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菊花柔术:年轻男性腰痛 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0:43

年轻男性腰痛 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刘师傅今年45岁,20多年来一直腰疼,有时夜里甚至疼醒,他总以为是干活累的,从没到医院仔细检查。直到有一天,刘师傅20岁的侄子出现髋关节及足跟疼痛,并在医院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后,刘师傅才到医院就医。结果发现,他的脊柱已经发生强直,而且已经出现了驼背。医生告诉刘师傅,他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而且已经到了晚期……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脊柱特别是骶髂关节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是“风湿病”的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及外周关节,最终导致脊柱畸形,发生脊柱“强直”。该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主要发生在男性青少年,13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少数女性也可以发病,但症状较男性明显要轻,预后也较好。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研究已发现遗传和环境(细菌或微生物感染)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常常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也患有相同疾病。该病在HLAB27阳性的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早期,病人只感腰背疼痛,严重者脊柱功能活动受限;中期腰背、下肢关节疼痛较显著,脊柱功能活动受限,甚至部分强直,此时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大多可获良好效果;当该病发展到晚期,发生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病情往往不可逆转。因此,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和发病与人的体质和先天禀赋直接相关,也与感受风、寒、湿、热等六淫邪气及外伤有关。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则是扶正祛邪,益肾通督。既可服中药内治,又可通过中药泡洗熏蒸外治,还可针灸推拿,不但能缓解临床症状,坚持长期治疗还可抑制病情进展。患者一旦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必须到有风湿专科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疗效才能有保障。

  除了坚持吃药之外,还要坚持功能锻炼,包括游泳、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但不提倡进行篮球、足球、网球等较为剧烈的运动。通过正确的锻炼,可以有效地增加脊柱活动度,改善脊柱功能,控制病情发展,从而使患者能够正常生活、工作。饮食方面,应注意少吃寒凉冰镇食品,进食酒肉要适度,以免伤及脾胃加重病情。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青年男性,遇到不明原因的腰、膝、髋关节疼痛或足跟痛时,要及时去医院的风湿科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并以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其后由于病变发展,逐渐累及腰、胸、颈椎,出现椎间关节突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过去认为本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枢型或其变异型,故有类风湿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枢型之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比,从发病年龄、性别、患病部位、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及对治疗的反应等各方面分析,两者都不相同,尤其是类风湿因子和组织相容抗原HIAB27的发现,进一步证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目前公认本病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类型,而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各民族间差异很大。Kellgren综合各国的报道,认为本病平均患病率约占人口的01%。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学的“骨痹”、“肾痹”、“腰痹”、“竹节风”、“龟背风”等。《内经》曰:“骨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这形象地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和脊柱强直畸形的状态。

一、病因病机
(
)病因
本病病因至今未明,以下因素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1
.基因因素 强直性脊柱炎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更强的家族遗传倾向,不少学者在临床上都看到过兄弟或父子同时患病的情况。Beweton(1973)曾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组织分型中,获得明显基因因素的证据。他们在75例典型患者中,发现72(96)HIAB27抗原为阳性,在其60名一级亲属中,31(51)HLA-B27抗原为阳性,而在75名对照者中,仅3(4)本抗原为阳性。尽管基因因素的重要性已被公认,但其遗传方式仍不清楚。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因素所产生的,也有人认为本病为多因素遗传。

2.感染因素 诺曼纳斯(Romanus)1953年强调生殖泌尿系感染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他在114例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发现102(89)有此感染。他假定盆腔感染可通过淋巴途径或Batson静脉丛先到骶髂关节,然后再到脊柱;感染可从前列腺或精囊扩散到大循环,因而产生全身症状,如周身关节、肌腱附着点和眼色素膜的病变。但在正常对照人群中,生殖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达35-50%之多。由此看来,感染致病的因素尚难令人信服。

3.其他因素 包括外伤、甲状旁腺疾病、肺结核、铅中毒、上呼吸道感染、淋病、局部化脓性感染、内分泌及代谢缺陷、过敏等因素都曾被人提及,但都缺乏足够的根据。总之,强直性脊柱炎很可能是由于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引起的疾病。能够解释本病的家族倾向的学说是多因素遗传。本病与生殖泌尿系感染和肠道疾病的关系仍然不易估计,尤其是脊柱炎发生在这种感染之前的病例。

《灵枢·五癃津液别论》曰:“虚,故腰背痛而胫酸。”《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椎痛。”《证治准绳》则称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由于患者禀赋不足,或由于调摄不慎,房室不节,嗜欲无节,以及惊恐、郁怒、病后失调等,遂致气血、肝肾亏损。肝肾虚所致营卫气血涩滞不行,则筋骨无以充养。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因此,本病多以素体阳气虚、肝肾阴精不足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为外因。肝肾不足,邪恋经脉,痰瘀形成。经脉闭阻,气血不行,督脉虚弱,而致脊椎骨变松、变形,不能直立、弯腰、垂项、突背,身体羸瘦,而形成“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的残废状态。

