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销的基本特点是:形伟势雄的艺术造像——评袁瑞良的《苏通大桥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10:19

形伟势雄的艺术造像—袁瑞良《苏通大桥赋》评   王志清
        袁瑞良先生以辞赋声震文坛。袁瑞良著有《神州赋》(十赋黄山、十赋黄河、十赋长江、十赋长城)及《阅江楼赋》、《狼山赋》等,磅礴大气,傲视群雄。袁赋格调雄浑健朗,思想倾向明显,风格壮美而又婉转多姿,于磅礴激情中奔涌着哲理和政论的磅礴气势,一扫当下文坛轻浮虚靡的低俗之风。

        2008年4月28日,全长32.4公里、主跨1088米的苏通大桥通车,成为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创造了四项斜拉桥世界纪录,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最长斜拉索,堪称“天下第一桥”。著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无与伦比的工程》为题,对苏通大桥作了专访与报导。袁瑞良作为南通市分管交通等行业的副市长,亲历了建桥的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和运筹。大桥通车之时,站在雄伟的桥面上,置身于庆典的欢乐中,袁瑞良游目骋怀,激情如澎湃大江而难抑,当夜就一气呵成《苏通大桥赋》。袁瑞良的《苏通大桥赋》,发表在《文汇报》(2008-04-20)上。

   其形伟兮,其势雄。三百米高塔,矗立于水天之间。六十里桥面,横卧于瀚流之上。远若天上之街,孤悬于万里苍穹。近若云中之路,倒挂于千顷碧空。昼若银蛇,辉映于蓝天之下。夜若金龙,闪烁于斗牛之旁。百座江桥,上自宜宾,下至江阴,无其顶天立地之势。万条通道,远自欧美,近至东瀛,无其虎跃龙腾之姿。文人墨客,见之而文歌诗颂。商贾大亨,闻之而神慕心倾。一座通城,因桥之名而名满天下。一隅偏邦,因车之通而厅满宾朋。
    其技新兮,其工精。其塔之高兮,无塔与之伯仲。其索之长兮,无索与之雌雄。其跨之宽兮,无跨与之比肩。其基之巨兮,无基与之同形。四项记录,谱桥梁史上,古今之绝唱。千米之跨,创斜拉桥中,中外之高峰。自此而进兮,桥梁大国之列。由兹而立兮,桥梁强国之林。
    其泽远兮,其惠宏。泽在当代兮,惠在子孙。功在交通兮,利在出行。北接盐连兮,南连沪宁。使江南江北高速兮,连成一网。令同江三亚两地兮,结成一途。万里长江兮,不再为堑。千顷波涛兮,不再生灾。南去之客兮,不再停车待渡。北来之宾兮,无需摆渡舟横。商贾纷纷兮,倏忽而至。精英匆匆兮,瞬间而临。苏北平原兮,变投资热土。南通市区兮,成上海近邻。助苏北苏南兮,比翼齐飞。促南通上海兮,共同繁荣。
    遥想先民兮,临江而梦。近思祖辈兮,莅岸而期。梦桥连南北兮,盼路跨长堤。悠悠千年兮,桥无踪迹。漫漫百代兮,路无声息。百代之盼兮,现于此时。千年之梦兮,圆于今日。

《苏通大桥赋》行文典雅、墨气醇厚,情致飘逸而饱富诗情,一气读来,不啻是一种回肠荡气的精神享受。岁在己丑,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读袁赋而观大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而感同身受如袁瑞良所领略的雄浑气象。

       《苏通大桥赋》虽为短制,然显示出宏篇之势,磊落不俗,卓荦奇崛,纵横激荡、神完而气足,通篇浑然一体,表现出赋家宏观把握的高超驾御力。

        此赋开篇紧扣题旨,突兀而起,大处落笔,作者以“其形伟兮,其势雄”一句总领,直接切入,突出大桥的整体形象。接着将大桥放置于“水天之间”“瀚流之上”巨大的空间里辗转生发,尽写被称作世界桥梁之珠穆朗玛峰的苏通大桥的“虎跃龙腾之姿”。赋笔先以视角的远近距离,以时辰的昼夜变化;然后通过比较,与“百座江桥”比,与“万条通道”比;再通过“文人墨客”、“商贾大亨”的客观观感以侧面描写。袁瑞良聚焦一个特定的审美空间,多视角,密集型,铺排渲染,达情务尽,结构错综,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真可谓:极貌写物,穷力追新,虽有工巧之致而无刻意雕琢之嫌。最后稍带一笔,“一隅偏邦,因车之通而厅满宾朋”,则表现出苏通大桥建成的卓绝意义,此为简笔,也自然转到第二自然段,对建桥意义的揭示、对建桥工程的讴歌。

         如果说第一自然段情调慷慨激越,为我们展示出一座“高风绝尘”的大桥形象,那么,第二段、三段则文笔矫健豪迈,热情讴歌了建桥史上的奇迹,描绘了大桥通车后为共和国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全盛发展的美景。两段均用“其……,其……”的形式以铺排一段内容,真诚的热忱而由衷的赞美之情瀑流而出。

        第二自然段,一连四个“无”,包容广泛,且音韵铿锵,语词整饬,文采斐然,洋洋洒洒而一气铺排,突出了大桥雄姿,可视为第一节的补笔,虽然笔用议论,却也形象鲜明,力避“理过其辞,淡忽寡味”的遗憾,洋溢着无比豪迈和骄傲之情愫,气势充沛,气息炽烈,气魄恢弘,气象宏阔,“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苏通大桥举世无双的四个“最”,最大主跨:苏通大桥跨径为1088米,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斜拉桥。最长拉索:苏通大桥最长拉索长达577米,比日本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最高桥塔: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最高桥塔为多多罗大桥224米的钢塔,苏通大桥采用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为世界最高桥塔。最深基础:苏通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群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是在40米水深以下厚达300米的软土地基上建起来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桩基础。啊,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不无感慨地总结说,苏通大桥是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转变的标志性建筑。“大矣造化功”,苏通大桥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奏响了讴歌伟大时代的华彩乐章,也反映了当代中国人赶超世界先进的气魄和伟力。赋者欣然且盎然之情溢于言表矣。

