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国第二集旁白:熊厚音注解《周易参同契》下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56:01

熊厚音注解《周易参同契》下篇

 

《易象归元》下篇


青龙山人 厚 音 撰著

 

 

 

圣贤伏炼章第三十一

 


  维昔圣贤[1],怀玄抱真[2],伏炼九鼎[3],化迹隐沦[4]。含精养神,通德三光,精溢腠理[5],筋骨致坚[6]。众邪辟除,正气常存,积累长久,变形而仙。


  [1]圣贤:指黄帝、老子及丹成得道的古人。

    [2]怀玄抱真:即守中抱一、归根复命工夫,也就是修炼内丹的秘诀。

    [3]九鼎:指九次入鼎烹炼,因而有“九转还丹”之称。

    [4]隐沦:隐士。

    [5]腠理:皮肤肌内的纹理,是卫气散布和汗液等渗泄的通道。

    [6]致坚:致密坚实。

 


  过去的得道圣贤们,怀揣玄理,胸抱真一,炼成了至尊无比的九转还丹。他们将自己的形迹化去,如蛟龙隐藏深潭,使人们再也找不到他们的来龙去脉,“真人不露相”可谓如此。他们饱含天地精华,养化先天诸神,其德行已经象日月星三光一样普照大地,其精华逐渐溢流于皮肤表面,如鹤发童颜,肾气充盈,筋骨反复调整得坚硬。一腔正气,邪气不能干扰,逐渐积累中,阴性的功德越来越大,阳性的精华愈修愈强,肾水的能量日渐增加,达到一定的能量。当信息的积累可以达到平衡全身这个大国的变化时,能量的发出也就能改变身形的存在状态而进入仙境了,这个时候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处于自由王国的人。


  
  忧悯[1]后生,好道之伦[2],随旁风采[3],指画[4]古文,著为图籍[5],开示后昆[6]。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覆谬[7]众文。学者得之,韫椟[8]终身,子继父业,孙踵祖先。传世迷惑,竟无见闻,遂使宦者[9]不仕,农夫失耘,商人弃货,志士家贫。


  
  [1]忧悯:怜悯。

    [2]伦:同类。

    [3]风采:风度,神采。

    [4]指画:这里有解析领悟的意思。

    [5]图籍:指修炼内丹的图画和文字。

    [6]后昆:后嗣,子孙。

    [7]覆谬:使隐藏、颠倒的意思。

    [8]椟:椟(du独)是柜子或匣子。

    [9]宦者:宦(huan患),仕宦。指做官的人。

 


  对后生中好道之辈抱着深深的忧虑和怜悯,因为这些后生大多生活经验不足,不识道性深浅,崇尚名人意识和效应,好以成名的文章来作为修道的依据,将古人的经验描画成图书一类向后代展示,实际上已经暗藏了不知多少谬误。


  加之古人在经验的描写过程中,只拒说得清楚的阐述,说不清的精华部分却隐藏了起来,加上古人与现代人的概念不同,使后人在对名号入座的问题上落入负阴抱阳,造成了名和实的不符。


  历史越长久的书,人们修改和译注得越离真机。而求道学法的人得到了这类书籍,还将其珍藏在匣子中以伴终身的修炼,而后父志未酬,子继父业,孙子则仰观祖宗,将其视作传家宝流传下来,其中给修道炼丹中带来的种种弊端迷惑了无数的人,而世人却丝毫看不到这一点。


  随着人们欲望的升级,其廖误的毒害就逐渐显现出来,当官的不做官了,务农的放弃耕耘,商人丢下生意不做,都去按图索骥的希求神仙,结果使得大多数的有志修真的人士家贫如洗,实在是因为不明白“生活就是道”的真蒂。这就是古人所言“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修炼金丹大道,其最重要的一种效应就是“调整环境和改造环境”。单纯以相说象,实在是误人害己。


  
  吾甚伤[1]之,定录[2]此文,字约易思,事省不繁。披列其条,核实可观,分两有数,因而相循。故为乱辞[3],孔窍[4]其门,智者审思,用意参[5]焉。


  
  [1]伤:可怜。

    [2]定录:写定著录,决定写录此文,著述清楚。

 

    其中字里行间容易推敲反思则易悟透,所应当表达的九转还丹这个事情本身是很简单而不繁琐。将此文分成几个大的线条写成,如果经过实践核实可以直观地达到理解。如有些地方反复强调了,哪些地方轻描淡写,这些分两是在文字上区别得很清楚的。但是也难免落入到与古人之论相同的命运上去,这也是一种相互循环的规律吧。为了能转化这种因素,就有意在文采中加进了一些混乱的言辞,以达到阴极生阳的效果。但是就象门紧终会有缝一样,留有很大的余地。灵性高的人,用意多悟,用心实修,破解其中玄机并不是一件难事。


 

 
法象成功章第三十二

 


  法象[1]莫大乎天地兮,玄沟[2]数万里;河鼓[3]临星纪[4]兮,人民皆惊骇;晷影[5]妄前却兮,九年被凶咎[6];皇上览视之兮,王者退自改;关键有低昂兮,害气遂奔走[7];江淮[8]之枯竭兮,水流注入海。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与午;寅申阴阳祖兮,出入复终始;循斗[9]而招摇[10]兮,执衡[11]定元纪[12]。


  
  [1]法象:事物现象的总称,见《周易系辞》:“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2]玄沟:指银何。

    [3]河鼓:银河边上的星座,俗称“牛郎星”,有三颗星组成,属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史记天官书》谓其主军鼓及斧钺。

