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悠一和内田:对联例话·章炳麟撰题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57:09
访君千载后;
    愧我一能无。
    ——章炳麟题印度尼西亚三室洞
    
    肩头伊尹谁能任;
    脚底鸱夷未了心。
    ——章炳麟自题
    (风云际会的时代,铸就了一批洒血为国、昂扬奋进的斗士,他们敢说、敢笑、敢骂、敢为,任何暴虐在所不计。以思想家、革命家著称于辛亥革命前后的章太炎曾撰此联表达了誓死为国的心声。上联说,助成汤灭夏建商的伊尹已成历史,但今天有谁自觉担当灭清开国的重任呢?下联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行列中来,这是义无反顾毫无妥协余地的事业,即使以革囊裹尸也不变其心。“鸱夷”,谓皮制的口袋。《国语·吴语》说,吴王曾取伍子胥之尸,盛以鸱夷。联语透出一股浩然正气,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与作者一些政治论文一样有强烈的警世骇俗的宣传鼓动性。)
    
    门前学种先生柳;
    路旁时卖故倭瓜。
    ——章炳麟北京钱粮胡同宅第
    (1914年,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后,多次诱骗章太炎出任要职,遭章拒绝后,袁将章软禁于北京钱粮胡同某四合院。章太炎遂书此集古人诗句联贴于宅第。表示了他决不与袁为伍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愿与不解同旋人饮酒;
    难为未识姓名者作书。
    ——章炳麟自撰闲联
    
    ======================================================
    
    【章炳麟贺赠联】
    
    南方以守为固;
    晋王之后有君。
    ——章炳麟赠李根源
    (李根源[1879-1965],云南省腾越[今腾冲]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1911年11月任云南军政府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1915年10月回国参加反袁斗争。1916年10月章太炎往游新加坡之前,曾针对当时情势,写了这副篆体对联,送给李根源,关于此联的背景,作者在《自定年谱》中说:“余见国事日岌,八月南赴肇庆,欲劝说岑春煊、李根源图长江以规形势”,不得见听。“见南方无可与谋者,遂出游南洋群岛。”“晋王”,即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司马昭之子。昭死,嗣为晋王,后废魏称帝,都洛阳。时蜀已先灭,遂大举伐吴,统一全国,结束汉末以来的纷乱局面。“君”,对要根源的尊称。此联旨在联合;以联语作统战工作,此为一典型。)
    
    宁与凤凰比翼;
    不随鸡鹜争鸣。
    ——章炳麟书赠张钫[张伯英]
    
    绝壁遇云开锦绣;
    疏松夹水奏笙簧。
    ——章炳麟书题条幅
    
    清明初近风光动;
    万物咸登石首来。
    ——章炳麟赠诚公长兄
    (据《章太炎年谱摭遗》,此联上款称:“诚公长兄鉴”,下款署“章炳麟”。该书按语云:章太炎在1898年春赴武昌为张之洞办报,时间为清明,地点为湖北省石首,“会不会就是当时在鄂所写?”从联语内容看,此说当是。上联谓初近清明,景色趋新。“风光”,指景色。唐·卢照邻《元日述怀》诗:“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下联谓万物昭苏,俱登石首。“石首”,城名,即南京石头城。《初学记》卷六引隋薛道衡《祭江文》:“直趋金陵,行登石首。”此形似春联,亦寓颂祷之意。联语清新质朴,惜对仗尚欠工稳。)
    
    性空彼此无差别;
    大力乾坤可跌交。
    ——章炳麟赠释太虚
    (太虚[1889-1947],现代名僧。法名唯心,俗姓吕,浙江省崇德[今并入桐乡]人。现代中国佛教复兴运动的主要推动者。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论》、《人生观的科学》。并创办《海湖音》月刊,曾转载过一些太炎的文字。二人同在上海时,又过从频常。章太炎摘陈白沙诗为上联,书赠太虚,时当在1926年。)
    
    七国有碑唯诅楚;
    六经成炭徒亡秦。
    ——章炳麟赠胡寄尘
    (胡寄尘[1886-1938],一说[1882-1937],字怀琛。安徽省泾县人。南社社员。大学教授。五四运动前从事小说创作,五四后转为中国小说的研究。生平著作凡数十种,有《革命军》、《藕丝记》、《弱女飘零记》、《中国诗学通评》等。与其兄胡韫玉[胡朴安]皆与章太炎交往论文,因有此联。此联为集王夫之《广遣兴》[第9首]诗句而成,略有改动。下联原句为:“六经灭迹待亡秦。”关于此联,有人用来反证章太炎不是法家,对此,《章太炎年谱摭遗》的作者认为,章太炎最早为商鞅翻案,为秦政辩解,也都是事实,至于此联所传达的意义,与《秦献记》中对焚书坑儒政策的见解有异,只可侧证章太炎前后期思想的转变而而已。)
    
