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草者 电影:广西钟山董家垌的董维及董仁茂新墓碑的碑文错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2:32:55

探讨有关董家垌的董维及董仁茂新墓碑的碑文错误

 

    我于2012年2月6日详细考查了先祖董维的墓碑,同时查看2011年扫墓时拍照的董仁茂的墓碑照片。从碑文中看到,新立的墓碑的碑文:“公元1996年新刻的董维、董仁茂两墓碑。董维墓碑于公元1996年丙子年十二月十六日酉时立,董仁茂墓碑于公元1996年丙子年十二月十二日巳时立。两墓碑标注董维和董仁茂皆生于正统年间吉月吉日,去于弘治。董仁茂的墓碑多了:茂公于明朝天顺举门秀士”。

2012年初,在考证董元瑀墓碑时候,记“董元瑀墓碑记载:董元瑀公:生成化己酉年十月二十七辰时,其殁嘉靖癸巳二月二十九巳时。按照己酉年推算,则是在公元1489年,成化年号以后,是弘治二年。嘉靖癸巳则为1533年,即嘉靖十二年。即董元瑀应该是生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己酉年十月二十七辰时,殁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癸巳二月二十九巳时”。当时,对推定元至正六年丙戌年(公元1346年)出生。而宗谱记载斌公正统二年(1437) 任山西交城县丞。与今日一样推算属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此时馀公36岁;同理,推定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出生。宗谱记载馀公正统六年(1441) 任山西交城案牍,当时也是推算是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任山西交城案牍。

之后,再次仔细查证,反复查对,元瑀公的墓碑:“生于成化乙酉年1465年)十月二十七辰时,其殁嘉靖癸巳(嘉靖十二年1533年)二月二十九巳时”。出生是成化乙酉年,不是原先看错的己酉年演变推算弘治二年。因此,需要重新进行推断。文坤公之前的推断一样。之后的出生推断发生细微变化。同时,俊庸公与廷海公在四方坪与厚主坊相邻而居的时间推断一致。推定的出生时间先后对比分别为:董槐(11861186年)→世祥(12461246年)→士选(1274、1275年)→芝蓝(1302、1304)→文坤(1330、1330年)→董斌(1400、1346)→董馀(1373、1364)→俊庸(1395、1382→董维(1414、1400);→仁茂(1430、1416)→董显(1446、1432)→鼎崇(1462、1448)→元瑀(1489、1465)。

1、董槐在广西仅仅为一年,淳祐六年(1246年),那从广西宗谱记载的:“槐公生四子:世福、世禄、世祯、世祥。名随居桂林府前街。长子生四子;次子养四男;三子生三桂。分支不序。敬序。四子留于桂林,子孙后裔繁茂。”,那么世福、世禄、世祯、世祥四人必定不会晚于淳祐六年(1246年)出生。董槐(?----1262)南宋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假定董槐出生于公元1186年即南宋孝宗赵昚1162—1189年在位27年中的第23年。而世福最迟出生的时间是公元1243年、董世祥最迟在公元1246年出生1246年的董槐年龄在60岁左右。这是第一个时间定为点。

2、第二个时间敏感确定点是俊庸的六世裔孙董元瑀墓碑确定的元瑀出生时间。假如董槐生于1186年,董世祥生于公元1246年。从董槐开始计算为第一代,那么董元瑀则为第十三代。董元瑀墓碑记载:董元瑀公生成化乙酉年1465年十月二十七辰时,其殁嘉靖癸巳(嘉靖十二年1533年)二月二十九巳时。这样,相距1465年—1186=279年。间隔12世代,270/12=22.5年/世代间隔,每一代间隔时间是22.5年。以董世祥计算世代间隔,则14651246=219年,间隔11世代,219/11=20,因此,从董槐到董元瑀的世代间隔基本符合。

3、第三个时间确定点,也就是本推测的主要关键点在俊庸的次子董维,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丙子科举人。

