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轨后的婚姻txt:选择题快速解题方法点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24:07

选择题是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题答题正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考的成败。选择题题目虽小,但其覆盖的范围却可能很大,如时间跨度、空间跨度、知识点跨度、思维跨度等,甚至超过了一些综合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选择题。 

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用,切忌凭运气去胡乱猜测。 

1. 认真阅读试题材料,明确考查的内容——认真审题

做任何试题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审题,做选择题也不例外。在解答选择题之前,先要认真阅读试题给出的相关资料,然后结合问题判断试题中哪些内容是解题所需的、哪些内容是关键的、哪些内容是干扰信息诱使你犯错误的。在试题与答题卷分开设置的情况下,读题时就可把上述要点内容用笔圈注出来,以提醒自己注意。 

一般而言,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 1 )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

题中的关键字词,是试题的“题眼”,需认真把握才能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如试题的设问是“为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该城市应”,四个备选项中有“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粗心的同学会认为该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扩大绿化面积确实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然而这些同学在解题时,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试题设问中“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中的“排放”二字,显然扩大绿化面积并不能减少尾气排放,只不过能降低尾气排放造成的危害而已。 

有时,粗心的同学会将“此时”“该季节”“近年来”等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信息忽视,从而在简单的试题上栽跟头。如试题的设问是“近年来,某地荒漠化面积显著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实际上“近年来”就是提示考生应选择人为原因,因为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在短时间内一般是不会变化的。 

( 2 )注意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

大多数情况下,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正确选项,但也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错误选项。如:江苏地理试卷中有双项选择题这一题型,有的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出错误的两项,但一些粗心的考生根据惯性思维选择了正确的选项,从而出现相反的结果。 

( 3 )注意观察和提取图中的信息

地理试题离不开图,正确提取图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基础。在试题给出的坐标图中,有时命题者有意将不同坐标图中的数值发生变化,不认真审题的考生就很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如:给出下列两图,要求考生判断雅典 8 月和北京 9 月的降水状况,由于给出的是两幅大家非常熟悉的图,不少考生只注意比较了两图降水柱的高低,而忽略了降水量纵坐标的数值不同,从而出现了误判。 

 

 


( 4 )注意题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

地理选择题多以题组的形式出现,这说明该题组中的各题并非独立的,而是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有时上题正好是解答下一题的重要条件。如果审题时不能注意这一点,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而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题中,则常常会导致无法解题。与此相反,有些题组中还经常出现条件不断变换的情况,解题时千万不要将上题中的条件作为下一题的已知条件,否则极易受到干扰,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解题时应将它们看作是一道道独立的试题。 

2. 选择恰当的方法,高效快速解题——正确解题

( 1 )直选法

直选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考查识记性知识的试题而言的,这类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虽然,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少试卷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需用直选法来解答的选择题。 

【例 1 】 ( 2011 ·广东卷)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 .断层、向斜、背斜                 B .断层、背斜、向斜 

    C .向斜、断层、背斜                 D .背斜、向斜、断层 

根据教材中有关地质构造的概念可知,甲处的岩层出现了断裂,并且沿断裂面错开,为断层;乙处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丙处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B 项正确。 

( 2 )精确计算法

地理学习中会遇到不少的计算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气温的计算等,计算类选择题经常会在试题中出现。在解答这类题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与计算结果一致的选项即可。 

【例 2 】 ( 2011 ·重庆卷)某地北京时间 6 月 22 日 6 时 左右日出, 13 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 83 °,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 36 °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

A . 6 月 21 日 9 时                    B . 6 月 21 日 21 时 

C . 6 月 22 日 9 时                    D . 6 月 22 日 21 时 

    该地北京时间 6 时左右日出、 13 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为 83 °,即太阳高度每小时升高 12 °左右,故当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 36 °时,距日出约 3 小时,此时北京时间为 22 日 9 时;结合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时区可知,它的区时比北京时间晚 12 小时,故此时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区时约为 6 月 21 日 21 时。 B 项正确。 

( 3 )因果联系法

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命题者据此编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置障碍:①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性;②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③颠倒了因果关系,如要求选择出题干中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而给出的则是题干中内容会导致的结果。 

【例 3 】 ( 2011 ·安徽卷)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 25 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 1979 年和 2005 年土地利用类型。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1 —耕地   2 —居民地   3 —湖泊 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A .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 .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

C .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 .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

本题要求回答“……变化会导致”,显然是推导结果。比较表格中每个方格内的两个数字可知,该地有大量的湖泊变成了耕地,即该地围湖造田或湖泊淤积严重,这导致湖泊面积减小,湖泊向大气中输送的水汽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大,灌溉用水的增加,辽宁西北部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 A 项正确。 

