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敬王后爱情:另类乳腺炎症――“粉刺性乳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9:03:40

1、什么是粉刺性乳痈?

答:粉刺性乳痈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感染性的乳腺化脓性疾病,即西医所称的“浆细胞性乳腺炎”。

2、粉刺性乳痈发生的病因是什么?

答:患者素有乳头凹陷畸形,加之情志抑郁不畅,肝郁气滞,营气不从,经络阻滞,气血瘀滞,聚结成块,郁蒸腐肉酿脓而成,溃后容易成瘘;若气郁化火,迫血妄行,可致乳头溢血。

3、粉刺性乳痈如何诊断?

答:应根据如下方面进行诊断:

临床表现:

多在非哺乳期、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溃破后脓液中夹有粉刺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症状较轻。

乳头溢液可以是本病早期的一种表现。多表现为间歇性、自发性,并可持续较长时间。溢液性状多为浆液样,也有乳汁样、脓血性或血性,数量或多或少。先天乳头凹陷者乳窍多有粉刺样物分泌,并带有臭味。

乳房肿块是本病最为常见的表现。往往起病突然,发展迅速。乳房局部疼痛不适,有刺痛或钝痛,可发现肿块。肿块多位于乳晕区,可向外伸展,大小不等,直径大多小于3厘米,个别可达10厘米以上。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地硬韧,表面可呈结节样,边界欠清,常与皮肤粘连,但无胸壁固定,可推移。继则肿块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红肿范围迅速扩大,形成脓肿;有的乳房皮肤水肿,呈橘皮样变。可伴患侧腋窝下淋巴结肿大、压痛。一般无全身发热。也有部分患者一直以乳房肿块为主,持续数年而始终无明显的红肿表现。

脓肿自溃或切开后,脓液夹有粉刺样物,常形成与乳头相通的瘘管,经久不愈,常反复发作。

辅助检查:

乳腺X线钼靶摄片可见乳晕周围及其他部位可见腺体密度不均匀性增高,边界不清,其中夹杂有条索状致密影,乳晕周围皮肤增厚,钙化较少见。

乳头溢液涂片可见到大量的白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腺上皮细胞可因炎症而有形态上的改变。

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见多种细胞混杂,以浆细胞为多,还有其他炎性细胞。

B超见不规则片状低回声,内见增强光点,如有多处低回声可互相连通。

CT示腺体组织增多致密呈团块状,乳晕部皮肤增厚;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病灶处见低密度影,CT值增加,可伴有血管扩张。

4、粉刺性乳痈如何治疗?

答:分内治与外治。

内治以辨证论治为主,分型如下:

肝经蕴热证:乳头溢液或乳头凹陷有粉刺样物溢出,乳房结块红肿疼痛,按之灼热,可伴发热,头痛,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疗以疏肝清热、活血消肿为主,方选柴胡清肝散加减:生地、当归、白芍、川芎、柴胡、黄芩、栀子、天花粉、防风、牛蒡子、连翘、甘草、白花蛇舌草、山楂等。

余毒未清证:脓肿自溃或切开后久不收口,脓水淋漓,形成乳漏,时发时敛,局部有僵硬肿块或红肿溃破。舌质淡红或红,舌苔薄黄,脉弦。治疗以扶正托毒为主,方选托里消毒饮加减:人参、生黄芪、当归、川芎、芍药、白术、茯苓、白芷、金银花、甘草等。

外治方法:

肿块初起时用金黄膏外敷;成脓后切开引流,术后创口用八二丹药捻引流,红油膏或金黄膏盖贴;形成瘘管者,可根据情况选用切开法、拖线法、挂线法及垫棉绷缚法等。必要时可行乳腺区段切除术加乳头矫形术。病情严重时可考虑灭滴灵与其他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

5、粉刺性乳痈应该怎样预防?

答:应经常保持乳头清洁,清除分泌物;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炙煿之物;发病后积极治疗,形成瘘管后宜及时手术,以防止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