唐朝以来男子法定结婚时间是15岁,一般最早头新婚生子是16岁(当然,除早婚或女方带儿改嫁偶尔会少于16年的间隔)。这个时间点的推算(兄弟排序在名字后加①、②、③等,下同。因董槐在江西有三子,故董世祥标注为⑦,一代长子间隔最少16年,次子最少17年,三子最少18年),在于董维②→仁茂①→董显①→鼎崇①→元瑀②;则董维到元瑀最少间隔时间为16+16+16+17=4*16+1=65年,那就是董维出生时间不能晚于元瑀的出生时间—65年=1400年;此时,董维在丙子科举的年龄是56岁了。也就不能够再早了,早就变成董维的丙子科举时间错误,所以,董维的出生时间以此确定在1400年。

那么董维②→仁茂①→董显①→鼎崇①→元瑀②,出生时间分别为:1400→1416→1432→1448—+17→1465,董维②(1400)→仁茂①(1416)→董显①(1432)→鼎崇①(1448)→元瑀②(1465)。

采用董显“成化四年(戊子、公元1468年)宝兴有司乃禄公,书宫禄公旧爷同赆禄公入试。大廷选为南京国子监官育成均纪后铨礼部春官”的验证:也就是而董显自从贡生提拔任职,离家出走后,董显尚未赶赴上任前,就把下马敦放到董鼎崇居住的桥背村和李氏母子董鼎嵩居住的护塘。赴任时被害。也就是采用成化四年(戊子、公元1468年)被害时候,董显为14681432=36岁。基本符合。

4、第四个时间确定点是董文坤的出生时间。文坤②→董斌①→董馀②→俊庸②→董维②;

那么,最少间隔为:16+17+17+17;相应变动的间隔最小时间为:16+18+18+18=70年;即董文坤出生最晚最迟时间不超过:1400—70=1330年。此时,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文坤公为40岁。当然,可以提前在1330年以前出生,也就是明洪武三年时候可以大于40岁。

   验证:“董文坤:芝蓝公次子,富川县官吏。奉政乡第三都第四甲,文坤户粮米二十四石六斗。妣李氏,生二子斌、武,武公分支不序。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上举坤公作为里长,至十七年(公元1384年)辞业富水至古城立县,为因马走至三宝山,即在此定向立县。至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工成已毕。一声县名故曰富川。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遇造立籍”。

则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40岁(即1330年出生),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遇造立籍61岁”。基本接近。

若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45岁(即1329年出生),则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遇造立籍62岁”。

综合考虑,采用董文坤1330年出生,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40岁,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回乡遇造立籍61岁”。

文坤②→董斌①→董馀②→俊庸②→董维②;出生时间分别比前一辈:+0;+16;+18;+18;+18。即:文坤②(1330)→董斌①(1346)→董馀②(1364)→俊庸②(1382)→董维②(1400)。

5、第五个时间反复验证:从董世祥生于公元1246年,则世祥→士选③→芝蓝③→文坤②,也就是最少年代间隔:0171716=50,13301246=84大于50,基本符合。当大于的时候推测,先取出“士选③→芝蓝③→文坤②”=2+2+1=5年,平均,即84—5=79,79/3=26.34;若取出“士选③→芝蓝③→文坤②”=4+4+2=10年,平均,即84—10=74,74/3=24.67,因此,采用此方案。,分别相距:0—29—29—26;得出:世祥(1246年)→士选③(1275年)→芝蓝③(1304)→文坤②(1330年)。

   因此,推定的出生时间分别为:董槐(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世祥④(淳祐六年、1246年)→士选③(1275年)→芝蓝③(1304)→文坤②(1330年);→→董斌①(1346)→董馀②(1364)→俊庸②(1382)→董维②(1400);→仁茂①(1416)→董显①(1432)→鼎崇①(1448)→元瑀②(1465)。

分别间隔为:董槐(0)→世祥⑦(60)→士选③(29)→芝蓝③(29)→文坤②(26);→董斌①(16)→董馀②(18)→俊庸②(18)→董维②(18);→仁茂①(16)→董显①(16)→鼎崇①(16)→元瑀②(17)。

