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etchup免安装版:杂交水稻栽培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2:04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1-12-5 22:44:22
一、“三期两量”要掌握
杂交水稻栽培的“三期两量”是指:作物的全生育期、播种期、秧龄期和大田用种量、秧田播种量。
1、全生育期
品种介绍中的“全生育期”是指该品种在一个省或全国多点区域试验中的一种作物从播种到成熟为止的平均天数,但具体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大面积生产时,因受当地小气候或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其全生育期还是有较小的变化的。因此,我们在销售种子时,在向农户介绍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必须找一个当地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作为参照。这样可使农户做到心中有底,经销商也不要承担本不属于我们的责任。
2、播种期
早稻应在春季气温稳定在12摄氏度以上;中稻应考虑避开8月高温和9月“寒露风”对齐穗的影响;晚稻应考虑避开9月“寒露风”对齐穗的影响,晚稻的播种期,应根据品种介绍所规定的时间安排,绝对不能更改。
3、秧龄期
在不对前后作物有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缩短秧龄,以避免受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尤其是感光感温性强的品种更应如此,通过应用多效唑或烯效唑及时调整播种密度可适当调控;抛秧不可超过20天。如果品种审定公告上明确了秧龄期限和性质,则在生产中坚决中只能短不能长,否则肯定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出现老秧及早穗导致减产。
4、大田用种量
现在,实际大田用种量在逐渐减少,但不可肓目的为节省购种成本而减少大田用种量。如果减少用种量,那么最直接的影响是基本苗不足,而基本苗不足将直接导致有效穗数量减少,最终导致单产不高;虽然,基本苗不足也可用增加施肥量来弥补,但肥料也是需要花钱买的,并且增加的有效穗为分蘖穗,而增加用种量增加的有效穗多为主穗,主穗的结实率无论从哪方面讲都要优于分蘖穗;同时施用太多的肥料还会增加病虫的危害,要花更多的成本来防治。如果在秧田期遇到灾害性天气,将会造成秧苗总量不足,大田的单产降低,损失的利益将远远超出所“节约”的购种款。因此,大田用种量应该按品种介绍中的用量为准,决不能为“节约”购种款,而因小失大。
5、秧田播种量
早杂小苗育秧每亩大田用苗床10-12平方米(三叶一心插完),软盘育秧每亩大田用软盘42-45片,晚稻育秧每亩秧田播种量不可超过35斤。中稻及单季晚稻播种量可根据插秧时期灵活掌握。
二、浸种催芽方法要得当
浸种催芽方法严格按照包装袋说明进行,先用兑好的500倍强氯精(1公斤种子用4克强氯精)液浸种:早、中稻(用温水)浸种8-10小时,晚稻、一季晚稻浸种6-8小时,洗净后放在通气容器内(早、中稻注意保温),每天用清水(早、中稻用温水)淋洗1-2次,保持谷壳不干,至破胸露芽即可播种。因为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为异花授粉的过程,且使用各种激素比较多,切记向农民讲清楚,杂交水稻种子浸种时间不能超过10小时,不能采取“三起三落”的老办法。
三、水稻抛秧技术要过硬
(一)播种前的准备
1、备足秧盘:每亩本田所需秧盘数量由秧盘的钵孔数、抛栽密度和扣除5%孔穴的漏播率决定,常用的有434孔和561孔,每亩用40-55盘。
2、品种选择:一般早稻抛秧,早、中熟品种均可以用,但双抛田(早、晚稻两季均抛秧)的早稻抛秧一般不宜选用中熟品种,以免影响二晚抛栽;二晚品种的选择应根据早稻的熟期和当地的安全齐穗期来选择,一般以早熟品种为主,同时适当搭配中熟品种。
