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max 雪莉露:行走在有效教学的大道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00:43
来源:市教育局教研室 发布时间:2009-09-29 22:37:34.0 阅读次数:96 ——新课标理念下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仪征市大仪中心小学  徐光美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代替了机械枯燥的教学模式,这一变化是可喜的。然而,在欣喜之余,静下心来,我们不难发现——不少的课堂在“热闹”背后,也折射出放任与浮躁,由此步入种种误区,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理想,从而严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误区一:重视多元解读忽视价值观取向    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绝对的。但好多教师在上课时忽略“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在老师极其开放的教学心态下,学生海阔天空、谈天说地,最后教师不置可否,问及原因:要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嘛!镜头一:《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最后一段教学师:肖邦在弥留之际,嘱咐姐姐一定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肖邦说?生:肖邦的一生都是在为祖国的解放而奔波,至死都不忘将自己一颗火热的心安葬在祖国的怀抱里,以亲眼看到同胞们将侵略者赶走。他是波兰人民心中的英雄,也是我们心中的英雄!……生:老师,我认为肖邦其实是个懦夫。师:(非常惊讶)哦,为什么这样说呢?生:当时波兰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保全性命,他逃到了国外;只在死后没知觉的情况下才敢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不是懦夫的表现吗?师:(先是好奇,接着是若有所悟)真不错,真会思考,思维很开阔,能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来!这是笔者曾经听到过的一节公开课片段,听后感受颇深。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肖邦去国外并不是逃避战争,而是借助和平的环境静心写出更多催人奋进的歌曲,激励波兰人民奋勇抗敌。他虽然人在国外,可一颗赤诚的心却依然留在祖国,这样的人怎会是懦夫呢?而这位老师完全以学生的思维代替教师的教学,表面上尊重了这位学生的独特体验,实际忽视了恰当的引导,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引领学生识别真伪,让学生“天马行空”,居然在最后跟着学生得出肖邦是懦夫的结论。试问,这样偏离了文本主旨的教学怎能谈得上是有效的教学?我们知道,“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是一对矛盾体,双方都是重要的。作为语文老师,深入领会并挖掘蕴涵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作出多元反应是积极的行为。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偏低,对文本作出的反应并不都是正确的、合理的,他们的体验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当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偏向时,教师应果断地为学生“把好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误区二:无效合作流行课堂课改实验以来,“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标下的一个重要理念,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接受和采用。但是,有些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合作”,仅仅是“为合作而合作”,导致教学目标不明,课堂散乱无序,教学效率低下。镜头二:《烟台的海》教学片段在引导学生体会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烟台的海的特点和变化后。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大家感受到烟台的海四季的变化呢?生1:可以读出大海的变化。生2:我也可以画出海的变化。生3:也可以将烟台四季海的变化演出来。师:(一愣)演?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建议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这样,喜欢采用朗读方式的同学坐到一起来商量怎么读好,喜欢画画的同学坐到一起来,行动起来吧!在教师的号令下,学生纷纷行动,用近两分钟的时间终于抢到座位,安顿了下来。选择朗读的同学有二三十个人,大家虽然坐在了一起,但一大堆人无法商量,结果只有几个优等生在那唱主角,其他人还是各学各的……上面这一案例,是合作学习理念引领下较为典型的镜头。对于合作学习,我们应该从“三个和尚没水喝”中得到点滴启示。没水喝,就是因为他们相互依赖,失去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由此,我们不得不关注合作学习的有效度问题;我们不得不叩问教师,你检测过合作教学的有效度吗?这位老师虽然安排了合作学习的环节,但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根本不明白自己到底该干什么,合作完毕后也不组织全班交流,学生的疑惑没有得到解答,思维碰撞后的火花也瞬间熄灭,合作学习也就成了“躯壳”。那么,怎样的合作才是有效的?笔者认为,用大教育家孔子的一句名言——“因材施教”,即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进行合作学习,而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合作。作为教师应该想一想,在某个特定的教学环节中,合作学习的价值大不大?不用合作学习行不行?如果要用,教师必须首先组织好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有序活动,积极交流、沟通,相互支持、配合。只有这样,合作学习的开展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误区三:抛弃老八股追踪“新八股”现象:新课改以来,在抛弃三段式老八股教学的同时,好多教师又追踪起了“新八股”:1、开堂即疑——审题,围绕课题质疑;2、中堂即悟——读到某段,老师总要问“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3、尾堂即表——学完课文,老师总要问:“此时,你想对×××(往往是课文中的主人公)说些什么?”这可以说是时下小语课堂流行的教学模式,乍一听似乎也没觉得哪里不妥,但认真思考起来,在这样的模式下,究竟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这样人云亦云、文云亦云的教学套路,是否就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先说开堂即疑,身为读者的我们都知道自己喜欢这样的阅读方式:“信马由缰,兴之所至”,一读为快。但我们的语文老师硬要扭曲读者的心理,八股式地开题即审,不审不快,很多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审题与质疑的“折磨”下消失殆尽。试问老师,你阅读的时候总是很理性地先审题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看中堂即悟,围绕重点段用开放性的问题去感悟,这本没有错,关键是很多老师这样的虚无问题掩盖自己对文本阅读的缺席,试问老师: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己所不知勿蒙于人!最后再说尾堂即表,这个所谓的高潮往往是孩子比赛说假话的火爆期。试问老师,你觉得这样的假话可信吗?己所不信,勿强于人!其实,笔者认为,无论是过去的接受式学习,还是如今的开放式学习,无论是多元解读还是自主探究,它们仅仅代表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即是否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了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潜能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否得到了培养等等。我们不妨来看特级教师支玉恒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他在教学《西门豹》时设计了这五个问题: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5、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请看一段学生的精彩发言——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生1:我感到痛快。西门豹把那些害人骗钱的巫婆和官绅头子都扔到了河里,为百姓报了仇,真是大快人心。生2:西门豹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使人痛快。生3:使我痛快的还有他领导人民开凿渠道,兴修水利,这儿不闹灾荒了。生4:我还有一个痛快,那个新娘子得救了。    支老师的这五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牢牢地抓住了文章的经纬线,叩击了学生的心灵,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五个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言而思维活跃,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课本的语言自然地融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上语言和精神获得“双丰收”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我们期待这样的语文老师:见解深刻、充满智慧、旁征博引、循循善诱;我们期待这样的语文课堂:生动、博大、宽容、充满人性关怀。我相信,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理念似缕缕清风吹进校园,似涓涓小溪流入教师的心田,我们定能从现在的懵懵懂懂、充满困惑、不断改进走向“有效”教学,从而走向优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