()病理变化过程
尽管本病是一种不同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但在早期两者的病理却很相似,都以增殖性肉芽组织为特点的滑膜炎开始,此时镜检可见滑膜增厚,绒毛形成,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炎细胞多聚集在小血管周围呈巢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的是,在附近骨质中也可发生与滑膜病变无联系的慢性炎症病灶。
  

本病多由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侵犯腰椎、胸椎、颈椎,髋、肩、肋椎等关节和胸骨柄体、耻骨联合也常被累及。约25%的患者同时累及膝、距小腿等周围关节。
 

 本病晚期病变则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在本病,关节破坏较轻,因而很少发生骨质吸收或脱位,但关节囊和韧带骨化却十分突出,因而最后容易发生骨性强直。

在本病,韧带、肌腱、关节囊与骨松质结合部的病理改变是很有特点的。该处的肉芽组织既破坏骨松质,又向韧带、肌腱或关节囊内蔓延。在组织修复过程中,骨质生成过多、过盛,新生的骨组织不但填补松质骨缺损处,还向附近的韧带、肌腱或关节囊内延伸,形成韧带骨赘。

上述病变不但见于四肢关节,也见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大转子、坐骨结节、跟骨结节,髂骨嵴和耻骨联合等处。

本病的心脏病变颇具特点,以主动脉瓣肥厚、纤维化,但不融合为特点。

尸检,在大约8%的病例可见淀粉样变性,肾淀粉样浸润可影响患者生命。

二、诊断
本病多发生于10-40岁,发病高峰年龄为20-30岁,40岁以后发病者少见。西方报告约10-20%病例发生于40岁以后,我国患者,80%于30岁以前发病,而只有少数40岁以后发病。男性比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0-5)1

(
)病史和症状

1
.发病形式 一般比较隐匿。早期可有厌食、低热、乏力、消瘦和贫血等症状,但除儿童以外一般都不严重。少数病例可有长期低热和关节痛,酷似风湿热表现,此类病例多周年龄较轻者,且常伴明显体重减轻。个别病例表现为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贫血和髋关节炎等类似结核病症状,以致误诊。但抗结核治疗无效,吲哚美辛(消炎病)等非甾类抗炎药治疗能明显缓解症状,以及HLA-B27检测阳性等,有利于本病的诊断。有的病例症状可发生在感冒、外伤、劳累、休克和感染之后,值得注意。

此外,本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西方报告一级亲属患本病的风险性比一般人高20-40倍,也有报道其一级亲属患病率达35%者。

2
.首发症状

(1)
腰痛或不适:是本病最常见症状,发生率90%左右。其发生隐匿,常为隐痛,难以定位。病人常觉得疼痛或不适部位在臀深部,疼痛严重者常位于骶髂关节,有时可放射至髂嵴或大腿背侧。疼痛可因咳嗽、喷嚏或其他牵扯腰背的动作而加重。开始可为单侧或间歇性,以后逐渐进展为双侧、持续性的腰背痛、僵硬。部分病人一开始就出现腰痛、僵硬。夜间痛可影响睡眠,严重时可使病人在睡眠中惊醒,甚至要下床活动以后始能重新入睡,为病情活动的指征之—。腰痛严重时病人可能下床都感到困难,需先移至床边以免腰部弯曲旋转而使疼痛加重。休息不能缓解腰痛或不适,活动反而能使症状改善,此为炎症性腰痛与机械性腰痛的鉴别要点之一。有的病人腰痛、不适症状可能比较轻微而未引起重视。病人可能仅感到腰部僵硬或肌肉酸痛,或为椎旁压痛,即韧带、肌腱骨附着点炎症。这类病人很容易被误诊为风湿病、纤维织炎、神经精神性疼痛等。臀、大腿后侧痛常被误诊为“坐骨神经痛”,但强直性脊柱炎所致者较少放射至膝以下。

腰部晨僵也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病人早起觉腰部僵硬,活动后可以缓解。晨僵也是病情活动指标之一,病情严重时可持续全日。除活动外,热敷、热水浴也可使晨僵缓解。颈椎僵、痛一般发生于起病数年之后,但少数病例可早期出现此类症状。

(2)
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症: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由于胸肋关节,胸骨柄胸肋联合等部位的附着点炎,病人可出现胸痛,咳嗽或喷嚏时加重,有时可误诊为胸膜炎,也可能因胸痛类似心包炎或非典型心绞痛而去看心血管医生或胸科医生。由于吸气时胸廓扩展受限,故早期病例也可出现轻、中度胸廓活动度降低。但因腹式呼吸代偿,极少出现通气功能受损,且对非甾类抗炎药反应良好。

