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年状元陈文盛:说说生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29:32
  新买了一本《今天你可以不生气》,介绍说,一个人如何正确认识认识自己的生气状态和控制及化解生气的情绪。断断续续的看,虽然觉得书上的东西很有道理,在现实中总是做不到不生气,尤其是对于亲人。就有人说,爱生气其实是一种个性表现,是吗?
  比如一句话听得不舒服,或是一件事情不遂心就忍不住要生气。已故台湾作家古龙在他的一本书中说“人们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会伤害到身边的亲人呢?”大意是如此。我想,因为在亲情方面受过太多或太深伤害的人就会有这样的感悟。为什么有的人气性很大,有的人就涵养好,有的人就会控制呢?我看,这不是性格的原因。一个人的个性成因出了先天在母腹的神经形成时受到的影响,更多或真正该是在婴幼儿,童年时慢慢形成一个大概。到了青少年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渐渐定型。有的人会在中老年时因为遇到突如其来的大事而改变性格。但最受影响从而导致一个人性格变化的,绝对是家人的因素。
  一个人不合群,孤僻偏激,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受到他人的排挤,会在人生路中不顺利。很可能,他的童年经历欠缺了父母恰当的关心,或是婴幼儿时被冷落过。而很多时候的人际交往是,不合群就会被视作异类,如果没有强势的背景绝对会被议论或欺负及冷落。好些人不会看你本质怎样,只会根据你的表现判定与你的交往尺度。而个人的合群与否又会被人群相互传播,别人对于这个人的态度就会更加明显。会有人说我自己有判断能力,看人的品质,不会听人说。但再明锐的人都会受到别人的影响,就算潜移默化,就算只听了几句,只要俩个人关系近,说上几次,绝对会对不合群的人有看法。我想,出了对自己或身边的人,大多数人对于了解不太熟悉的人没有多少耐心。有时,人际交往社会环境又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人们老说,对于看上去不合群的人多些宽容耐心理解,现实中真会做到这点的,恐怕不多。人们忙于自己的事情还来及,谁会那么多闲心夺去关注别人的心理?除了专业人士或大善之人。我们这座城市最近接连出现记起虐狗事件,把可怜的小狗虐待致死,报上一经刊登,引起一片愤怒的声讨。有人评论说,该人心理变态,别对人有害要注意,最后加强社会心理的干预。但如何干预?谁来干预?这样的事件虽是个例,也可以想见,性格会导致一个人走怎样的人生路线。说到底,人们的行事风格和一贯的心理状态及成长环境有关。就又回到上面的话题。比如,在对子女的态度问题上,父母都暴躁,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了问题就是一贯的指责,听不到多少鼓励,高兴了就对孩子哈哈笑,不高兴或是在哪里受了气就对孩子发火打骂,你还有何资本要求孩子又要上进又要心理素质好?很多孩子在这种管教之下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句话就会发作,认为自己受到伤害有必要以生气的方式表达和保护自己,就算到了成人结婚后,爱生气也不会有多大改观,甚至这种爱生气的特点还会复制到对自己的子女教育上,就会又教育出一个用白话说,脾气性格不好的孩子。
  再回到上面,生气不好,就有人爱生气,自己控制不住发作之后又后悔,尤其对于亲人的气性更大。那多半是亲人的教养方式导致的。女儿和妈妈总是顶嘴,有女儿不懂事的一面,也有母亲自以为是的一面,更有父亲的性格及教育方式导致。脾气不好的人中有的本质很善良,但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善良,发脾气有时也成了表达方式,他会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你要那么做就会不好,所以你得按照这种方法做以免吃亏,可是别人要有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风格来做事,先一个人就会生气,为何不照我说得做?其实,出发点是好的,但因为生气就会破坏一份好心,这个时候就绝不是性格问题,可能是这个人在类似的问题上受过伤害,在针对关系较近的人时,不自觉的把当初因伤害引起的情绪投影到别人的身上,也可能是,一味要别人按自己的要求做,是因为童年时的教育或在成长的历程中受过的让他印象深刻的事件导致。。
