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如血第四季网盘:“核心价值”与“非核心价值观念”关系之我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27: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处理好核心地位和兼收并蓄的关系。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价值观念都是一个以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并由多个价值体系共同构成的结构体。一种价值体系要想占据核心地位,应该具有四个维度:在地位上,决定着一个社会价值观念的性质和结构方式,展现着社会价值观念的总体特征,维护着价值观念的统一性;在作用上,规定其他价值观念的产生消亡,规范其他价值观念的存在方式,引导其他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保持社会价值观念结构体的稳定性;在内容上,能够真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正确把握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反映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在表现形式上,更稳定、更系统,更能吻合或包容其他社会价值观念,更能得到社会制度的支持,更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任何一个健康的社会都存在着众多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社会,由于价值主体的多样化,主体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价值评价标准的立体化,价值选择的多维化,使价值观念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从时间维度上说,新的与旧的、古代的与当代的、传统的与现代的或后现代的价值观念并存;从空间维度上说,中国的与外国的、民族性的与世界性的、本土化的与全球化的价值观念交错。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改革冲击或打破了一些人们原来的价值观念,新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矛盾,如救人与维权意识的碰撞,使人们有时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道德无力感:不是不想救,而是不能救;市场经济必然带来的竞争激烈性和经营趋利性,导致有些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甚至不惜践踏道德和良心的底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感受到高成本、低收入处处都是难题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符号性消费处处存在,逼迫着人们两眼紧紧盯着“物”,成为精神的漂泊者;这一切导致部分人出现了信仰缺失、信念错位、精神懈怠、心理焦虑、认知迷茫等消极现象。因此,如何重树信仰、确立信念、解疑释惑、疏通思想、端正认知、安顿心灵、振奋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社会价值观念结构体中既有“核心价值”也有众多“非核心价值观念”,这是一个健康理性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甚至可以说,我们今天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以大量非核心价值观念的存在为前提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使社会具有了凝聚力、规范力和引导力,使社会有了前进的方向,人们有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信仰,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提供价值观念的支持。众多“非核心价值观念”的存在,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机遇,激发人们创新的冲动,使整个社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假如只有“一”没有“多”,甚至用“一”制约、取代、消灭“多”,社会必然僵化、呆板、死气沉沉;假如只有“多”没有“一”,社会必然会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处理好核心地位与兼收并蓄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必须坚持核心地位不能动摇。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先进价值观念,支持健康有益价值观念,改造落后价值观念,抵制腐朽价值观念。

  其次,以兼收并蓄、包容宽容的态度对待其他价值观念。在坚持核心地位不动摇的同时,积极提倡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对其他社会价值观念采取包容宽容的态度,给人以说话的机会,给人以表演的舞台,通过实践来评判是非,通过过程来辨明得失,汲取其合理因素为我所用,批判其糟粕腐朽与时俱进。

  (阮 青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博导)