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赞 机体:说说古人的坐姿:从席地而坐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59:07

席地而坐”这四个字说起……

 

“席”就是我们所说的席子,古人有很多词语可拆开来理解,但是放在今日,却混同在一起了,比如俗语中常提到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筵席”指明的就是两样东西,筵指的是室内铺满整个地面的底席,有点类似于咱们今天的木地板一样的,而坐在我们脚下正方的那才叫做席,席的大小一般一米见方,脚下这块要坐的席子可不能随便摆放,必须规矩平整,正所谓,《论语·乡党》中解释的:席不正,不坐。我们的老祖宗还是很挑剔的,“席正”是一种以示庄重的重要方式。但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了?怎么样才叫正呢?我们以什么为参照物呢?参照物就在这个房间之内,必须与墙壁平行。当然了这个席子也不一定是一个,可以再加上一层,我们谓之重席。

 


(实找不出合适的图片了,大家就就这个图片来看吧)

 

“坐”和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坐姿就不一样了,现在意义上的坐姿是在东汉末年胡床胡椅传入中原之后,随着一些高脚桌椅家具的应用,老百姓们开始垂腿而坐。要想了解更早时期老祖宗的坐姿,首先得从站姿说起,最先对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行走、坐立等容貌仪态方面作以系统性规范的是西汉学者贾谊,此时正是儒家开始逐步盛行的时代。

 

其实在西汉贾谊之前,文献当中已经有诸多对于站姿和坐姿的表述了,主要集中在《礼记·曲礼》当中:如“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走路的时候别晃来晃去,显得很傲慢无礼的样子;站在那里不要重心放在一个脚上面,像是跛脚站着一样;坐在那里的时候不要像小孩子一样屁股着地,两腿向前分开来坐着;睡觉的时候不要趴着睡觉,姿势不是很雅观的样子——看来我以后得改改睡觉的姿势了,有时候会感觉腰疼,就干脆趴着睡觉了);“立必正方不倾听”(听讲的时候一定要端端正正的,不要歪着身子听人说话);“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在室内走路的时候不能甩着膀子,把胳膊张开来;和别人并排坐在一起的时候不能把胳膊横起来;别人给东西的时候站着给你,那你就不用坐着了,但是别人给你东西的时候是坐着的,那你就不能站着去接别人给的东西),其实很多规范对我们现在人来看还是很有帮助的,呵呵,有些东西在给别人培训《商务礼仪》的时候就用到了,大家倒还是蛮感兴趣的……

 


(贾谊像)

 

上述提到的要求大多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规范,第一个干了这件事情的人就是上面一直给大家提到的贾谊,他写了本书,叫做《新书》,其中有一章为《容经》,是这样规范站姿的: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间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这里一共提到了四种站立的姿势,接下来我们一一来看:

 

        经立眼睛向前看,不要随便乱瞄,肩部放平整,腰部挺直了,两个手臂在腹部前方自然环绕,如抱了一个鼓,下面两个脚的距离大约为二寸(汉代的二寸要比现在的二寸短一些),把冠冒带子都弄整齐了,稍稍提臀,不要晃来晃去的,就是经立的姿势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将军俑大多是这样的姿势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将军俑)

 

        共立:也可叫做恭立,古代有一种很重要的乐器,通常与编钟一起,成套出现,我们叫做石磬,石磬的角度为135度,稍稍弯腰,角度比较下,还没有达到135度,头部低垂,如果对方站立一人的话,注视对方的膝盖位置就差不多了。

 

 

(汉代陶俑)

 

        肃立:现在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词语,也是常用到的一个词语,但是古今差别还是很大的。此时的肃立指的是弯腰度数达到了135度,只有见到国君诸侯,与自己地位悬殊较大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到这样的站立姿势。

 

        卑立:这个弯腰的程度比上一个肃立的程度要更大,肃立的角度为90度到135度之间,而卑立的度数必须小于90度,为什么呢?古人常常给自己腰间佩戴玉佩等(关于玉佩的用途,大家可参照博文《古人行走的规矩》中的解释),要让腰间的玉佩能够垂直落下来,可见弯腰的程度就不一般了。

 

如果这四种站姿应用到坐姿上面,与之对应的也就有了四种坐姿:经坐、共坐、肃坐和卑坐了,具体是怎么样规范的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贾谊《新书·容经》中的记载吧: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在看坐姿的时候,除了基本上上半身符合站姿的要求外,最重要的就是眼神了,若为经坐,则目光平视、关注与己交流的对方(如果放在现在来看,这是与人沟通当中最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种信任手段);若为共立,那么就得看对方的膝盖了;最特别的是肃坐,并不是向之前看到的继续往下弯腰低头了,而是仰头的方式了,但是不是随便仰,不能过分;如果是低头垂肘的时候,那就是卑坐了。但是上述四种坐姿有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屁股必须落在脚后跟上,脚面朝下。放到现在一般人是受不了的,时间长了,是会容易酸麻的,就算是古代的一些文人如此长时间跪着,也会感觉难受的,比如六朝竹林七贤的嵇康坚决不去做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害怕这样老师正经危坐的姿势,“危坐一时痹不得摇”,坐到腿麻,还不敢随便去放松,呵呵,改天大家有空可以在自家的床上试试看。

 


(秦代的男性坐像)

 

除了上面正经危坐的四种姿势之外,还有几种常见的姿势,一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也叫做长跪,就像我讲到的那样,屁股离开脚后跟,腰挺直了垂直起来,将要起身时候的一种坐姿,另外这也是对别人尊敬的一种坐姿。类似于什么?小时候上课发言,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都是要站起来回答的,如果放在古代学生回答问题,不用起身,但是必须从坐变成长跪,赶紧把要挺起来回答问题。古代文献中有多处对于跽的记载,如《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王按剑而跽”;《孟尝君列传》中“秦王跽而问之曰”等等

 

        箕踞:屁股着地,两腿的摆放位置比较特别,一种是腿向前伸直,另外一种是腿弯曲着,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把脚心对准着了对方,这是非常不雅的一种坐姿,代表着轻视蔑视等,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采用这样的坐姿的,当然也得看不同的对象了,比如《史记·田叔列传》当中有这么一段话:“赵王张傲自持案进食礼甚恭高祖箕踞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