    [4]星纪:十二次之一。古代为了量度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把黄道带分为十二个部分,叫做“十二次”。十二次的名称是:星纪、玄枵、取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5]晷影:晷(gui轨)影即日影,这里指阳光。

    [6]凶咎:咎(jiu旧),凶。指灾难祸害。

    [7]奔走:逃遁离去。

    [8]江淮:江,长江;淮,淮河。

    [9]斗:指斗柄,包括北斗七星中的玉衡、开阳、摇光三星。

    [10]招摇:星宿名,属二十八宿中的氐宿。《星经》谓其主边兵。

    [11]衡:指玉衡,古代的天文仪器,一种供观察用的横管。

    [12]元纪:指天象。

 


  修炼金丹一项,是人的主观活动与具体实践效法自然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所接触的事物没有大于天地的。


  银河将天体分成两半,不知道它有几千万里。它就象天体的阴阳分界线一样,也象太极球的阴阳界面,而人体之中也有这样一条代表阴阳界面的玄沟,这就是太极球分界面,这个分界面的运动概括了人体性命运动的吉凶祸福,要想掌握人生的自由,也就首先要使人的生命潜在主宰(元神)跳出太极球这个樊笼的运动约束。


  而人相与天象之间的运动是相反存在的,就象我们从透镜中到的倒象一样,当然这个颠倒涉及到阴阳的两个界面,即常人所说的看自得见和看不见的物质世界。


  现代天文学已经从将近两百亿光年的星系结构剖析中还原出了星系的总构成是人身的主体形状(请参见有关天文记载)。这种研究的结果是很有趣的,他们证明中国先哲们的聪明才智要比外国人早得多,完整得多。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知道天人合一的奥妙和用于修炼的方法,他们靠观察星象来指导自己,这是一种有为法。


  古人知道,河鼓星座进入星纪这个位置是不祥之兆,就会惊慌失措,唐尧时代阳光阴暗而不舒展,使得大地出现了九年水灾。先天的元神就象皇帝,对人身中即将出现的问题他都会观察到,他下面大臣阴神和阳神在接受了指示后,就会主动的改进调整,如果人的识神随先天的信号变化而知低抑火侯,身体内部的有害信息就会远离而逃。


  要想使江淮平安无事,就一定要象大海能容纳他们而无阻碍,修炼的结果都要落实到识神上,所以识神要象大海一般深阔。天地的阴阳转换除以上说的空间外,在时间上无非是在子午之间徘徊,炼丹的水火也就依此而调剂。


  寅申两个时间是事物产生的发源地。北斗招摇,均绕极地。这些都可以分出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来,不仅可以用眼去观察而估算,还可以用玉衡来确定天象与修炼的具体联系。


  
  
升熬[1]于甑山[2]兮,炎火张设[3]下;白虎[4]倡导前兮,苍液[5]和于后;朱雀[6]翱翔戏兮,飞扬色五采;遭遇罗网[7]施兮,压之不得举[8];嗷嗷声甚悲兮,婴儿之慕[9]母;颠倒就汤镬[10]兮,摧折伤毛羽。漏刻未过半兮,龙鳞狎鬣[11]起;五色象炫耀[12]兮,变化无常主;橘橘[13]鼎沸驰兮,暴涌不休止;接连重叠累兮,犬牙相错距[14];形如仲冬冰兮,阑干吐钟乳[15];崔巍而杂厕[16]兮,交积相支拄[17];阴阳得其配兮,淡泊[18]而相守。
  


  [1]熬:即熬枢,比喻鼎器。

    [2]甑山:甑(zeng赠),古代做饭的一种瓦器,这里比喻炉灶。

    [3]张设:铺设,布置。

    [4]白虎:代表西方的金精。

    [5]苍液:指青龙,代表东方的木液。

    [6]朱雀:代表南方的火精。

    [7]罗网:暗指玄武,代表北方的真水。

    [8]举:飞翔。

    [9]慕:思恋。

    [10]汤镬:汤,沸水。镬(huo获),无足的大鼎。汤镬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投入沸水中煮死。

    [11]狎:狎,玩弄。鬣(lie列),兽类颈上的长毛。意谓象被玩弄的颈毛一样掀起。

    [12]炫耀:这里是光芒四射的意思。

    [13]橘:形容水涌出来的样子。

    [14]错距:交叉罗列。

    [15]钟乳:指钟乳石,溶洞中自洞顶下垂的一种碳酸钙沉积物,多为白色,千姿百态,具有观赏及药价值。

    [16]杂厕:长短参差,错落有致。

    [17]支柱:支撑。

    [18]淡泊:这里平静而无杂念的意思。

 


  炼丹之时,在甑山之旁架起炉鼎,用武火设其下,金公倡引于前,木母谐之于后,火精一动,必致色彩份呈,翱翔展翅,心魔难定,朱雀畏真水,罗网早布成。


  真药如水,水润上火炎下,这是炼丹的总格局,水在上则如罗网,百灾不兴,朱雀被压得飞不起来了,发出悲切的叫声,就象婴儿盼望慈母,火就汤中为颠倒,换来真阳伏真阴。真汞也只有真铅才能栓住片刻之间心肾一交,鼎中如同神龙搅海,鳞甲昭张,祥光四耀,万千景生。沸腾奔驰,泉涌不休,滂沱四溢,重重叠叠。鼎盖上丹药如同犬牙交错一般,越聚越多。既象冬天悬崖上的冰凌,又象溶洞中布满的钟乳石,巍伟错满,互相渗入,彼此支撑。