附着点炎症状也可出现于肋胸连结、脊椎骨突、骶髂、大转子、坐骨结节、胫骨结节和足跟等部位,而作为本病早期表现。足跟痛以及脚掌痛在未分化脊柱关节病Amor诊断标难中,作为一项纳入计分。

(4)
外周关节症状:半数以上病例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症状。受累部位以髋、膝、踝等下肢大关节为多见,也可累及肩、腕等上肢大关节,指、趾等末梢小关节受累较少见。强直性脊柱炎外周关节受累较少表现为持续性和破坏性、为区别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之一。

Calin A
等对英国强直性脊柱炎协会1500名病人调查结果,发现发病年龄越轻,髋关节受累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随着发病年龄增加,髋关节受累发生率也随之降低,严重性也随之减小。国外报告髋关节受累发生率为17-36%,国内达60%左右,但不如西方人严重。

3
.典型表现 腰背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低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尤其在病情活动期间。前已述及,本病腰痛症状不因休息而缓解,活动反而使症状减轻。活动期常有夜间痛,可影响睡眠,严重者可于入睡以后惊醒。大部分病例早上起床时觉腰背僵硬朗活动不灵活,称为“晨僵”,适当活动也可缓解。有的病人久坐后也可发生腰背僵硬,也有的病人腹背僵硬于午后或晚间为著。

腰椎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低,部分为附着点炎所致,部分为脊柱强直之结果。前者经适当治疗可获改善以至恢复正常,后者则药物疗效不佳。

随着病程进展,整个脊柱可发生自下至上的强直:先是腰椎前凸曲线消失,进而胸椎后凸而呈驼背畸形;随着颈椎受累,颈椎活动受限,此时病人体态变为头向前俯、胸廓扁平、腹部突出,呼吸靠膈肌运动,最后脊柱各方向活动受限,病人行走时只能看见前面有限的一段路面。此阶段疼痛、晨僵均不明显,只见于某些仍有炎症活动的部位。但此时出于整个脊柱发生强直,病人改变姿势时自我平衡十分困难而很容易发生外伤,且外伤很可能为此阶段疼痛突然加重的原因。

临床发现,脊柱的强直女性一般从颈椎开始向腰椎发展,男性一般由腰椎开始向上发展。发生全脊柱强直的病例属于少数,80%左右病人能胜任一般工作和生活自理,病变只限于部分脊柱,少数终生只限于骶髂关节受累。

4
.关节外表现 作为一种全身慢性炎症性疾病,除了累及脊柱,外周关节和肌腱、韧带附着点外,强直性脊柱炎还可累及其他器官。

(1)
全身症状:多见于早期,除个别外,一般不严重,外周关节受累明显者,全身症状比较突出。

(2)
急性前葡萄膜炎或虹膜炎:有人认为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一部分,有人则认为是和强直性脊柱炎以及HLA-B27相关的独立疾病。据统计强直性脊校炎的虹膜炎发生率为4-33%。部分病例虹膜炎先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常单侧发病。症状为疼痛、流泪、畏光等。体检可见角膜周围充血,虹膜水肿。如虹膜粘连,则可见瞳孔收缩,边缘不规则。裂隙灯检查见前房有大量渗出和角膜沉积。每次发作约4-8周,一般无后遗症,但常复发。本病常需局部或全身激素治疗,一般对视力影响不大、但如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也可发生视力障碍。有人进行6年随访,发现266%急性前葡萄膜炎病人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3)
心血管表现:心血管受累虽然少见、但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类重要表现。临床上包括上行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膜下纤维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以及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扩大、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包炎等。有报告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心血管受累同HLA-B27密切相关,男性远多于女性、欧美国家发生率高于我国及日本。

(4)
肺部表现:为本病后期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一般发生于病程20年以上者。临床上可无明显症状,也可有咳嗽、咳痰、气短以至咯血。随着病变发展,胸廓活动受限,可出现双上肺尤其是肺尖纤维化、囊性变,甚至空洞形成,肺功能进一步受损。晚期常合并机遇性感染而使病情更显复杂。上肺进展性纤维化和大疱样变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发生率各家报道不同,约l 3-10%。多数开始症状不明显,常在X线胸部常规检查发现。其影象学特点为上肺条索状或斑片状阴影,可有囊性变以至空洞形成,多数累及双肺,但程度不一致,常很难与肺结核鉴别。可行结核菌素试验、痰细菌检查,必要时行支气管肺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较少见的肺部表现有胸膜增厚粘连、肺门及膈顶模糊、条状肺膨胀不良等。