(二)育秧技术
1、种子处理:为防止病害发生,要做晒种、选种和种子消毒工作,可用拌种剂拌种,也可用烯效唑和强氯精浸种;不用拌种剂拌种的,一般要催芽至破胸露白播种。
2、播种期的确定:早稻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摄氏度左右时,即可抢晴播种,一般赣南在3月中旬,赣中3月下旬,赣北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晚稻一般以早熟品种为宜,秧龄一般15-20天,若采用两次化控、稀播等措施可延长秧龄10-15天,但秧苗素质不高。
3、播种量:每亩本田常规稻7-8斤,杂交稻3-4斤。
4、摆盘播种:秧床做好后,将秧畦耥平,等沉实1小时后,可在秧畦上摆盘,横摆每排2盘,竖摆每排4盘。秧盘之间要靠紧,摆放要整齐,钵体要入泥,不能悬空。然后每计较亩秧田用尿素5公斤,钙镁磷肥25公斤、氯化钾5公斤混合施入沟中,与沟泥充分拌匀成糊状后,将糊泥装入秧盘,刮平,待泥浆沉实半天或1天后即可播种,播种后轻压或撒些干细土盖种,然后早稻盖膜保温,晚稻盖稻草或秸秆防晒和雨打。
(三)抛栽技术
1、适时抛栽:早抛活颗快,低位分蘖多,有利于高产,因此,应尽早抛,一般在3-4叶秧期。
2、抛栽技术:提高抛栽均匀度是保证抛秧栽培高产的关健,在技术上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严防秧丛之间串根与土壤过湿形成的粘连;
二是以田定秧,大田可分为若干小块定秧;
三是抛出的秧把不宜过大,以20蔸左右为宜;
四是向自身前上方均匀撒抛,而不是郑抛,把秧把撒落在尽可能大的面积上;
五是分两次抛,头次抛秧量为70%-80%,余下的第二次抛,着重补稀缺补边角;
六是先远后近;
七是全田抛完以后每隔3-4米拣出一条33厘米左右的工作沟,将沟内秧苗补在稀处;
八是拣好工作沟后,若还有个别不匀的,用竹竿将其扒匀。
四、肥水管理要重视
1、施肥
①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以增穗和提高结实率为主攻目标,采取多穗途径取得高产。当前双季早、晚稻,大多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左右,前期追肥量占25%左右,后期追肥量占5%左右;但对禾苗生长旺盛的稻田,则后期不可补肥,或者只施磷、钾肥。
②高产穗粒结构型施肥法:是以保证有适当多的穗粒作为基础,力争穗大粒多。这种方法在肥力较高的情况下,施肥量采用中等偏低水平。总氮量控制在12公斤左右。基肥与追肥比例,早稻为6:4或5:5,晚稻为5:5或4:6;追肥在前、中期分三次施用,早稻中、迟熟品种,三次追肥的时期安排在插秧后的第一个10天,第二个10天和第四个10天,晚稻的早、中熟品种三次追肥安排在插秧后的第一个7天,第二个7天和第四个7天,每次追肥量各占1/3,但肥力高,有机肥多的田,或者是稻瘟病、白叶枯病区,可适当增加第一次追肥用量而减少第三次追肥量的比例;齐穗期如果有缺肥现象时,就另外施适量粒肥。
2、管水
①深水返青:秧苗移栽后,稻田保持较深水层,一般4-5厘米。移栽后遇低温,则白天灌浅水,晚上加深水层;如遇高温,则白天灌深水,晚上排水降低水层。
②浅水促分蘖:水稻返青后,浅灌2-3厘米,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空气和有效成分,能促进早分蘖。
③苗足晒田:水稻临近分蘖末期,苗数已足,为了控制后期无效分蘖,这时一般进行晒田,除施肥过多、稻苗生长过旺,或为了防治病虫的田块需要重晒外,一般只采用多次露田和轻晒田相结合的方法。
④有水孕穗、抽穗:保留适当水层,以免受旱害即可。
⑤干湿壮籽:抽穗后应采取干干湿湿灌溉法,防止脱水过早,而受到旱害。
⑥深泥田、冷浸田的管水方法:长期湿润灌溉,田面不留水层,结合多次晒田,以提高泥温,增加土壤空气。
五、病虫防治要科学
可参照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