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estarorange:家庭文化建设与家庭教育关系之刍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2:14:46
家庭文化建设与家庭教育关系之刍见
发表日期:2011年12月20日  出处:中国教育人博客  作者:马喆  本页面已被访问 221 次

    一、内容摘要

   根据对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议题归纳、概括我国家庭文化建设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父母权威忽视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亲子交流不畅;只重视孩子分数忽视品德培养,重养轻教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常把不切实际的期望强加于孩子等约九个方面。本人多年来,通过对中小学家庭教育的研究,对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如何解决此类问题进行了探究。撰写此文,与各位同仁共勉。

    二、关键词

        家庭    文化建设    思考

 

   《易经》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词,就是从这儿来的,意思是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就像自从有了人和人类历史,就有了人类文化一样,自从有了家庭,家庭文化也就随之出现了。以家庭为基础构筑起来的家庭文化,也是按人文进行教化的一种文化形式,它包含的既有物质文化,又有精神文化。然而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更多地关注家庭的物质文化,却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存在。这一现象已直接反映在家庭教育中。

    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家庭文化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家庭文化既包括家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所体现的文化色彩,也包括文化生活、爱情生活、伦理道德等所体现的精神情操和文化色彩。有这样一则笑话,从一个侧面展现家庭精神文化的意义。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个富翁。当警察说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一个亲人都没有了,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那是什么?”“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富翁一针见血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有爱的房子才叫家!

    当我们的家庭精神文化缺失,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无法买回健康、快乐地成长。“家”不再是温暖的“港湾”“摇篮”,却成了人心灵成长的地狱。一个人如果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会渴望逃避,特别是那些长期缺少亲人的关怀、爱护,不懂得亲情的未成年人就会不惜以种种行为报复家庭带来的伤害,甚至藐视自我与生命存在的意义。近些年,我国由未成年人制造的恶性犯罪事件频频出现,手段之残忍,损失之惨重是许多家长无法想象与接受的。身为父母我们责无旁贷。究其原因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因家庭精神文化缺失出现的种种“怪现状”。

    一、因家庭精神文化缺失, 而产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一)在郁郁寡欢的氛围中,孩子如何学会笑对人生

    如今的愤青、怨妇比比皆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杞人忧天,不自然地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主旋律,甚至于无所顾忌的抱怨,忽略了对象,忽略了场合。久而久之,耳染目睹的熏陶,孩子的自我、生活、未来便在这“烟熏火燎”中变的黯然失色。“活着到底有啥意思?我付出这么多图了个啥?”这些口头传,不仅成为父母内心沉重的心理包袱与精神压力,使孩子对世界的最初印象也建立在暗浅无光之中,使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过于偏激,缺乏动力、理想与信念严重缺失。这一后果的产生与多年家庭文化的沉淀有直接联系。

   (二)在文雅缺失的“世界”里,孩子怎能学会彬彬有礼

    身为父母,我在这里试问“在公共场合,你常常主动排队吗?你会在公共场合或大街上随地吐痰吗?你经常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接听电话吗?你经常不遵守交通规则并横穿马路吗?你制止过一次不文明的社会现象吗?你写过一封感谢信吗?如果这些你都没做过,那就不要再去埋怨谁,更不要奢求你的孩子会成为大家闺秀或者绅士。”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今天,作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榜样。我国公民道德规范要求的我们应当力争做到要注意遵守社会公德,不但自己要身体力行,还要与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去斗争。如果父母不讲公德,不注意公众中的形象、闻过是非、粗俗爆瞭,那对子女的不良影响是不严而语的。

   (三)夫妻打斗、婆媳争吵的家境中,孩子怎懂得孝敬老人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根本。何为孝?“孝”字,“老”在上,“子”在下,意为做孩子的应敬仰父母。可如今,我们的父母活得很辛苦、很心酸,我听到过我的朋友在电话这头歇斯底里地与母亲争执,而母亲那头所传来的却是抽泣与哽咽;我看到过有人在母亲面前捏起了拳头,甚至将母亲一把推倒在地,扬长而去。更有胜者,有了媳妇忘了娘。做媳妇的也是目中无人,婆媳的矛盾成为家庭斗争的导火线,愈演愈烈。最终的牺牲品不仅仅是家庭,还有孩子。孩子在这场争斗中学会了“不孝”、学会了背弃、学会了逃避。

     (四)在书香难寻的“寒舍”,却要高呼“尊师重教”