  有形的一面配阴阳,无形的时空阴阳配,阴阳相配之时是无形引导有形,故曰见之不可用,只能淡泊意念,清静伴此汹涌。如此交错,方言大丹成。


  
  青龙处房六兮,春华[1]震东卯;白虎在昴七兮,秋芒[2]兑西酉;朱雀在张二兮,正阳离南午,三者俱来朝兮,家属为亲侣。本之但二物兮,末乃为三五;三五并为一兮,都集归一所;治之如上科[3]兮,日数亦取甫[4]。先白而后黄兮,赤色达表里;名曰第一鼎兮,食如大黍米


  
  [1]华:同“花”。

    [2]芒:原指谷类种上壳上的细刺,这里引为果实。

    [3]上科:上面所说的条文。

    [4]甫:开始,起初。指前面所介绍的内容。

 


  从时空上说青龙是东方木的代表,即代表春天,也代表生机,春、花、东、卯是物质和时间上都处在生机勃勃的阶段。白虎是西方金的代表,卯是西方星宿。七是天空的度数,在时代表秋,也代表果实,时空为兑卦,时间为酉。这些都说明西方金能够保存信息,保持收获的信息,丹功中的自动化调制多来自于肺魄中的金相。


  朱雀则是南方火的代表,时季为夏,居旺乡,时空为离,时间为午。青龙、白虎、朱雀这三者来朝拱北方的玄武,斗柄虽摇,北极为尊,如同一家亲侣来朝尊长一样。先天太乙化为水火二气,只此两样,演化下去却有三家和五行。炼丹之时三和五又复集归一家,为真丹。


  按照前面所介绍的方法和时空关系,依此修炼,必能使大药先白而后黄,逐渐红透内外,这时金丹也就在握了,这是第一鼎所炼出的还丹,是九转金丹之一,其大小如同谷类的大黍米。


  有此一转,九转不难,修心致道,唯德唯慎,时间长久,千里之行,志气如一,忘我成功,俗生于途,难保鼎倾,为而不争,善始九宗。


  
  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伪道[1];若山泽气相蒸兮,兴云而为雨;泥竭[2]遂成尘兮,火灭化为土;若檗[3]染为黄兮,似蓝[4]成绿组[5];皮革煮成胶兮,曲蘖[6]化为酒,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


  
  [1]邪伪道:旁门邪道。

    [2]竭:这里是干燥的意思。

    [3]檗:(bo播去)即黄柏,供药用,古人用它来染纸,可以防蛀。

    [4]蓝:指蓼蓝。用它的叶子发酵制成有机料叫“靛蓝”,可染出深蓝色。

    [5]组:用丝织成的阔带子。

    [6]曲蘖(nie聂)是酿酒用的曲,也称“酒母”。

 


  炼丹这个事物,完全是发生在人身上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并不是什么邪说伪道,但是由于万物之常“负阴抱阳”,人们于是将炼丹看成了一件很神秘的事情,愈传愈走上了谬误和邪经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


  现代气功的盛行使很多人又注意到了这个事物,但是也有一部人持反对意见,因为常常觉得道家内丹术很繁杂,既神秘又不易掌握,可信程度值得怀疑。先师们为了使更多的现象提示给人们,以平息人们心中“怪诞不稽,邪力乱神”的传统心理认识。


  但是从方法上去提示本质,人们还是习惯于从具体的步骤上把握炼丹,而忽略关键性的一种历史现象:将一个很朴素常见的过程当成了向外求取的目标。实际上万物万象所提示的一些道理都在教化人们怎样炼丹。


  这就象山泽之气蒸发而成为为雨;泥土干枯之后没有水分就成为灰尘;火性活跃,熄灭之后仍然化成为土;黄柏用来染物自然成为黄色;蓼蓝染丝织品自然得到蓝色。皮革能够熬成胶,酒曲可以酿造出酒。同类事物的变化和改变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不是相同的物类,硬是强扯在一起作为,那将是徒劳无益的。


  人的生命存在中有很多的物质聚合在体内,怎样分类古人花了很大的功夫,并介绍给了后人。只可惜古人和现代人的思想建立的物质基础不同,尽管体内物质没有差别,体外的物质之名实已大相庭径。如果今人再向外求,无非是求到了差异,何不向内求而归真一?


  
  惟斯之妙术兮,审谛[1]不诳语[2];传与亿世后兮,昭然自可考;焕[3]若星经汉[4]兮,炳[5]如水宗海;思之务令熟兮,反复视上下;千周[6]灿彬彬[7]兮,万遍将可睹;神明忽告人兮,心灵乍[8]可悟;探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天道无适莫[9]兮,常传与贤者。


  
  [1]审谛:审,详细周密。谛(di帝),仔细。慎重细密的意思。

    [2]诳语:诳(kuang狂)语即骗人的话。

    [3]焕:鲜明,光亮。

    [4]汉:银汉,指天上。

    [5]炳:(bing丙)的原意是明亮,这里引申为看得清清楚楚。

    [6]千周:等于说千遍。

    [7]彬彬:文质兼备。

    [8]乍:忽然。

    [9]适莫:偏心。

 


  这里所介绍的炼丹妙术,其中涉及到真谛的传播问题,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不敢掺入丁点的浮夸不实之辞。即使是传到了亿万年以后,仍然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其中提示的道理,如同天上明星一样灿烂的如同百川归大海一样分明。