    仲公道广扶衰汉;
    伯玉诗清启盛唐。
    ——章炳麟贺陈石遗80岁寿诞
    (陈石遗[1856-1937],名衍,字叔伊,号石遗。近代文学家。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光绪举人。张之洞幕僚。主张延聘通中外事务之人,介绍西方国家的务材、训农、通商、兴工、敬教、劝学、使贤、任能各要务。1898年春在维新变法思想影响下著《戊戌变法榷议》,积极维护清廷统治。后任京师大学堂、厦门大学教授。是同光体诗派的评论家。著有《石遗室诗话》、《石遗室诗集》、《石遗室文集》。“仲公”,即仲长统。东汉末哲学家,字公理。官至尚书郎,参丞相曹操军事。主张“人事为本,天道为末”。指出“乱世长而化[治]世短”,乃是权贵“熬天下之脂膏,断生人之骨髓”所致。著有《昌言》。“伯玉”,陈子昂的字。陈为唐杰出诗人。于诗提倡汉魏风骨,反对六朝柔靡之风,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风格高昂清峻,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此联以仲长统、陈子昂比陈衍,有一定内在联系,但读来确有过誉之感。此或为寿联的特征吧。)
    
    韦编三绝今知命;
    黄绢初裁好著书。
    ——章炳麟贺黄侃50岁寿诞
    (此联贺得意门生黄侃五十岁生日。孔子晚年研读《易经》,把韦编[用熟牛披编连竹简]弄断了三次,“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用功。“知天命”,是五十岁的代称。上联以师长的身份贺黄侃五十岁生日,对其勤奋努力的治学精神予以称许。“黄卷”,古人以黄蘖染纸以防虫蛀,故名。下联勉励黄侃要勤于著述,勿负师望。此联辞浅意深,语重心长。黄侃初得甚喜,后有人指出联嵌“黄绝命书”四字,以为联谶,黄侃信之。不久黄侃因病而逝,好事者益发牵强附会。现今看来纯属偶合,但毕竟贻人口实,为人撰祝寿联当引以为鉴。)
    
    李广从来先将士;
    卫青未肯学孙武。
    ——章炳麟赠翁照垣
      翁照垣,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旅长。1932年2月17日,章太炎在《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文中说:“旅长翁照垣直前要之,敌大溃,杀伤过当。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自民国初元至今,将帅勇于内争,怯于御外,民联兵至,如避寇仇。今十九路军赫然与强敌争命,民之爱之,固其所也。”又愤北方抗日犹豫,章太炎于2月23日北上见张学良,“代东南民众呼吁出兵”,并到师范大学做学术讲演,以历史上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故事去打动听众,以策动华北各地将领抗日。据专家考证,此联当作于是年6月南返之后。“李广”,西汉名将。文帝时以击匈奴有功封散骑常侍。元光时任右北平太守,先后与匈奴70余战,以勇敢善战,身先士卒著称。匈奴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犯界。“卫青”,西汉名将。曾7次出击匈奴,安定了北边诸郡。“孙武”,春秋时军事家。齐国人。著有《孙子兵法》。
    
      章炳麟撰挽联
    
    为我扫幽燕;
    愿君化彗孛。
    ——章炳麟挽宋教仁
      宋教仁为袁世凯所刺,章太炎极为愤慨,遂写此联直指袁世凯。“幽燕”,古地区名,今属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袁世凯盘踞之地。“彗孛”,彗星又称孛(Bèi)星。此联对仗工整,构思精巧,形象生动,简短有力,为思想与艺术完美统一的典型。
    
    乱世才难用;
    先生老未归。
    ——章炳麟挽刘人熙
    
    无公则无民国;
    有史则有斯人。
    ——章炳麟挽黄兴(1)
    
    蹈东海而死者;
    岂南方之强矣。
    ——章炳麟挽陈天华
    
    南方以守为固;
    晋王之后有君。
    ——章炳麟再挽陈天华
    
    三字奇冤生竟雪;
    一腔热血死难消。
    ——挽滇西国民军都督府第2都督刀安仁
      刀安仁,傣族,云南省盈江人,为腾越府干崖[今盈江县弄璋等一带]宣抚司土司,青年时留学日本、印度,加入同盟会。1911年领导腾越起义,任滇西国民军都督府第2都督。后被云南军阀诬以“叛国心”逮捕,解至北京,被袁世凯囚禁,经孙中山、黄兴营救出狱。1913年病逝于北京。上联“三字奇冤”即指此。下联对刀安仁满腔热血投身革命,反遭诬害,身陷牢狱,虽得昭雪,而身心遭受折磨,不久便去世,表示极大的义愤。本联笔力劲健,言词慷慨,控诉和鞭挞了军阀和袁世凯倒行逆施的罪行。
    
    谤满天下,泪满天下;
    创造共和,再造共和。
    ——章炳麟挽黄兴(2)
    
