小河流水,巷口左右两边人行路道挤压着巷口的形状恰似一个古铜板的半个凹型,风水由此迫人而来。因此用“风起水起,水到财到”形容老板娘的客栈位置,他们的客栈财气应当是相当得好呀——财源滚滚!
    我没想到这么一解释,啊哈——,女房东笑得眉口放彩,花枝隐颤,乐不闭嘴,跟着要我看看她先生的面相,我只好顺势说了出来。谁知,说完几句话,女房东便哇哇的惊异问我,怎么说得那么准呢?问我是不是看相的,然后一个劲留我们再住一晚,说是这一晚免费的。如此一来,我们三个异乡客开开心心的放声大笑了起来。 
    是的,同里这个地方地盘不大,方圆不足平方公里,走到哪理哪里都碧水环绕,树荫遮蔽,是个天然的聚财宝地。这个地方一出门,见到的不是堂阁便是小楼,不是小楼便是小桥,不是小桥便是小舟。于堂藏秀,于楼藏才,于桥出青,于舟载财。所以见到明代三堂古物:明德堂,承恩堂,三谢堂。其中崇本堂和嘉荫堂保存着完整的清代外观风格;“退思园”集苏州园林雅致秀美于一身;还有散落在同里街道、角隅各处的名人故居,牌楼和学社。而架设于水面上的石桥、拱桥、木桥,约四十余座。
    不过,有一道最为遗憾的是前面提到过的镇门“敌楼”。解放后曾经一个时期还可以见到,以后年久失修又未加以保护,以至荡然无存。这道“敌楼”的毁弃是对一段历史见证的最大遗憾,也成了后来人们旅游历史景观的一大欠缺! 
    说来有趣,我在周姓客栈寄宿的这个夜晚,和房东谈股论金热烈至深,不知不觉窗外下起了沥沥小雨。雨声敲打在屋瓦上滴落下来碰在地面上,回应发出“滴答滴答”的间接响声,如同手中拨动了六弦琴一样悦耳清脆,使我在整洁、干净、精致的客房里生出一种陌生感,被孤独和远离浮尘又置身于辟远与空寂的环境包围着。这种感觉虽然耳边伴有雨声不觉寂静,但是,这种不寂静的雨声更让我感到空寂无边。
    我躺在房东的床铺上,这是一张宽大的软软的席梦思,洁白的床单与被面,温馨的橘红色床头灯。当我热水沐浴过后,包裹在暖暖的散发出新絮气息的被窝里缓解了白日里的一天劳顿的时候,我觉到这样的环境是十分新鲜的。正是这种新鲜,才令我在十分自由、放松和愉悦的心境中进入睡眠。
    睡眠前,我不由想起小时候母亲与邻居大妈给我讲过的一个招郎入赘的故事。 
    说是一个未来的岳母,为了考察未来的女婿聪不聪明,机不机敏,于是在床上铺了十二层被絮,在第十二层被絮中间,悄悄放了一颗黄豆般大小的粒子。第二天年青人起床后直叫不舒服,说是背垫下有个东西,伸手一摸,果真发现一粒豆子。于是,这位年青人的敏觉性被岳母的考核顺利通过了,成了岳母满意的女婿。 
    回想起这个故事,置身在这个陌生的乡镇夜晚,我觉得很有意思,慢慢的我在孤寂的客栈里不免依依生情……
    我很快进入了睡乡。可当我一觉醒来时,才察觉我曾经的好梦中途被声音打断了,好可惜呀!那么打破我的好梦的声音是什么声音呢?
    原来我在梦里被两位貌美的吴国嫂子和妯娌一前一后陪我来到了韩信兵营,当我们正要往里走进去的时候,突然被一阵天明的号角声给吹破了。 这号角声事后我才知道,原来是同行人清晨下楼梯时发出的“哒哒”脚步声。
   “哎呀是吗?——”同行人听了我的香梦之后说出一句话来:“太可惜了!——”                                                


                                         七 
    江南水乡的夜晚和水乡二月的清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感觉是大不一样的。当我们上一个晚上仨人围坐在李姓客栈的圆桌旁,看着静静的同里河面时,我望着身旁和远处悬着的几盏红色灯笼在宽阔的夜幕下,光亮显得极为醒目却孤单力薄。于是,就着这环境我写了一首心境小诗:“春风入夜带许寒,仨人围坐小河旁。糖脍鲈鱼虾入味,黄酒壹壶煮双江。”
    第二天清晨起来,是薄雾晓开。一夜的小雨,把镇上所有的路面洒满了流动的生命。这种生命,好似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的纤细,柔和,温馨,凄美,最炽烈的流动情感的写照。 
    水乡的流动,体现在一个“水”字。当我踩在同里的每一块青石板面上,走进碎石铺面的每个小巷之中,漫步在河渠纵网的每一处地方时,我看到每个行人的脸上都布满了丰富、生动、美丽的面容。因为这里的土地是祥和的,宁静的,富裕的,与世无争的。这里的商业繁华是自由的,随意的,谦和的。这里的市井风气是和善的,睦邻的,健康的和长寿的。这里的世俗交往是淳朴的,善良的,友好的和美丽的。
    当我告辞同里水乡——千年古镇时,我虽然来去匆匆收获甚少,但还是让我在休闲当中体验到了什么是江南水乡的早春二月,什么是江南人间的二月芬芳。 
    江南水乡的人间二月给我在回忆中用了两个字作了最完好的总结,那就是 ——“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