( 4 )图文转换法

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都是以图的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教材中的图表,认真分析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分析各种类型图的一般方法。对于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试着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记忆和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某日全球各地昼长的分布图等。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 

【例 4 】 设 M ( 0 °, 30 ° E )、 N ( 30 ° S , 30 ° E )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 Hm 、 Hn ,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Hm 和 Hn 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 B .每年有某一时刻 Hm=Hn 

C .每年有 9 个月以上 Hm ≥ Hn             D .任何时候都是 Hm ≥ Hn 

 

本题只凭在头脑中思考,几乎没办法正确地作出解答,但若根据题中的有关信息,转化为示意图,则思考起来就简单得多。 

根据转化出的图(右图),可以看出:①太阳直射点在 AB 之间移动,一个往返需时一年; ②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③太阳直射点位于 M 、 N 两地正中间( C 地)时,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④离太阳直射点近的点太阳高度大于离太阳直射点远的点。结合题中的条件可知, C 项正确。 

( 5 )优选法

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采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 

【例 5 】 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措施是 

    A .进行农业区划                   B .加强水利建设 

    C .建立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D .退耕还林还草 

不难看出,上述的四个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都有帮助,但它们的作用有大有小。若使我国的农产品充分打开市场,必须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商品率,降低生产成本。而这特别需要加强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因为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可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挥地区优势;同时有利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另外建立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可以市场为目标,认真研究和把握市场规律,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本题的最佳选项为 C 项。 

( 6 )排除法

大多数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多采用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 

【例 6 】 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近几年来,石窟前面的 109 国道上每天有数千辆运煤车隆隆驶过,使整个石窟景区煤尘飞扬。国家投资 2.2 亿元将 109 国道云冈段改线,其积极意义是 

①减少煤尘对石窟佛像的污染和腐蚀   ②避免载重车辆对石窟的震动性破坏   ③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④消除云冈石窟景区的酸雨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本题的题干明确说明了石窟景区的环境问题是煤尘飞扬,而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大气中含有大量的酸性气体,煤尘和酸雨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④项肯定是错误的,据此,考生可以将含有④项的 A 、 B 、 D 三个选项全部排除掉,然后就可得出正确选项。 

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

【例 7 】 读下图,与图中 X 至 Y 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 

 

 


河流所处地区的地势较低,即河流经过的地区其海拔低于两侧的地区;据图可知, XY 一线共三次经过河流,即有三个地势相对低的河谷,显然可排除 A 、 B 、 D 三个选项,答案为 C 项。 

( 7 )特例反证法

反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 

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有特色,大多选项中会出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

【例 8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不大 

B .地中海气候区 1 月降水量大于 7 月降水量 

C .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 

D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 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区的河流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季节变化,故排除 A 项; 1 月,南半球为夏季,故此时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故排除 B 项;我国西北地区的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为外流河,故排除 C 项;本题正确选项为 D 项。

( 8 )排序法

地理事物或现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围等特征,会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对其某一特征按某一规律排序是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对此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发展或分布规律,逐一进行排序。 

【例 9 】 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 R )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H )资料表,据此判断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R

2 小时 26 分

24 小时

0 小时

5 小时 42 分

H

43 ° 26 ′

46 ° 52 ′

23 ° 26 ′

46 ° 52 ′

 

A .②④①③     B .③②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①④②③ 

由表可知,③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为 0 小时,即该地一年内每天的昼长都是 12 小时,该地位于赤道,是四地中纬度最低的,应排在最后一个;②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是 24 小时,即该地会发生极昼极夜现象,其纬度不低于极圈的纬度,应排在第一个。即 A 项正确。

( 9 )同意相溶法

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选项,因此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要能够确定其中某两项或三项的含义是相同或相近的,就可把它们先溶解掉(即去掉),这样就可大幅度地减小选择的难度,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

【例 10 】 在地中海沿岸地区河水补给地下水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B .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

     C .北京盛行偏南风 

     D .悉尼的白昼比南京短,正午太阳高度比南京小 

同学们可直接看四个选项, A 选项发生在北半球的冬半年, B 、 C 、 D 三个选项都发生在北半球的夏半年,显然可将这三项排除掉。再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题干也是指北半球的冬半年,从而验证了 A 选项的正确性。 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解题方法,但同学们解题时切不可陷入“方法”的困境中,不要时时刻刻想“我该用什么方法来解题”。方法只是别人在实战中逐步总结出来的,通过实践和研究,坚信同学们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