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瓣雪:新时期校长素质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18:54

新时期校长素质初探

(2010-03-02 23:59:29)转载 标签:

hf38中

方正教育

论文

校长素质

教育

分类: 文章总结闲谈

文章摘要

一位素质差的老师可能带坏一帮学生,而一位素质差的校长会带坏一校的学生啊!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一校之长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校长做为育人专业的指挥员,应该是有思想深度的学校管理者。校长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人,而是教书育人的教师和尚未精工雕刻加工的青少年。校长要带领教师将学生教育成才,就必须有为“长”的专长,施“长”之方略,方能做得校长。

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应具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行为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知识素质、科学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健的体魄,才能带领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所好的学校。

关键词:政治思想素质;行为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组织管理素质:生理心理素质 

正文

一  政治思想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讲“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这就是说校长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对学生的发展目标,对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校长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

校长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领航者。校长应该具有扎实的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全面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上绝无主观随意性和摇摆不定性。校长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如同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心为公,廉洁自律,讲真理,明是非,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崇高理想和道德情操高尚的楷模,带领全校师生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二)校长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

端正办学思想是办好学校的前提和基础。正确、鲜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是现代化学校的精神内核,是引导学校个性化发展的旗帜。如果一所学校失去了这面旗帜,学校只会急功近利地去应付日常的事务,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只有端正了办学思想,才能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长还要注意引导全校师生端正教育思想,使大家自觉贯彻教育方针,做到德、智、体一起抓;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一起抓;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知识、智力、能力一起抓;全面完成学校任务,升学、就业一起抓,尽最大努力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三)校长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的学习观、人才观、成才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潜能。校长应当熟悉创新的理论和方法,以创新为专长。他不以教师和学生的健康透支为代价,用大运动量训练的方法换取考试的高分,却总能在世俗的、传统的旧轨道中辟出蹊径,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分析和应用能力。

校长要开创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必须摆脱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和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大胆地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改革。发展是现代学校的根本特点,创新则是现代校长的典型特征。一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校长领导学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必备精神品质,校长应当具有坚定的自信心,创造性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能力。校长要带动教师创新,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出学校新的奋斗目标,才能鼓舞全校师生勤奋向上,开拓进取,使学校保持欣欣向荣的活力;只有不断创新,经常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才能冲破因循守旧观念和陋俗习惯思维方式,使学校办出特色。

(四)要有一生为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校长领导学校工作,要少讲空话,多办实事,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待师生、家长的需要和利益。校长要有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有勇攀高峰绝无满足的开拓进取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对反对自己的人要热情,对犯过错的人要关心,对过头的批评要谅解,对不切实的责难要容忍。要对事业无比热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关怀倍至,在校园中营造和谐、宽松、团结的氛围,真正做到敬业、乐业,全心全意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

二  行为道德素质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做校长要谦虚,决不能夜郎自大,官架十足,盛气凌人,要有古人“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风范,这样,一个校长才能有亲合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一)大公无私,以身作则

校长不以教谋私、不沾学校任何便宜,也不允许别人损公利己,如此身体力行,就可使教师产生敬重的信赖感,从而乐意效法。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教师、学生做到的,首先校长自己要做到;要求教师、学生不做的,校长自己首先不做。

(二)谦让容人,和谐环境

作为校长,听不得不同意见,“老虎屁股摸不得”,必然导致独断专行,群众对你“敬而远之”、“畏而远之”,甚至“鄙而远之”。部下万马齐喑,鸦雀无声时,也就是领导者失误之时,决不能妒贤忌能,求贤爱才是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作为校长,应多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敢于认错,多做自我批评,不文过饰非。这是领导者的起码品德,否则一定会使学校人人谨小慎微。如果下属老担心穿小鞋,那怎么能把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呢?久之,“恐惧症”就会在学校蔓延,校长必然失去领导的权威,失去和谐的环境。

(三)虚心纳谏,顽强自制

校长要虚心学习,善于听取意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要控制自己的感情,用理智战胜鲁莽。那种听风是雨、一触即发的不冷静思考的处事作法,只能把事情越办越糟。听到刺耳的、挑衅的话,就火冒三丈,大发雷霆,会使自己陷于困境。戴高乐说:“没有什么比沉默更能增加权威了。”这教诲我们遇事要顽强自制,冷静沉着,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把学校治理好。

(四)服务学生,服务教师

如果学校没有很强的服务意识,那么学校今后的生存就会遇到很大的挑战。作为校长来说,在服务中还必须明确为教师服务,而不是让教师为自己服务。同时,校长应该有为学校长期发展服务的意识。因为任何校长,你任期再长,你干的再长,你也是学校发展中的沧海一粟。理想的校长应该把学校的发展视同自己的眼睛一样。

三  文化知识素质

学校是个学习的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会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产生长远作用,甚至对教师的发展也会发生巨大的影响。

人类生活最高贵、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其学习的能力。要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都要求校长具备极高的人文素质,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管理知识,一定程度的教学能力。要让学生学,必须教师学,要让教师学,领导带头学,教学对象在变化,教学内容在更新,教学手段在发展,教学方法在改革,校长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形势,把握潮流,才能带领自己的团队发展。要想在教学思想及其它方面领先,校长必须首先是个学习者。

校长要领导好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知识广博而又有专长的人才,在教师中起骨干作用,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备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具有扎实的课堂教学技能,同时应熟悉各方面的教学工作,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熟练掌握教学的第一手材料,坚持和师生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如不加倍努力,掌握新信息、新理论、新知识,思想就会僵化,固步自封,就难以深化教育改革,就难以把学校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校长还应是教育科研的行家里手,应具备良好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对学校科研的管理水平并能把自已的科研意识渗透到全体教师队伍中去,使学校形成以研促教的良好氛围。好教师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长期培养出来的。校长不仅能够正确处理校园内的各种情况,而且应该具备培养优秀教师的能力。

