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呼唤朋友:从阴阳藏象学说对中医理论核心问题的探讨 - 吴医博客 | 吴允耀的博客 | 博联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17:01

从阴阳藏象学说对中医理论核心问题的探讨

作者: 吴允耀 | 2009年10月17日 20:22 | 栏目: 医论
(261) 点击  |  (48)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wuyunyao.blshe.com/post/1028/450110

    阴阳学说与藏象学说是我国古代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两个不同的理论范畴,阴阳学说偏重于抽象规律,藏象学说偏重于形态机能,二者都是对藏象阴阳学说不同侧面的认识。在祖国医学史中,由于它们长期联盟的结果,藏象阴阳已经密切相关而组成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无论对人体生命的解释、中医各部分理论的形成、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学的发展,都起着主导作用。

    就藏象阴阳来说,一方面对病的认识是以五脏机能形态失常为基础,而中医五脏机能形态与西医器官的机能形态有相一致之处,这样,五脏病理就有可能成为中西医辨病论治的共同基础。一方面中医辨证以虚实寒热表里阴阳偏倾为标准,而近年研究表明阴阳与神经、内分泌和能量体液代谢有关,这样,普遍存在的阴阳规律也就可能成为中西医辨证的共同基础。因此,我们有理由提出设想,随着藏象阴阳说对藏象理论和阴阳理论的辩证统一,可使理论产生质变飞跃,而创立一门新的系统理论。

一、        阴阳学说、藏象学说与中医理论核心问题

     中医学术有许多流派,阴阳五行学说(下简称阴阳学说)与藏象学说是这些学术的根本内容。对中医理论核心问题,即多是围绕主阴阳与主藏象,阴阳五行兼取与存阴阳废五行,五行常胜与五行无常用为争论焦点。

    (一)五行常胜与五行无常胜问题:传统的五行理论模式或永恒还原循环、或螺旋因果上升,都是固定单向沿轨道作线状运动的五行常胜的相生相克,如心生脾、肺生肾、肺克肝、肾克心等;否则视为“变则病”。其实即使是生理上,脾(后天之本)也可反生心或肝、肺、肾,肾(先天之本)可反生肺或肝、心、脾;肝又反克肺(升降相因),心又反克肾(水火相济)。这些事实表明,五行关系是无常胜的。量子力学提示,事物运动形式更多的是波状,在中医实践中,这也可大量地得到验证。如脾土不生心火的同时,常并见肝脾木土不和、心肾水火不交、胃小肠纳化失常及肌肉痿弱、血脉不充、唇舌无华等一系列脏腑体窍病变错综的现象,当然,土不生火是基本矛盾。认为五行不绝对常胜,并不否定五行常胜部分作为藏象主要矛盾运动形式的经常存在。

    (二)阴阳五行兼取与存阴阳废五行问题:五行相生、相克即阴阳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双相调节作用,阴阳之中包括五行,五行之中又分阴阳,阴阳五行是一个整体。只要正确认识五行生克,便不存在废五行的问题。

    (三)主阴阳与主藏象问题:阴阳中又有阴阳,五行中又有五行,阴阳五行无所不指而实无所指,阴阳学说缺乏严格的科学规定和可以继承的实质内容,它所规定的、所被继承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观事实的思想资料和思维运动规律的逻辑形式。显然,中医阴阳学说是产生于从大量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又纳入到人类生命科学的逻辑类比过程的。它从抽象到类比的过程,也就是从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过渡到自然哲学思想的过程。阴阳五行抽象过程虽然存在不完整性、不具体性,但是它以原始的、朴素的、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把握了现象总画面的一般性质,为当时社会的自然科学提供了思维方式。而阴阳五行类比过程虽然也包含着或多或少的合理内核,但是它以悟性把自已的逻辑加入到医学领域,用虚构代替它尚未知道的人体现象的真实联系,因而也有不少的谬论。我们不能不说,传统阴阳学说还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科学观,必须随着现代中医的发展,不断修正、阐明,以臻完善。

