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剑宗是魔法攻击么:企业的“篱笆”专利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7:42:31
                  企业的“篱笆”专利战略

       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发出一种新产品,投入生产后却发现此产品的专利早已掌握在他人手中。很少有人能经受得注这样的打击。

  “这不是随便说说的,我就是一个受害者。”黄宁海说。

  黄宁海是南京某软件企业的负责人。为扩大市场,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拟投入600万进行一项产品的研发。

  在产品研发进行到一大半之后,黄宁海参加了一届南京市知识产权局举办的“南京市企业家知识产权高层研究班”。通过专家帮忙查询之后,黄宁海差点没晕倒过去。

  专家告诉黄宁海,他们公司所研发的产品,在国际上早已被一家公司申请了专利,如果继续研发,黄宁海和其公司就存在着侵权的嫌疑。

  一时间,黄宁海陷入两难境地。钱都投进去了,如果现在停止研发,那之前的几百万就等于打了水漂;但如果继续研发,万一被告上法庭,自己还是一无所有。

  正当黄宁海左右为难的时候,现场给企业家培训的专家给黄宁海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黄宁海马上给自己的产品申请一个外观专利。“这样,产品出来以后可以与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谈判。拥有核心专利的企业要生产该产品,会涉及到我们的外观专利,我们就有了谈判的筹码。”

  其实这种“外围专利申请战略方法”在韩国和日本早就开始用了。

  精于此道的日本企业,将此称为“篱笆”专利战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企业开始大量出口产品,当时日本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和专利。当竞争对手有一个关键的、关于某项产品的基本原理的核心专利时,日本企业就会围绕该核心技术开发出一系列的专利,每一个专利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这些改进专利覆盖了将该核心技术投入商业应用时可能采用的最佳产品结构。这样,它们给原技术的所有者对该技术的有效利用造成了困难,然后“篱笆专利”的所有者就可据此迫使对方同意交叉许可,从而获得对核心技术的使用权。

  【评析】即使日本人的专利大多是小项目,但也会限制竞争者,并迫使美国公司把大量的专利技术让给他们自己。后来,新兴的韩国企业及中国台湾企业发现了这一秘诀,在上个世纪末,富士康、宏基以及韩国三星公司,跟踪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大量部署外围专利,创造了巨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