    激浊扬清,骂世敢为鸡九锡;
    履危如坦,折冲何啻骑千群。
    ——章炳麟挽袁观澜
    
    早到三年,也同成国事重犯;
    蠢尔元凶,敢来吊革命先躯。
    ——章炳麟挽熊成基
    
    群盗鼠窃狗偷,死者不瞑目;
    此地龙蟠虎踞,古人之虚言。
    ——章炳麟挽南京光复诸烈士
      1911年湖北省武昌打响辛亥革命第枪后,各省纷纷独立,唯南京张人骏、铁良、张勋等人仍效忠清室,与江浙联军对抗,联军几经苦战,才使南京获得光复。上联对辛亥革命的大小军阀、政客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他们像一群鼠窃狗偷的盗贼,令烈士们虽死也不能瞑目。下联以反衬手法讥刺军阀、政客。古人说南京是英雄豪杰聚集之地,现在看看这些人,古人的话不可信了。“龙蟠虎踞”,原特指南京地形险要,这里借指英雄豪杰。
    
    誓九世重仇,特起异军酬阁部;
    知百年恒化,肯称符命媚当涂。
    ——章炳麟挽徐宝山
    
    一夜变须眉,难得东皋公定计;
    片时留骨殖,不用西门庆花钱。
    ——章炳麟挽伍廷芳
      伍廷芳(1842-1922),广东省新会县人。清末大臣。先任清政府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后任修订法律大臣、会办商务大臣、外务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等职。武昌起义后,宣布赞成共和,旋任南方民军全权代表,与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举行南北议和谈判,暗示只要袁世凯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即可选为大总统。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司法总长,又与孙中山合作,任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兼财政部长,兼广东省省长。关于此联,《章太炎年谱摭遗》云,1922年伍死,“其子朝枢走上海,一日谒太炎,谈及乃翁病状。朝枢曰:‘先父体素健,只因总理蒙难(指陈炯明叛变事——引者注),奔走港、澳,操劳过度,遂致病倒。十天之中,须发皆白矣。’太炎闻而笑曰:‘一夜须发过昭关,君家早有先例。’又谈及廷芳火葬事,朝枢曰:‘此在欧美,已极平常,惟在中国,实属创见。’太炎又笑曰:‘我国古已有之,武大郎即是火葬。’朝枢至此,乃觉啼笑皆非矣。讵知次日太炎又遣人送挽联一副……”此当视为联界一怪。
    
    寻窃有殊功,不使精神随物祸;
    捐躯付公论,独留肝胆照人寰。
    ——章炳麟挽夏粹芳
    
    好学果忘疲,有志竟成期项橐;
    生材殊不易,华年未秀悼终童。
    ——章炳麟挽国学会学生胡某
    
    赤伏自陈符,严子何心来犯座;
    黄初虽定乱,管生终日尚挥鉏。
    ——章炳麟挽黄节(黄晦闻)
    
    英雄固自粗疏,犹当宥之十世;
    权利能无受咎,如何赎兮百身。
    ——章炳麟挽张振武
    
    承濂亭薪水之传,能以文章弇科第;
    载端木胡连之器,岂因货殖损清名。
    ——章炳麟挽张謇
      张謇(1853-1926),近代立宪派。字季直,江苏省南通人。光绪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后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等实业,创办文化教育事业。后任南京政府实业总长等。有《张季子九录》、《张謇函稿》等传世。上联“承濂亭”,指张謇问学张裕钊事。张裕钊(1823-1894),清末散文家、书法家。字廉卿,湖北省武昌人。举人出身。勤治文史,擅长书法。著有《今文尚书考证》、《濂亭文抄》等。在江阴凤池书院讲学时,张謇曾师事之。“能以”,“弇(Yǎn)”,袭也。张謇为光绪二十年状元,以文章胜。“载端木”,即端木赐。孔子弟子,又称子贡。经商曹、鲁间,富至千金。张謇他大生纱厂,开现代民族资本家之先河,为近代工商界巨人之一。以端木喻张謇,极切。此联用语中肯,可见作者观念也在更新呢。
    
    千金方不是奇书,更赴沧溟求启秘;
    五石散竟成末疾,尚怜甲乙未编经。
    ——挽中医恽铁樵
    
    李少卿有服汉心,赋命乃不如苏武;
    王仲淹献太平策,识时犹似后房高。
    ——章炳麟挽田桐
      田桐(1879-1930),湖北省蕲春县人。字梓琴。主编《太平杂志》,章炳麟有文章在该杂志刊布。1930年7月2日,田桐在上海去世,章氏有二联相挽。此为其一。“李少卿”,西汉将领李陵。字少卿,武帝时匈奴来攻,陵请愿以少击众,与单于交战。击杀数千人,后矢尽援绝。投降匈奴,单于以女妻之,立为右棱王。“苏武”,西汉名臣。字子卿。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为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单于诱降,他严词拒绝,威武不屈。昭帝与匈奴和亲,才被释回朝。“王仲淹”,即王通(584-618),字仲淹,隋哲学家。曾上隋文帝《太平策》12篇,为朝臣疑忌,返归乡里。朝廷屡召不出,执教自给。“后房高”,即唐佛教翻译家房融。武后当政时,为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初贬死于高州(今属广东省)。
    
