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到温州火车时刻表:中国每年28.7万人死于自杀 四成因为经济困难(续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7:05:18

陈思:大桥上的生命守护者

——个人自杀干预模式

2007年7月28日,南京最高温度38度,正午的南京长江大桥上,路面温度超过50度。陈思从早上8点钟上桥,现在已经12点了,没有发现一个意图自杀的人,他说,极冷和极热的天气,大桥少有自杀者。

自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以来,宏伟壮丽的大桥不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上桥参观,也吸引了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盯着江水,心里计算着,如果从桥面纵身跃出,只需8秒钟,就到水里了。

8秒钟结束生命。这样的痛快使南京长江大桥像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一样,成为了自杀者的黄金地。近50年来,不完全的统计有2000多人在南京长江大桥跳桥身亡,其中50多人是陈思看着跳下去的。那一刻,最远他在桥头堡,自杀者在桥中;最近来得及抓住一只鞋。

有时候,多一秒钟,就能救下一条生命。但陈思不知道,他如何能够多得那一秒钟。从2003年9月19日上桥救人那一天起,它就是个问题。

“我想为他们尽一点力量,设个保护屏障,尽可能地在最后关头拉一把。”

陈思,江苏宿迁人,数年前到南京打工,然后在南京安家,开小店谋生。

2003年9月10日,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陈思从电视上看见有人跳桥。“一个男的,穿金戴银,说是证券公司的主管。”那一刻陈思心里震了一下,感觉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当时如果身旁有人能劝他一下,最起码生命能挽留住。”9天后,陈思上桥,开始了他的“劝生”生涯。此后,他每个周末都去。近4年间,在那些被他救下来的自杀未遂者身上,他差不多花掉了9万多元,这些钱是他开店的全部利润。

很多人觉得陈思有点疯狂。陈思说,一个人做事肯定有原因,他的动因要追溯到他奶奶那里。“爷爷死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她成了寡妇。”寡妇的刚烈加上烈属的权威,奶奶成了村里最具影响力的人。婆媳纠纷、夫妻矛盾都要请她仲裁、调解。“农村里一闹架,最容易喝农药。奶奶救了不少人。”陈思是奶奶带大的,他目睹了这一切。

在南京这样的大城市,一个普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孤独、无助、受人欺负无处声张,这些陈思通通深刻地感受过。从1990年来到南京,陈思卖芥菜、拾破烂、打零工。“我感觉到弱势群体活在可悲和无助之中。所以,来跳桥的人,60%是外来人员。因为自杀是一个人在走投无路时的自我解脱。我想为他们尽一点力量,设个保护屏障,尽可能地在最后关头拉一把。”

“守株待兔”近4年,陈思救下了124人

陈思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做自杀干预,看起来并不难,有点像守株待兔。

每逢周末,陈思来到他在大桥上的据点南桥头堡,守在那里观察上桥的行人。“想自杀的人是看得出来的,他们完全不理会别人,眼睛无神,极度厌恶世界的样子。”一般而言,有自杀意图的人,在上桥时就被陈思发现的可能性有50%,剩下的,需要他去巡逻发现。

南京长江大桥上层公路桥长4589米,陈思的主要巡逻路段在南桥堡和北桥堡之间,这一路段大约有千米,正位于长江江面之上,是不少自杀者选择跳桥的“黄金地段”。“他们有这样的心思,因为长江是母亲河,跳进去就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另外,跳到江里,就能消失,不给家人带来麻烦,也比吃药、跳楼来得痛快。”

为了来回巡逻的方便和快速救人,陈思专门买了一辆摩托车,自己喷上“大桥巡逻义工”的字样,隔20多分钟来回巡视一圈。除了摩托车,陈思还有个工具:军事望远镜。他像一个哨兵,站在桥头堡上,用望远镜瞭望。望远镜主要在最热和最冷时发挥用处,因为在那样的天气状况下,只有不想活的人才愿意呆在桥上一动不动,陈思一望身形就能有个判断。

就这样,近4年时间,陈思救下了124人。

在正常情况下,“守株待兔”式自杀干预并不被提倡,因为大多数自杀者为冲动型自杀,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实施自杀行为,很难采用专人看守来作预防。但对于类似南京长江大桥这样的“自杀盛地”来说,陈思的干预效果明显。

有个男人,为了帮助一个朋友走出困境,拉他来和自己合伙做生意。结果,朋友卷走了他的钱,还有他的妻子,人间蒸发。“这个男人绝望了,他来跳桥。走到桥堡处,被梯坎绊了一跤,他更坚定了自杀的决心,说连地都欺负他,他真是没用了。”陈思救他时,他告诉陈思别救他,以后也别救人了,“原来他听老人讲宁愿度畜生不要度人,还不相信,现在他相信了。”

陈思最终救了他,还帮他找到了工作。现在,那个男人开着洗车场,活得好好的。如果那一刻没有陈思,他已经不在了。

“最令陈思沮丧的事情是他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跳下桥去。”

虽然救了那么多人,陈思始终还是不能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死的念头如此坚决。有一个男孩,“人长得特别标志,穿得特别时尚,个子近1·8米,跳桥时大半个身子都挂到桥外去了。”幸亏陈思和志愿者及时赶到,也幸亏那志愿者是一个体育老师,人高马大,“否则我肯定拽不住,说不定他会把我一起带下去。”当大家一起把男孩拖到桥头堡时,男孩在手脚被控制的情况下,咬断自己的舌头,鲜血喷了陈思一脸。“我想不通,他到底遇到了多大的危机,非得要死。已经把他从死亡边上拖过来了,他却固执还要放弃。我真是不能理解。”

最令陈思沮丧的事情是他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跳下桥去。去年夏天,陈思发现对面一个人有自杀的举动,他不顾车流就冲过去,可几十米宽的桥面才跑到一半时,那人已经下去了。陈思趴在栏杆上往下一看,“四脚朝天,后脑勺着地。”还有一次,陈思已经跑到,伸手去抓,抓住了一只鞋,“我清楚地听到他喊:‘天!’”

