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嘲笑用英语: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文言文该怎么教(学)1??吴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50:01

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文言文该怎么教(学)1  吴泓

(2011-01-22 17:21:58)转载 标签:

100问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吴泓

分类: 阅读、思考(100问)与回望

    近日,我在做“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100问”的整理工作,读到网友“涓涓语流”的博文《现在谁TMD还用古文》,自然想到自己在专题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文言文教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这样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语文界很早就有“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了。在这次全国首届“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研讨会”的学生座谈会上,语文教育专家就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向我的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同学们做专题的时候,有没有遇见一些,比如说我们正常的教材教学都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教,尤其像文言这一块,你们在进行专题性研究时,在字词句的过关这一方面有没有遇见语言方面的障碍?或者说,遇见了这种障碍,你们是怎么办的?(《语文建设》郑浩主编)

    我是做编辑的,我们许多老师写了文言文方面的文章之后,我们的编辑还要拿出原著,还必须是权威的原著来核实,审读一篇文言文的稿件时非常难的。我就感觉(同学们做专题学习)这么大的阅读量很难完成。第一是语言的障碍,第二是内容障碍。语言不过关,理解就不到位,只有对语言理解,才有对内容、精神理解的提升。所以我还是怀疑。另外,同学们感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刚才有往届同学从社会人的角度说自身收获很大,你们应届生的收获是不是就是应试的收获?你们学习文言文是高考逼迫的,还是自发的、内在学习的动力所驱使的?(《语文报》报社桑建中副总编)

    可见,文言文难教难学已经不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了。在网友“涓涓语流”博文中看到一位学生在一张古文练习卷上写下“现在谁TMD还用古文”“学这么难的东西,不是阻碍文化发展么?”“做这些语文卷子,还不如学做几道菜呢!”这样的话也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对文言文的不满、泄愤与拒绝。

    然而,在“我这里”,在我和我的学生的专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想说的是——文言文并不可怕!不仅我不难教,学生也不难学。

    我选入的28个专题学习的课程内容,与文言文有关的就有6个,如读《论语》《孟子》等,读《世说新语》,读陶渊明,读韩愈(柳宗元),读苏轼,读王安石。其中,《论语》学生是全读,《孟子》《世说新语》学生是选读,陶渊明、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学生是诗文选读。应该说在文言文阅读的“量”上是超过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阅读的“量”的。那为什么作为教师的我并不觉得文言文难教,我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觉得文言文难学呢?

    首先,我以为是“读”的目的不一样,进一步说就是价值取向不同。别人读文言文仅仅是为了掌握文意,如记住多少个虚词、实词,理解文中某一句话的意思,排除无关的信息、筛选出有关的信息,能“翻译”出几个疑难或者特殊的句子等等。换句话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里,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被用来作为一种工具,即追求某项知识,某种技能乃至更多一点的某样“令人神往”的古人的修养修为的工具。我这里却大不同。

    例如高一下学期的“读韩愈”专题(注:这是由“感悟”发展到“思辨”的关键期)。作为这种学习形式,我除了要求学生用一两个课时熟悉韩愈的生平事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深入地探究韩愈之所以具有“敢于向皇帝说声‘不’”的精神、气质和勇气,感受中国古代士子那种虽多次被贬但仍心胸坦荡、耿介直言、爱护百姓、勤政为民的硬气和骨气。围绕着这一学习总目标,那就一定要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去研读与之相关的韩愈的原作。我选入的原作就有《祭十二郎文》(身世)、《张中丞传后叙》(粤教版选修教材)、《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论佛骨表》(三秦出版社出版、孙昌武评注撰《韩愈诗文选评》)、《进学解》、《师说》(教育)、《原毁》(粤教版选修教材),共七篇,韩愈诗歌还不计在内。

    又例如高二下学期的“读王安石”专题(注:此时由“思辨”已进入“研究”阶段),我拟定的学习总目标是1、语言目标。(1)进一步学习从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中提炼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在对各种不同观点的分析、比较中,概括、归纳出自己的观点;(2)进一步学习从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中选定能够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事实材料,用事实说话,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地去证明自己的观点;(3)进一步学习运用准确、严谨、缜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思想目标。(1)深刻性:认识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的本质,理解历史人物王安石性格的复杂性;(2)独创性:充分地掌握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事实材料,力图提出自己新颖、独特的观点;(3)批判性: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推论等思维过程得出自己的结论。3、人格目标。(1)核心价值观:学习王安石的无畏与坚韧;(2)辅助价值观:了解并认识到王安石的偏执与自负与变法失败有着莫大关联,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注意:我设定的学习目标与目前教材设定的目标大不同)围绕着这三大目标,我选入的原作有游记《游褒禅山记》(粤教版高中必修5)、书信《答司马谏议书》、策论《兴贤》(粤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奏表《上时政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高克勤撰《王安石诗文选评》),共五篇,王安石诗歌还不计在内。(请注意了,我们专题学习的文言文阅读还是“集约式”的,对学生的要求会更高)

    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我的学生关注的如果仍然是一字一词一句意思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我们现代人与古代人生命的对望和视线的相遇,而不是我们现代人对古代人身处变局,面临考验时所激发出的智慧与创造的感同身受,以及不能够“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对今天的社会现实有其深刻的借鉴意义和价值。那么,学生就无法与古人达到精神的契合与生命的沟通,就无法感受并理解古人在千百年以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追问,就无法培植出一种对现实有真见、对人生有透视、对历史有深知、对宇宙有参悟”的思想的深刻性、观点(念)的独创性以及批判性思考的人格和品质,如此,我(们)的高中学生怎么就没有权力拒绝这样不分学段认知规律、十几年来一成不变、缺乏价值取向的文言文教学?

(待续“其次”和“第三”)

 

“现在谁TMD还用古文” 涓涓语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oc08.html

古文教学的无奈——读《现在谁还TMD用古文》唐建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oc09.html

 

就专题研究性学习答网友“思想流浪”提问记录 吴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of87.html

重读陈钟樑先生的《期待:语文教育的第三次转变》 吴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o7f4.html

把经典阅读引入初中语文学习的课堂  吴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ns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