    君真是介甫后身,举世谁知新法更;
    我但学茂弘弹指,九原应笑老儒迂。
    ——挽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胡汉民
      1936年5月25日,上海公祭胡汉民,壁间悬有章氏此联。胡汉民(1879-1936),广东省番禺[今广州]人。同盟会会员。曾在孙中山领导下,负责筹饷运械工作。后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孙中山北上后,代理大元帅兼广东省省长。1927年任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等职。上联“介甫后身”,介甫,指北宋大臣黄安石,字介甫。曾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后身,指胡汉民提出建立民族国际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会后不久,胡汉民提出建立民族国际以对抗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此与章炳麟的观点相合,因谓。章炳麟曾因不同意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于1924年脱离改组后的国民党。下联“茂弘弹指”,茂弘,为晋·王导的字。《世说新语·政事》:“公(王导)因便还到过任(颙 yu)边,云:‘兰阇(Dū)兰阇。’群胡同笑,四座并懽(Huān)。”“弹指”,弹击手指。佛教仪。表示许诺、愤怒、赞叹或告诫等意。联中用此典有愤怒、告诫的意思。
    
    大泽岂无贤,正令垂钓磻溪,谁能一顾;
    衡门可终老,但未策名党国,便是千秋。
    ——章炳麟挽蒋观云
    
    卅年与世相浮沉,朝市山林,卷舒由已;
    千古论才无准的,黄钟瓦缶,际遇为之。
    ——章炳麟再挽蒋观云
      1929年9月3日蒋观云死,7日安葬,章氏献挽联3副,此为其一。蒋观云(?-1929),名智由,字心斋,别号观云。浙江省海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诗界革命”,是新派诗的重要诗人。倾向民主革命,参加过中国教育会、光复会。后来思想渐趋保守,参与梁启超的立宪保皇活动。有《居东集》、《蒋智由诗钞》等。“朝市”,指朝廷与市肆。旧谓名利之场。“山林”,园林。此句谓蒋氏进退上下,全由自己。“准的”,准则。“黄钟”,指古乐十二律之一。声调最洪大响亮。“瓦缶”,小口大腹的瓦器。“际遇”,机遇。此句谓蒋氏或作黄钟,或作瓦缶,听时势摆布。
    
    素无大功亲,同气余三,夺我寡兄何太酷;
    偕行六十载,残处有几,别当多难更谁堪。
    ——章炳麟哭教谕君
      1928年1月,章氏长兄籛(Jiān)卒。籛,名炳森,字椿伯。清·光绪戊子浙江乡试举人,嘉兴儒学训导。清末任浙江谘议局议员,辛亥革命,浙江光复,被推为临时省议会议员,以病未就。1912年充余杭县议会议员,长于医术。去世后,章氏为撰《伯兄教谕君事略》和此联。“功亲”,谓劳绩。《水经注》按:《汉书·梁孝王传》:“王以功亲为大国筑东苑,方三百里,大治宫室。”“同气余三”,同气,本谓有血统关系的亲属,此指同胞兄弟。章氏同胞四人,长殇,籛,实为次子,太炎第四。此联实话实说,亦佳。
    
    洪以甲子灭,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间成败异;
    生袭中山称,死傍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挽中国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1)
      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于1929年6月将孙中山灵柩安葬于紫金山。安葬时举行了隆重悼念仪式,章太炎献了此联。上联“洪以”,指洪秀全于1864年(甲子年)6月1日病逝,以“灭”字写洪氏逝世,有贬义。“公以”,指孙中山于1925年(乙丑年)3月12日病逝,以“殂”字写孙氏,有褒意。古多以“殂”字用于帝王之死,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水半,而中道崩殂。”又如《书·舜典》:“帝乃殂落。”下联“死傍”,指明太祖朱元璋陵寝,以紫金山南麓西侧,中山陵在紫金山南麓东侧,二陵相依,因以“傍”称。“一匡”,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统一中国,孙中山也以推翻帝制、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为目的,因说古今相同。此联以洪秀全、朱元璋相比,极赞孙中山的革命功绩,显得客观和高明。
    
    治大国若烹小鲜,何曾食万钱,湖广理万事;
    乐与饵而止过客,负羁全其室,康成保其乡。
    ——章炳麟挽谭延闿
      联释见下《章炳麟再挽谭延闿》联释
    
    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耶,兵果自焚,可以休矣;
    灭度众生,赏燕灭度者,佛亦不立,如是观之。
    ——挽国民政府总统府高等顾问蒋尊簋(蒋伯器,1)
      将尊簋(1882-1931),浙江省诸暨人。辛亥革命时曾任广东都督府军事部长,浙江都督等职。后任总统府高等顾问。1917年参加护法之役。后历任广州国民政府军政部次长、大本营高级参谋等职。
    
