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展板排版:独家对话周瑞金:人民日报系列评论代表中央声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49:19

核心提示:近日,人民日报连发5篇主旨为关注“社会心态”的系列评论,引发舆论关注。5月30日,凤凰网独家对话“皇甫平”——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周瑞金解析刊发背景。周瑞金解析称此系列评论乃是针对当下社会矛盾频发,实为告诫地方执政者,要适当开放言论自由,倾听民众批评。

凤凰网资讯:自4月底开始,一组署名人民日报评论部,主旨为“关注社会心态”的系列评论在《人民日报》连续发表5篇评论:《“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执政者当以包容心态对待“异质思维”》、《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希望杜绝一切非理性言行是不现实的》、《执政者要在喧嚣中倾听沉默的声音》。您怎么看《人民日报》在这个时候发的五篇系列评论?背后代表着一种什么样的动向?

周瑞金:作为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能够发表这一系列评论,来谈思维问题、注意群体声音、关注弱者等,是很有意义的。

最近由拆迁动迁所引起的冲突事件,以及“被精神病”事件,在舆论上引起很大反响,尤其网上呼声很大。但是对这些问题,当地的执政者却是另外一种看法:认为这是媒体鼓动起来的,舆论是制造起来的。这就说明我们社会舆论和一些地方官员的看法大不相同。《人民日报》这一系列评论就是针对这个背景发出的,并不是无的放矢。

此前,在“徐武事件”中,《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批评当地执政者,把上访的人随便关到精神病院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反而引起反弹。《人民日报》继续抓住这些问题发表言论,是很有针对性的。它实际上提出了言论自由的问题,而所谓的“异质思维”实际上就是要老百姓批评政府,执政者能够听得见老百姓对自己批评的声音。

“异质思维”,在我们的网络媒体和都市媒体已经比较表达得比较多,如果这样的评论发表在都市报上、网站上、博客上,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今天网络媒体的常态就是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能够充分表达。但代表中央的主流媒体发出这样的声音,提出如何对待不同的声音、特别是民众批评政府的声音,提出要倾听民众对自己的批评,要提倡言论自由,意义就不一样了。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处在三大社会、体制的转型期,正在从原来封闭的社会转向开放的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三个社会和体制的转型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同时也形成了代表不同利益的多元的社会结构,他们必然要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在宪法规定下争取言论出版自由、表达意见的自由、参与政府的权利。

当下,在舆论上,只发出一种声音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执政者,也就是各级党政官员,面对转型期的舆论态势,就有一个把握主动权的问题。今天《人民日报》发表的这几篇评论,就揭示出了这样的问题,符合我们今天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当前的改革,特别是政府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四位一体的改革。

凤凰网资讯:人民日报此次社会心态系列评论引起诸多猜想,更有人认为反应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动向。这些评论代表谁的声音?中央还是人民日报内部?

周瑞金:《人民日报》内部和中央意识形态之间,应该是相关联的。我在《人民日报》工作过一段时间,因为是党的机关报,它不完全是自己报纸的声音,它的言论应该是根据中央指示来发表的。

一般来讲,党报的总编辑考虑问题不是考虑报社,作为党的机关报,要从党的利益、党的声音来出发。《人民日报》这一系列评论,应该说既是本报的声音,也反映了党中央的声音,我认为这二者之间没有特别割裂开来。

从这个意义讲,它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趋向,就是在十八大召开之前,意识形态应该更宽松,有一些开放,我认为这符合整个发展趋势。

凤凰网资讯:像《人民日报》这种系列评论文章发表,具体操作上要经过怎样的一个过程?

周瑞金:一般的评论,编辑团队可以有权去定,像我当年写那几篇评论,也不必要送审一样,《人民日报》的一般评论也没有必要送到党委去审。另外,一般的评论,包括署名评论、本报评论员等这样的言论,是可以直接发的。我当时发表四篇文章以后,虽然没有送审,但市委是知道的、同意的,而且当时也没有批评我们,没有认为我们发表错了。

但是社论,我们当时是要送给市委;《人民日报》是要送到中央书记处审稿,现在基本上是中宣部。

凤凰网资讯:您当时是以“皇甫平”这样一个名字写的系列评论,有“在黄浦江辅助邓小平改革”之意;这次人民日报的系列评论署名是“人民日报评论部”。署名上有什么讲究?

周瑞金:本报评论员一般来讲是代表报纸的观点,那作为《人民日报》同时也要代表党。因为是党报,报社的观点和党委的观点应该一致,没有什么两样。

我当年用“皇甫平”署名,而不用解放日报社论、也不用解放日报评论员,就是因为后者代表报社的声音,而“皇甫平”这个名字有一定的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