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萨克森护卫舰:拿“八抬大轿”抬举“小角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07:39

培养京昆艺术拔尖传人,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最近再添力度,请各地优秀演员为自家还未“出科”的“准演员”配戏

拿“八抬大轿”抬举“小角儿”

  京剧《锁麟囊》里,女主角薛湘灵坐着八抬大轿出嫁,中途遇雨,便在春秋亭暂避,其间唱了那段脍炙人口的西皮二六“春秋亭外风雨暴”。前些日子,程派青衣张娜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锁麟囊》,到了“春秋亭”的牌匾下,她撩开红色的轿帘子,瞧瞧四周,心中不免忐忑……

  张娜是上海青年京昆剧团的演员,还未“出科”,尚在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读大四,而周遭陪她唱这出戏的,都是国家京剧院的同行,演赵守贞的徐畅、扮赵禄寒的李文林等人,更是陪京剧名家张火丁演《锁麟囊》的原班人马。张娜后来说:“他们演技老到,配合妥帖,这感觉,真如同八抬轿子抬着我一般。这一场《锁麟囊》,我演来极为舒畅。”

  5年前,为培养京昆艺术拔尖传人,上海推出“文教结合工程”,举措之一是在上戏戏曲学院组建上海青年京昆剧团,给年轻演员创造演出机会;最近,剧团更在培养新生代“小角儿”上做足功夫,张娜有幸被第一批选中,“坐上了八抬大轿”。

  

慢慢地不怯场了

  长久以来,戏校与戏曲院团总有点相互看不顺眼:戏校眼看自己辛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到了院团常坐冷板凳,不高兴;而院团说,你戏校来的学生多是“半成品”,得“回炉重铸”,否则只能跑龙套……其实,矛盾来自文艺与教育的“脱节”:戏校学生上戏台演出的机会很少,进了院团自然很难马上粉墨登场。

  上海的“文教结合工程”,有的放矢。一方面,为在校的“准演员”们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请名师“开小灶”,让他们多学好戏;另一方面,组建剧团,让他们增加演出实践,除了“演名剧”——传承经典剧目之外,还排演新创剧目,5年间,小年轻们就参演了《死水微澜》、《封神榜》、《诸葛亮招亲》等原创大戏。双管齐下的结果,是蓝天、郝帅、石晓珺、翁佳慧、董洪松等一批新人,在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等重要比赛、评奖中接连上榜,成了“科里红”。

  张娜告诉记者:“从中专到大学,戏是学了不少,可我几乎没上过戏台、面对过观众。后来团里让我到外地剧团'搭班’,在福建头一回正式演《锁麟囊》时,看着台下黑压压一片,我两腿直发抖,脸上表情僵硬……”咬紧牙关,张娜带着《锁麟囊》,从福建演到江苏、又从江苏演到天津,最后登上了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戏台;慢慢地,她不怯场了,“以前很怕观众,现在台下观众越多,我演得越来劲。”

  

“走马换将”去“搭班”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新任院长郭宇说,“演戏”才能“出人”。为加强培养力度,他们在入选青年京昆剧团的优秀学生里优中选优,挑出付佳、张娜和王维佳作“重点打造”:为梅派青衣付佳选了可与不同老生演员合作演出的《四郎探母》,为程派青衣张娜选了程派看家戏《锁麟囊》,为尚派青衣王维佳选了久未演全的《乾坤福寿镜》,让这几个还在戏校的学生挑梁演大戏。

  演了大戏还不算,郭宇让这3个学生带着人数不多的核心团队,到各地“走马换将”,与当地院团“搭班”。“走马换将”是梨园行的传统,为节省成本,角儿们到外地演戏,常常不带自己的一众人马,而与当地剧团合作;这么做需要临时磨合,因此即使名角,“走马换将”也是挑战。让在校学生“走马换将”去“搭班”,在国内艺术教育界还是首次尝试。郭宇说:“希望他们在和各地京剧院团的合作中,接触了解各种演出情况,琢磨怎么跟不同的剧团、不同的演员配好戏,历练适应能力。”

  为帮助学生们顺利融入不同剧团,3位“小角儿”的老师陆义萍、钟荣、李莉特意“开小灶”,促使她们把生戏练成熟戏。正式“搭班”前1个多月,陆义萍一有空就带着付佳排演整出的《四郎探母》。戏排熟了,当付佳与福建的田磊、天津的凌珂、北京的李博等优秀青年老生演“对儿戏”,不但不怯,还越演越放松了。陆义萍告诉记者:“我发现,自从与几位成熟的老生演员演过对手戏,付佳学会掌控戏台了。这种进步,真不是关着门、单靠师傅对徒弟口传心授能取得的。” (本报首席记者 张裕 文汇报2012-01-26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