    行路亦良难,吾师乎,吾师乎,尚受庾斯侮弄;
    与游非尽僻,可人也,可人也,且烦管仲平章。
    ——挽国民政府总统府高等顾问将尊簋(蒋伯器,2)
    
    继大明太祖而兴,玉步未更,佞寇岂能干正统;
    与五色国旗俱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
    ——章炳麟挽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湖北省黄陂县人。字宋卿。世称黎黄陂。早年为张之洞编练新军,被提升为协统。武昌起义时,因革命党领袖不在武汉,又因革命党人缺少经验和自信,推他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被选为副总统。后伙同袁世凯镇压革命,并当了北洋政府总统。上联“明太祖”,即朱元璋。明朝建立者。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人。“玉步”,谓从容雅步。《后汉书·蔡邕·释诲》:“当其无事也,则舒绅缓佩,呜玉以步,绰有余裕。”此句指黎继袁后,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被段利用张勋将他驱走事。下联“五色国旗”,中华民国国旗之一。旗面为红、黄、蓝、白、黑五色,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从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起全国悬挂,至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改悬青天白日旗。“鼎湖”,旧谓黄帝死亡。此指黎元洪。“谯周”,三国时蜀汉大臣。炎兴元年[263年]因劝蜀主刘禅降魏,被魏封为阳城亭侯。关于此联,作者在《致李根源书七七》中说:“挽黎公辞颇质直。如是亦可,不烦修饰。若自愚见窥之,则黎公为中华民国之总统,弟为中华民国之总理,立言当从其大,不应只以知己感恩之义言也。愚挽黎公一联,弟当观之,于意云何?”此联下署“中华民国遗民章炳麟哀挽。”
    
    辛勤独学鲜传薪,歼我良人,真为颜渊兴一恸;
    断送此生惟有酒,焉知非福,还从北叟探重玄。
    ——章炳麟挽黄侃
      黄侃(1886-1935),湖北省蕲春人,字季刚。章太炎弟子。擅音训诂,工古文学。曾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金陵大学教授。著有《声韵通例》、《尔雅略说》、《文心雕龙札记》等书。关于黄侃,章太炎在《黄季刚墓志铭》中说:黄“尤精治古韵,始从余问,后自为家法,然不肯轻著书,数趣之曰:‘人轻著书妄也,子重著书吝也,妄不智,吝不仁。’答曰年五十当著纸笔矣’。今五十,而遽以中酒死。独《三礼通论》、《声类目》已写定,他皆凌乱,不及第次,岂天下不欲存其学邪?”“传薪”,谓师徒相传,古谓传薪。“歼我良人”,语出《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颜渊”,孔子弟子。“焉知非福”,成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弱叟”,居住塞北之叟也。《淮南子》:“北叟失马,人皆吊之。”“重玄”,天也。
    
    孙郎使天下三分,当魏德萌芽,江表岂曾忘袭许;
    南国本吾家旧物,怨灵修浩荡,武关无故入盟秦。
    ——章炳麟再挽孙中山
      1925年4月12日上海追悼孙中山大会在西门公共体育场举行,担任追悼会筹备处干事的章太炎送了这副挽联。下联“孙郎”,指孙权,吴国的建立者。三国时魏蜀吴鼎足而立,三分天下。此言“孙郎使天下三分”,意在一个“孙”字。1924年奉直之战,直系以冯玉祥阵前倒戈而失败,皖系段祺瑞就任北方政府“临时执政”,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拟与奉皖结成“三角同盟”,遂接受了段的邀请。当时章太炎和其他一些人不赞成孙中山北上。“魏德”,指曹操,字孟德,封魏王。“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史称江表,此指吴国孙权。东汉末年曹操劫持汉献帝迁都许昌后,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进攻袁绍,在未决胜负之前,孙权拟袭许昌,迎回汉帝。作者用此典故是说1913年国民党因宋教仁被杀一案,发动“二次革命”起兵讨袁,袁的嫡系段祺瑞不会忘记这件事。上联以曹魏比北洋军阀段祺瑞,以孙吴比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势力,意在表明当时作者不赞成孙中山北上。下联“南国”,古指江汉一带的诸侯国;此指楚国。“旧物”,先人留下的物品。“灵修”,语出屈原《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意谓楚王糊涂,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武关”,地名。在陕西省丹凤东南。战国时秦之南关。公元299年,秦昭襄王诱楚怀王于此,史称“武关会盟”。下联是说,楚怀王糊涂放纵,不听屈原忠谏,受秦昭襄王之骗,欲与秦国修好,入武关会盟,而死于咸阳。作者用此典故意在批评孙中山“无故”北上,而死在北京。此联立意片面,颇不允当,因此不得在追悼大会上悬挂。由此可从中悟出一个道理:挽联以立意全面为好,以从正面取材为好,以据实歌颂为好;将此联与其他一些优秀挽联相比,即可明白这个道理。
    
