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prairie送的护理:社会问题很多但不应动摇信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09:37
邢贲思:社会问题很多但不应动摇信念

2010-12-28 11:59:40

浏览 17820 次 | 评论 84 条

邢贲思: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是》杂志原总编辑、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采访人:陈书娣
    138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联合起来了。”
    70多年后,有一个名叫邢贲思的年轻人接受了共产主义信仰。
    1978年盛夏,著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中央党校主办的《理论动态》发表,如这个盛夏热浪般通过各大媒体席卷全国。
    这篇文章成型原因,来源于时任中科院哲学所副所长邢贲思,他在一篇《哲学和宗教》文章中,曾大胆提出了一个观点:不要把毛泽东思想当作宗教来信仰。这个观点掀起理论界的争论。
    正是因为他的质疑,对于实践检验真理的口号蔓延全国,掀起对毛泽东思想新一轮认知。但邢贲思本人是坚贞的共产党员。他说,我经历过革命、经历过历史,对当时执政党国民党失望过,也因此选择了自己的信仰。
    一个老共产党人,信仰社会主义的哲学家,现年80岁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与凤凰网对话“信仰”时,答案出人意料,他知道现在年轻人都不大相信共产党、社会主义,“但他们一定有自己的大是大非观。”
    他扣准“爱国观”,他强调爱国主义信仰。邢贲思所理解的信仰,是仰望的信仰,是尊崇某种内心认知,敬畏,以及引导的信仰。李泽厚曾在今年6月谈及“信仰”,是一种底层信仰,一种基于生活,人本体的信仰,“人首先要活着,才有为什么活着的问题。”
    80岁的邢贲思在电话那头讲述他的信仰,他是经历战火的硝烟成长起来的那批人。这边窗外暮色四合,灯火逐渐通明,凯迪拉克和宝马从北四环上呼啸而过;近处又有工地竖起了脚手架;拖着一堆瓶罐布袋的老人在寻找冬天露宿的街角。
    目下中国处于这样一个深刻的转型时代,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在被颠覆,需要承受种种不适应甚至痛苦,在瓦解原有价值观的同时,道德的恒定、行业职业伦理的标准、失去物质后我们还有什么……这些问题都在拷问大众。
    这些问题我同样问了邢贲思。他承认我们需要引导。
    邢贲思的大意,是认为这个社会诸多力挽沉沦和重建价值的努力仍然令人赞叹。
    然而,我们质疑的是,沉沦之路是不是也有可能走得很远。
    这是这篇访谈的初衷。我们意在寻找中国人的信仰,也许却达到了其他目的。

时代信仰未必缺失只是有一些偏差
    凤凰网:今天的中国有着转型期社会的许多问题,我们完全缺乏直面这一危机的精神资源,而这一切都归咎于信仰缺失——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邢贲思:我不认同,因为说得稍微极端,现今社会,信仰当然存在一些问题,年轻这一代没有经过老一代艰苦生活,没有经过锻炼,迸发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主流意识形态,有些年轻人确实不是很认同。但不能说整个社会都存在信仰危机。
   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被很多人认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如果没有一个比较符合我们整个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不行。
    但也存在信仰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人们希望物质生活过得好一点,这种思想很正常,跟价值观的认同并不矛盾。很多人既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另一方面为生活为幸福奔走各地。
   
   凤凰网:您提到从经历过抗战革命时期,到共和国沧桑变化,年轻人并未体验过这个历程,那么这种信仰对当下中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邢贲思:爱国主义、对国家的认同感、对整个国家前景的憧憬,这个应该是共同的。不光是我们,美国人年轻一代也有很多人爱国情绪高涨。所以爱国这一点,不但是老一代人有,恐怕现在也有。老一代人浴血奋战,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也是处于一种爱国情怀。很多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一开始也并非完全认识共产主义,只是出于一种爱国情怀。对日本侵略,特别是日军在中国的那种残暴行为坚决反对,坚决抵抗,甚至于愿意牺牲生命来维护国家的安全,抗击日本侵略。这就是他们的信仰。
      
    凤凰网:当代年轻人呢?
    邢贲思:我们对当代大学生还是有一个正确估量,不能认为现在好像当代大学生理想也没有了,信念也没有了,完全是处于一种信仰迷失的状态。你从网上可以看到,最近有一些国家在我们周边一再搞军演,很多年轻人都不满反感,这一点与老一辈有共通。

不应抱悲观主义态度对待青年一代的信仰
    凤凰网:我们从爱国主义信仰再向外延伸,您能聊一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所困惑的其他信仰领域吗?
    邢贲思:经济发展会对精神领域带来一定冲击,这个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竞争经济,谋求更大利益。但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引导很重要,要强调道德方面的修养,顾全大局,从整体利益出发。
    大学教育工作确实也有不到位的地方。但我不抱悲观主义态度,年轻一代恐怕还是值得信赖的。
 
富士康员工自杀不仅是信仰问题
    凤凰网:我们盘点全年的新闻事件,比如像方舟子打假、唐骏的学历造假、富士康青年员工自杀,以及最近一次上海大火,有好多民众去自动的献鲜花,表示对这个事件的哀悼,您能不能从我们信仰的角度谈一下,您对这几个新闻事件的看法,首先聊一下,富士康青年员工的自杀?
    邢贲思:富士康的恐怕问题也是很复杂,不能单纯归结为现在一些年轻人,特别是农民工进城以后,好像没有方向、没有信仰,恐怕跟富士康,这种企业的运作模式也有关系。对企业员工要求严格是对的,但还是要给人家一定的自由。加班很多,补偿又不是很到位。报道也不一定很全面,有心的人士打入到内部进行调查,也了解到不少情况,这说明企业本身存在问题,这是两方面来说,不能完全归因于员工自身。
    凤凰网:您是学哲学的专家,如果从19、20岁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他们的内心去分析,为什么他们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
    邢贲思:我想精神压力很大,生活单调,没有业余生活,精神上有一点空虚,恐怕这个都是有关系的。

    凤凰网:您觉得这个和他们自己的信仰缺失有联系吗?
 