        第三自然段,“其泽远兮,其惠宏”领起,排比大桥的不世之功。置身其间的作者,深切感受到“天堑变通途”的意境。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是交通部规划的黑龙江嘉荫至福建南平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苏通大桥意义十分重大。大桥建成,完善了国家和江苏省干线公路网,促进了区域均衡发展以及沿江整体开发,改善了长江安全航运条件,缓解了过江交通压力,也保证了航运安全。南通早就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从纬度上讲,比镇江还靠南。对面就是苏州地区,斜对面是上海。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拥有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全国百强县中的前十名,大多分布于此。大桥贯通后,南通进入了上海国际大都市1小时经济区。大桥北接“连盐通”高速,南连“苏嘉杭”高速。如今,天堑变通途,南北经济千丝万缕地扣织在一起,编织巨大的城市网,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龙头。据统计,大桥通车后,每天有4万辆次的流量,大桥主跨1088米,使主航道净宽891米,桥净高62米,可通过5万吨级的集装箱货轮。目前每天最多通船6千艘。大桥建成,带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带,如巨龙般腾飞起来。更可喜的是,南通的经济也通向世界,融入全球。

        大桥建成,天堑变通途,大江南北天衣无缝而化为一片富丽堂皇的美景,深爱着脚下这片热土的赋者,面对这“无与伦比的工程”,怎能不五内感动,怎能不纵情讴歌呢!袁瑞良以酣畅淋漓之笔势,而直抒胸臆之逸气。事实上,因长江天堑的阻隔,使江北地区发展滞后。此时此刻,袁瑞良与八百万南通人一样,血热情沸。然而,行文到此,其语言却一反激越俊逸而趋于平缓质实,由热烈而转为沉静,这与袁瑞良的工作性质有关,赋予了他精神上的涵养与滋补,日日浸淫于大桥建设的热火朝天间,引发他的更多的是深沉的思考,这也是其艺术理念在起支配作用,决定了其艺术创造的审美取向,赋者独寄情愫,将泼墨大写意与白描技法幻化糅合,是其对建桥历史伟绩的独到领略和由衷感佩。这让我想起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五(五六条)里的一段名言:“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赋者“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无论怎么表现均可感人至深也。

         “遥想先民兮,临江而梦。”末段俯仰今昔,感慨系之,因为其身份和角色的缘故以及他的工作性质,他仍然比较贴切地站在南通这个区位上思考。作者思接亘古,情贯江天,古今比照,笔致婉转而深沉、情感丰盈而醇厚,站在世界第一长桥上,但见云水悠悠一色,苍茫阔达,不仅有空间的淼邈感,也生产历史的纵深感,历史随江水东逝,时空变换,擅长铺陈的袁瑞良,在极尽渲染之能事后,情感渐趋平缓,而后归于“千年之梦兮,圆于今日”的结语。如果说此赋有什么遗憾的地方,笔者以为,主要就是此收束处,似乎笔力不足。作者有意倒装因果,先写桥,后写盼桥之情,这种倒戟而入的构思无疑是精彩一笔,但是,就这么煞住,则略显平淡了。

        袁赋已为世人所注目,读罢袁瑞良的赋,有三点需要总结而提出来:

        其一,袁赋取材现实,拓展加宽了辞赋的题材。袁瑞良关注当下,贴紧时代,渗透了当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素,充分发挥了辞赋“润色鸿业”的功用,用赋体的形式来颂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表现当代重大的政治或经济事件,这无疑是新辞赋的健康途径。袁瑞良根植于当代社会之中,反映当代事物,反映地域文化,这种当代辞赋创作的自觉,体现了辞赋的现代精神,弥补了辞赋先天的弱势。

        其二,袁赋的“现代化”改革,形成“新赋”气格。有一种值得关注的“新赋”开始出现和流行了,绝大多数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都结合当代实际把辞赋通俗化、平民化了。袁瑞良赋讲求骈俪四六,工整对仗,以浅近的文言为基础,夹杂活泼的现代语言,用语精致,笔势轻灵,既有“典雅”的一面,又不失流畅的平易,颇能引发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这种“新赋”接近于唐代的“俗赋”,是典雅中和的国学气息,吹来一股清新的中国风。因此,在整个文化回归的背景之下,这种适应时代需要的辞赋“现代化”,对于辞赋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三,袁赋极善铺陈,格调雄浑健朗。王国维把美按照近代西方流行的观点区分为两类,即优美和宏壮(即崇高)。袁瑞良有着比较好的国学根柢,学养宽厚博大,且性情率真豪放,其辞赋多激昂之声,多雄壮之气,整体上的行文气质,气势磅礴,浩荡排宕,不矫不饰,自然质性,加之其明朗的思想倾向,于磅礴激情中奔涌着哲理和政论的磅礴气势,因此,其赋既充盈着楚辞激越飞扬的神韵,又突显了汉赋恣肆铺排的气势,体现出唐宋古文的厚朴,这些特点,在他的《十赋黄山》、《十赋黄河》等作品里尤为突出,形成了袁赋壮美雄阔而又婉转多姿的风格。

        按:文章原载《中华辞赋》2009年第二期

         王志清,男,中国当代著名辞赋作家,诗人,南通大学教授,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主攻古代文学及文论,出版有专著《纵横论王维》等5部,出版诗集《生命场景》、《心如古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