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因脊肋关节和胸肋关节骨化而使胸廓僵直,胸骨后压痛。胸片可见胸锁关节狭窄、融合,肋骨和椎体、横突融合,吸气时肋骨提升减弱甚至缺如。此时病人需出膈肌代偿呼吸,但腹式呼吸使腹腔压力增加,有些病人可发生腹股沟疝。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医疗体育,对改善预后甚重要。

(5)
神经、肌肉表现:以往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神经、肌肉表现重视不够,一般认为多属晚期继发症状如脊椎骨折、脱位所致。本病脊柱强直以后,一般都并发严重的骨质疏松,因此十分容易发小骨折,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脊椎骨折以颈椎最易发生,尤以第5-7颈椎多见,是病死率最高的并发症。病人外伤后出现颈、背痛或肢体麻木症状者,应除外脊柱骨折的可能。自发性环枢椎前脱位表现为枕部疼痛,可伴或不伴脊髓压迫症状,只要有所警惕,诊断不难。这种并发症一般见于晚期病例,也偶见于早期。慢性进行性马尾综合征为后期强直性脊柱炎罕见而重要的并发症。表现为尿道和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伴疼痛和大腿及臂部痛性感觉缺失,逐渐发展为尿、便失禁,阳萎,偶可发生跟腱反射消失。脊髓造影未发现椎管狭窄或压迫性损伤,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为慢性蛛网膜炎所致。

(6)
其他:肾损害较少见,据报告本病慢性前列腺炎比正常人群多见。

(二)常见体征

1
.脊柱僵硬和姿势改变:早期即可见到平腰(腰椎前凸减少或消失)及腰椎背伸受限;晚期可见到腰椎前凸反向变为后凸,脊柱各方面活动均受到限制。除非髋关节有内收、外展畸形,脊柱侧凸很少见到。晚期有脊柱侧凸时可见到弓弦征,即侧弯活动时,凹侧椎旁肌肉像弓弦一样紧张。当患者整个脊柱发展成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时,脊柱活动则完全丧失,脊背呈板状固定,严重者呈驼背畸形,甚至迫使有的患者站立时只能脸向地面,只可向下看而不能向前看,更不能向上看,有的患者需由别人牵手引路才敢前行。测量脊柱活动度的方法有多种,较常用的方法是改良Schober试验。其方法是测量髂后上棘水平以上垂直距离10cm处的脊往前屈度和腋中线上任何20cm距离的脊柱侧屈度。前屈或侧屈达到5-10cm者为正常。测量前屈时,指尖到地面的距离反映总的适应性和髋部状态,而不代替脊柱本身的运动,但由于本项测量简便易行,故临床上常作为评价整体功能状态的指标之一。

2
.胸廓呼吸运动减少:一般认为,胸部的周径扩张度少于3cm者为阳性,表示其扩张受限。严重时可消失。

3
.骶髂关节检查法:挤压或旋转骶髂关节而引起的疼痛是骶髂关节炎的可靠体征。一般可用以下四种方法:①骨盆分离试验。②骨盆挤压试验。③骶骨下压试验。④床边试验。⑤“4字实验。

4
.周围受累关节的体征:早期可见受累关节肿胀、积液和局部皮肤发热,颇似类风湿关节炎的体征。晚期可见各种畸形,髋关节常出现屈曲挛缩和内收、外展或旋转畸形,骨性强直机会多,膝关节可呈屈曲挛缩畸形,常可见到髋膝综合征和站立时的“z”形姿势。

5
.肌腱附着点病变体征:尽管大转子、坐骨结节、髂骨嵴、耻骨联合和跟骨结节都能发生病变,但因前四者都接近该病的中心发病区,症状、体征易被掩盖。而跟骨结节远离发病中心部位,且位置表浅,故症状、体征易引起注意,且特别突出明显。早期即可见跟腱附着处红、肿、热、压痛、跛行,如合并跟腱前、后滑膜囊炎,则肿胀更显著。晚期,因骨质增生,可看到或触知局部骨性粗大畸形。

(
)实验室检查

1
.本病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在早期和活动期,80%的患者血沉增快,在静止期或晚期血沉多降至正常。但是,即便在病变的活跃时期,也有约15的病例血沉不快。因此,决不能因血沉不快而否定本病的诊断。另一方面,当临床和X线片尚不足以诊断本病时,如血沉较快,则可增加诊断的依据。

2
90%以上的患者其组织相容抗原(HLA-B27)为阳性。故HLA-B27对诊断有参考价值,尤其对于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人更是如此。但是正常人群也有4%-8%阳性,因此单凭HLA-B27阳性也不能诊断本病。

