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雪人类似游戏:人生的五个定律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37:54
 

人生中有哪些是确定不疑的、永恒不变的定律?

第一条人生定律:选择决定命运。

人作为万物之灵,具有高度的意志自由和选择自由,在造物主赋予了我们生命之后,除了造物主确定的世界规律我们无法改变外,其它的一切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选择决定命运。或者说,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或者说,人必须为自己的命运负责。因为人的命运,完全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有人讲: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说法表达的意思,无非是说人在面临一些非常特殊的环境时,例如在巨大的诱惑或巨大的压力之下时,人“只能这样做,没有其它的选择”。其实不是的。在任何环境下都有无数的选择空间:在巨额的金钱行贿面前,在美色的诱惑面前,我们可以选择洁身自好;在死亡的压力面前,我们可以选择舍身赴义;在贫困交加之中,我们可以选择勤苦生活而不是为盗为寇;即使是被别人用枪指着,你一样还有许多选择……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的意志是别人无法控制的,人的思想永远是自由的。外在的力量可以控制人的身体、束缚人的表面行为,却永远控制不了人的思想。

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动,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自由的思想都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造物主永远把许多种选择机会摆在每个人的面前。人生不只是一个十字路口,而是处处都是多岔的路口,是人的不同选择决定了人们有不同的命运。

人选择了行为,就意味着选择了后果。

很多人只想随意选择,却不愿意承担选择的后果:他选择懒惰,却想要收获;他选择放纵,却不愿意承担责任;他种下了草,却想收获豆;他选择了作恶,却想逃避惩罚;他选择了前因,却不接受后果,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呢?须知世界是圆的,人所做出的任何事情都会最终影响到自身。

所以人在做出任何一个选择时,都意味着选择了后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这个后果一定会到达你身上。那么人无论在做什么,都必须想到后果,都要先问一问自己:我是否愿意接受这个后果?例如,当某人想要偷抢盗淫、贪赃枉法之时,就必须想到这种行为将要导致多少年的牢狱之苦,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承受。如果心存侥幸,以为依靠自己的聪明或权势,完全“不可能”有这种后果,那就大错特错了。

许多人后悔一生,就是因为心存侥幸而不是踏实于正道啊。

大智慧与小聪明的分别,很多时候就在这里:大智慧者走的是直道,却往往显得笨拙;小聪明者走的是奇径小道,看起来快捷,却是邪路,隐藏着不可预料的恶果与后患。

第二条人生定律:品质决定能力。

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包括可以选择自己的品质与能力。就象物体的性质决定其效能一样,人的品质、性格也决定了他的能力和影响力。是金子就一定能发光,即使被埋没,它也在发光;泥沙就是泥沙,即使它被摆上殿堂,它也不可能发光。

现代很多人,对于自身的修养过于忽视,不想转变自己的品质,却想拥有高超的能力;本是泥沙,未磨砺成金,却想学一些如何发光的技巧,这不是很可笑吗?

本书所讲的,正是教人要重视修养和转变自己的品质。人的品质转变了,效能与影响力自然就会出来。如果你具备了高尚的人格,你当然就懂得如何处世、谋事,无论你是在事业上或在家庭中,你都会给别人以良性的、强大的影响,你的人生自然就会获得成功。当一枚普通的铁钉具有了磁性,它吸引他物就很容易了;当它尚未具有磁性之前,它如果硬想着去吸引他物,岂不是徒劳无功?

举例来说:现代的许多教人处世的书籍,都提到要多赞美别人,并且提出了许多许多的赞美方法和赞美用语,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这些方法和用语被一个虚伪的人使用或说出,让别人听起来会有多反感?其后果又会是什么呢?只有当这个人具备了真诚的品格,他由衷地去赞美别人时,那些赞美方法和赞美语汇,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效能是品质决定的,如果想拥有更大的效能,就必须提升自身的品质。所以,如果你想提升你的能力和影响力,你就从改变你自身开始吧。

修养和改善自己的心性,优化人性,是获得人生成功与完美的最佳途径。

第三条人生定律:求人不如求己。

大道赋予人类的大智慧之一是:凡事向内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与自己相关的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也就是说,通过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他人。这是已经被亿万人实践过的黄金法则、殊胜法宝,也是现代人最不懂的、最忽略的简明真理。

是的,我们往往会遇到很不顺心的环境,很多人都对我们不好,我们很想改变他们。可是你想过没有?如何才能最有效地改变别人呢?一味地去说他、指责他、抱怨他,或讨好他、欺骗他,或强迫他、整治他?很多人都是采用这种“向外求”的方法,结果往往导致矛盾激化,不但没有改变别人,反而使人际环境更加紧张。人类就象被一张严严实实的网罩住了,越想挣扎,就被束缚得越紧。出路在哪里呢?

