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启德留学 电话:21世纪,中美无“大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06:57

为什么说在21世纪,中美两国无“大战”?这首先是因为,在20世纪下半期,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不仅都是大国,而且都是强国、核大国。正是这两个国家的战略竞争结束了“大国之间总有大战”的历史,开辟了一个“大国之间无大战”的新时代。“大国之间无大战”的时代,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

关于“大国之间无大战”时代的出现过程,美国战略学家托马斯·巴尼特分析说:“早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前,大多数专家就认为核战争没有胜利的一方,因此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战略对峙远比多数人想象的更稳定。在千钧一发的危机过后,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向前迈出了大胆的一步,把‘相互确保摧毁’提升到美国战略核计划的永久性基石的地位。对那个时代的美国人来说,‘相互确保摧毁’很能说明问题——相信一方会用核武器对付另一方简直就是发疯。以前,人类从来没有创造过不会使用的武器,因此,这个世界仅仅在广岛和长崎见到过核武器,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然而这完全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生的事实。核武器所做到的,绝不仅仅是约束了超级大国,而且根本上结束了大国之间的战争——长期以来,大国意味着拥有核武器。换句话说,拥有核武器意味着你是个大国,而大国意味着你永远不会同其他大国发生战争,这真得感谢核武器。当美国创立这个新的‘相互确保摧毁’规则时,它简直就是永远消灭了大国间的战争。自从1945年美国发明核武器以来,再没有两个大国之间发生过战争,这一点并不偶然。认识到本质上的规则变化花了我们几乎20年的时间,但是当我们认识到并且成功地将规则输出给其他大国时,全球战争的威胁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基本结束。”

“核武器并不是被使用的,而只是被拥有的通过拥有足够数量的核武器来确保苏联在首先发射核武器后的灭亡,我们保持了没有赢家的战争存在的条件——这也是冷战最终存在的条件。因此,不管一些人认为麦克纳马拉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犯了什么样的罪过,在我看来,这些都被他的这一伟大的确保全球和平的策略所掩盖。当然,仅仅美国自己了解和坚信‘相互确保摧毁’的观念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让苏联也接受这个观念。美国用了数年的时间来教育苏联,并且最终于1972年让苏联毕了业;在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之间的莫斯科峰会上,他们共同签署了第一个《战略武器限制谈判条约》。这次峰会和随后几年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两次峰会,大大地减少了全球核战争的威胁,并从此开始将竞争规则含蓄地固定下来,例如,向附庸国无限制地出售常规武器——可以;在第三世界的代理人战争——可以;在任何地方玩弄核战争边缘政策——不可以;在欧洲玩弄常规武器边缘政策——不可以。”

大国之间不能有大战,作为一种新的军事观、战争观,在西方战略理论界和政界在20世纪后期就形成了共识。朝鲜战争,使美国人开始研究有限战争概念。在东亚进行的这场代价高昂的、长期的和意义模糊的战争使美国人深感沮丧。美国人在20世纪已经习惯于打全面战争,直到取得全面胜利和接受敌人无条件投降。但是在朝鲜战争中,美国面临来自欧洲盟国要求控制冲突规模的巨大政治压力,也不愿意在亚洲大陆卷入一场大规模地面战争,因此严格限制了军事行动规模。美国没有使用核武器,轰炸范围也没有超过北朝鲜与中国的边界鸭绿江。美国也没有让台湾的蒋介石军队参与。有限战争的支持者们反对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说的“战争中什么都取代不了胜利”的说法。他们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核时代,战争必须排除核武器的使用,战争的目的必须严格加以限制,即使这种斗争的结果只能是僵局。英国战略思想家利德哈特指出:“必须力戒两种最普通的妄想:一心追求胜利和认为战争不能限制。”利德哈特在1960年时说:“战略的旧观念和旧定义由于核武器的发展,变得不仅已经陈旧,而且也已毫无意义。若再以赢得战争、获致胜利为目的,实则无异于疯狂。”英国战略大师富勒在1961年出版的《战争指导》一书中指出:“在克劳塞维茨所有一切的盲点中,最盲目的一点即为他从未认清战争的真正目的是和平而不是胜利;所以,和平才是政策的根本理想,而战争则只是企图实现此种理想时所使用的一种手段。”艾森豪威尔多次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冷战时代特别是在核武器时代“不考虑代价的胜利就意味着灾难”。在冷战时代,在核武器条件下,大国的战争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那就是:不是胜利高于一切,而是代价高于一切。大国、强国之间的大战、核战,其代价是任何一个大国、强国都承担不起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国之间无大战。

中美无大战,与美国这个国家的特点有关系。美国与德国、日本不同,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还没有发动过一次世界战争,它唯一发动过的一场大战是全球“冷战”,而20世纪下半叶的冷战,毕竟比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要文明得多、理智得多,代价也要低得多。美国作为一个没有发动过世界大战的国家,除了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外,没有发动过与另一个大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当苏联发展核武器的时候,虽然有人主张应该立即发动预防性攻击,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采取行动,而是坐视苏联走向核武装。等到苏联已经具备了直接攻击美国的能力的时候,从1950年代末期到1970年代初期,MAD(确保相互摧毁)成为美国的主流思想,就是仅仅企图以报复威胁来吓阻攻击。美国核武器专利权的丧失,是在1949年苏联原子弹试爆成功后。在1948年,美国有32架改装的B—29能够投掷原子弹,具有的原子弹数量是50颗。所以,在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中,美国还是一个比较理智、比较文明的帝国主义者。

中美无大战,更与中国这个国家的性格和特点有关系。中国是一个在上千年的历史中,没有战略进攻履历的国家,是一个不仅不进行海外扩张,而且在陆地也是修长城、搞防御的国家。现在,中国崛起呼声甚高,也是反复声明不称霸,走和平发展道路,呼吁建设和谐世界。而且,中国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也不搞扩张。中国为什么把自己的发展模式称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实“中国特色”这四个字包含着深刻的和平含义——即不把中国模式作为向世界普及和推广的通用模式,不搞“模式出口”,只是限于中国使用、中国专用。而美国和苏联都把自己的社会模式作为世界模式来推广,要用美式或苏式来塑造世界,所以矛盾和冲突就尖锐。总之,当年美国和苏联之间是相互争夺世界霸权,从地缘政治到意识形态进行全面对抗,尚且是有冷战而无大战,双方是通过冷战而不是通过大战决输赢。未来美国和中国这样一个防御性、不争霸的国家进行战略竞争,美国虽然难免受冷战思维的局限,但是21世纪的中美关系绝不可能是20世纪美国和苏联冷战关系的拷贝和复写。美国和中国在21世纪的战略竞争,是后冷战时代的竞争,连冷战的竞争方式都属陈旧,更不用说以大战的方式进行竞争了。

21世纪中美无大战,这也是时代潮流的必然结果。世界在走向文明,大国战略竞争也在走向文明。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欧洲,在战后成为大国大联合的模范区,走上了欧洲联合和欧洲统一的道路。在大国竞争文明化的大势下,来观察21世纪中国和美国的竞争模式,就可以看出,21世纪的美国和中国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会把自己的国家推向与对方进行“大战”的灾难境地。而且,中国和美国虽然在国家地位上有竞争,但是在国家发展和繁荣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中国虽然会有遏制,但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也必须遏制有度。无度遏制、恶性遏制,伤中国,也会损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