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对人的危害:知名法国学者广州讲座谈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28:25

知名法国学者广州讲座谈知青研究

潘鸣啸:80后的压力来自知青父母

类别:社会民生   浏览量: 3   版次:RB15   版名:文化副刊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2-01-17
作者:赵大伟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摘要:“一个外国人怎么会感兴趣并且研究上山下乡运动?”1月8日下午,法国学者潘鸣啸(Michel Bonnin)应广州必得书店邀请来广州讲座,他开门见山回答这个最受关注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一个外国人怎么会感兴趣并且研究上山下乡运动?”1月8日下午,法国学者潘鸣啸(Michel Bonnin)应广州必得书店邀请来广州讲座,他开门见山回答这个最受关注的问题。“我也是法国的‘红卫兵’啊”,潘鸣啸说,他在1968年参加了法国的“五月风暴”,当时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很大,向往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后来,他接触了中国知青,在这代与潘鸣啸年龄相仿的一代人身上,他发现了共同的革命情怀,“那是我们的共同语言,”潘鸣啸说。

    研究材料:采访口述+官方资料

    潘鸣啸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其作品《失落的一代———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2008年在香港出版,简体版于2010年1月出版,在海内外曾引起很大关注。对于广州,潘鸣啸自陈很有亲切感,因为上世纪70年代他在香港读书时接触到的知青,就是从广东偷渡到香港去的。这些知青的口述史料,后来整理成《20岁在中国农村》在法国出版,这是潘鸣啸开始研究上山下乡运动的原点。

    潘鸣啸主要在香港做研究,在获取史料方面并没有太多阻碍。“上世纪80年代末出版了一些省志,那里面大部分都有劳动志关于上山下乡运动(的记载)。”潘鸣啸说。除了大量的采访亲历者之外,他获得的资料大部分来自官方。也正是这个原因,简体版《失落的一代》在内地出版没有做大的删减。(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研究对象:作家、普通群众

    上山下乡使得一代人的命运发生人为的转向,这在内地的很多文学作品里都有反映。潘鸣啸对许多中国作家进行了样本采集,比如张抗抗,“她曾写过文章说很遗憾没有学英语。历史没有给他们机会。”潘鸣啸告诉南都记者,但是一场运动造成的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虽然张承志仍旧充满英雄主义地宣称:“我们是得天独厚的一代,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但在潘鸣啸看来,“张承志就会说一些炫耀、激情的话,激起别人的注意,他也没有留在农村,事实上,他只做了两三年的劳动,就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因此他不能代表整整一代人的命运。”

    除了作家,潘鸣啸也研究了大量的普通群众,“很多知青下岗了,他们要找到自己的价值,于是把那场运动神话了。这是不应该的,这个运动本身是一场损失,他们应该分清楚自我经验与运动本身。”

    研究上山下乡运动一路下来,潘鸣啸说,他唯一遗憾的是没有采访到前国务院知青办负责人、曾编写过《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的顾洪章,“他说他太老了,可能是他觉得一个高级干部不适合接受外国人的采访。”

    研究新方向:知青二代

    潘鸣啸现任清华大学中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在中国内地长居已经六个月了。2010年简体版《失落的一代》在内地出版之后,潘鸣啸在北京连续办了几场演讲活动,引来很多年轻人的关注,这令他很吃惊,“他们很多都是知青的孩子,上山下乡运动通过他们的父母间接地影响了他们,”潘鸣啸于是开始关注知青二代问题。

    潘鸣啸说,虽然还没有对知青二代有很完整、系统的研究,但已经和20位知青二代详谈过。在他看来,“文革”知青一代和80后是血缘紧密相承的两代人。知青回城后,中国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因此80后是独生子女的一代,“知青们失去了好好念书的机会,便把念书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造成80后的压力;另一方面,知青一代的理想在农村全部破灭了,这也就造成了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更实际一点,不希望他们有太多的理想主义。很多年轻人对这个不满意,因为每一代年轻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潘鸣啸对南都记者说。(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本次讲座在天河区天河南街文化站举行,活动发起人肖蓉生说,文化活动应与大众进行接触,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大学里。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赵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