    管幼安岂为汉室效贞,以一意孤行,自遂平生雅操;
    王子渊能令关西学步,试再修书断,知非南北分流。
    ——章炳麟挽曾农髯
      曾农髯,名熙,书法家。湖南省衡阳人,光绪癸卯进士,官兵部主事。义和团起,奉母返乡,辞官。后流寓上海,以卖艺为生;蓄髯修秀,以农髯自号。张大千、朱大可均为其弟子。1930年8月27日在上海病逝,章氏以此联相挽。上联“管幼安”,指管宁[158-241],字幼安,三国时隐士。东汉末年避居辽东30多年。下联“王子渊”,指王褒,字子渊,西汉辞赋家。著有《圣主得贤臣颂》、《九怀》、《洞箫赋》等。“关西”,指杨震。东汉大臣,少好学,博览经籍,当世誉为关西孔子。“书断”,书名。唐张怀瓘[guan4]撰。所录为古今书体及书法家的姓名小传。“南北分流”,曾氏在上海与书家李梅庵同名,门生遍天下。李以北派自居,曾自称南派。
    
    进退上下,式跃在渊,以师长责言,匡复深心姑屈己;
    恢诡谲怪,道通为一,逮枭雄僭制,共和再造赖斯人。
    ——章炳麟挽梁启超
      上联“进退”句,“式跃在渊”,即鱼跃于渊。式,发语辞。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此句是说梁启超在政治舞台上,或进咸退,或上或下,像鱼在水里跳跃那样随便。梁氏多变,因以水中之鱼作喻。“以师长”,指康、梁恩怨事。1916年康、梁在张勋复辟事件中发生矛盾[康拥护张,梁反对张]以后,康有为于1917年8月致书梁启超,对梁民国以来政治表现大加抨击,梁念师教之恩,以“屈己”的态度一言未发;1923年5月还连发三书邀康到北京西山共赏“翠微山色”。上联是说梁氏在政治生活中变化异常,可是对老师的态度[尽管立场、观点不同],却始终尊敬如一。下联“恢诡”,语出《庄子·齐物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可译为:“因此可以举一根小簪子和一根柱子、一个丑妇和一个美女做例子,这大小和美丑极端相反的东西本来是非常矛盾的,但从道的观点来看,却是统一的。”“恢诡谲怪”,互相违戾乖异,即互相矛盾的意思。梁启超在一些历史事件中,观点、立场多变,但变的结果是变到“共和”这一方面来了。“逮枭雄”,指袁世凯篡权称帝。下联赞颂了梁启超在反对帝制中所做的贡献。此联写梁氏多变、尊师屈己、再造共和三个方面,选材准确、恰当;持论也颇公允,不失为又一佳联。惟“共和再造赖斯人”句,初读觉得评价过高,但再作思考,却也不算过分。梁启超在天津与蔡锷共谋举义时,曾相约说:“今兹之役若败,则吾侪死之,决不亡命;幸而胜,则吾侪退隐,决不立朝。”此虽为书生议论,但就是这个议论把帝制搞掉了。章氏之论是符合实际的。
    
    协似周绛侯,才似李西平,僭制已除,独秉义心尊奥主;
    燕昭晚求仙,齐桓晚好内,雄图虽蹶,终于民国是完人。
    ——章炳麟挽唐继尧
      唐继尧(1882-1927),近代军阀。云南省会泽人。早年随蔡锷参加新军起义。遂任贵州都督、云南都督。1915年与蔡锷通电反袁复辟,次年参加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独裁,却又排挤孙中山,与北洋军阀妥协。后彭吹“联省自治”,力图保持独占云南的地位。上联“周绛侯”,汉周勃从刘邦起义,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李西平”,即李晟[727-793],唐名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德宗时,泾原兵变,朱泚[ci]在长安称帝,李回师收复长安,封西平郡王。“僭制”,即僭伪。指袁世凯复辟帝制。僭,越分。“奥主”,比喻国君。原指深居内室的主人。下联“燕昭”,即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国君。名姬职。“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姜小白。《左传·僖十七年》:“齐侯[即齐桓公]好内,多内宠。”好内,指贪女色。
    
    喑呜叱吒有项王风,公岂徒尚勇乎?唯受善,故群材采用;
    温让恭良得夫子教,老而渐闻道矣,以小人,斯北面终身。
    ——章炳麟挽岑春煊
      岑春煊(1861-1933),字云阶,广西省西林人。近代官僚。历任四川、两广、云贵总督。辛亥革命后,长期在西南一带活动。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与孙中山组织护法军政府。次年又勾结桂系军阀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自任总裁。1920年被粤军驱走,退居上海。著有《乐斋漫笔》。“项王”,即西楚霸王项羽。“受善”,谓容纳和爱惜[人才]。受,容纳。善,爱惜。“夫子”,指孔夫子。“北面”,旧时君见臣,尊长见卑幼,南面而坐,所以北面指人称臣。
    