    家中有学生,却无书之香。我们的一些家庭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又轻描淡写地结束。堂皇之门,难求笔砚,当我们将液晶电视,TCL电脑搬回家的时候,文具似乎已经变得太渺小而被淡忘。这就是今天的“教育”。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训之言早已被今世之人所背弃。常常有家长们因为孩子受了一点委屈,或者自认为孩子受到了不公平的处罚便对着老师指手画脚,恶语连篇。他们却忘记了,那是老师对你的孩子给与的关注和希望。

    (五)在父母理智缺失、责任丧失的家庭里,孩子怎么愿意“享受孤独”

    在一些家庭,父母已是40而立,却为了自己一时的快乐与幸福,忘记了曾经的山盟海誓,另寻新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将家庭的责任抛至九霄云外,整日吵个没完,用最犀利的语言伤害对方,甚至用分手、离婚恐吓对方,却从不考虑那爱情的结晶——孩子的感受?甚至把孩子作为维系婚姻或者争夺财产的筹码。有些父母干脆逃之夭夭,抛弃孩子比丢弃一件心爱的物件还要轻松。这种家庭里,孩子无人过问,孤独、无助,心灵受着极大地伤害。网络成瘾、早恋、出入各种娱乐场所这些所谓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背景:父母离异、亲情失落,家庭幸福感缺失,缺乏家庭的关爱。

     (六)在扭曲了爱的温床里,孩子怎能成为参天大树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而非一个具有鲜活生命与思维能力的个体。孩子没有学习的兴趣,因为在他们想要学习的时候,在他们还需要用眼睛观察这个陌生的世界的时候,他们却被关在小屋里,重复着枯燥的音符。当他们被外面精彩的世界吸引眼球,对什么都很好奇时,父母却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一切,只需孩子去享用。孩子没有经历挫折的勇气和毅力,在他们需要经历艰险,以便从中锻炼出顽强坚韧的性格的时候,却因父母生性求安稳、怕风险,不忍于也不敢于将孩子至于艰险之中,尽可能地帮助孩子避开逆境,而变得脆弱、胆小。等到他们需要独立面对挫折与坎坷的时候,却因不具备最起码的应激能力而碰的头破血流,甚至一蹶不振。孩子没有分享与付出的概念,在他们想要和家人、朋友共享一样美食、一份快乐的时候,在他们想要为大家做些什么的时候,却屡遭“婉言谢绝”,甚至讽刺与指责,最终他们的思维定势为大家都不需要我或我的“东西”,而《孔融让梨》的故事也不过是个传说。是呀,这都是 “爱”惹的祸!这种扭曲的爱可谓是孩子成才与成人的最大障碍。

   二、改善家庭文化建设现状,加强家庭教育各项工作

   面对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国家教育部与妇联于2004年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针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规律、新机制、新对策,立足于提高家长素质和加强家庭道德教育,切实做好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各项工作。在此《意见》指导下,结合实际,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推进和改善我区家庭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切实加强“家庭教育”骨干队伍建设,引领家庭精神文化建设

    要把家庭教育骨干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考核鉴定工作已经初具规模。“家庭教育”骨干队伍专业化的模式正在形成,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学硕士专业中已确定了家庭教育研究方向。但是这些举措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要依托家庭教育学会、研究会和各级各类教育活动阵地,层层举办家庭教育示范培训班,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训一批家庭教育工作骨干。近年来,我区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运用所属教育资源,围绕家长学校建设,对中小学校长、德育课教师、家长学校教师定期进行培训。以壮大家庭教育专家队伍、讲师团队伍、宣传工作队伍、专职工作者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更好地发挥他们在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精神文化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切实做好家长学校工作,推动学习型家庭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开设“家长直播间”“家长讲坛”“家长沙龙”,创建社区家长学校以及亲子苑、家庭教育网校、家庭教育宣传手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以满足不同群体家庭教育的需求。家长学校的课程安排要能够满足家长多方面的需要,不仅限于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指导,还应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文明礼仪、道德常识、心理调节、婚姻问题、艺术鉴赏、营养保健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家长解决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成为家长的良师益友。

   (三)开展家庭教育的课题研究工作,探究家庭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要依靠各级各类教育研究机构和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的专项研究和理论研究,尤其要加强应用研究与成果的推广。特别是中小学校,要针对当前家庭精神文化缺失的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组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部分家长建立专业团队,有计划地完成调研、问题的研究工作,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注重成果的转化和实际应用,不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水平。

   (四)完善考核评价及督导机制,建立家庭精神文化长效机制

    要发动社会力量对各地区各部门的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建立家庭教育工作模范单位及学校评价标准、“家庭教育”模范家庭评价标准、好妈妈(好爸爸)评价标准等一系列评价制度。建立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长评价机制,鼓励家长及家庭成员参与各类培训,通过看书、读报等形式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教育督导部门,结合各地实情,做好监督、指导工作,以评促进,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