(
)放射检查

1
X线检查

(1)
骶髂关节改变:这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可以这样说,一张正常的骶髂关节x线片几乎可以排除本病的诊断。本病早期骶髂关节的X线片改变比腰椎更具有特点,更容易识别。骶髂关节的X线征象按纽约标准分为5级:0级为正常的骶髂关节;Ⅰ级为可疑骶髂关节炎;Ⅱ级为骶髂关节边缘模糊,略有硬化和微小侵蚀病变,关节腔轻度变窄;Ⅲ级为骶髂关节两侧硬化,关节边缘模糊不清,有侵蚀病变伴关节腔消失;Ⅳ级为关节完全融合或强直伴或不伴残存的硬化。

(2)
脊柱改变:病变发展到中、晚期可见到:①韧带骨赘(即椎间盘纤维环骨化)的形成,甚至呈竹节状脊柱融合。②方形椎。③普遍骨质疏松。④关节突关节的腐蚀、狭窄,骨性强直。⑤椎旁韧带骨化,以黄韧带、椎间韧带和椎间纤维环的骨化最常见(晚期呈“竹节样脊柱”)。⑥脊柱畸形,包括腰椎和颈椎前凸消失或后凸;胸椎生理性后凸加大,驼背畸形多发生在腰段和上胸段。⑦椎间盘、椎弓和椎体的疲劳性骨折和寰枢椎半脱位。

(3)
髋膝关节改变:髋关节受累常为双侧,早期可见骨质疏松,闭孔缩小和关节囊膨胀;中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囊性改变或髋臼外缘和股骨头边缘骨质增生(韧带骨赘);晚期见关节间隙消失,骨小梁通过,关节呈骨性强直。

(4)
肌腱附着点的改变:多为双侧性,早期骨质浸润致密和表面腐蚀,晚期可见韧带骨赘形成(骨质疏松、边缘不整)

2
CT检查 早期骶髂关节炎X线表现有时很难确定。其原因主要是:①骶髂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形态因人而异,且易受盆腔内结构所干扰;②不同放射科医生因经验不同,对同一X线平片的看法不一致,即使同一放射科医生,不同时间对同一张不典型变化的骨盆乎片诊断结果也可能不同,因此不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CT
分辨力高,层面无干扰,有利于发现骶髂关节轻微的变化,适于本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对于骶髂关节X线片有怀疑时,建议进一步作CT

值得注意的是,对骶髂关节CT正常和异常表现应有足够的认识。一般说,40岁以下的病人,典型骶髂关节炎的CT表现包括骶骨端软骨下骨硬化、单或双侧关节间隙<2mm、软骨下骨侵蚀以及关节部分或完全强直等。30岁以下的正常人,骶髂关节一般是对称的,而30岁以上则有77%、40岁以上87%不对称。有生育史的女性的骶髂关节面常表现为轻度硬化。另外,凡年龄大于30岁者,髂骨端不均一的变化、关节间隙局灶性狭窄,以及关节附近边界清楚、有薄硬化边的小囊变都不应视作病变表现。

(
)诊断标准

纽约标准(1966)

(1)
各方面的腰椎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屈)

(2)
胸腰段或腰椎过去痛过,现在仍痛。

(3)
在第四肋间测量、胸廓扩张活动度等于或少于25cm

肯定型脊柱炎成立,如果①3-4度双侧骶髂关节炎,加上至少一条临床指标。②34度单侧或2度双侧骶髂关节炎加上第一或第二、第三个临床指标。

可能性脊柱炎成立,如果仅有3-4度双侧骶髂关节炎而无临床指标。

诊断标准强调了腰痛、腰椎活动受限、胸痛、胸廓活动受限和骶髂关节炎在诊断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如掌握上述要点,本病是不难诊断的。笔者认为,HLA-B27虽然未列入诊断标准,但其与强直性脊柱炎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时HLA-B27参考价值不容忽视。青年男性出现腰僵、腰痛休息后不能缓解者,应怀疑本病,需及时拍摄高质量的骨盆正位X线片和检查HLA-B27。不少学者认为,HLA-B27、腰痛加双侧骶髂关节炎(X线表现),即可诊为本病。

三、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其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相鉴别:

1
Reiter综合征和牛皮癣关节炎 两病均可发生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但脊柱炎一般发生较晚,较轻,椎旁组织钙化少,韧带骨赘以非边缘型为主(纤维环外纤维组织钙化),在相邻两椎体间形成部分性骨桥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竹节样脊柱不同;骶髂关节炎—般为单侧性或双侧非对称性,骨突关节病变少见,无普遍性骨质疏松。另外,Reiter综合征有结膜炎、尿道炎、粘膜皮肤损害,牛皮癣关节炎则有皮肤银屑病损害等可供鉴别。