    显达历三朝,有请公子兼翰林。容共武汉主席,反共南京主席;
    椿萱跨四位,乃父制军又总理。乾母卢太夫人,生母谭如夫人。
    ——章炳麟再挽谭延闿
      谭延闿(1880-1930),国民党官僚,立宪派领袖。湖南省茶陵人。上联“显达”,谭延闿从光绪卅年(1904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开始,到他逝世,历光绪、宣统、民国三朝。“容共”,指1924年3月2日,孙中山发表“容共”意见,此间,谭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反共”,1927年后,谭依附蒋介石,任国民党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职。“椿萱”,父母的代称。椿,父。萱,母。谭延闿之父仲麟[1822-1905],咸丰进士,历任江南道巡抚、河南按察使、史部左侍郎、户部左侍郎、工部尚书、福州将军、两广总督等职,因有“制军又总理”之句。“乾母”,卢太夫人,孙中山原配。如夫人,妾的别称,谭延闿为庶出,因谓。此联用语刻薄,其原因是,1923年二人因“联省自治”问题发生冲突。这年8月,谭受孙中山委任为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驰兵长沙,赶走赵恒惕。这在章太炎看来是“外力破坏自治”,“驱人毁宪”。章、谭矛盾当始于此。其实,章、谭两家原为世交。谭仲麟督任两广时,章太炎的父亲和长兄都曾入其幕府。两家老人如地下有知,当出面调解矣。
    
    是谁浩劫催成?马革分归,虫沙竞化,更摧残瘴雨蛮烟。试回看越裳殄瘁,汉帜苍茫,这无限国殇,各向天涯遥布奠;
    何处巫阳招得?关门月黑,塞上云昏,尽淹滞忠魂义魄。倘他时三界轮回,九幽度脱,愿都为壮士,齐来边塞忾同仇。
    ——章炳麟挽抗法烈士(44 44=88字)
    
    钝初之死可无伤,克强之死可无恨,英士之死可无惨,闻道斯得道,求仁斯得仁,肝胆有书生,凭孤郡杭顽胡,大器推尊颜太守;
    金陵共事见厥智,淮上共事见厥勇,汉皋共事见厥仁,惟我能识君,亦君能识我,男儿尚意气,观数奇知骨梗,穷途痛哭李将军。
    ——章炳麟挽张汇滔(48 48=96字)
    
    ======================================================
    
    【章炳麟撰讽联】
    
    国之将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章炳麟撰嘲讽康有为
      此联为嵌名兼藏尾联,以雁足格(上下联末字)嵌被讽者名。上下联均为集句,藏尾,上联隐去“妖孽”二字,下联隐一“贼”字。
    
    正廷屡受伪廷命;
    儒堂本是教堂人。
    ——章炳麟撰嘲讽北洋政府屡任总长的王正廷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杀宋教仁;
    你说是洪述祖,他说是赵秉钧,我说是袁世凯。
    ——章炳麟撰嘲讽袁世凯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岁祝疆无。
    ——章炳麟撰嘲讽慈禧太后(31 31=62字)
      慈禧太后是清咸丰帝妃,叶赫那拉氏,是清·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这副对联就是讽剌她的。上联写慈禧不顾人民死活、穷奢极欲的事实。慈禧在京城内外大兴土木,修复南苑、南北海等,她还移用海军军费,建造颐和园,费时三年,耗银千万两。她一意孤行,挥金如土,只为满足一己的欲望。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她仓惶出逃西安,第二年“回銮”,竟下令为她修道路、筑行宫,供吃喝玩乐。慈禧在“庆有”,黎民膏血将“全枯”。下联写慈禧使国家的疆土日渐被列强瓜分的事实。慈禧每过一次生日,就给国家带来一次丧权失地的灾难。她五十岁,日本吞并琉球;六十岁后不久,日寇又侵占台湾;现在的七十岁生日,日寇和沙俄又为争夺东北大打出手。面慈禧对此,居然表示“中立”,割地赔款,一任列强瓜分,真是慈禧若“万寿”,国家疆域终成“无”。“圻”,通“垠”,边际;地界。邦圻,指国土。此联把当时有人为了拍马而献的“一人有庆,万寿无疆”颠倒为:“一人歌庆有,万岁祝疆无”,显得笔锋犀利,讽赖剌辛辣,气势磅礴,因而传颂一时。有人说下联的“而今”改成“七十”更好,可与上联首字“今”字避免重复。有人分析说,联中东、南、北三个方位词都用了,独未用“西”[用“而今”],不用“七十”是隐喻“西”太后不在,“七十”寿无,是作者的微妙的曲笔,此亦可备一说。
    
    ======================================================
    
    【贺赠章炳麟联】
    
    绛帐谈经,头点虎丘之石;
    瀛州说理,律回黍谷之春。
    ——马相伯贺章炳麟60岁寿诞
    
    ======================================================
    
    【挽章炳麟联】
    
    经学驾唐宋而上;
    其人在儒侠之间。
    ——吴伟楼挽章炳麟
    
    天丧斯人,朴学难续;
    瞻言国故,悼悲极深。
    ——张学良挽章炳麟
    
    哲人其萎,倚梁栋以何从;
    经木既衰,抚简篇而空亡。
    ——张学良再挽章炳麟
    
    吴其沼乎,苦诵遗言惭后死;
    国已兴矣,今将喜讯告先生。
    ——周瘦鹃挽章炳麟
      作者于1955年章炳麟的灵柩由江苏省苏州迁往浙江省杭州时所撰。
    
