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的关注 英语:美国人:开拓历程·1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18:26

第十一章 没有文化中枢的文化

 

一个分散在无边无际的北美大陆上的民族,就象是从同一个体点散射出来的光线,所有的光线依然存在,但是热度已经消失。”——塞萨穆埃尔·约翰逊

 

如果身为哲学家或诗人而无其它事业,最好是在故国终老。”——本杰明·拉什

 

四十四 “从同一个焦点散射出来的光线”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作品质量低劣,促使市场向外国书籍敞开大门,从而使进口书籍的方式也变得重要起来了。从来没有一个分布如此辽阔而又人口众多的民族,能够这样普遍地接受教育,也从来没有一个如此普遍受过教育的民族居然创作出这么少的纯文学作品。美国文化的这两个特点——整个社会都受过教育和统治集团缺少文化素质,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在现代西欧文化中,印刷文字的使用,当然以出版神圣的宗教文献为殊荣,除此以外,就是特权阶层的观赏文学了,这种文化的价值是根据它们所产生的戏剧、诗歌、小说和散文来衡量的,而这些作品犹如官殿和庄园主的住宅,是贵族文化的丰碑。但是,难道我们一定要根据创建这类丰碑的能力来衡量我们的文化吗?难道我们希望引导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钻到贵族纯文学的神秘境界里去吗?

 

印刷文字在美国遭到的命运截然不同,这种作用是文字考古学家按传统标准所难以理解的。美国人特别强调关联性、实用性、“读者兴趣”和广泛感召力。这使印刷品在美国成了一种与别处印刷品不同的东西。具有美国特色的作家不是文学家,而是报刊撰稿人,不是散文作家,而是撰写指导工作手册的著者;不是“艺术家”,而是政论家。他们的读者不是生活在文艺沙龙里,而是在市场上;不是在修道院或学院式四方建筑物里,而是坐在理发店或普通市民家中的壁炉旁。他们这种印刷品内容“通俗易懂”,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目的,而不是作品本身。它更重视的是目的,而不是形式。它无意造就一个专业的“鉴赏者”阶层,或培养一批重视为形式而形式的初学者。在这里,美国生活所强调的是事物的进程,而不是其结果。人们不大把印刷品看作“文学”作品,而把它看作相互交流的手段。这种倾向在我国过去的历史中是根深蒂固的。而且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部分原因是殖民地时期,我们的文学并没有很大的发展。

 

在西欧,统治阶级的文学作品一开始就使用已经死亡的陌生的“古典”语言。这种语言生涩难懂,从而助长了那些掌握古老学府钥匙的人们的威望、权力和自尊。在贵族文化的领域里,人们至今仍然认为,现代的作品永远不能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作品相提并论。长期以来,对英国统治阶层进行标准教育所用的一直是古老的古典作品,在牛津,人们干脆把这些作品称之为“大作”。一般都认为,统治集团的未来成员在懂得他本身的通俗文学之前,还该先懂得深奥的希腊和拉丁文学。而在美国,这方面的情况大多相反。一些最有教养的人反而鼓吹不以“古典”标准来衡量学问,除了十七世纪二十年代乔治·桑迪斯在弗吉尼亚翻译奥维德的作品这类富有浪漫色彩的事例,在我国文化中,古典语言知识从来没有象在英国那样受到广泛的崇敬。我们是以通俗文学起步的,这种文学由于其实用性而受到欢迎。

 

由于书籍不象口头语言那样,它必须装在人们的行李里才能携带,所以从某个角度说,可以在殖民时期的美国(或者在它的不同地方)得到的书本文化都是交通设施发展的产物。因为书籍是某些特定地区生产出来的实物,所以它们一般都集中在产地的附近,或者至少是在一些发行中心的附近。所以,在叙述殖民时期美国的书籍问题时,把它描绘成好象各处的情况都一样,那是很大的误解。

 

在殖民时期,进口和出售书籍的中心,甚至阅读书籍的中心,都集中在大西洋沿岸地区,在水路上旅行一千英里比在陆地上旅行一百英里要容易得多,同样,坐船携带十几本书籍旅行六个星期比携带着这些书籍在内陆旅行十天肯定要容易得多,书本文化当时基本上是从国外进口的文化。美国生活许多经久不变的特点都源自这一简单事实和书焙进口的独特方式。

 

书籍是一种城市商品。而在独立革命之前,内陆地区并不存在任何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即使晚至一七九O年,人口在六千人以上的八个城市仍是集中在沿海地带,向西移民的洪流和内地小镇发展的结果之一是那些地区城市中心的兴起。欧洲文学不容易进入这些城市。一直到几十年之后,美国当地出版的第一批书籍才开始取代从英国进口的书籍。

 

美国城市隔着海洋向往着伦敦。卡尔·布里登博写道,“由于美国城市的视野是向着东面,而不是向着西面,它们更象是在美国大地上的欧洲社会。”特别是,美国人口分散流动的几条主要干线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从一些东部滨海城市开始的。沿海的几个主要城市分别形成一条条渠道,英国的书本文化通过这些渠道源源不绝地涌向内地,并向广大乡村扩散。殖民时期美国的文学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始终是经过城市扩散开去的,唯一重要的例外是弗吉尼亚,在那里,无数的河流和烟草种植业的发展使书籍涌向许多私人庄园的码头。但是,整个弗吉尼亚的文化还是经过伦敦输入的。

 

总的来说,五个最大的城市,没有一个能在文化上建立起足以影响殖民地生活的无可争辩的地位。尽管它们在政府形式。旅馆客店和社交娱乐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互相间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地方性差异,这对于美国文化的发展前途关系重大。人们惯于认为波上顿在十七世纪的美国文化生活中具有统治地位,然而。早在一六八O年,纽约(那个时候仍然叫做新阿姆斯特丹)和纽波特的城市生活已可以与波士顿相匹敌。虽然波士顿是早期人口最多的殖民地城市,但到了一七六O年,它已经落在纽约和费城的后面。十八世纪时,几个殖民地城市都在竞争首要城市的地位,即使早几十年,费城和波士顿就已是不相上下,纽约市同它们也相差无几;至于纽波特和查尔斯顿,按照英国的地区标准看,也可算是大城市了。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小城市逐步出现,这里只列举其中的几个:朴茨茅斯、塞勒姆、哈特福德、纽黑文、新伦敦和奥尔巴尼。大小先后顺序不断发生变化。当费城一跃而成为人口最多的城市时,人们井没有忘记,仅在不久之前,这个位置还是由波士顿占有的,到了十八世纪末期,纽约人开始盼望他们的城市能够取代费城。但是,从来没有出现美国的伦敦或巴黎——一个在历史上、政治上、文化上和商业上都无可置疑地居于核心地位的大都会。

 

  结果之一是,尽管美国文化同伦敦有着最密切的联系,但它已开始带有反映当地问题和北美大陆各种各样生活的特色了,在以后一个多世纪里,这一点也发展成为这个国家书本文化的特点。殖民时期的这分遗产的形成基于不同的宗教信仰、各地不同的谋生方式以及数以百计的地区性差别,这一切使任何一个地区都难以取得支配性地位,结果,由于几个殖民地城市里进口书籍的生意兴旺起来,致使决定书价(以物有所值为准)的权力也随之而分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