2
.肠病性关节炎 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肠原性脂肪代谢障碍(Whippe)都可发生脊柱炎,且肠病性关节病受累关节和X线改变与强直性脊柱炎相似而不易区别,因此需要寻找肠道症状和体征,以资鉴别。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粘膜溃疡,水肿及血性腹泻;局限性肠炎的腹痛、营养障碍及痿管形成;Whipple病的脂肪泻,急剧消瘦等,都有助于原发性疾病的诊断。肠病性关节病HLA-B27阳性率低,Crohn病病人肠灌注液IgG增高,而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肠灌液中IgG基本正常。

3
.反应性关节炎 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后出现,一般可以发现感染灶,抗生素有效。

另外还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1
.腰骶关节劳损 慢性腰骶关节劳损为持续性、弥漫性腰痛,以腰骶部最重,脊柱活动不受限,X线无特殊改变。急性腰骶部劳损,疼痛因活动而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

2
.骶髂关节的其他炎症 如骶髂关节结核、骶髂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致密性骶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四、治疗
本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诊断的目的在于早期治疗,早期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关节破坏,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保持关节的功能,避免残废。要达到以上目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治疗的措施,包括心理、药物、理疗、体疗等。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样,本病至今仍无根治方法,但及时、积极和妥善的治疗,再加上患者的主动配合,可以达到稳定病情、减轻疼痛、缩短疗程、减少病残和改善功能的目的。

(一)一般治疗

1
.病人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心理;并争取家属的配合。具体见心理治疗篇。

2
.饮食疗法 应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少食动物脂肪,骨质疏松者应加服钙剂和鱼肝油;忌烟酒。中医食疗应选用补肝肾,强筋骨的食物,如每天食用2-3个核桃,将枸杞子泡茶饮用或炖汤食用,每周可以食用骨头汤等。详见食疗篇所述。

3
.保持良好的生理姿势 为了预防脊柱和髋、膝关节发生畸形,应嘱咐患者经常注意保持生理姿势,不但在慢性期要注意,在急性发作期更应注意,因大多严重畸形都发生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坐立时应尽量挺胸收腹,避免懒散的驼背姿势。写字时桌子要高,椅子要低。如果患者工作必须弯腰,则应调换工作。睡眠时忌用高枕,仰卧时可不用枕。俯卧对一般人虽不习惯,但可预防驼背和髋、膝关节屈曲畸形。即使已有轻度畸形,通过经常俯卧也可得到纠正。要卧睡硬板床,不要卧睡“席梦思”等软床。卧睡不要侧卧、弓腰、屈膝(尽管这种姿势使患者感到很舒服),应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行走时应注意挺胸、抬头,保持正常人的直立姿势,不要弓腰、叩肩、探头。

(二)运动疗法

注意做矫形体操 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矫形体操是预防和矫正脊柱畸形的主要措施。简单易行的是深呼吸运动和扩胸运动。两者都有扩展胸廓,预防肋椎关节强直,增加肺活量的作用,由于胸廓的扩张,还间接起到预防驼背畸形的作用。

(1)
深呼吸:每天早晨、工作休息时间及睡前均应常规作深呼吸运动。深呼吸可以维持胸廓最大的活动度,保持良好呼吸功能。

(2)
颈椎运动:头颈部可作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转动,以及头部旋转运动,以保持颈椎的正常活动度。

(3)
腰椎运动:每天作腰部运动、前屈、后仰、侧弯和左右旋转躯体,使腰部脊柱保持正常的活动度。腰背肌锻炼详见骨质疏松篇。

(4)
肢体运动:可作俯卧撑、斜撑,下肢前屈后伸,扩胸运动及游泳等。游泳既有利于四肢运动,又有助于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最适合的全身运动。但本病患者严禁跳水,以免造成颈椎和颈脊髓损伤。