藏象学说的主要理论内容是人体的形态机能,它包涵有比阴阳学说确定得多和明白得多的内容与形式。古代解剖学知识是脏腑概念的来源,脏腑概念又是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实体器官的“藏”的结构性功能(如主藏血和疏泄、主神志和血脉,主气和通调水道、主水和藏精),与作为机能系统的“象”的综合性机能(如升发、开发、收降、闭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藏象学说在以长期生活、医疗活动和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原始的系统方法综合阐述了实体器官的结构性机能,并对机能系统的综合性机能提出了假设。在从综合到假说的过程中,藏象学说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自然哲学特别是阴阳学说、和自然科学特别是天文地理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藏象的系统综合从整体上把握了古代医学各部分知识的相互联系而进行总结,形成了原始的藏象系统理论。藏象的运动假说则因历史条件所限,仅凭依当时社会的医学经验,并借助了阴阳学说,对人体生命活动与疾病现象做了推测性解释。不可否认的是,假说本身就是科学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一,只有通过不断概括新的实践,运用唯物辩证法对藏象学说进行新的系统研究,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本质,而成为现代科学理论。

 二、        藏象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核心 

    综上所述,阴阳学说与藏象学说是我国古代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两个不同的理论范畴,阴阳学说偏重于抽象规律,藏象学说偏重于形态机能,二者都是对藏象阴阳学说不同侧面的认识。在祖国医学史中,由于它们长期联盟的结果,藏象阴阳已经密切相关而组成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无论对人体生命的解释、中医各部分理论的形成、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学的发展,都起着主导作用。

    (一)藏象阴阳说与中医生命人体观:藏象即人体形态机能现象,阴阳是藏象本质的抽象,藏象阴阳即是以五脏阴阳为中心的生命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五脏六腑五体五窍按照阴阳标本对立统一规律组成六大功能系统,发生不同的藏象。心、膀胱、小肠、血脉、舌等组成太阳寒水藏象系统;肾、心、膀胱、骨、耳等组成少阴君火藏象系统;胆、三焦、肝等组成少阳相火藏象;肝、心包、胆、筋、目等组成厥阴风木藏象;肺、胃、大肠、皮毛、鼻等组成阳明燥金;脾、肺、胃、肌肉、口唇等组成太阴湿土。

    六经藏象系统机能的产生,即是三阳经与三阴经上下手足经脉和表里脏腑经络之间阴阳标本主次互相转化而产生的。少阳、太阳为阳气生、长量变过程,以腑经上下手足阳气为主,以脏经阴气向脏经阳气表里转达化为次,产生化气过程,表现为少阳相火、太阳寒水的藏象系统机能。太阴、少阴的阴气生、长量变过程,以脏经上下手足阴气为主,以腑经阳气向脏经阴气表里转化为次,产生藏精过程,表现为太阴、少阴的藏象机能。阳明为阳极转阴质变过程,以脏经阴气为主,腑经阳气为次,腑经阳明即在脏经太阴肺气控制下从阳向阴转化,发生阳明燥金的收降藏象。厥阴为阴极转阳过程,以腑经阳气为主,脏经阳气为次,厥阴肝经阴精向腑经少阳转化,发生厥阴风木的生发藏象。

    不难看出,作为功能单位的六经藏象系统是多极的主体结构,而发生综合性“波粒二重性”运动。遗憾的是,现代中医在疾呼中医特色的同时,却大大地忽略了藏象阴阳标本对立统一多极结构功能这一根本性实质问题的研究。

    (二)藏象阴阳说与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有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经络,病因、病机、诊断、治则与方药等。藏象阴阳说贯串于这些理论的各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基本理论都是藏象阴阳说的延伸。

    (三)藏象阴阳说与中医实践:中医实践主要是辨病辨证论治。辨病,要领在于分辨五脏腑机能形态失常的情况。如心病则藏神、主血机能形态失常而惊悸、胸痹;肺病则主气机能形态失常而咳嗽、哮喘等。辨证,着重于在分析证候的虚实寒热,脏经藏精不足为虚,腑经排泄障碍为实,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四)藏象阴阳说与中医学的发展:目前系统和系统论已经渗透到各门科学和领域,中医理论系统化势在必行。科学史表明,凡学术争论的问题一旦得到统一认识,即可产生新的理论体系。如物理学对光的认识曾发生激烈的争论,一是波动说,一是粒子说,直至提出波粒二重性理论,二者得到了辩证的统一,即产生一门新的物理学——量子力学。就藏象阴阳来说,一方面对病的认识是以五脏机能形态失常为基础,而中医五脏机能形态与西医器官的机能形态有相一致之处,这样,五脏病理就有可能成为中西医辨病论治的共同基础。一方面中医辨证以虚实寒热表里阴阳偏倾为标准,而近年研究表明阴阳与神经、内分泌和能量、体液代谢有关,这样,普遍存在的阴阳规律也就可能成为中西医辨证的共同基础。因此,我们有理由提出设想,随着藏象阴阳说对藏象理论和阴阳理论的辩证统一,可使理论产生质变飞跃,而创立一门新的系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