  好些时候,人们会说,其实这个人不坏,就是脾气性格不好,爱发火或爱生气。而这也成了人群排斥一个人的原因之一。遇到上面所说的,又内向孤僻又爱生气或是不内向但凡事就按自己的想法说和做,又爱发火的人,人们往往都会避而远之。有的人会在友情的感化下心态渐渐平稳,有的人会在爱人的怀抱平息轻易就会燃起的怒火,更多的人需要家人尤其父母的关爱。而其中,鼓励和安慰,必不可少。为何有的成年人,对父母也不是不孝,但父母说一句不对的话就火冒三丈,远比别人说出来的反映大的多?多数时候,父母应该想想自己当初对待子女的态度。冷嘲热讽,责备打骂,不是在必要的时候,而是经常性的,这就会造成子女脾性上的问题,就会反射到人际交往,从而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有的人会怀疑自己做的事情是对与错,这样又会引起一种焦灼,也会导致生气,父母师长或媒介尤其是父母的粗暴态度导致这个人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不自信,精神常出于紧张的状态,不知自己的哪一件事父母又会看不上眼,就会不安,累积的多了,成人的时候,就会反弹,或是做事的态度,或是对父母的态度,用一句说就是,心里爱但不会或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爱的方式。
  提醒暴躁的父母,你们的一生受过多少因为爱生气招来的痛苦?你们希望子女走类似的老路吗?不希望,就反省就改变你们的方式并坚持,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下一代,人老了,拥有的除了回忆就是子女。或许,更多的鼓励,关心,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会渐渐扭转子女受伤而扭曲的心灵,谁也会在人生路上受挫,但遇事不是那么爱生气,对人际交往,对身体健康,不都是很好吗?
  告诉那些很爱生气的人一个小窍门,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凡事往好的一面想,不要总是防备戒备,或是怀疑自己,坚决的就认定自己是对的。一个人会看到事物的一面,而看不到到侧面和背面,那就学会为别人着想,想对方或许这么说没有恶意只是这么想就像我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样,不是针对我。当一个人学会感恩和珍惜,她就不会随时都爱乱生气,也会在生气之后检点。当然,对于有的自私且本质不好的人,我提到的方法未必管用,所以我只能对那些善而又爱生气的人说,生气是正常的,不生气不正常,我们不是圣人高僧,不会心情点滴不动,但我们可以控制对自己在乎的人的伤害,和对陌生人的发作,别人不是刻意的欺负人或是触及到我们的原则问题,该想开就要想开。我们都是血肉之躯,都是情感动物,为何不让自己身边爱的氛围多一点?其实,自我的努力最重要,任何时代,在功利的地方,真诚都不会过时。
  听说这个故事吗?有个国王,把监狱中的重刑犯,尤其是诈骗犯,流放到一个地方建立了一座城市,不管是谁去那里都会被骗,无论多聪明的人都是,人们提到那个地方就变了脸色。只有一位智慧的外来老人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年,人们问他原因,他淡淡的说,这座城和别的城没有区别。其实,只要我们自己不把自己的感受看的太重,多多对自己说,我很棒,心里暗示增加自信,在为人处世上,心里就是想着别人的好处,平时也不断暗示自己其实我没那么爱生气,生气也不值得,把自己想得和别人一样,时间长了,真就会控制些自己的爱生气。以真诚心想他人,以鼓励心对自己,正确的对待爱生气这件事,就像故事里的那位老人,不把很多事看的很重,只是看做平常事,就算生了气也会很快消气。时间久了,生气的程度也就下降了。亲人,友人,爱人的关心很重要,会缓解消解爱生气,但自我的认同和鼓励自己,去珍惜身边的每个人,为他人想得多些,更加重要。没几个人喜欢自己遇事老爱生气,那就行动吧,知道生气不可避免,但信念和行动可以改变你的爱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