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魔怪第一季:最不像记者的好记者刘彤(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50:39

    1月4日,中央、省、市各大媒体汇聚丹东鸭绿江宾馆,主持人在介绍来宾时,刚点到刘彤的名字,丹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刘彤“嗖”的一下站了起来,与此同时,对面也站起来一个女孩——原来,采访团里也有一个刘彤。男刘彤立即大窘,满脸绯红。

    刘彤就是这样,羞涩、沉静甚至有点木讷。然而,只要到了新闻现场,举起手中的话筒,他就会变成另一个人,妙语连珠,滔滔不绝。

    有人说,他最像记者,又不像记者;也有人说,他最讲究,也不讲究;还有人说,他最上进,又不上进。循着这些谜团,元旦刚过,记者就来到丹东刘彤简单得有些空旷的家,简陋得有些寒酸的办公室,以及他无数次跑过的大街小巷,力争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刘彤。

刘彤在采访途中。光明日报通讯员 宋喜梅摄

    刘彤的“像”与“不像”

    “那年夏天,听说刘彤要来社区采访,我就到门口去等。过了不一会儿,看到一个人骑着个红色的破自行车,车筐里放着个破尼龙绸包,里面放着一个话筒和一把伞,满脸是汗就骑过来了。我心里想,这哪像个记者啊。”提到刘彤,振兴区站前街道华夏村社区书记周波率先打开了话匣子,“一年时间,在刘彤的协调下,社区里的马路市场得到了整治、自来水管漏水问题得到了遏制,大板楼安上了玻璃,800多户居民供暖问题得到了解决,居民们终于认定了:这才是一个和老百姓心贴着心的好记者。”

    刘彤今年47岁,两鬓已经有些花白。居民们反映,他那辆自行车已经骑了12年,除了铃不响其他地方都响。

    “我更习惯于骑自行车走在大街小巷上,一来锻炼,二来随时发现市民身上的闪光点。多年来,我的许多采访对象都是马路边、胡同里的小人物。”刘彤说。

    于金燕,在丹东中心医院附近卖鸡蛋果子。刘彤骑车采访正赶上了中午吃饭的空当,就花2.5元钱买了她一根鸡蛋果子。边吃边聊中了解到,她靠这个小摊支撑起了全家的生计,供儿子上大学。刘彤很感动,采访报道她的同时,还给她一个建议,用“金燕”做招牌,再穿上白大褂,摆上鲜花,这样,既讲卫生,又显得有品位。果然,随着小录音通讯《鸡蛋果子摊出的幸福生活》的播出,“金燕”鸡蛋果子“火了”,买的人排起长队,月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孩子顺利念完了大学。

[责任编辑: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