出路就在于由“向外”转为“向内”,在改变别人之前先改变自己,把自己改善了,也就更有智慧和能力去影响别人;如果自己还是原来那个自己,怎么努力去改变别人,也会收效甚微小的。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坚持“内圣外王”的路线,这就是一条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他人的路线。“内圣”为基础,“外王”的事功是水到渠成。如果不具有“内圣”的功夫,而追求“外王”的事功,那一定会走入邪路,最后害人害己,甚至祸国殃民。

所谓“内圣外王”之道,即是从诚意、正心开始,经过修身,才能取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效果。现在很多人一味地追求事业成功、发财致富,却不讲究正心、修身,很危险啊,于社会不利,于自己也非常不利。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儒家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治理方法,很高明啊。儒家把“君君”和“父父”放在前面,为什么呢?就是说,如果“君”不能按照“君”的规则去做,怎么可能要求“臣”按照“臣”的规则去做呢?如果做父亲的不象父亲,怎么会有孝顺儿子呢?是不是这个道理?

如果人们能明白这条人生法则,他从此必然能走上人生的坦途。他的成功会不期而至,他的家庭会幸福一百倍以上,他的敌人会变成朋友,他的烦恼会烟消云散。

第四条人生定律:用力不如用心。

心理学的规律与物理学的规律其实是相通的,心理虽无形,却也有迹可寻。历来有大智慧者、成大功德者,无不掌握人类心理的奥秘。因为他们有博大的心怀,有强大的心力,并且他们了然人类心理的奥秘,所以千万人都乐于为其所用。一般的人,是“小心”的人,心怀不广,心力软弱,对人类的心理又知之甚少,所以,他们难以得人心,难以得众,也就难以成功立业。

心与心的感应、共鸣,或相抵、相消,心与心之间的互相影响与互相制约是怎么发生的?这是一个极大的奥秘,也是现代科学所忽略的一大研究领域。

现代物理学关于“场”与“波”的理论很适合于心理学领域,科学家也发现了人的思想相当于脑电波嘛。

物理学发现:当两个物体之间的振动频率相同时,会产生共振,当刀叉与一个大鼓的振动频率相同时,竟能引起大鼓发出响声;当齐步过桥的士兵与桥的振动频率相同时,竟能使大桥坍塌;当滑雪者的喊声与积雪的振动频率相同时,竟能引起雪崩……中国古人讲“四两拨千斤”,很多人以为那只是文学的词汇,其实它的奥秘就在这里——利用了共振的原理,也就是借助了大自然的无穷能量。

心理活动也有共振共鸣的现象。人的思想活动会产生波的形式,从而影响到他人的思想活动——注意,我们这里说的仅仅是思想活动,不一定要通过语言、动作等的表达——人的纯粹心理活动就能在无形中影响他人。

现代科学对无形的领域认识得太少,远不如古代科学研究得透彻。周易的“咸”卦,就讲到了“同心相应,同气相求”的心理学定律:“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圣人无为而治,只需诚其意、正其心,不必为言,不心为事,天下人都能感应到圣人的心灵,都能与圣人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自觉正身行事,天下太平。这就是道家所倡导的无为而治。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圣人都是心理学大师。

对于为人处世,中外都有相同的黄金法则: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则达人。”西方文化讲要“爱人如己”。讲的都是要将心比心,换位而处,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为什么都这样讲呢?当然涵义很深,我们这里只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做一些思考:这里说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理频率调整到与别人的心理频率相同,才能互相感应和沟通,才能产生共鸣与共振。

我们现代都强调沟通、沟通,可是人们只注意到语言怎么说、动作怎么做,却忽略了心理如何“调频”,结果往往是沟而不通,互相隔阂如故、依然无法达到相互理解。

同心相应,会互相加强,产生共振的巨大能量,古人讲“三人同心,其利断金”。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强调团队建设,却不懂得同心共振的心理学定律,与道甚远,所以效果不佳。