    邢贲思:这个不是信仰缺失的问题,你在那样的一种封闭的条件下面,人的精神上会发生抑郁症,我更多的认为企业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不能给年轻人精神上一种释放的空间。年轻人需要一定的娱乐,一定的文化生活享受,文化上、艺术上、审美上的满足,你这个都没有,就像一个机器一样,一天到晚在那卖命的干,精神压抑,精神受伤,我觉得是很严重的,这个跟信仰没有直接的关系。

方舟子是出于学术良知的信仰
    凤凰网:方舟子今年10月的时候因为打假遭遇暴力袭击,您怎么看方舟子十年如一日的打假?
    邢贲思:这是我们的一种耻辱,我认为是学术界的一种耻辱。方舟子打假,你可以不认同他的这种做法,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为社会上揭发一些丑恶现象,维护社会道德底线,特别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揭发,对我们学术发展、维护我们公民道德,特别是学界道德是有帮助的。
    他专门搞打假,我们也是极端反对学术作假,学术上的不端行为,但是我们不一定会采取他那种方式。我很支持他的立场,他的这种愿望,维护学术的这种尊严,学术的这种良知,我很赞成,但是方式应有不同。

唐骏只是做错事未必是信仰缺失

    凤凰网:怎么从信仰角度评价唐骏的学历造假?
    邢贲思:美国这一类的文凭很多,有的就是一个皮包公司。唐骏怎么样拿到这个,我不太清楚,但是这个文凭的含金量是没有的。他是成功人士,是不是也出于面子考虑?要说他自己欺骗社会造假学历,对于一个成功人士来讲,恐怕做到这一点比较难,但是他对社会影响不好。
    他是很成功的人士,但是不是信仰的缺失,恐怕也还不好上升这么高。他是做错了,而且有欺骗社会的情况,是不是涉及到他整个信仰出了问题,这个我不好评价。

上海大火万人鲜花体现了同胞之情
    凤凰网:上海大火后,几万民众来到街上,为悼念死者奉献鲜花,您从这里面看到了怎样的信仰?
    邢贲思:这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传统道德理念,上海大火的遇难者不是像救火英雄那样子,他们是被一场大火蒙难了,但是老百姓的同情心,对同胞遇难的那种怜悯感情,还是很明显,我们中国传统的道德里面也有这些东西。
    不是说大家完全在市场经济当中拼搏,完全只管自己,漠视他人。

媒体对丑恶事件除揭露外也应分析
    凤凰网:您刚才也提到了社会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您觉得在这个时代,媒体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社会各个层面呢?
    邢贲思:我们需要弘扬正气,提倡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我们要充分的肯定。对于一些感动身边的人和事,还有一些时代先锋,我觉得还是很好的。
    我们这个时代还是有一些人完全为公,为民众的利益、社会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情况还是有的,而且媒体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觉得还应该继续做。当然媒体另外一些方面,对于一些丑恶现象的批判,这个也是很需要的。
    这个是事实,任何一个国家社会里,负面的东西都会有而且不少,关键是你怎么引导,也不是简单的揭露出来就完了,今天还公布一个高中生杀人,这种事情社会上不少,必要的揭露也是需要的,但是要进行分析,要进行评价。这就是媒体的责任。

理解年轻人的信仰选择
    凤凰网:最后一个问题,您的信仰是什么?这么长时间以来,是否有改变过?
    邢贲思:我没有改变过。我已经是快80岁的老人了,我们参加工作比较早。为新中国的诞生,我们虽然不像老一代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也做出了一些事。我们并不是简单的解放以后的,共产党掌握政权以后,我们才相信共产党、社会主义。
    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有时候也感觉到我们问题很多,文化大革命当中也出现过一些彷徨,最终还是看到了希望。邓小平复出以后,领导改革开放,国家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一度彷徨过,但是整个来讲,信念没有动摇过。
   凤凰网:您一直是关注社会,关注当下的一个人,看您身边的年轻人,80后、70后的年轻人,您觉得他们还信社会主义、信共产党吗?
    邢贲思:让年轻人像我们这一代人拥有对社会主义、共产党比较明确的信念不太可能,但是他们的是非感还是有的,会自己做出判断。
    我现在在清华也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从清华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还是爱国的,还是希望我们国家好、中华民族复兴,这是比较普遍的认识。当前情况下,你说哪一个党,哪一个政治团体能够领导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一个人口,按照我们既定目标向前发展,只有共产党。这个不是自封的,你可以进行比较,年轻人也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他不会像老一代有这么坚定的信念,但他会有比较、有选择、有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