50多个人先后当着陈思的面自杀成功。有一段时间,陈思特别怀疑自己的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存在的意义,他想了又想,“既然人们不因我上桥而停止自杀,我的行动还有意义吗?”

民意调查:扬言自杀者,该救,还是该罚?

自杀干预立法,他们正在努力

——“建议为预防自杀立法活动”

本刊记者 曾榛

“建议为预防自杀立法活动”是一个志愿者活动,由“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发起并实施,参与者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2006年11月11日,“建议为预防自杀立法活动”正式启动,并成立了建议预防自杀立法活动工作组。工作组经过3个月的调研和努力,参阅了我国现行法律以及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和规章、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的文件、地方性行政法规;参照国际社会诸如欧美的国家级预防自杀对策、日本《自杀对策基本法》等相关法律政策经验;结合我国危机干预工作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起草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杀研究与干预条例(建议草案稿)》及其条例解释案。建议草案稿共九章、一百四十九条。条例说明案超过20万字,分立法依据与参考、立法说明和参考案例,详细说明了条例的立法依据、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其中内容包括:1、法律意义上严禁自杀;2、建立全国性的死亡报告系统;3、建立自杀未遂报告系统;4、对可能用于自杀的工具特别是农药和一些精神病药物控制;5、允许或鼓励建立国家与地方自杀预防计划;6、允许或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出资出力在全国各地建立自杀研究与预防中;7、允许或鼓励成立相关的志愿者组织或协会。建议为预防自杀立法工作组目前正通过各种形式向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社会各界人士邮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杀研究与干预条例(建议草案稿)》及其条例说明案,并听取大家意见。该活动网站:http://www.gasmwlx.com

新闻链接:2006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自杀对策基本法》,其中规定了预防自杀的对策及地方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民意调查:扬言自杀者,该救,还是该罚?

72.5%认为该罚,48.4%认为该救,仅12.7%表示同情

本刊记者 曾榛

调查背景:西安市公安局于2004年4月下旬下发了《关于妥善处置以攀爬设施的方法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通知》。《通知》指出,一段时期以来,个别人为解决民事纠纷,攀爬供电、通信、水塔等公共设施及其他民用高大建筑物,扬言自杀,要挟他人。这种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对此类行为除及时实施营救外,公安机关还应根据其行为对公共秩序造成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2004年5月,“友邦顾问”采用整群抽样CATI电话访问的方式,调查京、沪、穗三地公众对“扬言自杀”行为的看法及对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的态度:

48.4%认为“扬言自杀者”该救

72.5%认为有必要出台制度惩治“扬言自杀者”

12.7%认为“扬言自杀者”值得同情

31.0%认为《通知》能有效减少“扬言自杀者”

70.2%认为有必要成立自杀干预中心

京、沪、穗三地比较:

认为“扬言自杀者”该救北京41.9%上海64.1%广州37.1%

赞同对“扬言自杀者”予以处罚北京65.6%上海88.7%广州65.5%

认为《通知》能有效减少“扬言自杀者”北京18.6%上海51.0%广州19.8%

自杀干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尽一份力——

本刊记者 曾榛

“预防自杀人人有责。”如果发现自己周围有自杀先兆的人或者自杀种迹象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帮助或者关心他们。那么我们怎样能发现自杀者的先兆,又该如何去实施帮助呢?

专家指出,有自杀危险人群大多具备6个特征:

1.心情忧郁或抑郁

2.近期,特别是最近两天,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的生活事件

3.近一个月生活质量很差

4.长期的生活、工作或心理压力

5.既往有过自杀行为

6.亲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

如何帮助有自杀念头的人,专家建议:

1.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

2.让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

3.认可他们表露的感情,不要进行评判,也不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

4.询问他们是否想自杀:“在你痛苦、绝望的时候想到要结束生命吗?”

(询问一个人有无自杀念头不但不会引起自杀,反而可以拯救生命。)

5.不要轻视,当他们说要自杀时应认真对待

6.如他们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给予保密时,不要答应

7.让他们相信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并鼓励他们寻求这些帮助

8.说服其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们的责任

9.如果你认为他们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们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10.对刚刚出现自杀行为(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

后记

2007年“国际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贯穿终生的自杀预防”。国际预防自杀协会IASP认为,从终生的观点来研究自杀能够增进对自杀行为的理解。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年轻人的自杀率有显著的增加,自杀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人群的首位死因;此外中国等很多国家人口逐步老龄化,老年人自杀和自杀未遂的绝对值以及自杀和自杀未遂率均将有所上升。IASP希望促进对不同年龄群自杀的认识,这将鼓励自杀预防活动的扩延,使得自杀预防活动从整个年龄段的自杀负担而言变得均衡。

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珍爱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