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花大棵价格:朱买臣前妻 汉书典故昭示读书人悲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45:50

朱买臣前妻 汉书典故昭示读书人悲哀


 

一个人,家里很穷,但是喜欢读书。由于不善理财,结婚多年之后,家里仍然穷得叮当响。常常跟妻子一道,靠砍了柴卖糊口度日。挑着柴担,他还大声背诵诗文。妻子多次劝他不要在路上大声背诵,他不但不听,反而背诵得更加起劲。妻子觉得很丢脸,请求离婚。他对妻子说:“我五十岁时会富贵起来,今年已经四十多了,你跟我吃了很多苦,等我富贵了,一定报答你的好处。”妻子听后,非常生气,说:“像您这样的人,结局只能是饿死在路边地沟中,怎么可能会有富贵的那一天!”妻子决意离婚,他只好答应。不久,她又跟别人结了婚。而他,只能一个人孤独地一边挑柴,一边背诵诗文。有一次,他挑着柴走过一片墓地,前妻正跟丈夫在那里上坟,看见他饥寒交迫的可怜样,就喊他吃了顿饭。

几年之后,他因为有人推荐,见到了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并受到赏识,被委以重任。衣锦还乡之日,见前妻和她丈夫都在为他到家乡上任做地区长官打扫道路的人群之中,于是下令让他们上车,跟他一同去他的官邸,安顿他们住在自己的官邸里,管吃管穿。住了一个月,他前妻突然上吊死了。于是给了她丈夫一笔钱,作为丧葬费用。

明眼人一定知道,这是《汉书》里记载的一个著名故事:朱买臣和他前妻的故事。

汉代以降,诗文之中,但凡提到这个故事的,无不采取尊敬、同情朱买臣,鄙视、斥责朱买臣之妻的立场。在诗歌里提到朱买臣的唐代诗人,骆宾王、李白、孟浩然、高适、白居易等,莫不如此。例如,李白写过“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白居易写过“买臣负薪日,妻亦弃如遗”,“富贵家人重,贫贱妻子欺”等诗句。元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明人周绍濂撰《鸳渚志余雪窗谈异》、明末清初传奇《烂柯山》(或作《烂柯记》)、清代小说《马前泼水》,等等,同情朱买臣、斥责其妻的立场,一脉相承。

但是,近日读到一篇当代学者写的学术论文,所持观点跟传统文人截然不同:谴责朱买臣,为其妻鸣冤。该论文称朱买臣为“典型的小人”,而称其妻为“饱经风霜、坚韧却不失善良的妇人”。朱买臣之妻的上吊身亡,该文作者直接认为朱买臣就是凶手,“买臣难道不能宽恕待他并不薄的前妻吗?”“买臣妻,无论妍媸肥瘦,总之,其一生都被买臣所毁。”

显然,这篇发表在国内某知名学术杂志上的论文是一篇翻案文章。

我认为,这个案子翻得有点勉强,难以服人。

反复阅读《汉书》朱买臣传,我并没有得到朱买臣是典型的小人的印象。相反,觉得他是一个能固穷(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有学问(对《春秋》《楚辞》很有研究)、有才干(抓住时机平定东越王叛乱)、知恩图报(回家乡做会稽太守时,曾经有恩于他的,都一一报答了)、有宽容心(收留前妻及其丈夫)的人。授官之初的微服出行,戏弄曾经蔑视过他的人,在官场的若干行为,都不足以损害他的品格形象。至于他的前妻,无论如何,说她饱经风霜、坚韧、善良,都是言过其实。她要求离婚,原因有二:一是认为朱买臣只会穷困终身,二是厌恶朱买臣当众背诵诗文。概括言之,她有很强的虚荣心。看着朱买臣饥寒交迫,给他吃顿饭,固然可以理解为是善良之举,但这种善良之举,人皆能之,不足为奇。

《汉书》中明确说了,是朱买臣之妻先提出离婚的,朱买臣动之以情无效后,顺遂了她的意愿;朱买臣衣锦还乡,立即着手安置前妻和她丈夫住到自己的府邸中,既非置之不理,更非利用职权,横刀夺爱,或打击报复;朱买臣前妻是上吊死的,是自杀。怎么能说朱买臣不宽恕前妻,毁了前妻呢?

论文把《汉书》“买臣乞其夫钱,令葬”,解释为“买臣向前妻丈夫索要丧葬前妻的金钱费用”,因为不懂古汉语中“乞”有“给予”的意思,正好把意思理解反了,把朱买臣的义举歪曲成了小人行为。古代文学研究专家,犯这样的错误,出人意料。

写作此文,我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朱买臣和他前妻的故事,是人间反复、普遍上演的爱情婚姻悲剧,施以同情、引为警戒足矣。有所褒贬,已属多事;歪曲事实,颠倒是非,则昭示了学术研究的无聊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