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邻国简单即发:一条短信引发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36:18

一条短信引发的思考

程晓桦

“我是***,晚上不会到教室,不管你制定了什么班规,我拒绝执行。大局是你的事情,不是我的。我会打电话给我爸,说明情况。我想老师都希望学生敬重他,大家都和谐相处,别到最后弄的(得)双方都不好过,相互理解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的。我真不在乎高考会怎样,如果有人让我不好过,我不会让他好过!”这是12月7日晚我校因线路检修停电一位班委向我请假未批后发给我的短信。

当时我一看完人都气得脑门冒烟:这还得了,威胁我吗?不行,一定得治治她。但怎么治?班上严肃批评,然后撤销其班委职务?叫家长到校,把她带回去,这样的学生我教不了?而尤其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这是出自我最看重的团支书之手。于是我赶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找到该生家长电话。准备拨打时,我冷静下来。想想我也有不对的地方:该学生请了两次假,我都没答应。再次打开手机短信,仔细阅读这条段信。由于没有了先前的气愤与冲动,我从中读到了如下信息:

1、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大局意识,能从整体出发思考问题,即便是你最看好的学生;

2、现在的学生大多有很强的个性,而这种个性都有其背后的家庭因素;

3、补习生固然想考大学 ,但能不能考上、考什么大学他们不一定很在乎。

既然如此,那打电话给家长有什么作用。那怎么办?我苦思冥想,还是没有办法。暂时放一放吧。

眨眼间,元旦将至,团支书重任在身,需要谈谈了。于是找到她,了解晚会的筹备进展、组织设计,一番鼓励之后,我切入正题:“还记得三周之前的那条短信吗?”

“记得。”

“当时怎么想的。”

“……”

“那你想过这条短信的后果么?”

“想过。”

“那你说说看。”

“有两种结果:一是你把我家长叫来,然后我回家去浙江打工;二是我直接去浙江打工。”

依然个性十足,没有丝毫的妥协.但已然没有了三周之前的冲动.

于是我很庆幸三周前我没有冲动,因为我作为一个教师,实在是很渺小,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尊严和威信,也不能因为学生的一两句冲动之词,而让一个学生丧失继续求学的道路.也许有人会说,你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这会纵容她的个性向不良的方向发展.而事实是她在这三周里,班级工作及学习还是一如既往。而我认为,作为教育作为老师,结果能如此,就够了,尽管这不一定是最好的结局。再者,作为一个补习生(其实已是成年人),难道她就没有为自己的冲动言语和执拗行为而后悔吗?而且我相信,在这三周里,她肯定也有一个很好的自我反思与调节。

 

这可能算不得一个很成功的案例,但我也从中得到了这样一些思考:

一、要学会宽容。学生往往会因为他们的无知和偏执,触犯我们的容忍底线。而我们作为教师,要学会容忍和原谅,原谅学生的偏执和过失;而不要为了自己所谓的师道尊严冲动行事,从而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二、要给学生一个自我的空间。也就是说,要相信学生,他们犯了错误自己肯定知道,给他们一个自我反思和调节的空间,他们自己肯定也能做好。

三、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不要把他看得太高。哪怕他是补习生,也只是学生;哪怕他是你最看好的班委,也只是学生,肯定会犯错误。否则,将给自己带来强烈的心理反差,让自己接受不了而冲动,甚至犯错误。

四、无忌的个性如认真计较,可能造成无限的伤害。如果我当初一接到短信就一揪到底,最后的结果可能真会如该学生所说,那将造成极大的伤害。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她咎由自取。但我们作为一个教师,使一个很有前途的学生在自己手上造成这样一个结果,那是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的;

     五、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的方法是万变的。当我们对某一事件束手无策时,冷处理也许恰好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是能动的,在我们冷处理的过程中,也许学生已经自己处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