  修习丹法之时,一定要熟悉全书的结构,要反复地上下穿阅,融于己心,千遍万遍地在实践中读熟,其中所提示的真谛就会一目了然,读到神明相通,即会豁然开悟。探索丹功的起源和下手的头绪就是一件很明朗的事情。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只要你重视德行的修为,上天会赐给你修炼金丹成功的机会。
  
  


  

补塞遗脱章第三十四

 

三相类  

 

 

   《参同契》者,敷陈[1]梗概,不能纯一[2],泛滥[3]而说,纤微[4]未备,阙略仿佛[5]。今更撰录,补塞遣脱,润色幽深[6],钩援相逮[7]。旨意等齐,所趋不悖,故复作此,命[8]“三相类”,则大易[9]之情性尽矣。


  
  [1]敷陈:铺叙。

    [2]纯一:精粹。

    [3]泛滥:这里是笼统的意思。

    [4]纤微:细微曲折的地方。

    [5]阙略仿佛:阙,同“缺”。仿佛,这里有避免不了的意思。

    [6]润色幽深:润色,修改。幽深,指艰深的文字。

    [7]钩援相逮:提要钩玄,互相联系。

    [8]命:命名。

    [9]大易:指《周易》。

 


  《参同契》只是说了一下炼丹的梗概,其中意思并没有将它们每一点串起来,只是笼统的说出,细节的地方更来不及详述,这好象是避免不了的缺憾。


  今天增加这一部分,弥补过去遣漏和脱节不连惯的地方,使太深奥的地方得到进一步的修改让大家更能理解。将脱钩的地方串连起来,于潜在的一面使信息能够同步。其宗旨与原作是等齐的,没有相违背之处,因此写录此文,命名为“三相类”。则周易所揭示的道理可以尽情地在此得到佐证了。


  
  大易情性,各如其度;黄老用究[1],较而可御[2];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由一,俱出径路[3]。枝茎花叶,果实垂布,正在根株[4],不失其素[5],诚心所言,审而不误。


  
  [1]用究:须要加以研究。

    [2]较而可御:较,大旨。御,掌握。意思是说大旨就可以掌握起来。

    [3]径路:道路。

    [4]根株:即根。

    [5]素:这里指正常的生长规律。

 


  大易的情性,无非是阴阳二物。其分布各领其程式,黄帝与老子的学说是指导内丹修炼的思想,比较之中可以鉴别,鉴别之后可以统御修炼。


  火侯的神秘性确有其根据:药物、炉鼎、火侯此三道均出自于一心所控。心要清静专一,这是古人给后人指的明路。


  这就象一株枝叶丰满,果实垂布的树没有根将一事无成一样,这种以修心进道的方法,其道理是很朴素的,这都是发自内心的忠言,有经验的人(下意识敏感的人)一定知道照此作为不会出错。

 


  
  象彼仲冬节[1],草木皆摧伤[2],佐[3]阳诘[4]商旅,人君深自藏。象时顺节令,闭口不用谈,天道甚浩广,太玄[5]无形容[6],虚寂不可睹,匡郭以消亡。谬误失事绪,言还自败伤,别序斯四象[7],以晓[8]后生育。

  


  [1]仲冬节:仲冬,十一月。节,指冬至。

    [2]摧伤:凋零衰败。

    [3]佐:扶助。

    [4]诘:这里是告诫的意思。

    [5]太玄:指虚无恬淡之道。

    [6]形容:形状、体性。

    [7]四象:这里指是反映在人生存中的父、母、元神、元精这些物质。

    [8]晓:晓喻,告诉。

 


  修炼丹功要把握住天时、地利、人和。一年之季就象一个大周天的循环,这个循环是统一这个大生命的生机造化。如果修炼丹道首先注意到整个修炼开始从后天环境通过炼丹进入到先天环境的变化要与四季相同步,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的盲修瞎炼,从而开始在信息上就已经做到“天人合一”。


  例如仲冬时节,草木已经调零伤残,说明天地间的阳气由于冬藏的特性均已收敛,外阳虽微,根部却因此饱含了生气。所以在显态就应该扶助微弱的一面,要少动多静,如果你去问路上的商旅,他们也都会说一年忙到头,该休息一段时间了。君不知过去的帝王之家到了冬至节也会闭门关户,并晓喻天下,让百姓有一个休息的机会,这都是为了使生存之根器不受到牵制,来年更加兴盛的举措。


  修炼丹道应该顺应时节,这是个不言而喻的事情。春要勤,夏要悠,秋要守,冬要筹。勤是勤勉紧凑,积累为主;悠是悠然怡志,文火用功;守是谨守中一,清虚自然;筹是筹画统御,明显扶性。


  天道实在是太大了,它包容了你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所有存在,而宇宙的真机尽管朴素,却由于太朴素而无法形容。其中的真象虚中见渺,能确定的范围无岸无边,不要说非修炼者,就是我们求真的人一旦没有玄中恩师引导,明侣倡省,也很容易在修炼的过程中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头绪,最终以失败收场。有的甚至不得法窍而伤害到性命。


  所以在这里重新强调一下易象中的乾坤坎离四卦与人生中,有形的有父系和母系,无形的遣传中,有元神,元精。父系在魂,母系主魄。明白了四象的作用很容易使后来的修炼者走出没有光明的探索。
  


  郐国鄙夫[1],幽谷朽生[2],挟怀[3]朴素,不乐权荣。栖迟僻陋,忽略[4]利名,执守恬淡[5],希时安宁。晏然[6]闲居,乃撰斯文,歌叙大易,三圣遗言。察其旨趣[7],一统共论。
  


