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na ice 啄木鸟:古人教子理念:重德修身(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30:15

古人教子理念:重德修身(一)    
    中国的古人非常注重家教、家风,注重对子女的德行培养,以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向道、向善等理念正面引导,“重德修身”成为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古圣先贤们对子女的仁慈关爱和严格要求,使其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择善而从,走正人生之路而无怨无悔。古人家教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今天我们来说说其中的几个名人教子的故事。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弟子。《论语•季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学生陈亢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有与别人不同的教诲吗?”孔鲤说:“没有啊。有一次我父亲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 ‘不学《诗》,无以言。’我马上就去学《诗》。又有一次,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快步走过,父亲又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马上又去学《礼》。我只听到这两件事。”陈亢下来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个问题,却得到了三个收获,知道了学《诗》的道理和学《礼记》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与别人的孩子是一样的。”

    的确,诗和礼,都是孔子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孔子说:“诗言志,歌咏言”,认为用诗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教育,往往比说教有效的多。相传《诗经》三百零五篇,就是他亲自删定的,内容多和修身、知命、追随道义有关。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就应从这里开始,可以提高人的观察力,而通过读诗也能够学到许多历史、自然、社会知识。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所说的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礼仪行为规范,从学礼开始,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德行,从实践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进而成为日后通达天道、经世济民的基础。

    孔子教育儿子学“诗”学“礼”,和对其他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孔鲤是自己的儿子就放松对他的要求。后代的读书人,把孔子教子的方法称做“诗礼传家”。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礼法影响,又敬信神佛,笃信因果。《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规范,影响很大。全书有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强调道德修养,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提倡伦理纲常以及佛家因果报应思想等,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他认为教育后代要确立远大的志向、理想,象尧、舜那样,实践仁义道德的准则,经得起任何磨难,注重气节的培养。他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

    颜之推认为,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开启心扉、完善德行、行道利世,首先动机要端正,学习内容提倡读圣贤之书,实践道义。在学习方法的方面,提出了专心、勤学、切磋、踏实的主张。他非常重视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而且越早越好,不要失去机会。颜之推的几个孩子三岁开始读书,并背诵经典,当孩子们问道:“我们知道了要读书,但为什么要这样早呢?”颜之推告诉孩子:“接触圣贤之书越早越好啊,小时记忆力好,背会的书往往终生不忘。”颜之推还教育子女一生都要学习,勤勉惜时,并说:“读书明理,在任何时候,尤其在紧要关头或每到有大事时就知道怎么去做。”他的几个孩子后来在经史方面都很有成就,都是重节操、做事有责任感的人。

说完《颜氏家训》,再来讲讲包拯刻碑立家训的故事。    

    北宋的包拯为官清正廉明,被誉为包青天,但包拯子孙同样居官清廉,却鲜为人知。据史料记载:包拯祖孙三代都是克己奉公,廉洁守法,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清官。

    包拯次子包绶,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丞、濠州团练判官和潭州通判。包绶不论在何地任职都能清苦守节。他任京官时,曾回故里为生母守丧数载,家虽贫,却不打扰乡里。包绶死后,箱囊之内除了书籍著述外,别无他物。包拯之孙包永年,曾任咸平县主簿,崇阳县令。他廉洁自守,死后了无遗蓄,连丧事都是亲朋出资办理。

    包拯子孙为何能做到居官清廉?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包拯以身示范的表率作用影响了后辈子孙;二是包拯留下一则宝贵《家训》。

    包拯在《家训》中给后世子孙立了一条严格的家规:“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还请工匠,把这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堂屋东壁,用来晓喻后代子孙。《家训》看似十分严厉,甚至有些绝情,然而却正反映了包拯深知什么才是真正对子孙后代有益的。这不是很值得现代为人父母者认真借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