(5)
髋膝关节:运动见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述。

(6)
两脚分开与肩宽,两手叉腰,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做胸式呼吸。

(7)
体位同前,吸气时两手变拳。经体侧上举与肩平,同时挺胸,肩部向脊柱收拢,头后仰,足尖踮起,呼气时还原。

(8)
体位向前,吸气时两上肢伸直经体侧上举;呼气时双腿伸直,上体前屈,手触地面。

(9)
距墙角一米处,两手分别撑在两侧墙上,与肩平齐,吸气时身体前倾,腰部前挺,脚跟不要抬起,呼气时还原。

(10)
距墙一臂之远站立,双臂伸直,撑墙,略比肩宽,吸气时屈肘,前臂触墙,胸部前挺;呼气时还原。

(11)
双手高举抓单杠悬吊,用自身重量进行牵引,也可以行引体向上,吸气时上,呼气时还原。

(12)
其他锻炼方法可以参考骨质疏松的运动方法三。

除此以外,太极拳的大云手有助于增加脊柱的旋转活动;背伸肌锻炼有助于预防驼背畸形。

以上的锻炼方法,病人可以从中选择几节,一般一天锻炼1-2次,每个动作重复8-10次。

(13)
生物反馈疗法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应用:强直性脊柱炎容易造成颈椎、腰椎和髋关节的强直,所以要加强这些部位的锻炼。以下三个部位可以一个月测量一次,病人可以亲自看到自己身体功能在综合治疗后正在逐步改善,从而增加他们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1)
颈椎 测量颈椎的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侧屈、旋转。

2)
腰椎 较为方便的是测量指地距,较为精确的是改良Schober实验。①指地距,指的是立位,双膝关节伸直位,双足并拢,身体尽量做屈曲(弯腰)的动作,测量指尖到地面的距离;②改良Schober实验,在双髂后上棘连线的中点与其上10cm处一点相连作一垂直线(即在皮带与脊柱的交点作一点,从此点沿脊柱向上10cm处作一点),测量前屈时两点的延伸距离,正常人可达16-22cm,而重型强直性脊柱炎仅增加1-2cm

3)
髋关节 虽然髋关节有多种运动方式,但对于病人来说屈曲功能最为重要。保持了髋关节的屈曲功能,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来说就是保持了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方法是测量臀地距,指的是病人作下蹲动作,肛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4)
劳逸适度 过度劳累,促使骨关节破坏,易形成残废;过度强调休息,易使骨关节丧失活动能力,也将造成残废。根据临床经验,在疼痛能够忍受的情况下,注意关节的功能活动,这样既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又有利于保持关节功能,防止或减少残废的发生。患者一般不要全休,应坚持做一些一般性的工作。同时,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避免感冒和外伤,避免长期从事弯腰的工作,适当理疗、休养。

(三)药物治疗

1
.改善病情药物

(1)
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SZ),开始025/次,每日3次,每周增加025/次,至10/次,每日3次维持。适用于早期、轻型病人。用药期间注意检查血象、肝肾功能。

(2)
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口服或静脉注射,l0-15mg/次,每周1次。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口腔炎、骨髓抑制等。

(3)
雷公藤多甙:10-20mg/次,口服,每日3次。可与MTX合用,治疗病情严重、进展快或其他治疗效果不佳的AS病人。雷公藤多甙有很强地抑制生殖功能的作用,男性精子死亡,女性闭经,但停药后多可恢复。也可有皮疹,胃肠道反应,血WBC下降,长期使用皮肤色素沉着,指甲变薄等。

2
.缓解症状药物:

(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改变AS的自然病程,可选用消炎痛(吲哚美辛)、布洛芬、茶普生、扶他林等。该类药物为一组非特异性的抗炎药物,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该类药物长期服用易出现胃肠道刺激和肾脏间质病变应引起重视,同时单纯用非甾类药物对改善病情作用较弱应配合其它药物。

(2)
糖皮质激素:用于NSAIDs治疗无效,伴急性虹膜炎、肺受累等关节外表现或严重的外周关节炎病人。关节内注射或短期小剂量口服治疗。能有效缓解AS的症状,但长期特别是中、大剂量使用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不提倡长期待别是大剂量使用,在有严重外周关节病变,眼部疾病,一般非甾类药物加慢作用药物控制不理想的病人,可小剂量作用,以强的松为例75-15mg/日为宜,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加大剂量。

(
)中医辨证治疗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肝主筋。本病的病因病理关键是肝肾亏虚,复受风寒湿热之邪侵犯,致经脉(主要是督脉)受阻,发为该病。治疗本病必须以滋补肝肾、疏督壮骨、通络祛邪为主。早期应偏重祛邪;中、晚期以壮补肾督为主。

辨证及方药见前所述,但宜增加补肾壮骨药物的力量。

(
)手术治疗 晚期脊柱、关节严重畸形者,行矫正术或关节置换术。

五、并发症和预后
AS
的并发症与疾病本身有关,严重的病例中轴及周围关节强直,生活不能自理,其关节外表现引起眼部疾患,视力下降及心肺肾功能受损,但上述情况极少出现。约85%的患者预后较好。本病在疾病任何阶段都有自然缓解相复发相交替。因其病情发展缓慢、持续,要经过l0-20年后才发展为脊柱强直,约有65%的病人经过恰当治疗,能坚持正常生活和工作;少数病情重笃,畸形严重,可造成残疾,若经手术治疗仍能生活自理;很少有死亡情况,除非有合并症。有可能死于心力衰竭、或淀粉样肾病、尿毒症及颈椎骨折和并发截瘫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以往主要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近年来用药范围有所扩大。据观察,某些慢作用药对本病治疗有效。