  [1]郐国鄙夫:郐(kuai快)国,古诸候国名,这里影射会稽。魏伯阳是上虞人,上虞属古会稽都郡。鄙夫:自称的谦词。

    [2]朽生:无用的人,也是自称的谦词。

    [3]挟怀:挟,抱。等于说怀抱。

    [4]忽略:不留心。

    [5]恬淡:恬(tian田)。安静。淡,同“澹”,也是安静的意思。指清静无为。

    [6]晏然:平静,安逸。

    [7]旨趣:宗旨,大意。

 


  《周易参同契》的作者很谦虚地在此作了自我介绍。他自称是郐国的无用之人,隐居的鄙夫。好喜抱朴怀素,不喜欢权贵和做官,居住习惯选择偏僻简陋,对于名利更是无意去追求,保持着恬淡安宁的生活,对于时间的长短已不在心。平静安逸中,写了这本《周易参同契》,行歌随唱叙述大易。三圣遗言中很多的意趣通过实践已经观察验证到了,在这里一起写出来,以求共同的讨论。


  
  务在顺理,宣耀[1]精神,神化[2]流通,四海和平。表以为历,万世可循,序以御政,行之不繁。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3]毋舍,可以长存。配以伏食,雌雄设陈,挺除武都[4],八石弃捐,审用成物[5],世俗所珍。


  
  [1]宣耀:发抒宣示。

    [2]神化:神灵变化。

    [3]抱一:守住道不放松。

    [4]挺除武都:挺除,动摇捐除。武都,地名,出上等雄黄。

    [5]成物:指烧炼而成的金银。

 


  写文章的要(务)首先就是在顺理成章的前下揭示修道成真的精华部分。精华是不可见闻的,要靠潜意识去掌握并运用,而主观识神只可抽象神化,把握精神,有了这个前题,治大国则若烹小鲜,很容易做到身体这个大国四海升平。


  宣讲出来的东西是要提供给人们指导和验证的,即使是经历万代也不失其真意,作为指导修炼的开始,做起来并不繁锁。


  黄帝和老子的学问是谈清静的自然之道,导引人们向内注意自己的心性修为,养育自己的先天元阳,首先要学那怀中童子的怀德之厚,不求外道,常向内守,使自己的修炼完全进入无为和无不为的自动化状态。这样才能谈得上在常态下归于道根还致本元。


  道根和本元都近在自己的心中,不劳你远离自己向外求取。只要抱住这个向内求的“一”不放松,则可以长生久视。这个向内的“一”是指要自知。知状态还要知心情,知玄象还要知命象。


  在这个基础上再配之以内丹的伏食之法,将雌雄之理运用到方法中以调动先天的积极因素,将合烧雄黄、八石的外丹之法从意义上理解并抛弃实物,即外丹修炼烧结出金银的一套抽象理论可以借鉴,对于其目的却是世俗之人追求的事物,与结虚淡欲大为相异,应该尽快抛弃。


  
  罗列三条,枝茎相连,同出异名,皆由一门。非徒累句,谐偶[1]斯文,殆[2]有其真,砾硌[3]可观。使予敷伪[4],却被赘愆[5],命《参同契》,微览其端,辞寡[6]道大,后嗣[7]宜遵。


  
  [1]谐偶:调和配合,指韵文而言。

    [2]殆:大概,恐怕。

    [3]砾珞:砾(li历)硌(luo洛)为石头。

    [4]敷伪:铺陈美丽的词藻,掩盖荒谬的道理。

    [5]赘愆:(zhui缀),这里有增添的意思,愆(qian千),罪过。

    [6]辞寡:文字不多。

    [7]后嗣:这里指后世的修炼者。

 


  三家归一是“参同契”这个名字的由来,黄老之说暗藏药物;炉火伏食,暗藏着炉鼎;大易的玄情,暗藏着火侯。这就象一株大树上的三根枝条一样,形虽分,却同出大道之根。


  “参同契”不是为了堆砌华丽的词藻而写,其中饱含真机,如果要想真正的发现其中的精华,恐怕真要象在石头中寻找美玉一样,这样难免使后人不能尽领其真。


  少福欠缘者却指此书为敷衍和伪造,如果真是那样,作者岂不是有意地在给自己增加罪过吗?命名为《参同契》,约微地暗示一下三家归一的端倪,其中言辞尽管不能尽述全部奥秘,然而朴素无比的道实在是太大了,早就将所有的存在包容在自己的怀中,所以还是从朴素中去寻找领悟该书的契机吧。


  请以后读到此书的人一定要注意到此点并做到尊道而贵德,能步步成功。


  
  委时[1]去害,依托[2]丘山,循游[3]寥廓,与鬼[4]为邻。化形而仙,沦寂[5]无声,百世以下,遨游[6]人间。敷陈羽翮[7],东西南倾,汤[8]遭厄际,水旱隔并。柯[9]叶萎黄,失其华荣,吉人[10]相乘负,安稳可长生。

  


  [1]委时:离开尘世。

    [2]依托:寄迹。

    [3]循游:无拘无束地游行。

    [4]鬼:这里作“仙”讲。

    [5]沦寂:沉静。

    [6]遨游:游逛。

    [7]羽翮:翮(he河),翅膀。羽,羽毛。

    [8]汤:指成汤,商朝的建立者。据传他当皇帝的时候,有九年旱灾。

    [9]柯:枝。

    [10]吉人:善良的人。

 


  识时务者为俊杰,功成而身退这是道家功的境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彻底除去伤害的因素。在寥廓无边的大自然中遨游,依附于深山密林,与传统中遗留下来的信息相伴而修。将自己的形体气化为无而驻成仙体,在显态却如同沉沦一样寂寞无声。