反过来,异心相消,即不同的思想、心理活动会互相抵消。在一个乌合之众的团队中,任何人的好想法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都难以强化,就是因为受到太多的干扰与抵消。

所以,我们修身、处世,必须重视平时的诚意、正念,即使是只有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也不能轻动妄念,因为,在无形中,你的心理活动会引起许多你意想不到的反应,从而招致不必要的困难与灾厄。正念会产生良性的共鸣与回应,歪念则会引来不良的反应与影响。

现在有个西方培训师提出了一种理论,叫“吸引定理”,其内容就是中国古人讲的“同心相应,同气相求”“物以类聚”的道理。

现在有大智之士讲:“你遭遇的就是你所想的。”比如你这些天如果总是想着自己有病,说不定就会真的生出病来;如果你想着可能要出车祸,可能真的会遇到车祸;如果你想着会出现“婚外遇”,可能真的会遇到美色的诱惑……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心理活动在无形中引起了其他人的共振与反应,往往就会造成这一类的诸多“巧合”。其实,“意外都不是意外”,人的遭遇都是人自己想的。

反过来,我们平时的很多无明的念头、情绪、妄想、喜好等等,说不定也是别人的思想所引起的反应,如果我们不加思考,就顺着这些情绪、杂念去行动了,那就是被别人的思想所利用了,就不是我们自主的行为了。所以,我们的意志一定要强,理智一定要清醒,才能走好人生之路。

心与心之间,有着“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如果不是你带动别人,就可能是别人带动你。只有向内修养自己的心性,优化人性,把心力变得坚强起来,才能不轻易被别人所带动。

概言之,处世做事,用力不如用心。在本书中,你会发现,那些真正成大事者,都是善于用心者。他们用他们的一颗真心、善心和大忍之心,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从而能赢得那么多人的支持,成就伟大的事业。即使是在细小的事中,他们也能用心感化别人,使诸事顺畅,使矛盾化解。他们是用心来做事的,而不是用力或用钱来做事的,他们的智慧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深具启发意义。

第五条人生定律:过程重于结果。

古人讲:“尽人事而听天命。”我们讲:“人谋而天成。”这里所讲的“天”,就是宗教中所讲的“造物主”,就是科学界所讲的大自然。我们这里讲的不是迷信,大家知道,我们无论如何努力种庄稼,如果没有气候、土地等条件的配合与成全,能种出粮食来吗?我们发射的宇宙飞船,如果没有宇宙的万有引力、宇宙空间等条件的支持,我们的宇宙飞船能飞得动吗?

无论我们人类如何发达,宇宙的浩大、完美,永远是人类无法企及的,永远是人类惊叹和敬畏的对象。牛顿与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当他们达到科学顶峰的时候,无不更加敬畏宇宙的无限完美与奥妙。也许有些人会批评他们的宗教信仰,可是,我们却要建议他们做出了象大科学家们那样的成就再去批评他们也不晚。但当人达到他们的思想境界时,说不定也就能理解和认同他们对宇宙与宗教的观念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确实如此,如果没有天地及其规律的支持,人类连站立都站立不住,人的每一个动作也许都跟宇航员进食和移动那样艰难,更不用谈人类还能有其它的什么成就了。

人生也是一样,我们应尽的是谋事的责任,如果我们做到了前面所述及的四条人生定律,如果我们尽责尽职,理智谋事,全力以赴,结果肯定是会水到渠成。如果再不能成功,那么我们就应反躬自问:我们自身还存在什么缺点?我们应当在哪些方面再修养改善?我们做事是否不够尽心尽力?我们走的路是否不够正?此事是不是应该做?如果我们能不断反省自己,不断重新思考和选择,那么,我们人生的完善过程就在其中了。即使那个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人生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与升华。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很多人过多地注重最后的结果,却不去欣赏人生过程中的美丽,不去体会人生过程中的幸福与充实。他们不太明白,过程,正是我们人最能把握的,而最终的结果,却往往在于天成。

我们不希望贪天之功以为己有,我们也不希望干预天地自然的进程,所以,我们忠心为谋,注重过程,享受过程,而对于最终结果的获得与否,我们则泰然处之。这样一定会有一个豁达而顺利的人生,这就是周易中讲的“得天之佑,吉无不利”。

注:转自http://hi.baidu.com/newht/blog/item/cfba623721be51380a55a9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