    许郑是经师,恨我因循迟奉手;
    精专承谬赞,惟余黾勉答真知。
    ——杨树达挽章炳麟
    
    富贵不能欺,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朽乎,哲人共蒌乎。
    ——李培甫挽章炳麟
    
    无意求官,问天下英雄,能不入彀者有几辈?
    以身试法,为我国言论,力争自由之第一人。
    ——张元济挽章炳麟
      上联以问代叙,一针见血。“入彀”,谓弓箭进入射程之内。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篇:“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全句说章太炎先生不求名不求利,而天下人才尽入其掌握,其道德文章为当时社会贤达所推重。留学日本时,鲁迅、许寿裳、钱玄同都是他的学生。下联进一步称颂他为争取言论自由、不畏强暴、披肝沥胆的革命精神。他一生七次被追捕,二次入牢狱[1903年因《苏报》案被囚于上海西牢三年;1913年因反对袁世凯而被幽禁于北京三年],这就是“以身试法”的内容。鲁迅说他尽管如此,“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联语充分的肯定,热烈的讴歌,表达了作者对章太炎先生不幸去世的沉痛心情。
    
    著书以仲长统自期,炎炎菿言,孩小儒之耳目;
    革命继顾宁人而起,烈烈正气,振大汉之声威。
    ——吴伟楼再挽章炳麟
    
    后太冲、炎武已二百余年,驱鞑复华,窃比遗老;
    与曲园、仲容兼师友风义,甄微广学,自成一家。
    ——蔡元培挽章炳麟
    
    大军已溃八公山,怜当局责任忧深,雪耻不忘王丞相;
    与子昔唱亡国会,叹此日人凋邦瘁,伤心重作汉遗民。
    ——冯自由挽章炳麟
    
    代人民说公道话,替党国讲正经话,卓哉,君乎安可死;
    言小学似黄梨洲,论品行如顾宁人,髦矣,我也得无伤。
    ——马相伯挽章炳麟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亭林标其义,先生植其躬,三百年薪尽火传,两汉微言,今兹永绝;
    籀述古韵,独崇许书,余杭钩其玄,吾师昶其旨,未半截山颓木坏,九原不作,小子安归。
    ——陆宗达挽章炳麟(33 33=66字)
    
    能言汤武革命、周召共和,中晚际横流论学力,早著訅书,天丧斯文,忽告两楹伤梦奠;
    犹忆歇浦造庐、金台议政,后先申仰止苦风尘,莫由师事,手摹遗墨,只余三字署车茵。
    ——陈祖基挽章炳麟(33 33=66字)
    
    □括刘贾许颖,以阐扬十二经玄素遗文。始议胡董,终驳皮康,自排满**以还,式昭攘夷大义;
    继述王李顾黄,卒光复五千载羲农旧物。系狱三年,去食七日,后渔父中山而逝,允推开国元勋。
    ——吴承仁挽章炳麟(37 37=74字)
    
    合许郑朴学、老庄玄学、贾董文学为一家,精神与天地万物同流,宅不弥亩,志溢九州,藏用显仁,师范千秋留雅语;
    施温柔诗教、疏通书教、絜静易教于七十,勋名偕宇宙三川并寿,门设四科,经贻双凤,钩深致远,松揪终古閟微言。
    ——但焘挽章炳麟(44 44=88字)
    
    缵苍水宁人太冲薑斋之遗绪而革命,蛮夷戎狄,矢志攘除,遭名捕七回、拘幽二载,卒能驱逐客帝、光复中华,国士云亡,是诚宜勒石记勋、铸铜立像;
    萃庄生荀卿子长叔重之道术于一身,文史儒玄,殚心研究,凡著书廿种、讲学卌年,期欲拥护民彝、发扬族姓,吴天不吊,痛从此微言遽绝、大义无闻。
    ——钱玄同挽章炳麟(57 57=114字)
    
    ======================================================
    
    附录:【挽章炳麟夫人汤国梨联】
    国学大师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富有才情,能诗,著有《影观诗稿》。她长居苏州数十年,至1980年盛夏病逝,享年98岁。诗人逝去,同道相挽,吴中文坛前辈蒋吟秋、诗人江波等撰送了挽联,联语情真意挚,颇为感人。
    
    ------------------------------------------------------
    
    国事心常在;
    梨花手自栽。
    ——江波挽汤国梨
      此联以鹤顶格嵌被挽者名。
    
    大师讲学称贤助;
    淑德扬风仰久长。
    ——蒋吟秋挽汤国梨
    
    断梦惊魂,师座春风悲已远;
    回灯怯影,锦帆夏日泣声传。
    ——朱延春挽汤国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