  百世以后,再去重游人间,就象自己的身上安装了翅膀,来去自由,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看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地形即“天不足东南”的地貌。还可以追溯到成汤时代旱灾和水灾的历史状况。
  世上的繁荣和茂盛都受到陈代谢规律的左右而必然要走向衰败和凋零,失去曾经有过的光华。只有德行深厚的内丹修成功者,才可以永远离开这个规律的约束,因为他们是吉人天相,已经将自身存在还原到了天地存在的原来形式中,即古人所说的:“外其身则身存”。


  这一点古人是描述过了的:“天性在人,人心在机”,人心如果离开机巧而抱一归真,安稳而快乐地长生久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以上所说皆出自于“魏伯阳告”这四个字,因为此段文字本来就已经打算将作者的名字隐喻进去,“委”“鬼”是魏,“百”与“人”为伯,“陈”与“阳”和为阳,“吉”与“人”合成“告”。
  
  

 


  鼎器妙用章第三十三

鼎器歌


  
    圆三五,寸一分,口[1]四八,两寸唇[1],长尺二,厚薄均。
  
  [1]口:指座。

    [2]唇:厚度。


  内丹的鼎器要法象天地,而能够完整法天象地的事物莫若人自身。所以在鼎器的形象和具体代表上曾有很多成文的定论,吾今天不依古训,依人描景,有会得其意者必当明白乾坤之义。


  头圆三五,即周长一尺五寸,昆仑在顶内一寸一分处(百会下),张口吸四面八方之气,坐盘四隅八字之形,唇两寸,人皆缄口调息,吸长呼短为尺二,前后要均匀,人之窍慢慢睁,有觉悟归无为,无觉悟归玄虚。


  世间炉鼎千般样,对号入座怎么样行?人间有文化,唯道难以证,考古不如都放下,响应靠谷神。
  


  腹齐[1]三,坐垂温,阴在上,阳下奔[2],道尾武,中间文,始七十,终三旬,二百六,善调匀。
  
  [1]齐:同“脐”。

    [2]奔:冲动。

 


  腹以脐为界,数以三为限,过三则无止数。脐门到命门为六,深入三则为中,此中亦是鼎中。


  炼功上坐之时,坐至温热,必然水往上走,火往下动,要保持很多的体内顺序,都是这样颠倒,一开始和结束之时都要武火相值,中间的状态却要文火慢慢蒸。


  老阳七十,吾归三旬,非老非少,沐浴晨昏,二百有六,子后取中,即冬来春初武火需进。


  过渡要平缓均匀,就象四季分不清界限之日。从老归于少,这是颠倒学说的第一功。


  
  阴火[1]白,黄芽[2]铅,两七[3]聚,辅翼[4]人。赡理脑[5],定升玄[6],子[7]处中,得安存。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情性纯,却归一,还本原。


  
  [1]阴火:指离中真汞。

    [2]黄芽:指坎中真铅。

    [3]两七:火的成数是七,阳火是七,阴火也是七。

    [4]辅翼:辅佐协助。

    [5]脑:指头顶泥丸宫,即乾鼎。

    [6]升玄:精华上繁荣昌盛,结成内丹。

    [7]子:指内丹。

 


  心中阴火呈白雪,丹无瑕疵,象征心纯至一,能进能退(火),肾中阳火现黄芽,丹能归中,黄为中的本色。


  七通奇音,即两物玄奇,不是凡中之物,而是玄中能观,见此二物,则丹成无诲,两物之象为的是给元神添上飞出黄庭的翅膀。大药一动,为的是开发大脑,清理陈知(识),也是为了激发先天的玄宫(松果体),为圣婴的养育清理环境。


  到了金丹升上来,如胎儿安卧胞中,得以生存哺育。其存在于额中,却不受大脑的限制,圣婴来去自由,却不出大门。因为人体这个丹鼎的门口不在前额,而在天门。


  逐渐长大之后,其情性纯真,毫无滞碍了,能够归纳万象如一,又要返回到本原的位置之中去,即腹内海中,此海是人生的本原。人有诚信妙善普成。


  
  善爱敬,如君臣[1],至一周,甚辛勤。密防护,莫迷昏,途路远,复幽玄[2]。若达此,会乾坤,刀圭沾,净魄魂,得长生,居仙村。


  
  [1]君臣:君喻先天祖气,臣喻后天精气。

   [2]幽玄:精微玄妙。

 


  内丹成功,元神出体,外其身修成,识心和元神之间要互相爱护和尊敬,要象君臣一样相处,而修炼的要求就是主宾换位,识心修出元神,却应让出其主位而成宾。


  一周左右,元神辛勤工作,采、学、炼、修无一刻有休息,此时识神应该紧密防护,不能松驰,更不能因无所谓或疲劳后迷昏欲睡,否则识神得不到锻炼。如果元神出走的路途越来越远了,识神又象回到筑基阶段一样还原到幽深玄虚的状态。如果炼到了此时,则天地相应,群仙众贺,服食仙丹。


  尽管只是小小一粒米大的金丹,归于黄金室,命体即黄金,从此可以使魂魄得到净化,进而统御全民(全身的细胞),长生久视,进入到仙人的境界。

 