化为皇帝年号分别为:董槐(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世祥④(淳祐六年、1246年)→士选③(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芝蓝③(元大德八年、1304)→文坤②(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董斌①(元至正六年丙戌年、1346)→董馀②(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俊庸②(洪武十五年、1382→董维②(建文二年庚辰年、1400);→仁茂①(明永乐十四年、1416)→董显①(明宣宗宣德七年、1432)→鼎崇①(正统十三年戊辰、1448)→元瑀②(明成化乙酉年、1465)。

推算后的重新排列:

1:董槐(?----1262)南宋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推定生于公元1186年即南宋孝宗赵昚1162—1189年在位27年中的第23年出生。在广西留下后裔四个儿子:世福、世禄、世祯、世祥。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60岁在广西生第四子:董世祥。

2:董世祥:槐公广西的四子董世祥在桂林生于南宋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

3:董士选:世祥公的第三子。生于元至元十二年 (公元1275) 即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

4:董芝蓝:士选公的第三子。生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元成宗十一年(公元1304年)。元朝顺帝25年(公元1357年)53岁自桂林府临桂县董家里东乡村,徙居富水县董家洞立居厚主坊巳山亥向。

5:董文坤:芝蓝公次子。生于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富川县官吏。奉政乡第三都第四甲,文坤户粮米二十四石六斗。妣李氏,生二子斌、武,武公分支不序。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40岁。上举坤公作为里长,至十七年(公元1384年)辞业富水至古城立县,为因马走至三宝山,即在此定向立县。至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工成已毕。一声县名故曰富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遇造立籍”

6:董斌:文坤公三子。斌公元至正六年丙戌年(公元1346年)出生。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54岁任山西交城县丞。

7:董馀:斌公次子。馀公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出生。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44岁任山西交城案牍。

8董俊庸:馀公次子。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出生。26时父亲任职,开始继承家业,在钟山厚主坊承居。

 9:董维:俊庸公次子:生于建文二年庚辰科(1400)。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56岁丙子科举人。

 10:董仁茂:维公长子:生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

 11:董显:仁茂公之子。字华禄,生于明宣宗宣德七年 (公元1432)。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戊子36岁,宝兴有司乃禄公,书宫禄公旧爷同赆禄公入试。大廷选为南京国子监官育成均纪后铨礼部春官。

  12:董鼎崇:华禄公长子。生于正统十三年戊辰(公元1448)

  13:董元瑀:鼎崇公次子。墓碑记载生于明成化乙酉年公元1465年;其殁嘉靖十二年癸巳年公元1533年二月二十九巳时。

 

特此推算更正:

1、推定斌公元至正六年丙戌年(公元1346年)出生。而宗谱记载正统二年(1437) 任山西交城县丞。则不可能推断出现91岁任职,假如是应该属于洪武2年(1369年)23岁年轻任职,可是馀公公元1364年出生,才4岁,因此,按照二年,推算属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54岁南北异地调任至任山西交城县丞,此时馀公36岁;同理,推定馀公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出生。宗谱记载 正统六年(1441) 任山西交城案牍。则不可能出现77岁任职(按照正统六年则俊庸公59岁),推算是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44岁任山西交城案牍。则俊庸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出生,26岁开始继承家业,在钟山厚主坊固定居住。

    因此,宗谱记载的斌公、馀公父子到山西任职的时间为正统二年、正统六年,应该比较符合的时间是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此时,馀公、俊庸公的年龄分别为:36岁、26岁。

2、详细考究“董维墓碑于公元1996年丙子年十二月十六日酉时立”与“董仁茂墓碑于公元1996年丙子年十二月十二日巳时立”的新刻两墓碑。查阅正统年间是指明朝第六个皇帝英宗朱祁镇的第一个年号(14361449)十三年,弘治为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14881505年)十八年。两墓碑标注董维和董仁茂皆生于正统年间吉月吉日,去于弘治。董仁茂的墓碑多了:茂公于明朝天顺举门秀士。正统仅仅13年,却两代人同在这13年生,是不可能的;同时弘治也仅仅18年,也是两代在不足69年出生和去世?这是没有仔细推敲而错误的推测。

  一家之言,还望各叔侄相互探讨!

 

                                    2012年2月10日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