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柏林号铁路:画意---人像摄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8:53:29
   前天的一张画意人像作品在论坛引起众多的影友观注,这是论坛的好现象!在此向各位影友表示感谢!
纵观今日摄影世界,摄影人已成万马奔腾之势.来势猛,而多如牛毛的各种规格,各种档次的摄影比赛又造就了许许多多的“摄影大师”和“摄影名师”,而我们把这些大师们所拍的作品摆在一起,就会发现大师们所拍摄的作品表现形式,构图,拍摄角度就象一对又一对的孪生兄弟,共性太多,个性太少。在摄影门类中,人像摄影应该是难度较大的,因为他需用摄影师除了应该掌握摄影的各种技巧外,还应了解和掌握大量的地理,人文资料及对文学艺术之外的一种感悟,一种悟性,而这一点决不是有一台好相机和留条小辩子及身穿个性的装束所能代替的。虽然很多人摄摄影师的创作欲望十分坚定,焦点十分清淅,但往往事与愿望。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就象铁路上的火车,永远离不开轨道的痕迹。
从80年代末期90年中期,台湾婚纱人像摄影风靡大陆,一时间传统的摄影用光,技巧统统被扔到脑后,画面追求“白、柔、平”效果。一个拍摄师在一个摄影助理的帮助下,只用五分钟便可塑造一个“大师级”的摄影师。这话听起来有些可笑,但事烊的确如此。其实在某些方面摄影助理要比摄影师难的多。因为一个摄影助理要熟记各种美姿造型动作,及大平光布光方法。而我们的摄影大师只需“OK”就可以了。这其实是摄影师的悲哀。摄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国内国际上的各种知名电影节,从“奥斯卡”到“百花”,“金鸡”,任何一部获奖影片的摄影师,美术师都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所以除了最佳电影之外便有了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而我们的人像摄影作品获奖之后谁也不知道是那位化妆造型师为这幅获奖作品付出了多少汗水。虽然电影摄影与我们单一的人像摄影不可比,但如果以电影摄影的的思维,去创作每一幅作品是不是会更好些。当然,造成当今人像摄影师心态浮躁的还有我们的一些摄影媒体,中国是个有十亿人口的大国,而人像摄影媒体却少之可怜,这些媒体无意成了人像摄影师心中的“至尊”,而我们早些年有所成就的摄影大师借助这些媒体高频率的在向摄影师们展示着自己的“佳作”。而为了少走弯路,紧跟“时尚”,我们大部份的人像摄影师长期以来一直“依葫芦画瓢”,作品中丝毫没有摄影师个性的东西,这一点也许很多摄影师难以在接受。但一旦他们冷静下来,就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拍摄模式,拍摄思路。摄影布光的前辈伦布郎生前是穷困潦倒,他生前曾用他自己的绘画作品换取一顿饱餐,曾被人讥笑。后来,他终于成功了,他没追求名利,他获得了成功,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摄影最经典的布光方法命名为伦布郎布光法,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三角”布光法。这是摄影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故事,我们的摄影师应该花点时间去研究,体会。另外,当前一些商业人像文化传媒机构,打着商业人像市场策划的幌子,干着损人利己的勾当,他们不是从地域特点,人文环境,艺术领域去组织大家探讨,发展人像摄影,而是竭尽全力的在传播门市接待,拍摄流程上如何巧妙的设计一步步的陷阱,将消费者上引入上钩。有一个这样的公司三年来累计给我发送各种听课短信一千多条,他们发送短信多采用短时间密集轰炸形式,大有不把客户手机搞瘫不罢休之意,他们时而在北京,时而在上海,听他们口气大有让处在绝境的影楼起死回生之灵丹妙药。可以想象,每年有那么多的人挤身人像摄影市场,有那么多新开的影楼,又如何不上当受骗。
在今天,所有艺术门类中,摄影似乎是艺术的一种捷径,艺术作品“捶手”可得,作家的语言是艺术,画家的语言是作品,摄影家的语言应是这两者的交融,在摄影者万马奔腾的今天,摄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但愿少一些视觉疲劳,多些养眼之作。
我的这组画意人像作品无论在拍摄技巧还上在后期还不成熟,但我希望在人像摄影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各位影友在讨论中相互学习,这才是我的目的.谢谢大家!
 

欣赏了黑雪的摄影作品和大块文章,我来参与一把,谈两点意见:
一是摄影既然是艺术,就一定要创新,要体现个性化。其前提在于审美意识的具体性、独特性,在于审美意识必须是充分发展的自由意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摆脱片面的、简单粗陋的实际需要,摒充思维方式单一的概念化的传达。我觉得,让我们赏心悦目、眼睛为之一亮的好的片子,都应当具有这个特点。只有以充分的个体意识来把握世界,世界才可能在我们面前体现出它独特的个性面貌。在黑雪的上一幅照片的评论中,我记得我说看了他的作品,觉得是在某种意义上对传统摄影作品是一种“颠覆”,就是这个意思。
二是艺术作品绝对不是对现实生活的临摹与复制。艺术作品,特别要讲究其自身的审美价值。而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把我们摄影的对象由感性、知性的现实水平提高到理性的超现实水平,从而在具体审美对象中来把握大千世界。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创作,不是离现实走得太远了,而是近了(其实我们是很难走远的,传统的东西会拉住我们死死不放。走远,需要勇气,需要艺术素养)。如果太近了,说白了,那么摄影就真的成了照相,也就失了摄影本身存在的意义。
一管之见,希望朋友们多多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