  
  乐道者,寻其根,审五行,定铢分[1]。谛思之,不须论,深藏守,莫传文。御白鹤兮驾龙鳞[2],游太虚[3]兮谒仙君[4],录天图[5]兮号真人[6]。


  
  [1]铢分:轻重。

    [2]龙鳞:即鳞龙。

    [3]太虚:指宇宙虚空。

    [4]仙君:神仙的领袖。

    [5]天图:神仙的典籍。

    [6]真人:修炼成仙的人。

 


  以道为志趣追求的人,一定要寻出道根作为真种,审定五行,会聚真源(药)定出他们的轻重缓急来。如果要是仔细思考一下,这些话又是不消说的。因为修到这个程度时,信息(元神发出的智慧和能量)自动会使人知道深藏不露,抱元守一,并且不去立字撰文多此一举。因为天机不可多泄,要泄也只能借笔传文。


  如果功德园满,则可以乘白鹤,驾青龙,穿行于宇宙去拜见仙家的领袖,这时仙家的领袖,真正的师父就会颁下你的法号,录入到仙家的典籍中。这时人间必然有响应,民众也会知道世上又多了一位真人。


  
  
  

赞序  

 

    《参同契》者,辞隐而道大,言微而旨深,列五帝[1]以建业[2],配三皇[3]而立政[4]。若君臣差殊[5],上下无准,序以为政,不至太平,服食[6]其法,未能长生,学以养性,又不延年。至于剖析阴阳,合其铢两,日月弦望,八卦成象,男女施化,刚柔动静,米盐分判,以易为证,用意健[7]矣。故立为法,以传后贤,推晓大象[8],必得长生,强己益身,为此道者,重加意焉。


  
  [1]五帝:传说中上古的五个帝,据《史记·五帝本纪》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建业:建立功业。

    [3]三皇:传说中上古的三个皇,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载,为天皇、地皇、人皇。

    [4]立政:开创政治。

    [5]差殊:指观点不同。

    [6]服食:即“伏食”。

    [7]健:这里有尽善尽美的意思。

    [8]大象:指八卦的卦象。

 


  《参同契》这部书,文字辞汇中简单而隐含长生久视的真机,其中传播出来的道理却是伟大的。作者虽然轻描淡写,其意旨却是深远的。这一点为后世的修道者和人世间的文明以及人类的进化发展都立下了无量的功德,其价值真可以与五帝建立的功业,三皇开创的政治相提并论。


  内丹的服食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君臣关系,即潜意识(元神)与主观识神的关系。这个关系要逆常态而行,以此为修炼准则。若非如此,识神不愿退居到臣位,则难有太平之日。即使得到了服食之法,吞下了大药,也未必能达到长生的水平,因为阴阳不合所致。学至此可以养性却不能延年。


  修心是基础,心中之物已修出,留居之物总为宾,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不算“外其身”,或为“不纯”。至于谈到:阴阳的剖析,药物的斤两,日月的盈亏,八卦的动中之象,坎离交媾,刚柔的评判,动静的相处,这些涉及到内丹成功的因素,摆在我们面前就象盐和白米一样,清晰易辨。又因为这些事物都可以用《周易》来验证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了。


  完整的丹学体系建立在修心的基础上,以此作为准则传给后世的修炼者。将八卦的复杂演化归纳到太极上,使阴阳的选择回归到修心修德中,必然可以得到显隐各界仙师的暗助,获得长生久视的决窍。借此达到强化自己,有益身心。作为修内丹者,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的处理啊。

 

--------------------------------------------------------------------------------------

 

丹功之要在于朴素 再谈修炼之方法论
  


    气功为历史写下了长久的一页,这一页是紧随在“******”后出现的。如果说文化革命扫去的是历史文化中的沉渣,气功大潮给人们带来的却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很多人担心气功大潮会将人重新导入到封建迷信中,这种担心实在是没有纵观历史的变化,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历史带给人们的总是文明的进步,不是后退。历史也不曾后退过,而人们的感情色彩却遗留了下来,将矛盾双方推动进步之中的消极现象当作是累赘而看不到这正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重视消极因素的作用并学会在修炼中去证悟,也正是人们生活与修炼中最容易忽视的朴素。


     丹功在历史上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路,随之带来的是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和包括佛道两家在内的各种修炼流派。利弊也就都成了维持存在的一种动力。所以对古人和今人的修炼方式我们都不可以动之以情,只能晓之以理,因为情动则根移,理生则法随。仅谈谈我们对丹功的认识和修炼方法让人们去自己实践。


  一、玄德功的意境


  丹功中的“神修丹法”是一个揭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并能最好处理和利用这个关系的法门。


  人类历史上从来对自身的研究和实践的过程在很久以前就从理性上得出了高层次的结论,而我们的前辈们也一直在用这些理论指导着社会的实验,随着社会的进步,显态的进步和隐态的进步必然要向不平衡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人类自身的运动中产生很多有关联的思想、文化、方法来调整这个平衡。科学在吸收这些影响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主动的,所以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群体运动,必然要给实验性科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和促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特别是一种涉及到人类生存之优良方法的集约性思维更能使科学获得新生命的优良遗传。过去的保守所带来的各种禁锢和消极必将被新生命的积极和创造所代替。


  气功是一种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类自身更新的群众性的自发运动,这个运动的后面自然存在的集约性的影响。无论这种运动的显态存在中产生了多少的污泥和浊水,以及与文明不符的消极面,其存在的合理性也终将得到历史的承认并默默地接受她带来的启示。因为道性推动之事物总是在正反两种状态的存在中获得长久的。


