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有多少部队:闲聊:中医的不传之秘与山药健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09:33

    大家肯定都听说过:中医的不传之秘在量!
我以前也跟大家讲过生黄芪的故事---这里再简单重复提一下,以作为中医的不传之秘在量的注解。

有一次,我给一个老人使用生黄芪---用的量稍微大了些,当即,他感觉到胃里好像彻底空了一样---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生黄芪的用量问题。这件事如果换做主神较弱的人,估计立即就慌了,觉得用错了药了----好在,我一向胆大心细,主神超强。当这老人告知这问题的时候,我立即便明白过来,这必然是生黄芪用的量大了些的缘故,于是,立即给予他炙黄芪30克煮水喝---他的胃中空空的感觉立即便好了。再后来,给他总是生黄芪、炙黄芪等量同用,以避免这个问题。这老人后来恢复得非常之好,现在也非常健康。
还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女子告知我身体不舒服---忘了她当时哪里不舒服了,但给她切脉,发现她的胃脉较大,而肺脉较弱---这其实就是肺气陷于胃的缘故,所以,当时给她处方:生黄芪10克----仅此一味,没有其它的,这生黄芪10克煮水服后,她不仅脉象立即好,而且症状也立即除。

这两个例子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还不懂《易经》,也不懂穴位贴药。
这两个例子对比来看,大家可以看到生黄芪该怎么用了---也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了---上述两个例子中,要是不知道这样地用,而是盲目地大或小,都会出现异常的症状,而让没有经历过的人想不明白的。

想到跟大家说这个,是因为见到了一个网友反馈的帖子---是关于小儿哮喘的那个,写的非常好,但是里面提到了一句:给孩子去买山药,补脾。

在传统中医里,山药确实是小儿补脾胃的中药---甚至为许多中医学得不错的人所推崇。
山药确实补脾,问题在于:你知道中医的不传之秘吗?关于山药的不传之秘!
不知道吧?---不仅仅你不知道,恐怕绝大多数学传统中医的都不知道,否则怎叫不传之秘呢。

传统中医判断药效,一方面来自于古人的论述;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临床的实践。比如,某人脾亏,某个医生用山药跟其它药物治好了,于是就此认为,山药补脾。这种根据临床实践归纳甚至想象,而不是根据药物本身的特性来定药物功效的方法,常常使得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药物的功效判断,出现完全截然相反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读《本草纲目》时,经常见到相反的结论。比如,糯米,有人说,药性寒凉;有人说,药性温热---这“有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中医大家,如此截然相反的结论,你说谁对谁错,你跟谁学习?
如果我们熟悉传统中医的组方方法,便不难发现,这种根据个别病人的实践结果来归纳药物功效的方法,是极不可靠的---比如糯米的性质归纳问题,糯米吃了会让某些人感觉很热,于是,有人据此说糯米性热;然而,大家知道的,阳明燥金封闭了皮毛,也会导致一派热象,而阳明燥金本身,却是偏寒的---更不用说,传统中医经常使用君臣佐使,各样药物配合得到一个结果,从这结果反推组方中某种药物的功效特性,就更不可靠了。

回到山药健脾的问题上来---

有人用山药,治疗了某人的脾虚,于是,据此断言,山药健脾。
有人用山药,配入六味地黄丸里给人补肾,于是,据此断言,山药补肾的。

山药究竟具有什么药效呢?
从《易经》的角度,考察山药的功效,山药色白,这是因为它富含坎水的成分;山药里含有粘丝,此是水山蹇卦,里面也含坎水的成分;所以,山药肯定具有补益坎水--也就是补肾的功效。
粘丝属于水山蹇卦,当然也有艮卦的成分,而山药,生长在沙地里,它的生长环境也充满了艮卦的气息,所以,山药必含艮土的成分---也就是,它其实有一定的补胃的功效---尤其是在胃阴不足时,山药简直就是无比的良药。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说,山药是补脾胃的;现在从《易经》的角度来看山药补脾胃的不传之秘:
1、如果胃阴不足或胃火过旺,就象一块沙地缺很多水一样,山药效果会很好,而且用量要大。
     如果胃气不足甚至胃寒,就象沙地本身水分还可以,但是,气场不够,此时用山药,雪上加霜!
2、山药具有多量的坎水成分,而人体的坤土,属于湿土,需要一定量的坎水;所以,倘若脾虚表现在脾阴不足,正如土壤的湿度不够,那么,山药确实是健脾的---坤土作为湿土,并不需要多量的湿气,而是一定量的就可以,所以,此时山药的健脾量需要少---量大补不了脾。
    如果脾气不足,就象湿土的气场不够强,湿气过多了些,此时用山药去健脾,也正如雪上加霜。

现在,你知道山药健脾健胃的用法了吧---可不能仅仅见着健脾健胃,而就对它大力推崇。
对于山药,我一向是作为补肾药推荐的,而并不建议大家用它来健脾健胃,因为上述那么细节的东西,大家肯定是无法判别清楚的。
我给大家推荐过许多健脾健胃的药,如土豆、牛肉健胃;扁豆健脾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纯粹的健胃或健脾的东西,都是对脾胃气阴同补的,属于正补,它们的量可以任意使用,而不会有山药那样的“不传之秘”。


我很少给大家讲传统中医---有人可能就此认为,我的传统中医的水平不够,所以,需要尽可能多地吸取别人的经验。----虽然我曾经提到过,但估计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我当初学传统中医中药药效的时候,是抱着厚厚的《本草纲目》,把同一种药物条目下,所有那些各具争论的甚至是相反的观点,把同一种药物的所有的治疗功效的根源,给归纳出来----换句话说,当我无法用一两句最根本的道理,解释清楚同一种药物条目下那些各不相同的治疗功效时,我是绝不甘心的----正因为如此,以前,即使在我完全使用传统中医的一套给人之病时,也才能够用尽量简单地药物去治疗复杂的疾病的。---我对于传统中医的理解,绝不象大家所以为的那样的。---只是现在,有更好的更简单的方法来用,为什么还要用那些复杂无比的东西呢,所以,我极少跟大家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