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银行卡要存钱进去吗:官民比例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3:30
谈谈“官民比例”问题                                                                作者: 黑马
 

2005年两会期间的一个热闹话题是中国的官民比例问题,有委员经过统计指出,彼时的中国官民比例为一比二十六。在政协委员任玉岭先生看来,所谓的“官”主要指两类人:一类是吃财政饭的,即传统所谓的“吃皇粮”者,有4570多万人;另一类是依赖政府授权实行“自收自支”的,属变相吃皇粮,“自收”还是取之于民,因而“自支”实为纳税人买单,这类人有500多万人。另据专家透露,还有为数不少的人群也是跟吃财政饭差不多的,如机构改革精减下来的富余人员,这些人分流到企业任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纳税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为官员埋单。

一比二十六的比例后被刷新,如今,有人指出,我国的官民比例已达一比一十八,直逼一比一十五的美利紧合众国

官民比例中的“官”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吃皇粮的人,不一定是指有职位的官员,但是,有职位的食皇粮者肯定不是一个小数目。“多数人领导少数人”的部门比比皆是。一个二十个人的处,有一个正处长,三个副处长,外加五个科长、十个副科长,已经占了十九个人,只剩下一个是兵仔,还享受主任科员待遇,级别不低。科也如此,有些科室人人都是领导,没有半个科员或办事员。这是我们真实看到的现象,并非胡说八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本着此规定,我国自上而下一直在操作着机构改革,可现实是,改来革去,吃皇粮的人数就是有增无减,官民比例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比六十七变为现在的一比十八,实属史无前例,也居世界前列。

那么,官员群体越来越大的怪圈如何解释?

让我们把眼光落到历史上某一个阶段,看一看当年梁武帝如何任用官员,我们当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梁武帝夺位建立梁国后,最初设文官九品十八班,武官设十品二十四班,品、班已经很复杂了,官位仍然显得不够,僧多粥少的现象颇令梁武帝为难,不得已,狠一狠心,做了一次重大改革,将梁国所辖的二十三个州重新划分,一下子就扩展成一百零七个州,各州又依据大小分为五个品,这回,官位呈几何级增加了,能安置的官员数量相当可观,大大减缓了梁武帝心头上的“压力”。梁武帝缘何有这种压力?还不是为了满足文臣武将们的晋升需求和士族豪绅们的求官欲望!皇帝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得有人为他做事,为他做事的人越多越好,这些人还必须对他忠诚,因此,多设置官位是一个门路,多设置级别则能让官员们有晋升的盼头,从而增强他们的进取心、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门路。梁武帝这一招干得很漂亮,换来了梁国四十七年的稳定格局。一千多年过去了,梁武帝的做法又得以发扬光大,我们今天把大区分割成多个小区、把县变成市,都是解决官位不足的重要举措,绝妙地处理了官员上岗的问题。一些国家机关借着突出主业的目的依法实施机制改革,一个灶头变成两个,官位和部门瞬间扩大一倍多,大概也属于仿效梁武帝的做法(还能多套取财政拨款)。今人不比梁武帝笨,这尤其体现在细节管理上。比如,根据形势需要临时设置的机构,大的如反贪局、预防腐败局、公务员管理局,小的如生猪办、安全稳定科等,都已属不同级别的常设机构,可长期提供岗位。再比如,退下的官员,我们给他一个下台阶,不直接降为老百姓,而是给个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什么的,不任有职务也大小还是个官。还有,甲乙两个级别之间,我们还设有过渡级别,如XX助理、挂职X长、驻X巡视员或干脆就是第二第三梯队、后备干部什么的,他们未来都将从乙级别升至甲级别的官位,前途锦绣。这类做法当是今人的原创,梁武帝当年是想象不到的。

多设官位、多设级别既是治政需要,也是求官者众、官员晋升欲望强列使然。那么,人为什么喜欢当官、当了官的人为什么追求晋升?

这问题简单:当官有好处,官越大,好处越多。数据表明,越穷的地方官民比例就越大,这说明当官的比普通老百姓的过得好。已查出的腐败案件也表明,官员容易弄钱:一个财政厅的副厅长能弄三个亿,一个交通局的局长也能弄两千多万。明里,官员收入有保障,旱涝保收;暗里,官员还有灰色甚至黑色收入,只要胆大心黑脸皮厚,保证财源滚滚。除了财富收入,还有其他很多的好处,都很诱人,总之,当官意味着尽可占有各种资源优势,利己利家人利后代,为什么不抢着当?

想当官的人多,若官位设置合理并能够严格按规定操作,官民比例也大不起来。问题在于,我们虽然也定有一整套严格的机制,执行起来就是不行。宪法乃治国之母法,它规定的精减机构却不管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机构越精减越庞大,高层对此总是力不从心。问题出在哪里?一个市委书记可以将高二在读生安排为国家公务员、一个初中未读完的人担任“精神文明办”主任、一个公安局长可以将五岁的小孩纳入编制等等,这就是我们的现状,任用公职人员根本无规范性和严肃性可言,随意性达到了荒唐的的程度,官员数量的可控性从何说起?官还可以买卖,仿佛市场经济的商品一样,可以由供需关系来调节,这不是机制漏洞是什么?

行政成本之高首先体现在官员数量上,官员众多势必导致人民负担重的局面,由此而衍生的问题则更广泛。同样是建立在地球之上的其他国家,人家可以用极低的成本行政,我们不能,这值得深思。依我看,对法——尤其是宪法——的尊严的维护力度是关键所在,维护力量不到位,任何好的思路都难以变成现实。

注:

①美国政府工作人员占比重较高的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部门。政府雇员不仅有联邦政府雇员、州政府雇员、地方政府雇员,还有教师、环境卫生人员、灌区管理人员、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公园管理人员、公共安全人员如警察、消防人员、证券管理人员以及公共交通人员、公共服务人员等。这些人员在平常的工作中都是处于社会的最基层,起到一个公共服务的目的。

②海南文昌市市委书记谢明中给情妇安排工作,详情请查阅我的另外一篇文章《福气从何而来》。

 

 

 

西汉时期官民比例还是1:7945。

唐高宗时,中国的官民比例达到了1:3927。

元成宗年间,这个数字改为1:2613。

明神宗时代这个数字大约是1:2299。

康熙年间的官民比例大概是最高的,约为1:900。

改革开放初期的官民比例为67:1。

 

越是贫穷,官员越多

记者调查发现,在官员人数不断增多的中国,越是落后的地区在官员的比例占得越高。河南《大河报》的一项统计表明,到1999年为止,陕西的官民比例为1:34;河北为1:40;河南为1:41;山西为1:27;宁夏为1:24;青海为1:22。在山西32个发不出基本工资的县中,有8个县官民比例在1:20以下,大宁县为1:13。更有甚者,陕西省黄龙县是9个农民养1个。

一位河南的农村干部曾经对记者说,在穷地方,所有的人都一心想要挤入官员的队伍,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只有官员才能活得既轻松,还能有钱拿,最重要的是,官员特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