  “玄灵修真德道功”也正是在这场气功运动中开出的一朵小小的莲花,她不显眼,她也不争春,她只是顺应了自然的存在而出现,并顺应自然的规律而得到发展,她只想带给社会一点启示,并介绍给人民群众一种源于“道德经”的“神修丹法”,以此来为那些在气功的显态实践中徘徊了多年而找不到修成正果之路的人指出一条先辈们早已明确了的大道。


  《周易参同契》与《黄庭经》两部古代修炼气功的经典,一直都被后人用来指导自己的气功实践,随之而来产生了无数的气功流派和方法,仅丹功一项就门派林立。而且其理法是自圆其说,各行其是,这一点并不会影响到事物的健康发展。因为从功法上说历来就存在明功和隐功两大状态。文化革命摧毁了明功的传承体系和发展顺序,而隐功却一直作为功夫界的种子在延续和发展。现代人再想通过经典的孤修寡炼而获得大成已经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了。这其中的原因是人如果在修炼中没有处理好“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必将要受到隐功的制约半途而废。


  因此,再象文人那样去考证经典,象传统那样潜修默炼是不能成真,是没有出路的。要开放性地认识古典,开放性地去实践气功修炼是当务之亟需。所以“玄德功”在进行古典气功文献的翻译中,一直都在展述一种系统地将认识论和方法论紧密结合起来的技术,并不再去以文论相地引导气功修炼者。

 


  二、玄德功的方法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玄德功”的认识与众多的修炼方法不同,与经典所记载的各种论点也有很大差异,并在方法上采取了一系列的传播方式,这一点已经为很多明智之士所理解。例如:不列门派,不立宗师,不设约束,不以智治。


  同样,在针对青龙山人恩师的《紫微中至》和《易象归元》两书的说教普及中,也将依道性自然展开,不一定依原文的文貌固定翻译。古人对经典的翻译中有很多的偏激之处而使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气功流派,这是历史之必然。“玄德功”的一家之论也将符合这个必然,但是“玄德功”并未意图将自己作为一个门派功法流传下去,她只是想告诉人们,按照“道德经”的精神修炼下去,前途是光明的,人类的文明将得到推进,个人的存在必然也能够获得融入自然的自由和长久。


  《黄庭经》是一部谈修炼认识论的经典,其中很多的认识从整体上剖析了人体存在的奥秘,也说明了人身体中所有物质和信息统一起来的难度。知道了这个难度,依照“道德经”的精神,“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所以在治理身体这个大国时,应该不以智识为法,而应知道“异于常人而归于常态。”异于常人是指在认识和方法上都要与物相反,归于常态是指在表现上不能与“天下相争”。


  照着《黄庭经》的认识,无为地做下去,也能直趋真人境地。但是这条道路难免荆棘丛生,困难重重,因为时代不一样了,人们修炼所处的环境已经不是古代的社会状态,那时没有发达的交通,通讯以及爆炸似的信息,现在这一切都存在。逃避存在而单纯法古,就处理不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象一个人他想修炼成功,没有他父母的信息支持和理解,同样完成不了真种子的采集一样。成功者是以百姓心为心的,环境信息的支持则是新生命成功的摇篮。


  《周易参同契》是一部主要阐述修炼方法论的经典,由于其中所谈的道理太过于简约,使得认识它的人很容易朝着复杂的方面去认识它和分析它的结论。如果说其中所记载的有很多的修炼方法可以借鉴的话,其作用也仅仅只能当作吸取丹道知识,而用来指导修炼实践的话,无异于又回到“以智治国”的老路上去。守道常无为则能无不为,万物将能自化,这一点如果将《黄庭经》的概念引进论证,我们就知道泥丸百节皆有神。其治理身体这个性命整体的过程采用无为即称之为朴,用朴之初将不欲,即没有任何目的来干扰无为的运动,我们对“参同契”的理解才有可能生出自己的正果来。

 


  三、愿天下的修炼者都能进入“玄德”境地


  “黄庭经”教我们知人守中,通过虚中带实,以臻紫微妙境,“参同契”从易象阐法理,归于朴素能圆觉,圆觉则能做到民以自化,何乐而不为?现代气功的实践者拼命在复杂的经海之中寻妙蒂,并以难理解为高级,却忽略了真正的高级在于朴素。青龙山人恩师的朴素已经为我们立下了楷模,“玄德功”的发展也将在朴素中长存。


  过去青龙山人恩师谈普渡众生,现在恩师教育我们要“救度众生”,这一点说法的变化应该引起我们的关心和研究。“玄德功”所研究和传递的方法,也是为了适应这个救度任务的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灵性、觉悟,是“玄德功”的任务之一。


  “玄德”只是一种意境而不是一个门派。希望与此书有缘者都能理解这一点。书中所有的白话都是为了这个意境而设。而名词的注解则大部分引用于《气功经典》中的有关篇章,个别与玄德之理相悖则予以改动。在白话的演译部分,集中文笔将山人恩师的教导融通于其中,未能尽善之处,实属有身之累的厚音所阻滞,而非山人恩师本意也。


  现代修炼的焦点性问题逐渐集中到了意识和能量的协调问题上,很多功法门派都以能量修持作为诱导,而“玄德功”将永久性地坚持以意识引导作为主导方向,涉及到意识的问题仅仅存在修心与修德这对关系。传统丹经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将直接深入到意识与能量的关系协调上。古人的教导和教训汗牛充栋,从具体的方法上去吸取的人难见其成,从抽象的原则上去把握的修炼者将实现自由王国的夙愿,愿天下的修炼者都能重视玄德的修炼,不争而善胜,无为而善成。


  厚 音


  一九九五年十月 于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