                                四  组织管理素质

作为一个校长,要在学校领导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必须努力具备多种能力。

(一)科学决策,与时俱进

校长工作的对象是教师,是知识分子,不能靠手中的权利和由权力而衍生的压力。靠理可以聚人,把教师团结在校长的周围,靠“力”可以“拒”人,使教师远离校长,使校长成为孤家寡人。在工作上,不能一人说了算,要民主,群策群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博采众长。要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单凭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对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决策是很难的。

科学的决策能力是校长素质结构中的关键能力。作为校长,指导思想要正确,工作要深入,态度要坚定,决策要科学。要善于综合分析,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握主流,分清主次,在做出决策时要根据客观实际,果断地科学决策。作为校长,要想把好学校这艘船的舵,就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缜密的分析能力,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现状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态势作出科学的预测,加强学校的目标管理。同时把学校看成一个整体,明了和掌握学校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清晰认识学校与教育界、社会以及整个地区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充分注意到当下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各个可能性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校长要能够制定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实现当前目标的学期工作计划,并要求校长和其它行政领导相应制定出各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围绕规划和计划,还要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校长要有宏观指导能力,要当好指挥员,决策前谨慎,决策后大胆,目标要明确,要有前瞻性,工作思路要清晰,部署要及时。要讲原则、讲效率、讲方法。要把操作性放在重要的地位来考虑,不能人云亦云。

(二)思想领先,知人善任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全面,多讲奉献精神,多讲典型,多表扬好人好事,树正气、压邪气,与同志要多交心,多谈心,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以情动人,表扬批评都要与人为善,从培养造成优秀教师的角度去教育人、理解人,思想工作就有人情味。校长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把大家紧紧地扭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集体。对下层,任务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指导要及时,检查要严格,评价要公正。校长对其学校的每一个教师的长处、短处、工作能力、个性特长、人际关系等都要了如指掌。这样,该谁做什么工作,安排在哪个岗位最合适,就能很好地把握,扬其所长,帮其所短,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使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在各自合理的岗位上,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实现其人生价值。

(三)协调沟通,善于交际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它依附于社会的大环境。校长要引导大家团结一心、目标一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使全校凝聚成一种合力,这样才能把学校办好。

教育优先发展,要靠社会支援,社会支援靠校长去争取,校长坐在办公室里等别人来支援是不行的,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广泛宣传,八方求援,要用极大的办学热情、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去感化各级领导。校长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家、外交家,不失时机、多种方式、灵活巧妙地争取领导、群众及各行各业对学校的了解、理解、支持和支援。因此,与社会各方面的交往能力,就成为校长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第一,学会和政府沟通。政府的支持,是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缺少的。

第二,注意与企业的沟通。跟企业家、公司老板成为朋友,他会源源不断地给你支持,这样的沟通相当重要。

第三,学校之间的沟通。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就需要学校与学校之间共同合作。

第四,要与家长沟通。

总之,校长要树立上靠领导,下靠广大师生,外靠朋友的办学观念,在校内和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外部要主动争得领导部门、企业和社会及时了解和支持,通过广泛的工作,使学校得到充分的承认,成为人民心目中自己的学校。

(四)系统管理,科学管理

校长应结合学校实际,立足当前,着眼将来,以达到最佳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校长应科学地组建管理系统,建立懂政治、会决策、善管理的行政领导班子,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显其能、相互支持,团结一致的领导集体。组建师资队伍,建成一支思想进步、学科配套、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奖惩条例,制度的拟定要考虑必要性、合理性、科学性和教师劳动的特点,制度的贯彻应体现严肃性、强制性和自觉性,使教师言行规范、表里如一。

校长要注意激励教师,适时采用表扬和提高工资、奖金、福利等手段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校长还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独具特点的正确理念,凝聚人心,教育师生,激励斗志。

作为一个学校,它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教育所有的人,将自己的信念变成现实,应该鼓励所有的人共同参与管理和领导工作,并从中受益。

                                      五、生理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校长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它不仅是校长不断前进的内驱力,也是实现和从事学校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古人说:“知人为聪,知已为明”。一个明智的校长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努力进行自我修养,更新个性素质的内容,形成健全的校长个性。

管理一所学校,作为校长,应该激情,有创造冲动,有不断挑战自我的成就动机。没有大的志向不可能做出大事业来。只要你有梦想,你就有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如果你连梦想都没有,你就不可能圆你的梦。有梦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信心。你要自信,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能把学校建设得非常辉煌。

校长的情绪色彩对师生影响极大,大事临头,校长如果表现出惊慌失措,则师生更是举棋不定,惶惶不安;如果校长暴烈急躁,则师生更是雪上加霜。反之,如果校长沉着、稳定、从容不迫,师生就有自信感、安全感,从而能自觉与校长保持着一种整体意识,同舟共济,奋力拼搏。

校长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担负纷繁复杂的学校领导工作,才能挑起艰辛的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校长既要成为实干家,又要成为艺术家,既是改革者,又是教育者。

参考文献

1.专著

[1]. [美]Pam Robbins,Harvey Alvy:《新校长成功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9

[2]. [美]Terrence E.Deal,Kent D.Peterson: 《校长在塑造学校文化中的角色》.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0

[3]. [美]Roland S.Barth: 《如何提升学校的内力》.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0

[4].管斌全 徐建华 朱向军: 《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5]. 陈桂生: 《学校管理实话》.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

2.论文集

[1].沈玉顺主编: 《走向优质教育: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精品讲座》.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

本文发表于《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增刊  文章编号:1672-920X(2009)so- 0102-04

我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