(1),非甾体类抗炎药 这一类药物可迅速改善病人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及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无论对 早期或晚期,都是首选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种类繁多,它们对强直性脊艘炎的疗效大致相当,应根据病人的病情,选用其中的一种药物。若一种药物治疗2—4周,疗效不明显,则可改用其他品种。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并非多多益善。否则,不仅不会增加疗效,反会增加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据临床观察,消炎痛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较明显,若病人年龄不大,又无禁忌证,不妨一用(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氨糖美辛(每次01,每2—3)怡美力(每次0.1,每日2)、莫比可(15毫克;每月1)乐松(每次60毫克;每月3),双氯芬酸钠(扶他林,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或其缓释片75毫克,每日1)萘丁美酮(每月11次服)优妥(90毫克,每日1次)、英太青(每次50毫克,每日2)、戴芬(75毫克,每日1)、西乐葆(每次100200毫克,每日2)、万络(每次12525毫克,每日1)等,关节晨僵明显或夜晚疼痛严重者,临睡时可用消炎痛栓剂(50100毫克塞入肛门)。若病人对所用的一种药物有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则应继续治疗至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完全控制,以后可减少药量,以最小有效量巩固治疗,无症状后再维持一段时间,才可酌情停用。如停药过快;往往达不到抗炎效果,容易引起症状复发。

 (2)糖皮质激素 因糖皮质激素也不能影响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而旦长期是使使用弊大于利,故不能作为常规使用,尤其不宜大、中剂量长期使厨。只适用于对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或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能控制症状者,即使应用,一般以小剂量为宜,如泼尼松(强的松)每日不超过10毫克。有关节外损害,如急性虹膜炎、肺受累者也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只有在症状严重,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小剂量激素不能控制时,才可用较大剂量。待症状控制、慢作用药已发挥作用,便应逐渐减量,直至停用。个别对非甾体类抗悦炎药治疗抵抗或单发的外周关节,可用利美达松、得宝松、醋酸曲安奈德等关节内注射。

 (3)慢作用药 经过大量研究证实,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金属制剂,青霉胺、抗疟药、硫唑嘌呤等慢作用抗风湿药,对强直性脊柱炎无效。近年来柳氮磺毗啶 一般认为对伴有外周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有效,但以脊柱为主的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尚有争论。每次 0.25,每日3次开始,每周每次增加025至每次1。每日 3次,个别用至每次1,每日4次。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其他有皮疹、血液、肝等反应。但少见,还可使精子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及形态异常等。以上副作用均可在停药后消失。用药期间应注意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等。甲氨喋呤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的报道。用小剂量脉冲疗法,即每周1次,第一周25—5毫克,以后每周增加25毫克,至每周10—15毫克。口服和静脉注射疗效相似。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其他有骨髓抑制、脱发、口腔炎、头痛等,所有副作用在停药后可以消失。老年、肥胖、糖尿病、肝病、肾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不宜使用。孕妇忌用。用药期间不宜饮酒,应定期检查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等。雷公藤多苷,近年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也取得一定疗效。每次10毫克,每扫34次。副作用有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减少、皮疹、色素沉着、闭经等。 中药在治疗该病中有一定作用。在我们的临床观察中,除雷公藤外,还有蛇酒、蛇片、正清风痛宁、汤剂等,都有缓解关节 疼痛、肿胀、降低血沉等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愈强直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使青少年致残的杀手。因其病因不清,所以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其病理变化即炎症主要集中在肌键、韧带和筋膜与骨的连接处。患该病者轻则弯腰驼背,重则行动困难,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而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

因该病起病隐匿,症状轻,呈慢波动性发展,故容易被家长或患者忽视。若受凉,劳累、运动量过大、外伤、感冒后,可诱发该病使其症状急速加剧。患者髋关节或脚板、跟腱、踝及膝关节或臀、腰部剧痛,行动困难。

该病仅用西医方法治疗,效果有限,难以治愈,而且毒副作用明显。目前比较成功的方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即使用具有抗炎、镇痛、抑制病理性免疫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中草药为主,辅以液体软组织松解术(即在病变部位及相关的穴位上注射营养液),松解粘连的软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局部代谢及药效,禁食有关食物,坚持功能运动等综合治疗,即可斩断AS这致残杀手,并且无明显毒副反应。一般病程在2年以内(儿童在5年以内),或骶骼关节炎III级以下者,经上述综合治疗可以痊愈(以X光片为准)。若超过此期限者,仍可制止病情发展,降低致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